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愈足底清冷验案

2015-01-24 07:06蒋传义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上巨虚冲脉脾经

针刺治愈足底清冷验案

蒋传义

(江苏省徐州市金山桥开发区东方星座四单元401室,221004)

患者某,女,36岁。因双脚足底掌心自感清冷不适,急于2014年5月23日求诊。刻下症见:患者颜面青白无华,口淡不渴,舌体稍胖、质淡,苔薄白。自诉:2013年5、6月间,两足掌心(涌泉穴处)清冷不适,色泽无异常,触摸无凉感,求医服药,无果而终。至2014年5月,其患又发,心生疑惧,故请诊治。诊断:肾阳虚衰,脾胃、冲脉下行之力欠充。治则:壮补命火,交通心肾。

初诊取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太溪、复溜、水泉。六穴双取补法,留针40 min,行针5~6次。其补法者,足阳明胃经,自面部下行至足,针尖则顺经朝足部斜向刺入;足少阴肾经,起自小趾,斜取足心,沿内踝上行,针尖则朝上顺行刺入。即《灵枢》随而济之为补、慢提紧插、徐出针则疾按其穴,勿使气出。针刺行针之际,其针通感每致患者达难耐佳境。出针时患者右足底清冷之气顿感骤减十之七八,左足底亦有轻松之感。5月27日二诊,效不更方,取穴、施术全同初诊。5月31日三诊:患者面部已现明润之色,舌质、舌苔已趋正常,双足心清冷近无。取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太溪、太白、三阴交、神门七穴均双取补法,行针次数、留针时间同前。其具体行针次序则为: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与太白、三阴交配合;神门、太白、三阴交、太溪配合。以健脾胃、交通心肾,助其下行之力而收全功。

按:《金针赋》开宗明义谓:“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俗语亦云:“补泻不明,针法不成”。对疾患正确诊断和恰如其分之适度补泻,是针灸医师取得可喜效验必由之路。本案患者面白无华、口淡不渴,其舌体胖淡、苔薄,阳明胃经阳气虚衰之状显露,又“人以胃气为本”、“人无胃气则死”。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人之中州仓廪,水谷之海,营养之源,具有升降出入之机,血气为之长。足少阴肾经,蛰封藏养之本,人之先天,十二经之根本。患者连续两年5、6月间出现如此症状,其时适为农历巳(四月)午(五月)之际”,清·李用粹《证治汇补》有云:“人身肾与膀胱,竭绝于巳午之际”。两足掌心(涌泉穴处)为少阴肾经循行,前已述及,涌泉为肾经之井穴,经络之所过,又为主治之所及,届时肾阳衰惫不足,故致清冷。足阳明胃经天干属戊,足少阴肾经天干属癸,戊与癸二经合补滋益命火。初诊、二诊峻补,取效甚捷。三诊增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共补,更使中焦得益、心肾交济、坎离互融,永葆康泰。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土穴,位居外膝眼下三寸,合治内腑,补则功达胃腑。上巨虚,隶属于足阳明胃经,为手阳明大肠经下合穴;下巨虚,隶属胃经,又为手太阳小肠经下合穴。上、下巨虚两穴,又同为奇经冲脉之下输。冲脉者,其脉气自足阳明胃经气冲穴冲行至公孙穴(足太阴脾经络穴,通冲脉)处,渗入诸溪谷间,散行足底。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穴双取峻补,相得益彰,既大益阳明血气,又助冲脉下行透达足底之势。复溜,足少阴肾经母穴,虚则补其母。太溪,足少阴肾经原穴、输穴,《内经》云:“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又谓脏病治其输。水泉,足少阴肾经郄穴,该经气血所集,进补较佳取穴之处。三穴进补,益肾阳之虚,除足底清冷,实乃不言而喻。神门,手少阴心经原穴、输穴;太白,足太阴脾经原穴、输穴;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肝、脾、肾三经交会之处。诸穴双取峻补,且行针时配合有序,此既使脾胃中州阳气振奋,戊癸命火寒谷回春,又能增加冲脉下行之力,故仅3次针刺,于不足10 d时间,患者足底清冷便告痊愈。

单方验法

收稿日期(2015-03-03)

猜你喜欢
上巨虚冲脉脾经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中医名言拾粹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从冲脉试析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不同强度电针刺激上巨虚后续效应磁共振成像比较
由释名探析冲脉之循行
足三里和上巨虚平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调好脾经身体棒
从冲脉论治经前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