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新京剧音乐推广弘扬京剧艺术

2015-01-26 10:38戴平
上海戏剧 2014年2期
关键词:京胡京剧院琴师

戴平

在京剧曲牌《小开门》的浓郁历史氛围中,演奏家们带领观众进入了美妙的京剧音乐之旅。它由京胡、鼓、齐钹、小锣演奏,曲调单纯而古朴,这是1790年“三庆徽班”进京成为京剧的重要标志。早期的伴奏乐队常由六、七人组成,以胡琴、月琴、三弦、单皮鼓、大锣、小锣等“文、武六场”为基础,兼顾笛子、唢呐等吹奏乐器,乐师往往需要“一专多能”,俗称“六场通透”。在演出中,许多乐师能兼演两种乐器。1923年,梅兰芳与琴师王少卿创作《西施》时,首次在京剧乐队中加入了京二胡,丰富了京剧音乐的表现力。许多著名选段的伴奏,都得益于京二胡的帮衬,使京剧音乐在表达人物感情时更细腻、更富有层次,更具感染力。

来自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的李维康、耿其昌、赵葆秀、陈少云、谭孝曾、夏慧华、马小曼、王蓉蓉、史依弘、李宏图、李军、迟小秋、安平、杜镇杰、朱强、王佩瑜等26位著名表演艺术家,演唱了他们最拿手的经典唱段,使晚会成为京剧名家名段的一次集中展演。其中有梅派青衣、荀派花旦、程派青衣的演唱,也有梅派再传男旦、余派女老生、马派传人的表演,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传统京剧经典唱段的艺术特色,各领风骚,令人心醉神迷。

晚会总顾问、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校长龚学平指出:“京剧要传承发展,不仅要聚焦表演艺术,也绝不能忽视京剧伴奏和音乐对京剧健康前行的衬托、支撑与推动力。我们要提升京剧乐队的地位,要着力展现京剧乐队的演奏功能。”

在晚会上,京剧音乐的精彩演奏和伴奏,成为极大亮点。戏曲音乐作品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在第二板块“传承创新”中,虽然同样是选取了经典剧目中的经典唱段,但乐队的伴奏进行了加强调整,将演奏员由6人扩大到15至19人,增加了二胡、大阮、中阮、三弦等乐器的数量,使京剧伴奏音乐更丰富、更厚重、更具表现力,充分体现了“主行客随之妙”。第三板块的“繁荣发展”,由王甫建指挥的上海民族乐团80人的管弦乐队和京剧乐队联袂演奏京胡曲《凝思曲》、《夜深沉》、《山坡羊》,更是一次重大的艺术探索。由于我国传统的民族管弦乐在本体上与京剧伴奏乐器是同根同宗的,具有共同的美学品格,所以比大交响乐队的加入,更易和谐融合。他们所击鼓点、所奏琴声与演员一腔一调、举手投足配合默契,水乳交融。不但进一步增强了京剧音乐的厚度和表现力,而且京剧演奏的主体效果和琴师的艺术个性更为突出。现场观众深深感染、深深陶醉,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表现出了对于此次京剧伴奏音乐所做的改革探索的高度认同。

参加京剧晚会演奏的,有燕守平、尤继舜、李祖铭、焦宝宏、李寿诚等35位京、沪两地著名的鼓师、琴师。最令人感动的是,上海京剧院一级琴师、京剧演奏家尤继舜在因病致残5年之后,怀着对京剧艺术的深情依旧登台,以左手按琴弦,“借”弟子陈平一的右手来拉弓,共同圆满合作演奏了京胡名曲《山坡羊》,令全场观众感动唏嘘,长时间站立鼓掌致意。

京剧表演的最高艺术境界叫做“相应”。在这场京剧晚会中,我们高兴地看到加强版的音乐伴奏,使京剧表演艺术从演唱到演奏,都进入了一种灵动活化、自由放达、相辅相成的“相应”境界,在变化纷然之中又井然之序,在频繁更迭之中有来龙去脉,让这场京剧晚会达到一个新高度。此举将在京剧音乐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

一批为观众所熟悉的年逾古稀的京剧艺术家昨晚也登台演唱。刘长瑜、冯志孝、杨春霞、李炳淑、童祥苓演唱了代表作现代京剧选段,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晚会的总导演是刘文国,节目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的张喆和上海电视台的曹可凡。

“2014上海新春京剧晚会”在一曲悠扬的《梨花颂》京剧乐曲声中结束。

猜你喜欢
京胡京剧院琴师
琴师
最后的“京胡圣手”燕守平 他有一把百年京胡 历经几位名家
断弦
山山水水总是情
京胡走进西安音乐学院
我,京胡和电脑
许秦生与众不同的京胡弓
“调琴师”
上海京剧院半年挣了一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