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015-01-24 06:13崔伟伟曹苗苗贺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脑炎病毒性循证

崔伟伟 曹苗苗 贺秋

循证护理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崔伟伟 曹苗苗 贺秋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7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全部患儿均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结果全部患儿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惊厥症状缓解平均时间(2.1±1.1)d, 患儿整个护理疗效较好, 护理期间未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良好;护理满意度94.9%。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加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可较快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对于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 提高护理质量。

循证护理;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护理质量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 是病毒直接侵入脑膜与脑实质, 引起患儿颅内急性炎性反应, 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研究指出, 小儿病毒性脑炎发病1~2个月内, 给予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可直接改善患儿预后[1]。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指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的过程中, 审慎、明确且明智地运用科学证据, 将之与临床知识与经验结合, 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科学且系统的护理决定的过程。本组研究中, 通过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加强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观察其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9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患儿中男41例, 女38例;年龄1~10岁, 平均年龄(5.4±1.5)岁, 患儿起病到就诊时间1~5 d, 平均就诊时间(2.8±0.8)d。

1.2 方法 全部患儿均采用循证护理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

1.2.1 组成循证小组 病区内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与护士共计15名, 组成循证护理组小组, 小组成员年龄20~35岁, 平均年龄(26.1±3.8)岁;工作时间2~15年, 平均工作时间(8.7±1.9)年;其中9名为本科文化,6名为大专文化。

1.2.2 保证循证护理质量的方法 对小组成员进行循证护理相关知识的训练, 掌握利用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查阅的方法。循证小组查阅文献得出, 中枢神经运动康复效果主要取决于治疗开始时间, 待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后, 即给予对症的康复护理, 使患儿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促进病情康复。根据患儿的症状, 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方案, 由护士长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控制。

小组成员通过根据护理查房中的资料, 发现存在的主要循证护理问题, 查阅资料, 检索文献, 找出护理对策的可靠证据, 并对文献中证据的有效性与有用性进行评价, 根据患儿需求制定护理计划, 并给予实施。实施过程中注意每日观察计划的实施情况[2]。

小组成员根据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要点, 如发热护理、静脉通道护理方法、用药护理、惊厥及昏迷护理、基础护理等, 到数据库进行文献查询, 结合护理经验与患儿及其家长需求, 将相关文献进行汇总、筛选, 制定循证护理方案, 制定护理目标, 每日对护理工作的进程进行监控, 做好每日护理记录, 确保完成患儿的日护理目标, 对没有完成的护理目标进行及时反思, 并给予纠正。分析可能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 如患儿因素、病情因素、护士因素等,对影响护理方案进度的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整, 确保护理工作有效完成, 确保患儿住院期间完成所有的护理目标[3]。

1.3 疗效判定标准 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内容包括护理积极性、主动性、护理有效性等, 结果分为满意、尚可与不满意三个维度。满意度=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本组患儿在给予循证护理后, 全部患儿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惊厥症状缓解平均时间(2.1±1.1)d,患儿整个护理疗效较好;护理期间未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良好;75例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 护理满意度94.9%。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一种颅内急性炎症, 是由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一般来说, 症状较轻的患儿可自行缓解, 但多数患儿多病情较重, 且发展快, 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严重可导致患儿死亡。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提高护理满意度。

临床观察指出, 影响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的因素有疾病因素、患儿因素、护士因素等几种, 疾病因素表现为如因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患儿可能出现发热、惊厥、昏迷等情况, 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可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 严重可危及患儿生命。患儿多年纪幼小, 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且护理配合度不高, 易造成病情不能及时发现,延误病情,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 严密观察患儿临床症状表现,每隔2~3 h测量体温1次, 发热>38℃, 应给予物理降温, 心率增快>160次/min, 患儿出现呼吸急促或不规则情况, 应立即给予头罩吸氧治疗;应严密观察患儿情况, 尤其是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 要注意避免药物外漏导致组织坏死;观察患儿是否出现惊厥先兆, 已出现惊厥的患儿, 应立即去枕平卧, 解开衣领, 使头偏向一侧, 给予垫舌板或牙垫, 给予水合氯醛灌肠、安定及苯巴比妥镇静止痉, 观察尿量。昏迷患儿应取平卧位, 一侧背部稍垫高, 头偏向一侧, 防止气道堵塞, 出现呼吸困难, 诱发惊厥。及时吸痰, 严防窒息, 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定时翻身, 采用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处, 于身体受压部位垫气圈等, 避免发生褥疮;用药时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表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静脉滴注用药时, 要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药物外渗等情况出现, 如有液体外渗, 应给予硫酸镁粉剂湿敷, 预防组织肿胀及坏死情况发生。护士因素表现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责任心、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此, 通过加强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及业务知识, 提高护士的相关技能,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通过绩效考评等方式, 表扬优秀, 促进全体护士共同进步。

本组研究中, 通过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加强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护理, 观察发现, 采用循证护理后, 患儿临床症状均获得到有效缓解, 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得到有效保障,94.9%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

综上所述, 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加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 可较快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这对于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 提高护理质量。

[1] 詹嫩娜.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大家健康,2013,6(7):157-158.

[2]吕晓春, 赵桂林, 张润芳.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康复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14,8(20):8-9.

[3]闫慧, 冯建娥.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121-12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61

2015-04-13]

450000 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脑炎病毒性循证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