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例手足口病患儿护理干预的体会

2015-01-24 15:10周秀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疱疹口病消毒

周秀梅

(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淄博 255029)

76例手足口病患儿护理干预的体会

周秀梅

(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淄博 25502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6例手足口病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76例患儿预后良好,均痊愈出院,未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对手足口患儿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手足口病;护理干预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道。由于患者发病时,手、足、口会出现水泡或红疹,故命名HFMD。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夏秋季高发,其他季节也可发生。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常见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型),目前世界上几起严重的手足口病均由EV71感染引起[1],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其纳入国家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2],为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有必要对其病程中的观察与护理进行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10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患者76例,男50例,女26例,年龄7个月~3岁。住院时间平均8~17 d。7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低热(37.5~38.0 ℃)60例,中等热(38.1~39.0 ℃)11例,高热(39.1~40.0 ℃)5例,发热持续3~14 d。均有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 mm,数量不等,周围绕有红晕,发生部位主要为手、足及口部,伴有臀部皮疹者3例。口腔黏膜病变几乎与皮疹同时出现,或者在皮疹出现的24 h内出现,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泡及溃疡,饮食受限。7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差、易激惹、胃纳差等伴随症状,均符合我国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3]。

1.2 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期识别与规范治疗是救治重症患儿成功的关键。对于轻症的患儿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病毒等药物进行治疗,干预药物一般是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持续昏睡、呕吐与惊厥为重症三大前兆,需密切监测,对重症患儿要及时转到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救治。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受累时可及时采取以下治疗方法:给予20%甘露醇静滴,控制颅内高压;酌情应用甲泼尼龙糖皮质激素抗炎;给予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功能;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2 结 果

76例手足口患儿经对症治疗,支持治疗,抗病毒等,3~5 d体温下降至正常,皮肤水泡干涸,丘疹消失,口腔溃疡愈合,精神好转,饮食恢复,10 d左右痊愈出院,未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3 护 理

3.1 心理护理:陌生的病房环境易使患儿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在接待患儿时态度要亲切、和蔼、热情,取得患儿的信任,使患儿放松和愉悦,缓解紧张心理,配合治疗。向家长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消毒隔离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指导家长做好病情观察。

3.2 消毒隔离:我院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设相对独立的隔离病房,确诊后,立即给予隔离治疗。急性期与恢复期分室居住。强化医务人员“六步洗手法”及操作前后使用“手消毒剂”。进入病房的医护人员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病室经常通风,温湿度适宜,病房每日紫外线照射1~2 h,加强床边隔离,患儿可接触的物品,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次,地面用“84”消毒液消毒每天2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隔离时间为症状消失后约2周。患儿出院后的床单及用过物品做好终末消毒处理,生活垃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按医疗垃圾处理。

3.3 口腔护理与饮食护理:大多数患儿有口腔溃疡、疱疹,年龄大的患儿鼓励其多喝水,早晚用软毛刷刷牙,餐后用温水漱口,婴幼儿喂奶后要少量饮水,对疼痛明显的患儿可用3%碳酸氢钠清洁口腔,每天3次。必要时涂思密达粉或维生素B2粉剂调成糊状涂创面。也可用锡类散或西瓜霜喷雾剂。合理膳食,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过咸或刺激性强的食物,适当补充水果或果汁。

3.4 皮肤护理:患儿皮肤斑丘疹、疱疹分布在手足臀部,部分患儿可有水泡,易抓破引起感染。要保持皮肤清洁,每晚给患儿洗澡,换柔软的棉质内衣。早期有搔痒的患儿给予炉甘石涂患处,疱疹破溃用0.5%碘伏,避免感染。尽量用温水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加重对皮肤的损伤。患儿皮肤的炎性丘疹、疱疹易继发感染,而且抓破疱疹的疱浆渗出会引起病毒的传播。因此,应勤剪指甲,防止患儿用手抓,尽量穿长袖衫、长裤将手脚包住。对抓破的疱疹涂龙胆紫或75%的乙醇。

3.5 发热护理:指导家长学会观察患儿温度的变化,若患儿精神不振、怕冷、寒战、肢端发凉、手试额头发热,应立即测体温,若体温低于38.5 ℃,鼓励多饮温开水,可采用温水擦浴,减少衣被等物理降温方法,室温保持20 ℃左右,温水擦浴水温以38 ℃为宜,用毛巾浸水后拧干擦拭患儿腋窝、腹股沟、手心及脚心,若体温超过38.5 ℃可遵医嘱口服布洛芬等退热药,密切监测体温,防高热惊厥。患儿用退热药后出汗较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6 病情观察:体温升高是手足口患儿最常见的初始或病情加重的症状,高热可使脑组织代谢增加,加重脑缺氧。EV71感染严重者可累及神经系统和心肺系统,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重要脏器功能,重点监测血压、呼吸、心率及心律等生命体征,若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医师报告,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处理。

4 结 论

手足口病为婴幼儿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传播速度快,及时发现疫情、及时隔离是控制本病的关键。目前临床上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患儿病情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心理护理、对症护理与饮食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4]。76例手足口患儿经积极治疗、实施护理干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预后良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1]郝玉娟.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与预防[J].全科护理,2008,69(26):2408.

[2]黄玉华,刘丽华.手足口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3):693.

[3]卫生部.手足口诊疗指南(2010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马飞丽.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2):312.

R473.72

B

1671-8194(2015)06-0259-01

猜你喜欢
疱疹口病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夏季警惕汗疱疹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