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益林抚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5-01-25 18:19周子贵黄玉洁王健锋夏淑芳李土生洪利兴
浙江林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间伐林分林农

周子贵,黄玉洁,王健锋,夏淑芳,李土生,洪利兴,茹 军

(1. 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2.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3. 浙江省安吉县林业局,浙江 安吉 313300)

浙江省公益林抚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周子贵1,黄玉洁2*,王健锋3,夏淑芳2,李土生1,洪利兴2,茹 军1

(1. 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2.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3. 浙江省安吉县林业局,浙江 安吉 313300)

总结了近年来浙江省公益林抚育采取的主要方式,分析了当前抚育工作中主要面临的是实际需求与法规规定之间的矛盾,抚育任务重而补助面积小、标准低,保留和伐除树种模糊不清,自留山、责任山开展难度较大等问题,提出应提高抚育的补助标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出台抚育间伐相关政策、制定操作性强的技术规程或标准、鼓励开展长期性抚育技术研究等对策和建议。

公益林;抚育;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开始逐步重视森林抚育工作,2005年开始实施重点公益林中幼林抚育示范项目,2007年又启动了大径材培育示范项目,实现了中幼林抚育和大径材培育国家扶持零的突破。浙江省也从2007年启动阔叶化改造工程,由于配套了一定的扶持政策,调动了各地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2010年以来,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10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启动了森林抚育试点工作。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国家安排浙江省森林抚育试点补贴任务分别为2万hm2、5.33万hm2和6.67万hm2,任务主要分布在全省公益林区。从实施几年各地情况反映来看,开展抚育工作,抓得准,抓得及时,符合国情、民情和林情,但也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

1 浙江省公益林抚育的主要方式

截止目前,浙江省共界定省级以上公益林267.92万hm2,约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0%,公益林树种结构和森林群落类型较以往已大有很大改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比重快速上升,占公益林总面积的42.21%,但仍不理想,主要问题是以松木、杉木为主的针叶林比重偏高,占到了48.55%。全省公益林目前以幼、中龄林为主,近熟林以上林分仅占29.02%。因此,通过实施抚育增加公益林的蓄积和调整树种结构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1.1 松杉林等针叶林的抚育

一是对芒杆等灌木、杂草长势比较茂盛的中幼松杉林,通过割灌除草除去芒杆等遮蔽林木生长的灌草,抚育后次年林分长势明显变好。二是对之前受雪灾、病虫害等灾害影响较严重的松杉林,主要采取卫生伐的方式,清除枯死木、有害木,增强林分的透光率,防止火灾和病虫害的发生。三是对近熟林、成熟林或达到主伐年龄的松杉林,采取抚育间伐的方式,但按照《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要求的最大抚育采伐强度不能超过15%,但实施间伐后效果不明显,且投入成本也相对较高。四是对以松杉木为主、中下层阔叶幼苗较多的林分,实施透光伐,并结合常绿树种套种的方式,可达到逐渐替代针叶林,最终将林分演变成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目的。这种方式将是公益林松杉木林分阔叶化改造的重要方式,因涉及到15%的抚育采伐强度限制,因此需要分阶段多次实施抚育改造。

1.2 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的抚育

一是对于灌草丛生、幼树密集的阔叶林分,大都采取割灌除草和定株抚育相结合的方式,除掉与幼树竞争的灌草,同时对丛生林分保留长势较好的、伐除长势较差的。二是以培育景观林为目的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采取抚育间伐方式进行景观改造,适量伐除针叶树和非目的树种,培育优势目的树种,提高林分的透光率,整体上涉及的采伐量不多。三是对林木比较稀疏的中幼林地,以补植木荷、青冈、苦槠等阔叶树种为主,结合定株抚育的方式,使林分尽快郁闭成林。上述三种方式中,同松杉公益林抚育一样,应用面积最大、最主要的方式是割灌除草和定株抚育。

2 浙江省公益林抚育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普遍存在抚育与管护之间的纠结

从了解的情况来看,基层反应较多的是公益林应以管护为主,不提倡抚育。原因有两个,一是通过十几年的公益林保护,目前很多林分都已经形成复层林,虽然抚育能提高单位面积的蓄积量,但如果措施不当或者监管不严,很容易破坏公益林原有自然的林分结构,导致部分生态功能的不完整或缺失,生物多样性降低,动物栖息地破坏等问题。二是近年来林业部门对公益林的保护力度比较大,基本上以全封为主,基层管理人员担心林农会以抚育为理由要求进行林木采伐,而增加公益林保护的难度,甚至可能出现超采伐强度或毁林的现象发生,影响公益林多年形成的建设成果;有的则担心会在林农中形成公益林与商品林一样,都可以实施采伐的错误理解。

