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2015-01-25 06:13峰韩稷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莪术异位症灌肠

肖 峰韩稷钰

1.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上海 200433;2.第二军医大学学员旅,上海 200433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肖 峰1韩稷钰2

1.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上海 200433;2.第二军医大学学员旅,上海 200433

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育龄期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与 “血瘀”有关,将其归于 “痛经”、“癥瘕”范畴。笔者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治疗;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或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性交痛、不孕、盆腔包块等,严重影响了育龄期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慢性盆腔疼痛及痛经在妇科患者中发病率为20%~90%,其中25%~35%不孕患者与此病有关[1]。中医认为内异症多与 “血瘀”有关,将其归于 “痛经”、“癥瘕”范畴。目前西医主要采取的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多,手术治疗又具有一定的手术适应症且术后复发率较高。而对于早中期的内异症,中医相比西医具有疗效稳定、复发率低、副作用少、不抑制排卵等优势,对于该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1 病因病机

西医对此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有经血倒流子宫内膜种植、子宫内膜淋巴或静脉播散、医源性扩散及免疫缺陷学说等。中医多从 “血瘀”论治此病。《景岳全书·妇人规》云:“淤血留滞作癥,惟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有动血之时,余血未尽,而有一时之逞,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又如 《诸病源候论》中所说:“为血瘕之聚,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小腹里急苦痛,背膂疼,深达腰腹,下挛,月水不时,乍来间或乍不来,此病令人无子”。司徒仪[2]认为此病主要病机并不单是血瘀,而是肾虚血瘀,其认为本病是肾虚为本,瘀血内阻为标的本虚标实证。韩冰[3]以 “气、血、痰”立论此病,提出此病 “瘀久夹痰、渐成瘕”的病机特点。

2 内治法

2.1 辨证论治 王克林[4]将此病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肝郁血瘀和肾虚血瘀五型,分别予以桃红四物汤加味、补中益气汤加减、少腹逐瘀汤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右归丸加桃红四物汤加减进行治疗。李祥云[5]将此病分为肝郁气滞、寒湿凝滞、肾虚瘀阻、瘀热内阻及痰热互结五型,分别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温经汤加减、内异消 (经验方)加减、清热调血汤加减及血竭散加消瘰丸加减进行治疗。尤昭玲[6]将此病分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3种证型,分别予以四君子汤加少腹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进行治疗。李光荣[7]将此病分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及气虚血瘀三型,分别予以桂附饮(经验方)、丹赤饮 (经验方)及消异饮 (经验方)进行治疗。

2.2 专方验方 司徒仪[8]用莪棱胶囊 (三棱、莪术、郁金、浙贝母等)理气活血 、化瘀消癥,治疗此病患者65例,总有效率81.3%。杨鉴冰[9]自拟祛异康(当归12g,赤芍15g,川芎10g,元胡15g,三棱10g,莪术10g,乳香9g,没药9g,桂枝10g,丹参15g,蒲黄10g,血竭6g,桔梗10g)加减治疗此病,活血化瘀、止痛消癥功效突出。邱江红[10]以失笑散加味治疗此病患者60例,总有效率达95%。高月平[11]自拟消瘀饮(鹿角10g,三棱15g,熟地黄10g,淫羊藿10g,生薏苡10g,当归10g,山慈菇6g,川贝母9g,延胡索15g,柴胡10g)加减治疗此病,腰脊酸痛者增加续断、桑寄生以补肾壮腰;经量少者加用泽兰、鹿角胶以补肾活血。金季玲[12]认为治疗此病应以补肾活血为根本,标本兼治,常用基本方:非经期采用加昧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桃仁、芍药、莪术等)加补肾药;经期采用痛经宁 (五灵脂、蒲黄、白芷、没药、延胡索等)。张小中[13]自拟红藤饮(红藤18g,紫草18g,败酱草30g,薏苡仁30g,桃仁12g,丹参15g,赤芍1g,红花9g,丹皮10g)治疗此病,总有效率达92.5%。

3 外治法

3.1 针灸治疗 孙远征[14]用俞募配穴法 (取穴:肝俞、脾俞、肾俞、期门、章门、京门)针刺治疗本病117例,总有效率达90.0%。刘巧玲等[15]用火针 (取穴:中极、关元及双侧子宫穴、八髎、水道、归来、肾俞、痞根、三阴交)治疗此病58例,总有效率达93.3%。陈慧君[16]用隔药饼灸 (由附子、肉桂、混合鹿角霜等压制而成)再配和水针 (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射次髎、三阴交及足三里、血海两组穴位)治疗此病46例,总有效率达82.6%。

