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5-01-24 06:25王本才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0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阻塞性

王本才

(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河南 柘城 476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分析

王本才

(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河南 柘城 476200)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的30例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SaO2)以及生命体征(R、BP、T、RR)的变化结果。结论 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二氧化碳潴留、提高氧分压,纠正呼吸衰竭,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往往会有喘息和胸闷、气短、慢性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1]。患者通常患病后合并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致死率较高,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较为良好,因此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60例并发呼吸衰竭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71岁,平均(69.31±2.24)岁,病程6~17年,平均(8.67± 2.44)年;实验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1~76岁,平均(68.92±3.13)岁,病程7~19年,平均(10.31±3.14)年。两组患者的病程、病情、性别和年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统一采取进行包括抗感染、平喘、补液、电解质平衡、维持水、支气管扩张剂、祛痰等采取常规治疗的方法。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一样先进行常规治疗,再在此基础上采用S/T模式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以呼吸频率为15~18次/分的通气方式用经面罩行正压进行通气,一般采取适应性调节方式:开始2~3 cm H2O的EPAP(呼气气道正压)、4~8 cm H2O的IPAP(吸气气道正压),待患者耐受后再逐渐上调,直至达到满意的通气水平,通气频率为1~2小时/次、时间为4~6 d。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身体反应调节时间和频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1 d后患者动脉血气变化等情况进行比对、分析。

1.3疗效评价[2]:根据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测定并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情况,患者治疗后喘息和胸闷、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患者神志清楚,PaCO2、PaO2到达正常水平判定为有效;否则判定为无效。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处理[3]:将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实验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并采用t检验。若检验结果P<0.05,说明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患者PaO2(mm Hg)治疗前(72.39±3.24)治疗后(76.52 ±12.98);实验组PaO2治疗前(73.23±3.13)治疗后(80.21± 14.35)。对照组患者PaCO2(mm Hg)治疗前(48.83±13.18)治疗后(50.13±11.4)。实验组患者PaCO2治疗前(48.88±13.4),治疗后(45.96±7.1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均得到改善,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 d的PaO2、PaCO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3 结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环境失调是因为由于肺部长时间受到细胞感染以及低氧血症的影响,使患者器官功能出现减退现象,但是也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得到治愈或减缓,对于时间长病情重的患者使用利尿剂治疗的效果较差,患者容易出现一些中毒现象[4-6],在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过程中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仍有大部分患者症状并不缓解,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由慢性疾病转变为急性。因此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对于治疗COPD合并急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NIPPV治疗的意义重大。

笔者就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PaO2、PaCO2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治疗。采用无创性呼吸机治疗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总之,在临床上使用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无创呼吸机效果更好,具有推广价值。

[1]陈笑英.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J].疗效评价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7-9.

[2]陈春杰,陈春秀,黄壮志.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7):3869-3870.

[3]姚剑坤.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8(8):1033-1034.

[4]蔡燕,王群东.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157-158.

[5]李成玉,夏晓东.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9):19-22.

[6]韦安猛,张伟华.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9):22-23.

R563

B

1671-8194(2015)20-0165-01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阻塞性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