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生态线绿化成效及栽培关键技术

2015-01-25 12:36柯永忠
中国林副特产 2015年2期
关键词:竹鞭竹林栽培

柯永忠

(安徽省歙县林业局,安微歙县245200)

雷竹生态线绿化成效及栽培关键技术

柯永忠

(安徽省歙县林业局,安微歙县245200)

黄山市歙县霞坑镇地处皖南山区,毗临浙江省临安市,为本市通往长三角的公路交通大动脉——G56杭徽高速公路横贯全境。G56高速黄山市段沿线乡镇山多田地少、人口稠密,历史以来人们曾迫于生计,毁林开荒种植农作物,导致高速路两边植被破坏严重、山体裸露、水土流失,视线之内满目疮痍,与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黄山极不协调。为改变这一不良面貌,2003年黄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山绿民富”的生态线建设目标,因地制宜,选择成林早、见效快、产量高、效益佳的雷竹作为绿化主要树种,在高速公路沿线大力推广植竹造林绿化。

霞坑镇从2003~2007年,累计在高速沿线栽植雷竹66.7 hm2,现已郁闭成林,年均每666.7m2产雷笋800kg以上,每年可为当地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车行此高速路段其间,路畅山绿,鸟鸣啾啾,碧竹漪漪,满目苍翠,令人心旷神怡,生态线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雷竹生物学主要特性与竹笋价值

1.1 雷竹生物学主要特性

雷竹(Phyllostachyspraecox)又名早竹,为刚竹属散生类竹种,我国长江以南为中心分布区,现主要分布在浙江临安等地,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因早春打雷即出笋故名。在山区、半山区及部分平原的荒滩、缓坡均适宜栽培,而且一年种竹,永续利用。雷竹喜肥沃,怕积水;在年平均温度15℃、年降水量1400mm的地区生长良好;在出笋期与笋芽分化期要求有充足的降水;雷竹连年出笋,科学管理无大小年,1年为1个生长周期:3月初开始出笋,4月底结束,5月新竹生长,6月开始地下鞭生长,8月开始笋芽分化,10~11月有部分秋笋出土。雷竹对土壤要求为疏松的沙质壤土,喜湿润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微酸至中性,普通红壤与黄壤也适宜栽培。

1.2 雷竹笋价值

雷笋是我国南方的传统山珍佳肴,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既是一种有机绿色食品,又是一种保健食品。据资料:每100g雷笋含蛋白质2.74g、脂肪0.52g、总糖3.54g、可溶糖1.68g、热量29.80kcal、粗纤维0.55g及磷、铁、钙等元素;还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其种类和含量都在常用蔬菜之首,其中酪氨酸有抑制癌细胞的扩散作用。雷笋所含氨基酸种类比猪肉高出一倍(猪肉含9种氨基酸),且单宁、生物碱含量低,是一种高效的营养食品。因雷笋从土壤竹鞭中生长,病虫危害较少,比其它菜肴的农药污染、有害气体污染都要少,确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2 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2.1 造林地选择及整地挖穴

造林地选择。以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坡度较平缓(不大于25°)、海拔500m以下为好,低洼积水、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及高山风口不宜栽培。

土壤要求。pH值5~7微酸至中性,土层厚度不小于50cm,肥沃疏松,排水透气;沙质红壤或黄壤土为最好,普通质地的红、黄壤土也适宜栽培,但盐碱土、死粘土则不适宜。新造林地必须全面整地,深挖30cm左右,清除树根和石块。

整地挖穴。一般采用全垦方式,深度30cm左右,先清除地表杂物;然后挖穴,穴规格:长80cm、宽60cm、深40cm,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穴底要挖平,每666.7m2挖穴80个,株行距2.9m×2.9m。

2.2 母竹选择、采挖与处理

雷竹要求纯林栽培,不宜与其它竹类混栽,一般用移母竹造林。选择母竹标准有4条:年龄以1~2年生为好,梅季或秋季可采用当年新竹造林;粗度以胸围7~13cm(径2~4cm)为好;母竹要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分枝要低;无病虫害。

