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体育名人效应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2015-01-26 16:47郑晓霞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名人效应体育精神崇拜

本文通过探寻名人效应,结合入选学校教材的部分体育名人与当前青年个体追棒和崇拜的体育名星,进而界定我国当代体育名人并挖掘他们的社会效应,利用个体的偶像崇拜心理的名人“晕轮效应”,将体育名人效应推向学校体育教学。演绎体育名人对受教育者的深远影响,以体育名人为体育教育的“敲门砖”,发挥其“杠杆”作用,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效果,进而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以此推动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偶像崇拜  体育教育  体育名人

羽坛林丹,田坛王军霞,飞人刘翔,篮坛姚明、林书豪,泳坛孙杨、叶诗文,网坛李娜,乒坛王皓、张继科等,他们精湛的技术和拼搏进取精神受人们喜爱与崇拜,这些在体育界成就卓越、为大众所瞩目的知名人士被界定为体育名人。通过体育名人效应推动体育教育,是体育工作者的使命。

一、名人效应的价值取向

个体偶像崇拜有着两个过程:盲目偶像崇拜和理性榜样化[1]。青少年从最初盲目的偶像崇拜转化为理性榜样学习,主要取决于两种不同的社会认知取向:一是以人物为核心的社会认知(表层性偶像崇拜),主要崇拜偶像的容貌、体型、财富、知名度等,欣赏偶像的形象魅力;二是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认知(实质性崇拜),主要是欣赏偶像的性格、风度、谋略、举止等人格特征[2]。少部分个体欣赏其健美的身材,爽朗的外表,拥有的财富,表层性偶像崇拜趋于年龄较小的个体;绝大部分个体认为其动作技术、运动水平最吸引自己,对体育名人的崇拜源于其坚韧不拔、拼搏精神、坚强意志品质,崇拜其良好的素质、霸气十足的个性,对体育名人的崇拜心理更趋于理性化;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通过个人的思维加工对自己崇拜的偶像进行特质理性评估,对偶像的崇拜以实质崇拜为主,这样的取向有利于将崇拜对象由偶像转化为榜样。个体崇拜心理的发展规律引导着体育名人教育效应的价值取向。

二、体育名人效应分析

1.体育名人的“晕轮效应”推动体育运动发展

日月通过光线折射在周围形成一轮轮光环,这种光环叫晕轮,晕轮是因为靠近日月戴上了光彩。在个体的社会知觉中,常表现为将知觉对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与其相关的其他方面或其他对象上去,与自然界的晕轮现象很相似,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想象及其所产生的结果称之为晕轮效应[3]。个体因崇拜体育名人而喜欢体育名人所从事的体育项目、健身方式、体育产品等,这种“爱屋及乌”的现象正是名人效应中晕轮效应的一种反映。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优秀运动员高超的技艺、超凡的体能、对技战术完美的展现,令个体产生无限的美感,使崇拜者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自觉地想对运动员的动作加以模仿,产生跃跃欲试的运动欲望,激发了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激励并引导个体对运动项目的关注和热爱。晕轮效应的发生为各项体育运动在校园的开展构建了良好氛围,有利于各项体育运动的推广普及。

2.传承体育精神,加速青少年社会化进程

名人崇拜是人生发展特定时期的自然现象,体育明星是体育精神的传承者,他们所表现出的体育精神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4]。体育名人的体育精神、体育理念等对广大个体具有特殊的社会激励作用[5]。优秀运动员在与世界级顶尖高手对抗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稳定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对个体的道德品质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刻苦、顽强、拼搏、协作的精神,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名人的这种体育精神、体育理念影响一个时代,在青少年的成长期中加速了其社会化进程。

3.激发国人的爱国情操、提高民族凝聚力

竞技体育鼓舞人心、凝聚民族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赋予竞技体育的使命。爱国主义也是中国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当国际赛场上优秀运动员夺冠,身披国旗,奏响国歌的时侯,全国上下为之沸腾,崇拜者为之欢呼雀跃。此时,观众和运动员达到了情感共鸣,人们的爱国热情被点燃,是运动员的成功激发了人们埋在心底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当运动员个人成就转化成民族成就时,激起了国人铭记于心的爱国情感共鸣。在社会的转型期,在个体爱国意识淡化的今天,体育名人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情景都会在个体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其民族凝聚力。

三、体育名人效应引入学校

体育作为培养和教育人的手段,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体育名人引进校园、引进课堂将有利于吸引广大学生关注体育运动,了解体育事业,从而培养个体的运动兴趣,参与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推广普及体育运动。

1.将体育名人史实引入学校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战场,长期以来遵循着一种固定的模式: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讲、学生练,娱乐性低,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课堂形式单调,气氛沉闷,影响个体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将体育名人成功、强健、快乐、自由的史实引入体育教学,能够改变当前教学现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体育名人效应激发兴趣

