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2015-01-25 07:01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甲骨氏杆菌萎缩性

杨 杰

(安徽省界首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界首 236500)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杨 杰

(安徽省界首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界首 236500)

1 病原体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主要是D型)和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C型)引起的猪呼吸道慢性传染病。

2 发病情况

安徽省界首市一养猪户赵某某于2013年10月从河南省南阳一种猪场购进40头约100kg的二元母猪购回饲养,后配种产仔,到2014年10月份仔猪2月龄后,先后出现流鼻血,鼻镜萎缩情况。仔猪发病率达80%,达500余头,到2015年2月份,3个月内相继发病近400头,死亡率低不足5%。截至2015年7月,该批仔猪先后出栏7月龄出栏体重平均85 kg较正常7月龄出栏体重平均135kg,仅相当于正常出栏体重的63%,生长速度严重下降。2015年4月15日对4周龄以上的600余头仔猪注射猪萎缩性鼻炎疫苗,一月后复注射疫苗一次,到7月20日该批600余头仔猪发病率不到5%。

3 流行病学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最常发生于2~5月龄的猪。在出生后几天至数周的仔猪感染时,发生鼻炎;成年猪感染时,不发生或只产生轻微的鼻甲骨萎缩,但是一般表现为鼻炎症状,症状消退后成为带菌猪。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来源。病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经呼吸道感染。本病的发生多数是由有病的母猪或带菌猪传染给仔猪的。不同月龄猪只混群,通过水平传播,扩大到全群。昆虫、污染物品及饲养管理人员,在传播上也起一定作用。所以,健康猪群,如果不从病猪群直接引进猪只,一般不会发生本病。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猪圈潮湿,寒冷,通风不良,猪只饲养密度大、拥挤、缺乏运动,常易诱发本病,加重病的演变过程。

4 临床症状

受感染的小猪出现鼻炎症状,打喷嚏,呼吸有鼾声。猪只常用前肢搔抓鼻部,或鼻端拱地,或在猪圈墙壁、食槽边缘摩擦鼻部,并可留下血迹;从鼻部流出分泌物,分泌物先是透明黏液样,继之为黏液或脓性物,甚至流出血样分泌物,或引起不同程度的鼻出血,鼻镜萎缩。

在出现鼻炎症状的同时,病猪的眼结膜常发炎,从眼角不断流泪。常在眼眶下部的皮肤上,出现一个半月形的泪痕湿润区,呈褐色或黑色斑痕,故有“黑斑眼”之称,这是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大多数病猪,进一步发展引起鼻甲骨萎缩。使鼻腔缩小,可见到病猪的鼻缩短。病猪体温正常。生长发育迟滞,7月龄出栏体重平均85kg较正常7月龄出栏体重平均135kg,仅相当于正常出栏体重的63%,生长速度严重下降。

5 病理变化

病变多局限于鼻腔。病的早期可见鼻黏膜及额窦有充血和水肿,有多量黏液性、脓性甚至干酪性渗出物蓄积。病进一步发展,最特征的病变是鼻腔的软骨和鼻甲骨的软化和萎缩,大多数病例,最常见的是下鼻甲骨的下卷曲受损害,鼻甲骨上下卷曲及鼻中隔失去原有的形状,弯曲或萎缩。鼻甲骨严重萎缩时,使腔隙增大,上下鼻道的界限消失,鼻甲骨结构完全消失,常形成空洞。

对发病死亡的一头瘦弱猪进行剖检,前鼻窦黏膜发炎,窦腔内积有黏液,鼻腔周围骨骼变疏松,在鼻部横切面,可见鼻甲骨腹部卷曲,轻度变形。

6 诊断

6.1 细菌学检查

用棉签蘸取鼻腔深部的黏液,制成涂片,染色,镜检,见多量两端钝圆的短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

6.2 血清学诊断

猪只感染本病2~4周后,血清中出现凝集抗体,至少维持4个月,但仔猪感染后须12周龄后才能检出抗体。以Ⅰ相菌福尔马林凝集抗原进行血清抗体检测。此外,还可用荧光抗体技术诊断,但不够敏感。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细菌学检查,可初步诊断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7 治疗

(1)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病猪鼻腔。

(2)拌料:磺胺六甲氧500g、多西环素200g拌1t料,连用7d,间隔5d再用7d。

(3)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一周一次带猪及环境消毒。

用药3d后病猪就无呼吸困难、流鼻血的情况,一个疗程后回访,反映猪只恢复正常,采食、精神状态也正常了。

8 综合防控措施

本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由哺乳期病母猪,通过呼吸和飞沫传染给仔猪,使其仔猪受到感染。病仔猪串圈或混群时,又可传染给其他仔猪,传播范围逐渐扩大。若作为种猪,又通过引种传到另外猪场。因此,要想有效控制本病,必须执行一套综合性兽医卫生措施。

8.1 提倡自繁自养

引进种猪时,要到无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病的猪场购买,并在购入后隔离观察2~3个月,确认无本病后再合群饲养。

8.2 及时淘汰病猪

更新猪群将有病状的猪全部淘汰育肥,以减少传染机会。比较彻底的措施,是将出现过病猪的猪群,全部育肥淘汰,不留后患。

8.3 隔离饲养

凡曾与病猪或可疑病猪接触过的猪只,隔离观察3~6个月;母猪所产仔猪,不与其他猪接触;仔猪断奶后仍隔离饲养1~2个月;再从仔猪群中挑选无病状的仔猪留作种用,以不断培育新的健康猪群。发现病猪立即淘汰。但需相当长的时间(一般2年以上)。

8.4 改善饲养管理

降低饲养密度,防止拥挤;改善通风条件,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防寒保暖;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卫生防疫制度。这些都是防止和减少发病的基本办法,应予十分重视。

8.5 计划免疫

应用猪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波氏杆菌JB5株)颈部肌肉注射。不论猪只大小,每次均肌肉注射2ml。妊娠母猪在分娩前6周和2周各免疫1次;仔猪在4周龄左右免疫。也可以给1~3周龄仔猪免疫接种,间隔1周进行第二免。免疫期为3个月,禁止与其他疫苗合用,接种后不影响抗病毒类、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屠宰前1个月内禁用。

采取以上综合防控措施4个月后,仔猪该病发病率已降至5%以下。

9 体会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常见于2月龄~5月龄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感染也通常是因为购入了感染猪。此外,饲养管理不善、猪舍潮湿、拥挤等都可促使本病发生或加重。抗生素治疗可明显降低感染猪发病的严重性,早期感染发病若能及时治疗能达到治愈的效果。若净化发病猪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尽快控制该病在本猪场的发生,紧急接种疫苗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猜你喜欢
甲骨氏杆菌萎缩性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探析
说甲骨新缀所见的“南孟”与“奠子方”
甲骨释字四则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刻在甲骨上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