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地嗪在伴有免疫缺陷的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2015-01-24 15:10张振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免疫调节头孢感染性

张振颖

(丰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700)

头孢地嗪在伴有免疫缺陷的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张振颖

(丰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700)

目的分析头孢地嗪在伴有免疫缺陷的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头孢地嗪在伴有免疫缺陷的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头孢地嗪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调动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尤其是对于合并有免疫缺陷的感染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结论头孢地嗪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效果,在伴有免疫缺陷的感染性疾病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头孢地嗪;免疫缺陷;感染性疾病;应用

在以往中,临床认为影响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抗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临床逐渐发现,其治疗效果还需要有完整的机体防御机制参与。随着如今器官移植及大手术的逐渐增多,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也不断增多,关于抗生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的研究报道也相应的增多,特别是头孢地嗪。

1 头孢地嗪的药学特性

头孢地嗪是由德国赫司特公司和法国罗素公司共同开发,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第三代非胃肠道给药的新头孢菌素,能够对G+菌和G-菌产生良好的药理作用,同时对β-内酰胺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1]。同时,头孢地嗪为特异性的3位硫噻唑侧链结构,保障了该药物良好的药动学特性及药动学参数,通过静脉注射和滴注后能够快速发挥药效作用,杀菌活性可持续八小时以上,目前在各种感染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头孢地嗪在伴有免疫缺陷的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免疫缺陷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且主要以后者为主,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会因为肾功能不全、结核病、糖尿病、肿瘤、血液病、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基础疾患、黏膜、皮肤等屏障功能受损(如)、老人和营养不良等等多种因素导致。免疫缺陷病患者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从而持续发生严重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则会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感染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以往的防治方式主要通过抗生素治疗,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开始着手研究免疫缺陷病的免疫调节功能。

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龚正华等[2]通过对25例腹水透析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发现,通过对腹水中的单核细胞和多形核中性白细胞培养后,单核细胞的趋化功能明显提高。国外著名医学研究者Muratsugu等用亚抑菌浓度1/8 MIC、1/4 MIC的CDZM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预处理后发现,经过处理后,肺炎克雷伯菌的表面阴离子密度显著降低,并且PMN的吞噬功能明显提高。并得出结论,头孢地嗪能够对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刺激,从而提高了迟发型过敏反应,并进一步对细胞因子分泌产生刺激,提高其含量,最终促使免疫系统各个成分作用相互协同得到提高。

刘琳等[3]通过对3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从患者的支气管中分离出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并通过试验产生IL-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置于CDZM(1、10、100 m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0 U/mL、头孢曲松(1、10、100 mg/L)的溶液中,研究结果显示,TNF-α显著提高了GMCSF和IL-8的分泌量,提示了头孢地嗪能够刺激GM-CSP的释放,但不会对IL-8的分泌产生影响。

Grassi等通过试验表明,骨髓瘤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感染患者每日静滴一次头孢地嗪,每次剂量2 g,持续治疗1周后,患者的吞噬细胞的趋化功能明显提高,而健康志愿者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健康志愿者接受头孢地嗪2周后,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提高95%以上,而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头孢地嗪后吞噬功能亦可提高50%以上。

孔晓飞等[4]对80例慢性胆囊炎和烧伤患者进行头孢地嗪预防或治疗性给药,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应用头孢地嗪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头孢地嗪能够提高吞噬细胞的功能。目前我国临床上开展了多项关于头孢地嗪治疗免疫缺陷者感染的疗效、安全性的试验,

谢忠丽等[5]选择了224例呼吸道、尿路及其他细菌感染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进行了头孢地嗪与头孢唑肟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头孢地嗪治疗的试验组痊愈率、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2%、88%、90%,而头孢唑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41%、72%、80%,头孢地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头孢唑肟组为9.0%,同时,头孢地嗪组治疗后CD4+、CD4+/CD8+比值均出现升高,且活化的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增多,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而头孢唑肟则未出现以上药效。由此提示,头孢地嗪治疗免疫缺陷者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同时该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3 小 结

临床研究表明,在感染性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机体的防御功能对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抗生素的药理效果不仅仅是对细菌的单一作用,而是抗菌药物、病原菌、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过程。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头孢地嗪,其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次研究发现,头孢地嗪治疗免疫缺陷者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张鸿燕,果茵茵,周素琴.头孢地嗪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J].中国药房,2011,22(30):2844-2845.

[2]龚正华.头孢地嗪对AECOPD患者临床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37):73-74.

[3]刘琳,谢志明,兰健,等.头孢地嗪治疗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免疫调节作用的观察[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4):596-598.

[4]孔晓飞.非HIV感染的获得性免疫缺陷[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7(4):1-3.

[5]谢忠丽.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3.

R978

A

1671-8194(2015)06-0296-01

猜你喜欢
免疫调节头孢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7》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中药混合粉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基于淋巴管系统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探讨新冠病毒致肺损伤的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
绞股蓝多糖对MFC胃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制及免疫调节作用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密蒙花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