为迎合青少年心理,有利于个体较快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习兴趣,2005年,刘翔、王军霞被载入初中二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实验教材“文化艺术和体育”中;同时,刘翔携雅典奥运会夺冠之势,也被载入上海市小学5年级语文教材;同年,姚明和邓亚萍等体坛名将被《新概念英语》录入培训教材;他们的励志故事成为入选教科书的关键。体育教学同样可以利用个体对体育名人的崇拜心理,将体育名人作为体育教育的载体、课程学习的“敲门砖”引入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向学生讲解名人的个人资料、奋斗历程、职业生涯、成名过程等来吸引个体注意力,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组织学生观摩比赛视频,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由心里喜欢体育运动到身体跃跃欲试参与体育运动,实现从认知到行动,由崇拜人到崇拜运动的转变,为体育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发挥体育名人的“杠杆作用”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杠杆以少克多具有省力的作用[6]。像奥运冠军这样的体育名人是体育发展史上少有的运动人才,是体坛璀璨的明珠,是众多青少年崇拜的偶像。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崇拜心理,发挥体育名人的杠杆作用。如乒乓球技术教学过程中,穿插乒坛冠军王楠训练或比赛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王楠的动作技术。在技战术的教学阶段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比赛领悟王楠的技术风格和战术打法。体坛冠军进课堂要让个体由观看体坛冠军到探讨体坛冠军,引导个体进行探究学习,培养个体自主学习能力。在个体交流探讨之后教师给予个体指导,参与其学习过程并与个体进行互动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个体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3)挖掘体育名人的内在品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运动员就是个体心中的英雄和榜样。利用个体对优秀运动员的认可与崇拜,开展偶像教育,在课堂中适时穿插讲解他们的运动生涯及运动成绩背后的努力、失败、坚持和磨砺,让个体体会体育名人的顽强拼搏精神、坚强的毅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让个体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切荣誉的背后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拥有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引导个体从对体育名人的表层感性崇拜向深层的理性敬仰发展,让偶像崇拜真正成为个体学习前进的动力。

2.将体育名人引入校园课余活动中

(1)校园媒介引领体育运动发展

现代人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而体育借助于传媒的力量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北京新闻学会曾做过一次调查,在我国的新闻读者群中,人们关注体育新闻仅次于关注国际新闻、时事新闻,被读者排在第3位[7]。校园生活中,网络、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围绕着个体的日常生活,个体的偶像崇拜与传媒渲染密切相关。优秀运动员富于激情、朝气、勇于拼搏的精神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全方位地影响着当代的学生。合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电视、宣传栏等传媒手段,课余播放优秀运动员的各级比赛视频、奋斗历程,宣传赛事、训练、生活、社会活动等相关信息,可以用正面的信息影响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关注他们崇拜的体坛英雄,深入了解他们这一年代体坛的杰出人物,使之成为学习的榜样,并努力实现由崇拜人到崇拜体育运动项目,从而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

(2)名人参与渲染体育文化氛围

2010年底,成都市富力集团在北京、广州、上海、天津、成都、重庆、太原、西安、惠州、沈阳十大城市举办“富力业主全国羽毛球公开赛”。由于“超级丹”的参与,引来众多业主的踊跃报名。省市教育部门可适时邀请家乡籍优秀运动员走进校园,重返他们就读过的母校,与学生近距离交流接触。在校园中,借助体育名人组织各项比赛,如“林丹杯”校园羽毛球赛、“林旋风”篮球赛等。一方面是通过竞赛让更多不懂体育运动的个体了解体育项目,让喜欢体育运动的个体参与到竞赛中,进行实战练习,为他们展示自我实力搭建平台,体验运动的快乐;另一方面通过比赛引导个体以正确手段对待偶像崇拜。以比赛的方式,让个体体会体坛冠军的英雄气概,体验成功的喜悦,释放学习压力,满足心理的宣泄。体育比赛的举行将有利于推广各项体育运动,渲染校园体育运动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偶像崇拜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有必然性和暂时性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偶像崇拜更倾向于理性化,对偶像的崇拜以实质崇拜为主,这样的认知取向有利于学生将偶像向榜样转化。体育名人是世界体育发展史上的佼佼者,他们频繁地出现在世界各个赛场上,被广大媒体所关注与报道,是学校众多学生的体育崇拜对象。在竞技赛场上,他们强健的体魄、高超的技艺、王者霸气、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促进了各项体育运动的普及提高;有利于体育精神的传承,培养学生刻苦、顽强、拼搏、协作的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广大学生对体育名人的偶像崇拜心理,使学校将体育名人作为体育教育的载体,引入校园具有可行性。

校园引入体育名人应充分挖掘体育名人的积极效应。在体育教学中要以“超级丹”、“林旋风”等杰出的体坛冠军为展开教学的“敲门砖”,发挥其“杠杆”作用,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宣传讲解体育名人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进行互动学习交流,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课余体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传媒资源,宣传体育名人励志故事、运动生涯的相关信息及各体育运动项目的相关知识,并适时组织校园体育比赛或趣味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体育运动,适度关注体坛名人,关注中国体育事业,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渲染校园体育学习、健身氛围,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推广普及各体育运动项目。各省市教育职能部门可适时邀请家乡籍运动员进入校园,与学生近距离交流接触,发挥其感召力和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的运动热情,为大众体育的开展做出一点贡献。

————————

参考文献

[1] 马瑞,俞继英.体育明星崇拜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精神认知的影响.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4).

[2] 岳晓东.我是你的粉丝——透视青少年偶像崇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陈甲标.人才社会化中的名人效应.党建与人才,1994(4).

[4] 江福云.我国体育明星对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2).

[5] 陈相光.中国体育明星对大个体的影响及人文教育价值.体育学刊,2006(4).

[6] 王雪芹.体育明星在体育教学中的“杠杆作用”.引进与咨询,1999(3).

[7] 邹克宁,余文龙,刘彤.当代体育明星崇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影响.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4).

[作者:郑晓霞(1983-),女,山东泰安人,河南洛阳理工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

【见习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名人效应体育精神崇拜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我崇拜的那条“龙”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名人效应在运动服装品牌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名人效应看拍卖
西夏天崇拜研究
我最崇拜的人
崇拜
名人效应与品牌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