母竹采挖处理:挖取母竹应带竹鞭(来鞭12~17cm、去鞭23~33cm),带宿土5kg以上;竹竿与竹鞭连接点—螺丝钉及鞭芽都完好无损;母竹竿身完整无断裂,母竹挖取后应及时斩梢,切口平滑,呈45°角,留枝5~7档。

2.3 栽培季节与种植要点

1年中除持续炎热干燥和极端寒冷冰冻天气不宜外,其它时间均可以种雷竹。一般在春季2~3月、梅季6月、秋冬季10~12月进行栽植。

母竹挖掘后要及时栽植,随挖随种最好;高大母竹栽后还要打桩固定,以挡风雪;土壤干旱时要经常浇水。栽种时应掌握四要点:注意鞭向,穴平鞭平,适当浅栽,鞭土密接。

注意鞭向:因母竹去鞭的方向发鞭快,来鞭方向发鞭慢,因此栽植时,在一块造林地内,所有母竹的来鞭和去鞭方向应保持一致,以避免翌年出笋分布不均。

穴平鞭平:种竹不指望母竹本身长大成材,而是依靠地下所连竹鞭抽鞭发笋,生长成林,所以母竹不强求直立挺拔,但要求种植穴底面要平,即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竹鞭自然舒展、放平种平。

适当浅栽:栽植母竹宜浅不宜深,一般以竹鞭埋入土中23cm左右为好。覆土厚度也可根据原挖取竹母的底下土痕迹之上2~3cm为宜。并做到鞭土密接,特别是鞭盘下面不能留有空隙,自下而上分层踏实,注意不要损伤鞭芽。将土培成馒头形,避免积水。

2.4 幼林抚育

2.4.1 除草松土。新造林地母竹稀疏,容易滋生杂草。除草松土每年3次,第1次3~4月浅锄,第2次6月深翻20cm,第3次9~10月,有鞭处浅锄,无鞭处深挖。前两年可间作农作物,以耕代抚;间种农作物选用豆科矮秆作物或绿肥。

2.4.2 施肥。以人畜粪、饼肥和绿肥等有机肥为主,1年4次,第一次在3月,结合挖笋,施产后肥,每株施饼肥或复合肥50g,第二次在6月,结合竹园深翻,施长鞭肥,每666.7m2施150kg复合肥、50kg饼肥,第三次在9月,结合浅锄,洒施催芽肥,每株施尿素或复合肥50g或100g,第四次在11月,重施保温肥,每666.7m2施100kg复合肥、200kg饼肥。

2.4.3 竹林管护。对摇动、露鞭的母竹应及时覆土。前2年以留新竹为主,对弱小的竹笋可进行适当疏笋,以提高成竹率和母竹质量。秋季10~11月可砍去竹梢,留枝12档左右。

2.5 成林抚育及雷笋丰产技术

2.5.1 水肥土管理。雷竹喜湿但又怕积水,所以竹林要开好排水沟,干旱季节还要进行浇水灌溉。竹林施肥的总量以有机肥为主,在出笋前、笋期及6月施肥则以速效肥为主。一般1年施肥3~4次:第一次为3月,在笋前期可施长(催)笋肥,每株施人粪尿或尿素10~20g;5月底~6月初施长鞭肥,每666.7m2施腐熟猪粪等有机肥50kg、尿素50kg;8月底~9月初施催芽肥,每666.7m2施复合肥100kg,加水浇施;11月施孕笋肥,每666.7m2施200kg半腐熟有机肥。竹林地应适时进行除草松土,促进地下鞭和竹笋生长。一般每年6月、11月各松土1次,6月应深翻,11月宜浅翻。

2.5.2 竹林覆盖保温与笋期管理。土壤的温湿度是雷竹笋生长出土的必备条件,一般土壤温度达9℃以上。为使雷笋期从正常的3月上旬提前到春节前后,使春笋冬出,就必须采用覆盖保温技术。覆盖竹园应选择4年以上,已基本满园的竹林,覆盖时间为11月中旬~12月上中旬,覆盖材料可采用谷壳、竹叶、稻草(截成5~10cm)等均可,覆盖厚度以35~40cm为宜,覆盖前应施足保温肥,并浇1次透水,先将稻草盖在下层,厚15~20cm作为增温层,再用谷壳或竹叶盖20~25cm,做保温层,使竹园地表温度控制在15℃左右。