3.2 穴位敷贴 汪慧敏等[17]用七厘散穴位贴敷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患者3l例,结果可见痛经、肛门坠胀痛、月经不调和性交痛等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分别为:痛经组83.9%,肛门坠胀痛组66.7%,月经不调组85.7%,性交痛75.0%。3.4 中药灌肠 王立新等[18]用自制消癥灌肠方药 (含败酱草、莪术、柴胡、王不留、水蛭、穿山甲及续断等熬制组成)并根据寒热虚实分型分别加以治疗,达到缓解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90%。徐学武等[19]用补肾活血汤方药 (巴戟天、淫羊藿、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益母草等)灌肠治疗此病52例,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总有效率达82.69%。杨小颀等[20]以红藤汤 (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等)保留灌肠治疗此病引起的疼痛46例,可见灌肠前后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周亚红等[21]用以活血化瘀为主的内异灌肠方(桂枝15g,乳香15g,没药15g,白花蛇舌草10g,皂角刺15g,赤芍10g,虎杖15g)治疗血瘀型内异症30例,结果发现23例痛经、13例性交痛患者经中药保留灌肠治疗3个月后前后症状不同程度改善。胡淑琴等[22]用祛瘀灵 (大黄、丹参、三棱、莪术、延胡索、香附等)灌肠治疗此病100例,痊愈50%,显效12%,有效18%,无效4%,总有效率96%。

4 综合治疗

于婷儿[23]选用中医综合疗法 (内服药物处方:淫羊藿、莪术、仙茅、三棱、香附等,外敷药物药方:黄柏、侧柏叶、大黄等,加水∶蜜 (1∶1)共30g调制成膏,此药膏外敷于双下腹 (敷药后保留药物时间大于2h)治疗此病47例,总有效率72%。艾美华等[24]用米非司酮联合加昧膈下逐瘀汤 (当归、赤芍、川芎、牡丹皮、桃仁等)治疗此病48例,总有效率达100%。李艳青等[25]用治瘀汤 (丹参、三棱、莪术、柴胡、当归等)口服联合药渣外敷治疗内异症36例,总有效率达86.11%。

5 其他疗法

除了以上各种临床上常见的疗法,还有药包热敷[26]、阴道后穹窿敷药[27]、电针结合TDP[28]、腹腔镜下中西医结合治疗[29]等疗法对此病也有一定疗效。

6 结语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有效缓解症状,还可以调经助孕,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但是也存在相对的不足,如辨证分型杂乱、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等。故应对中医相关文献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统计,确立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对内异症进行个体化差异治疗,探求更好的疗法,才能有效提高此病的临床疗效。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5.

[2]陈颐,司徒仪.司徒仪教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的分析 [J].中医药导报,2012,18(4):19-21.

[3]马平仲,吴颖秀.韩冰教授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介绍 [J].天津中医,1998,15(5):230-231.

[4]郝晏云.王克林运用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 [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2):21-22.

[5]李祥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与体会— 李祥云教授妇科系列经验(4)[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0):803-804.

[6]尹香花,马惠荣.尤昭玲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9):84-85.

[7]郭永红.李光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5):87-88.

[8]司徒仪,梁雪芳,向东方,等.莪棱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5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99,40(11):680-681.

[9]杜艳玲,杨鉴冰.杨鉴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简介 [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2):19.

[10]邱江红.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9):28-30.

[11]高月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J].中医杂志,2007,48(5):407-409.

[12]赵珂,孟凡征,金季玲.金季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26-27.

[13]张小中.红藤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5,7(8):865-866.

[14]孙远征,陈洪琳.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C].北京:2006.

[15]刘巧玲,滕辉,王俊玲,等.火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8):734-735.

[16]陈慧君.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2-24.

[17]汪慧敏,王幸儿.七厘散穴位敷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2(4):24-25.

[18]王立新,毛丽华.中药消瘕灌肠方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对比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449 -450.

[19]徐学武,刘彤鸥.补肾活血汤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2例[J].陕西中医,2008,29(3):266-268.

[20]杨小颀,严妮子.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5):3642-3643.

[21]周亚红,毛利云,温丽娜.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6):516-519.

[22]胡淑琴,于萍,李明,等.祛瘀灵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8):458-459.

[23]于婷儿.中医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23-24.

[24]艾美华,肖苏,陈悦.米非司酮联合加昧膈下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疗效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6):1584-1585.

[25]李艳青,许志娟,楚健子,等.治瘀汤口服联合药渣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6例[J].中国药业,2015,24(8):118-119.

[26]丁琅娟.补肾活血通腑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0,35(1):11.

[27]金季玲.内外合治子宫内膜异位症53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6):381-382.

[28]刘亚丽,杨桂桂,杨丽娟.电针结合TDP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4):27-29.

[29]罗凌,萧美茹.萧美茹教授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思想探析 [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1460-1462.

R271.9

A

1007-8517(2015)23-0028-02

2015.08.31)

韩稷钰,男,从事妇科学研究。

猜你喜欢
莪术异位症灌肠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COX-2、NF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证候的表达研究
UPLC法测定广西莪术、醋莪术及其水提药渣中莪术烯醇含量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