2.2 实际需求与法规规定之间的矛盾

目前,很多公益林的郁闭度都很高,林分十分复杂。在对林分进行抚育采伐时,采伐强度小了,达不到实际需求的理想效果。据调查,郁闭度0.8 ~ 0.9的林分实施15%的采伐强度后,伐前与伐后的对比不明显,且小强度的采伐成本高,林农没有抚育的积极性。采伐强度大了,与现行法规规章规定不符(国家和省公益林管理办法规定:公益林抚育以小班为作业单元,抚育间伐前的林分郁闭度不得低于 0.8,一次采伐蓄积强度不大于15%,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研究发现,要想达到抚育的理想效果,一般采伐强度要达到30%,尤其以松杉林要求强度甚至更大,有的可能要连续实施几次才能达到相应的结果。按当前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抚育,很难实施到位,且出现超强度抚育,也会造成林技人员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

2.3 抚育任务重而补助面积小、标准低

多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等多方面影响,森林抚育工作被淡化甚至忽视,缺乏有效的政策资金引导,历史欠帐多,急需抚育林分面积大。全省公益林中幼林占公益林总面积的66.88%,抚育任务十分艰巨。然而,在当前抚育工作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方面是抚育补助的面积太小。国家虽已逐年扩大浙江省补助范围,但相对于全省“十二五”规划每年20.7万hm2抚育任务,2012年也仅有6.7万hm2纳入中央扶持政策的补助范围,由于大部分面积缺少补助政策的有效推动,基层实施起来十分困难。另一方面是抚育标准太低,据统计,由于近年来人工费用不断上涨,2012年全省抚育平均投入4 125元/hm2,而中央的补助标准仅为1 500元/hm2,远远低于抚育的实际投入,其余部分都要由地方自筹资金或林农自己承担,造成基层负担过大,抚育积极性不高。由于补助标准太低,容易造成抚育不能按照促进林分生长的实际需要和抚育技术要求实施到位,最终造成只抓点而忽略面的抚育倾向,难以达到全面提升公益林质量,提高其生态效益的目的要求。

2.4 保留和伐除树种模糊不清

在公益林抚育中采取的割灌除草、定株抚育、抚育间伐等单一或相结合的方式中,往往都会面临树种选择的问题,即如何在抚育过程中保护好目的树种而清除非目的树种。如在割灌除草时有可能把针叶林分演替中出现的阔叶树种清理掉,导致林分停止演替或发生逆行演替;有的林农或抚育人员不知道应该保留什么树种,或不认识的树种随意采伐;有的则舍不得伐除非目的树种,导致局部保留密度过大,影响整体林木生长。通常情况,要优先留养木荷、苦槠、青冈、华东楠等浙江省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伐除占居非主林层的野漆树、白栎、短柄枹、马尾松、杉木等非目的或自然演替中的过渡树种,这是非专业人员难以掌握的。

2.5 存在不重视抚育的倾向

长期以来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差及认识上的误区,加之抚育受到政策和资金上的制约,一些地区形成了重造林轻抚育,重数量轻质量,重产业轻生态的状况。一些林农认为,按要求抚育间伐出来的木材既小又少,甚至有许多是弯曲木、病腐木等,根本卖不上好价钱,不如等其长大了再伐;有的甚至认为间伐就要“砍大留小”、“砍好留差”,这样采伐成本才划算,特别是许多欠发达地区,抚育间伐出现“拔大毛”的现象;有的则认为阔叶林不需要抚育,只要封山管护就行,根本不把阔叶林列入抚育计划。这些认识上的片面性,严重影响了抚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6 自留山、责任山开展难度较大

在抚育试点工作中,先期开展的抚育基本都是在国有林场、村集体统管山中进行,这样的工作安排更容易开展,取得成绩也较显著。但随着抚育的逐渐展开,目前集体统管山、国有林场能够开展抚育的面积已不多,今后重点势必要落在分山到户的责任山、自留山上。由于分山到户山林涉及的农户众多,其观念难以统一,尤其是涉及到资金及采伐物利用分配问题又特别难处理,因此造成了国有、集体山林抚育容易,分山到户山林抚育工作比较困难,抚育任务难以顺利落实。

3 加快推进公益林抚育的对策建议

3.1 充分认识抚育的重要意义

实施公益林抚育,是实现林业“双增”目标的需要。要如期实现我国“双增”目标,需要在努力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还必须立足现有森林资源现状,加快抚育经营,以提高单位蓄积量。实施公益林抚育,是实现公益林从封育保护向调整树种结构、提高生态效益转变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封育建设,公益林区的杉木林已逐渐进入成熟甚至衰退期,松木林也面临着松材线虫的威胁,因此,通过抚育调整针叶林分的树种结构,可加快其向生态功能更强大的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方向演替,促进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的提高。实施公益林抚育,是提高林农收入,维护林农利益需要。抚育工作吸纳劳动力多,有助于解决林区职工以及林农就业困难和收入水平低等民生问题,同时林农还可以收获部分间伐材和次材小料来增加收入。此外,在抚育过程中配合套种珍贵树种、发展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可以大幅度提升林业经济效益。