对于1~3年竹林,每年每根竹母留笋2~3个,笋间距离50cm以上;对4年以上已基本郁闭的竹园,要适时挖去早晚期笋,保留中期笋,每666.7 m2选留180支(大笋、壮笋),让其长成新竹;挖留原则:挖近留远、挖密留稀、挖小留大,挖去过密笋、退笋和病虫害笋等。

2.5.3 母竹留养与钩梢。每年留养新竹150~200株。要求母竹健壮,分布均匀。留养时间以出笋高峰后期留养最适宜。雷竹竹杆壁薄性脆,遭外力易断裂,为防止风毁雪压,应降低竹林高度,所以应适当进行钩梢,钩梢时间在5~9月进行,以6月为好,钩梢过早,会使竹体更加脆弱;钩梢过迟,则抑制下部枝叶和地下鞭根的生长。钩梢时留枝12~15档,留枝过多,达不到效果;留枝过少,影响光合作用。冬季下大雪要勤摇雷竹,以避免被雪压断。

2.5.4 老竹、开花竹清理。母竹出笋率以2~3年生最强,4~5年下降,6年以上母竹应更新挖去,挖除时间以6月为好,挖时不宜采用砍伐,而应连竹篼一起挖去。高产竹林应保持合理的年龄和密度结构:1~3年竹占70%以上,666.7 m2立竹度800株左右。

一些母竹因生理年龄偏大等因素,会导致开花,这对竹林生长极为不利。因雷竹开花会消耗大量养分。故对形成的开花竹应及时进行挖除;对因土壤缺少氮肥等环境因素而提前开花的竹林,应重施有机肥,增施氮肥,少施膦肥,促进竹林更新复壮。

2.6 雷竹主要病虫害防治

雷竹主要病害是煤污病,主要虫害有竹螟、蚜虫、介壳虫等,除加强营林措施外,要适时进行化学防治。

2.6.1 煤污病防治方法。要早治并同时治小蚜虫、介壳虫可减轻由两虫引起的煤污病,若发现此病,应及时将竹林内患有煤污病竹的病枝剪下,收集起来,放置竹林外集中烧毁。

2.6.2 雷竹主要虫害防治。竹螟(又叫卷叶虫,竹苞虫),以幼虫结茧取食竹叶为害。可用竹腔注射法,每株用40%氧化乐果或85%乙酰甲胺磷原液3mL。方法:选用钻头在竹根部,离地20~30cm处钻一孔至竹腔,然后用针筒将药液注入,然后封口即可,注入的农药随着竹液的上下流动,输送到枝叶使幼虫中毒致死。经多次防治效果很好;也可采用在雷竹成片分布地灯光诱蛾方法杀灭成虫。以抑制竹螟的爆发。介壳虫:用氧化乐果或甲胺磷对水1~2倍注入竹腔,每株1~2mL。蚜虫:喷施40%~50%乐果乳剂0.05%~0.1%溶液或灭蚜净质量分数0.2%溶液喷杀。

[1]杨新红.雷竹丰产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2,28(8):147-148.

[2]方世云,蒯春兰.雷竹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1(11).

[3]余滨,储兆松,万光忠.雷竹丰产栽培措施[J].安徽林业,2004(6).

[4]金建良.雷竹高产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技术,2003(3):22.

[5]包承志.雷竹笋用林生态高效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9).

[6]姜宗清,郭高程.山地雷竹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7).

2014-12-12

柯永忠(1968-),男,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和林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sxly2866@163.com。

S795.7

B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2.019

猜你喜欢
竹鞭竹林栽培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寻访竹林隐士
引种竹子竹鞭扦插繁育技术体系优化研究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
红哺鸡竹不同施肥方法与地下竹鞭生长关系的研究
竹林野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