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护理体会

2015-01-24 15:10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抗癫痫出血性癫痫

潘 薇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辽宁 沈阳 110000)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护理体会

潘 薇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辽宁 沈阳 11000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救治的70例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患者,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33~85岁,平均为(53.3±2.1)岁。所有患者严格遵循药物的治疗原则,并给予癫痫发作的护理、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和癫痫间隙期的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经过适当的护理措施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0例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患者,其中由于脑疝而死者1例,因颅内再出血而死者2例,死于呼吸衰竭者1例,其余66例病情均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正确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以减少其发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为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

出血性脑卒中;癫痫;护理

脑卒中通常来说又叫做中风,其发生发展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二者所占的比例大致相等。在临床实践中,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发生十分常见,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可以使颅内压增高,大脑程持续的缺血缺氧状态,导致神经元活动异常,就容易并发癫痫,而后者可以造成脑水肿,神经元死亡,进而导致肾功能及呼吸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本文针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救治的70例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方法及体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救治的70例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患者,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33~85岁,平均为(53.3±2.1)岁。全部患者都经CT或MRI检查证实,并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且除外自身及家族癫痫病史。

1.2 药物治疗:应严格遵循其药物治疗的原则。①对于首次发病的患者应谨慎判断其是否需要用药。②应制定个体化的用药计划,对于不同年龄、发作类型及基本情况各异的患者应选择不同药物。③用药应尽量采用单一药物,应从药物的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达到能够较好的控制病情而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最小有效剂量为准。④保证患者长期按医嘱用药,千万不要自行随意停药。同时医护人员应熟知各种抗癫痫药物的药理作用,因人而异,制定用药方案,同时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取得其配合,用药过程中切忌擅自停药、换药、不规则服药等,应坚持长期按医嘱服药。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对其进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的检查,测量血药浓度,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护理方法

1.3.1 癫痫发作的护理:出现癫痫发作时,应迅速采取头低侧卧位,将头部偏向一侧使得唾液等分泌物流出口外,同时,保持呼吸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解开患者的衣领和腰带等,在患者口内防止压舌板以防舌咬伤。合并躁动的患者应使用约束带等来防止其受伤,切不可强行按压其肢体,易导致骨折和脱臼。同时应注意在癫痫发作时不要喂给患者水和食物,以免误入气管引起窒息。

1.3.2 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当癫痫发作转为持续时,应立即进行抢救,高度警惕其变为癫痫持续状态的可能。首先,按医嘱给予10~20 mg地西泮缓慢静推,同时应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一切声、光等刺激,对患者进行实时看护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其次,在观察过程中应密切注视其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若出现脑水肿、高热和周围循环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时应积极应对,正确处理。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必要时给予口咽通气管或进行气管插管,可以及时的吸出患者气道产生的分泌物,以保证其气道通畅。

1.3.3 癫痫间隙期的护理:在癫痫发作的间隙期除应长期遵医嘱服用抗癫痫药物外,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充分告知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性质、特点、发作时的表现、基本的处理办法、服药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性。另一方面。对患者家属进行基本的培训,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能够诱发癫痫的相关事项,同时对癫痫发作的患者能够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

2 结 果

本组70例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患者,其中由于脑疝而死者1例,因颅内再出血而死者2例,死于呼吸衰竭者1例,其余66例病情均得到良好的控制。

患者经过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在患者出院时做出评估。其中显效是指住院期间经治疗护理后无癫痫发作发生,显效患者49例,显效率为70.0%;有效是指在住院期间经治疗护理后癫痫发作频率<10次,出院后仍需服抗癫痫药物,有效患者14例,有效率为20.0%;无效是指在住院期间经治疗护理后癫痫发作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频率>10次,出院后需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而且定期复查。无效患者7例,无效率为10.0%。总有效率为90.0%。

3 讨 论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的癫痫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早发型癫痫,此种形式的癫痫多来源于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在急性期过后,常无需持续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而对于迟发型癫痫来说,则需要长期坚持用药治疗,其主要是由于卒中的软化灶受到机械刺激,进而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其周围的胶质细胞大量增生为瘢痕,形成了癫痫灶,较难消除所致[2]。此两种形式的预后都与治疗时间有关,及时的治疗可以提高其治愈率,而拖延治疗则可导致发作时间的延长,影响预后。而此前的种种研究也表明[3-4],癫痫治疗失败的一大要因是由于患者不能够长期坚持服药,私自换药,导致病情反复。而对于癫痫的综合治疗除了护理和用药治疗外,还包括心理方面的治疗,即:癫痫患者的长期反复发作使得其对治疗失去了信心,此时需要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正确的观念,对疾病具有准确全面的认识,拥有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鼓励家属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其自卑心理,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念。

综上所述,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正确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以减少其发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为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

[1]许秀珍.对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患者实施的护理手段以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352-353.

[2]岳美姣.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30 (15):177.

[3]王香莉.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病的护理以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15-316.

[4]李秀芹,马桂芬,刘书琴.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2012,40(1):130-132.

R473.74

B

1671-8194(2015)06-0216-02

猜你喜欢
抗癫痫出血性癫痫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抗癫痫药的干预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