3.2 提高抚育的补助标准

为培育高效优质的森林,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狠抓抚育工作。依照当前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欠发达地区抚育用工每工在120 ~ 150元,较发达地区为150 ~ 200元。以杉木为例,经测算,3 ~ 5 a的幼林每次22.5 ~ 30 工/hm2、需投入4 500元/hm2左右;5 ~ 10 a的中龄林抚育间伐需45 ~ 60工/hm2、投入7 500元/hm2左右,若包括补植改造费用,则平均需要12 000元/hm2;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培育的大径材,从幼林到成材,共需投入资金约30 000元/hm2。为此,建议按实际需要提高补助标准,同时针对公益林抚育的不同类型,实行分类补助。对以结构调整和补植为主的抚育补助7 500 ~ 12 000元/hm2,以间伐抚育和垦复为主的抚育补助4 500 ~ 7 500元/hm2,以割灌除草为主的抚育补助3 000元/hm2。同时对开展抚育的森林实行资金补助的全覆盖。

3.3 建立有效的抚育管理机制

当前全省公益林抚育实际效果还不够尽理想,存在着作业设计普遍过于简单、缺少抚育前后详实的定量数据、有的区域甚至未设置标准样地等问题。公益林抚育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不能简单地与商品林相混同,必须严格规范作业设计的编制和施工,交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和实施。同时制定严格的作业设计审批程序和施工验收标准,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并建立起抚育的标准数据库和技术档案。

3.4 出台公益林抚育间伐相关政策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将国家级公益林按区位重要程度分成一、二、三级进行管理,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DB33/379.1-2002)也明确规定将公益林划分为特殊、重点和一般三级区域进行保护。因此,按照公益林分级保护管理的要求,应明确规定抚育间伐在二级、三级和重点、一般级别的公益林内实施,同时根据不同保护级别及立地条件设置不同的最大间伐强度。对于一级区位和特殊区位和山体坡度46℃以上等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区域的公益林不得实施抚育间伐。此外,依据公益林的林分状况和培育方向,应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分不同情况突破抚育间伐15%比例的规定,阔叶林的间伐比例可达20% ~ 30%,部分松杉林间伐比例甚至可达40% ~ 50%,以解决实际抚育需求与法规要求之间的矛盾,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3.5 制定操作性强的技术规程或标准

公益林和商品林由于培育目的不同,抚育技术方法难免有很大差别,2009年国家林业局修订颁布的《森林抚育技术规程》已不能完全适合当前的公益林抚育实际情况,国家也没有发布针对公益林的抚育技术规程,北京、山西等地已经发布当地的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建议浙江省按照公益林、商品林分类管理要求,制定《浙江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或制定更详细、操作性更强的相关技术标准,使抚育操作过程中减少盲目性,做到有据可依,促进公益林抚育的规范化、标准化。

3.6 鼓励开展长期性抚育技术研究

当前,公益林抚育不但缺乏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的支撑,在相关领域的长期性、创新性的研究也不多,以前的研究也往往都侧重于以增加用材林蓄积为目的的森林抚育技术,忽略森林生态效益的提升,已远不能适应现代公益林抚育的要求。因此,针对公益林,要真正做到坚持生态优先、科学经营、合理利用的原则,相关抚育技术研究还必须进一步跟进,建议相关部门注重公益林抚育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鼓励广大林业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抚育新方法,为今后更科学的开展抚育工程,制定林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1] 朱广奇.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几点思考[J]. 安徽林业,2001(1):29.

[2] 甘敬,马履一,蔡宝军,等.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抚育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 林业经济,2006(2):41-44.

[3] 侯海英. 浅谈山西公益林建设中的中幼龄林抚育[J]. 山西林业,2012(3):13-14.

[4] 金彦鹏. 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应用研究[J]. 现代园艺,2013(10):45.

[5] 韩久同. 万佛山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技术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2010(9):10-12.

[6] 梁廷杰. 太行林局公益林经营目标及抚育模式探索[J]. 山西林业科技,2013,42(3):52-54.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ending of Ecological Forests in Zhejiang Province

ZHOU Zi-gui1,HUANG Yu-jie2*,WANG Jian-feng3,XIA Shu-fang2,LI Tu-sheng1,HONG Li-xing2,RU Jun1
(1. Zhejiang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dministration, Hangzhou 310020, China; 2. Zhejiang Forestry Academy, Hangzhou 310023, China; 3. Anji Forestry Bureau of Zhejiang, Anji 313300, China)

Summary was made on major patterns of tending for ecological forest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limit of tending felling intensity, low subsidy, unprofessional tending, difficult of operation of private and contracted forest. Recommendations were put forwarded like increase of subsidy for tending,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mulation of technical regulations or standards, encouragement of long-term research on tending techniques.

ecological forest; tending; current situation; recommendation

S718.55

A

1001-3776(2015)02-0082-04

2014-08-11;

2015-02-09

周子贵(1962-),男,浙江永康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林业生态工程研究;*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间伐林分林农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