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本土姚氏医学流派渊源探微

2015-01-24 13:15杨小燕指导寅苏国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滇南流派本草

杨小燕指导:王 寅苏国有

1.云南昆明姚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昆明圣爱中医馆,云南 昆明 650011;2.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3.昆明市政协,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本土姚氏医学流派渊源探微

杨小燕1指导:王 寅2苏国有3

1.云南昆明姚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昆明圣爱中医馆,云南 昆明 650011;2.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3.昆明市政协,云南 昆明 650500

简述兰茂 《滇南本草》和 《医门览要》两部中医药学著作的特点,梳理云南本土姚氏医学流派的的特点,分析两者间关于时令病 “三因制宜”、妇科病 “运转枢机”、内科病 “气化原理”的主要观点及其联系,并对滇中地区本土医学流派的区域特性问题进行探讨。

兰茂;《滇南本草》;《医门览要》;姚氏医学流派

1 《滇南本草》的特点

兰茂在中医药学方面最突出的贡献主要是著有 《滇南本草》和 《医门览要》两部中医药学著作。 《滇南本草》作为我国现存最早且较完整的一部地方性本草著作,成书年代早于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 《本草纲目》140余年。同时 《医门览要》作为附本指导临床诊断及用药,同 《滇南本草》一并流传于世,为云南中医药领域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为云南本土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滇南本草》成书于明英宗正统元年 (1436年),全书共3卷,是一部记述西南高原地区药物的专著。《滇南本草》中部分药物还有植物形态,图文并茂。全书约10万字,共收载药物五百余种,附方数百首,病案数十例。全书其中半数以上药物 “为云南特产,或仅为云南各民族所使用”[1],具有独特疗效。

《滇南本草》继承了 《神农本草经》以来传统本草学的理论体系和论述方法,以较为完整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根据兰茂自己和民间用药的经验,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整理研究,进行了长期的药物实地考察和医疗实践。“《滇南本草》的资料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对云南各地,主要是滇中地区的药物实地考察的资料,包括各种药物的产地、生产环境、生态、品种等;其二,收集民间防治疾病的用药经验;其三,是兰茂及其弟子、再传弟子长期为各族人民防治疾病的临床经验;其四,吸取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历代医家的医疗经验。”[2]通过药食同源的瓜果蔬菜、补益脾肾的药物、药酒等以达到养生目的的思想,亦别具一格。

《滇南本草》是云南最早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云南唯一的一部地方本草。由云南省卫生厅组织的 《滇南本草》整理组整理于1959至1978年出版的《滇南本草》,收载药物共518种,其中已经进行考证、加编植物名的拉丁文和植物形态有435种,未经考证查清楚的还有83种。是一部较为完整的区域性本草专著,同时是 “具有浓厚地方特点和独创性的药物专著”[3],也是一部价值很高的中医学著作,特别是对云南本土中医学术流派有着特殊的研究意义。

2 《医门览要》的特点

《医门览要》是 《滇南本草》的附本,是兰茂根据长期的医疗经验和实践写成的。全书共两卷,上卷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和论脉,兰茂在其中提出了四法兼尽的要求,并且为了使脉法浅显易懂,还编写了通俗易记的脉诀歌;下卷则论述了中暑、感寒、伤风等常见病,以及这些病症的病因病机和附方。“书中记载256种病证 (症),涉及到内、外、妇、男、儿、眼、口腔、耳、鼻、喉、精神神经等各科。”[4]全书载方686首[4],不仅有来自于 《伤寒论》和 《金匮要略》等经方的运用,也有自拟经验方。经验方中记载了许多药源广、疗效好的单验方和用药少的奇方,体现了云南本土用药特点。

《医门览要》是兰茂数十年的行医经验的结晶,可以总结出兰茂行医采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医理论。兰茂治病主张要从临床实际出发,扶正培本、防微杜渐。他要求后学者 “切不可贪大利而泯救病之思”[5],这反映了兰茂悬壶为民和救死扶伤的医德医风。诊治时强调四诊合参和辨证论治相结合,在诊断上反复强调 “四诊合参,不可偏执其一”[6],注意因人而异,化裁变通;在治疗上贵在辨证论治,注意灵活变通,临床辨证要以证为据,以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立法时注重三因制宜”[4],一方面从云南与北方气候对比不同的角度提出治则因时因地治宜;另一方面从古今之人体质变化的角度提出治则也要因人治宜,创立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立法制方的典范。书中还指出了脾胃调养之法:“盖脾胃强盛则饮食消化,而津液生生不息矣。故古人云:‘调养脾胃,乃医家王道。’”

3 云南本土姚氏医学流派特点

姚氏医学为云南中医界有影响的中医流派之一,从清乾隆中末 (约公元1760年)迄今,已有二百五十年的历史。其间父子、师徒相传,历经千万次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 “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以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因人、因时、因地为治疗特点的医学流派”。

3.1 时令病倡导“天人相应、三因制宜” 兰茂在《医门览要》中指出:“经曰:春温夏暑秋湿冬寒,皆四时不正之气。但滇省地处天末,节候不真,天偶阴雨即冷,人冒之即为感寒症。”云南十八怪中有 “东边下雨西边晒”之说,真实地反映了滇南气候复杂多变、季节性不分明的特点。对于外感时令病,因时令气候、地理环境、体质强弱、年龄大小不同,其治法也不尽相同。

