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膀胱全切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2015-01-24 15:10罗友华徐晓玲杨晓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膀胱癌膀胱腹腔镜

许 丹 罗友华 徐晓玲 杨晓丽 余 芳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 广州 510317)

腹腔镜膀胱全切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许 丹 罗友华 徐晓玲 杨晓丽 余 芳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 广州 5103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8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并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包括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监护及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1例患者术后14个月死于恶性肿瘤扩散转移,所有病例均能自主控尿,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生活质量满意度较高。结论加强腹腔镜膀胱全切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治愈率,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膀胱是治疗膀胱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膀胱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或膀胱颈部的浸润性肿瘤,肿瘤切除难以彻底,往往需行膀胱全切术[1]。膀胱癌并发症发生率高,故而手术方式选择及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对保证疗效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围手术期治疗、护理方法的不断进步,我院从2008年7月至2012年9月采用腹腔镜膀胱全切术治疗膀胱癌48例,通过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将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8岁。均经B超、CT、膀胱镜检查确诊;病理诊断:移行细胞癌36例,鳞状细胞癌5例,腺癌7例。

2 结 果

本组48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1例患者术后14个月死于恶性肿瘤扩散转移,所有病例均能自主控尿,肾功能电解质大致在正常范围,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生活质量满意度较高。

3 护 理

3.1 心理护理干预:本组患者均系青、中年为主,在家庭及社会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调查报告显示,发现患者的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的水平,其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在于担心手术的成功率、术后及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等。对此本组采取以下措施:①重视工作的配合性。协调医师共同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疾病术前宣教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配合度;②重视社会支持。允许家属及朋友的陪伴,医护人员与家属做好良好的沟通,并及时对患者及家属做出术前,术中及术后治疗全过程的正性反馈。③重视心理护理的干预性。针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实施个性化护理,制定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动态心理健康宣教计划,有利于术后的康复。

3.2 术前护理干预:术前准备:①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了解全身情况。②禁止吸烟、饮酒,指导患者行深呼吸锻炼,防止术后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肺不张。③皮肤准备:检查术区皮肤的完整性,避免在备皮过程中发生皮肤破损的现象而导致患者局部急性感染的症状。④肠道准备:术前3 d进流质饮食,口服诺氟沙星胶囊;术前1 d开始服用缓泻剂,术日晨再行大量不保留灌肠一次,保证肠道清洁。术前禁饮禁食12 h。⑤关注高危人群: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应按时服用降压及降药药品,使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⑥做好术前宣教。

3.3 术后护理干预

3.3.1 一般护理干预:①术后予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神志,瞳孔情况,中心静脉压4~6 h检测一次。预防由于术中大量液体的输入及术中可能出现出血等各种客观因素。②饮食护理:术后肛门排气后,进半流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饮食。③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观察术肢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

3.3.2 尿量监测及引流管的护理干预:尿量是反映血液循环及组织灌注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监测尿量的变化对早期发现患者的血液循环及组织灌注变化具有积极意义,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对预防泌尿系感染也具有重要意义。嘱患者多饮水,并观察记录尿管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引流管处可能发生局部渗血、渗液、引流不畅,产生血肿等症状而导致感染。由于新膀胱术后肠道黏膜分泌增多,导尿管容易被堵塞,为保证尿管引流通畅,术后用生理盐水持续缓慢低压冲洗膀胱3 d,3 d后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 mL冲洗膀胱(每天2次),如果发现引流量明显少于冲洗量,应注意是否出现了膀胱瘘[2]。

3.3.3 疼痛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疼痛情况,重视患者的主诉,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都有所不同,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进一步达到治疗效果。并采取的多种联合方式,比如:使用PCA,术后2 d持续硬膜外或肌肉注射镇痛剂和口服止痛药过程中配合心理护理,体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患者的疼痛等[3]。

3.3.4 早期功能康复护理干预:重视早期康复护理对恢复患者贮尿、排尿功能、重建生活自信的重要意义,并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①术后第1天:术后麻醉苏醒开始踝关节运动,有利于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防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每天训练1~2次,每次5~10 min。②术后第3~5天:开始膝关节主被动训练,按摩腹部,病情许可,可下床活动,每天训练1~2次,每次10~15 min,尽可能长时间维持这种状态,有利于肛门排气、排便,肠道功能的恢复,也可减少肺部及凝血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防止肌肉萎缩。③术后2周开始行新膀胱功能训练,每天定时夹闭尿管(每2 h开放引流管),指导患者收缩腹肌,憋气用力(每天4次,每次10~15 min),腹部按摩加压(每天4次,每次5 min)等功能锻炼动作。有助于新膀胱贮尿、排尿的功能训练,恢复新膀胱的充盈感觉[4]。

4 结 论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膀胱是治疗膀胱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如何取得较好的疗效的同时,又可降低患者的负担,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加强腹腔镜膀胱全切术患者围手术期过程的护理干预(术前、术后,出院,随访),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治愈率,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1]刘静,刘凤兰,赵桂荣.老年膀胱癌病人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57-58.

[2]谢兆媛,张丰焕,孟祥文.膀胱全切术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5(3):66.

[3]曾小燕,唐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7):2051-2053.

[4]马雪霞,陈向红,关健仪.原位回肠新膀胱功能训练及排尿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6(3):14-15.

R473.73

B

1671-8194(2015)06-0272-02

猜你喜欢
膀胱癌膀胱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