姚氏医学流派传承八代以来,非常重视 “天人相应、三因制宜”之理,善治时病。第五代传人姚贞白通过对滇中地区气候变换的仔细观察,并且综合祖、父辈及前人积累或传授的临证经验,总结出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冬无苦寒、夏无苦热,温燥凉爽、四季如春”的认识。因之刚峻猛烈、大辛大寒之品对机体均不适应,故拟创 “清宣疏化”为昆明地区四时祛邪大法。认为春三月宜 “辛凉清化”,创方薄荷饮;夏三月宜 “芳香疏利”,创方藿砂散;秋三月宜 “滋润清化”,创方玄麦桑叶汤;冬三月宜 “辛温疏利”,创方葛根防风饮。姚氏医学流派还总结了四时表症用药规律,创制 “姚济神效散”[7]。

3.2 妇科病重视“肝脾二中充任,运转枢机” 《医门览要》指出:“浮脉诸病皆责之于肾……盖脾胃强盛则饮食消化,而津液生生不息矣。故古人云,调养脾胃,乃医家王道。”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养脾胃,使之纳运正常,则人体康健。姚氏妇科认为 “妇女以血为本,血生于中,统于脾,藏于肝,注于中宫,赖任以养。血因气而动,肝有疏泄调达之功,脾具温熙散精之能,冲有渗透之力,任具当养之权。”基于对妇科疾病病变特点的认识和研究,在立法遣方之际不骤补,不猛破,不过用辛燥,不偏于寒凉,而是注重肝脾冲任的特性,从阴阳气血整体出发,以调节机体气化功能着手,以 “枢转气机、调益冲任、温宫养血”为其基本治疗大法,并以疏和、调达、温养的治疗法则,概之为 “运转机枢”[8]。所谓 “机枢”,机指门限,枢指户枢,枢机是指事物运动的关健,即气血生化、运化、升降、调摄之机要、枢纽。 《淮南子·泰族训》:“今夫道者,藏精于内,栖神于心,静莫恬淡,讼缪胸中,邪气无所留滞。四枝节族,毛蒸理泄,则机枢调利,百脉九窍,莫不顺比。”

在具体法则上,根据妇女在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中之脏腑、气血、冲任的变化特点,又详分有 “妇科三期治肝法”(健脾清肝、补血柔肝、育肝阴以治肝阳);“妇科三期补肾法”(青春期健脾益血,益后天以实先天;生育期养血调血,补其损耗;更年期后当补血益阴和阳);“妇科止血法九种”等[9]。

3.3 内科病以 “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气化作用,是气在机体的生理功能之一,就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简明中医词典》也认为:“气化,泛指阴阳之气化生万物。” 《灵兰秘典论》里讲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姚氏深谙内经 “百病皆生于气”之旨,阐发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之三焦气化原理[12]。

气化原理分上中下三焦,“上焦如雾”,上焦为心肺所居,功能输布气血,以温养肌肤筋骨,通调腠理,肃降宣发精微如雾露之弥漫大地;“中焦如沤”,中焦属脾胃,功能腐熟消化吸收转输水谷精微,通过肺脉化生营血,化生气血津液如汩汩泉水永无休止;“下焦如渎”,主要指肾与膀胱的排尿作用和肠道排泄大便的作用,似江河沟渠排走糟粕各归其道。这就是气化原理的最根本的阐释。

《姚贞白医案》中详细记载了七香汤医案,证见因案牍劳形,伤食受寒,脘腹胀痛、疼痛、呕吐、便秘,诊断为:急性肠梗阻、肠套叠症。认定病机是脾阳失运,寒湿积滞,气机壅塞。立法为理气温中,芳香透达、和胃宽肠。姚氏独创七香汤,枢转气机,温暖五脏,宣通六腑,旋解壅塞之危。其辨证思维推理的过程,也即是三焦气化的演变过程。

兰茂在其所著的 《滇南本草》和 《医门览要》两本中医药学著作中,体现了其疾病诊治、遣方用药等独到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对两部著作特点的梳理,借鉴兰茂 “立法时注重三因制宜”、“调养脾胃,乃医家王道”等见解,云南本土姚氏医学流派继承和发扬兰茂的医药思想,对时令病倡导 “天人相应、三因制宜”,妇科病重视 “肝脾冲任、运转枢机”,内科病讲求 “气化原理”等新论点,丰富了云南中医药学术的创新和发展。

[1]曾育麟.《滇人天衍:云南民族医药》[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143.

[2]杨国样,马培洲.浅论 《滇南本草》的学术特点及其影响 [J].云南中医杂志,1983,5:53.

[3]吴光范.《云南之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128.

[4]楚更五,李平.《医门览要》主要学术观点的研究 [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4):8

[5]兰茂.《<滇南本草>序》,《滇南本草》整理组整理:《滇南本草》第一卷[M].云南人民出版社,1975:5.

[6]楚更五,李平.《医门览要》主要学术观点的研究 [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4):6.

[7]姚继白.著名中医学家姚贞白生平及其学术思想简介 [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4):68.

[8]刘海军.滇中地区部分中医名家临床用药特色的研究 [D].云南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25.

[9][12]姚济白.云南昆明姚氏妇科流派学术特点再述 [J].医师在线,2014,1(16):413.

R242

A

1007-8517(2015)20-0038-02

2015.08.1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云南昆明姚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编号:LPGZS2012-55。

杨小燕 (1987-),女,中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云南昆明姚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联络员。

猜你喜欢
滇南流派本草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清代道光年间土司制度与滇南边疆治理研究——以《滇事杂档》史料为中心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A New Species of Trimeresurus Lacépède,1804 (Squamata:Viperida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Vietnam,Thailand and Myanmar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中华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当代诗词“实验体”流派与艺术风格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