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与LTE FDD网络融合战略溢出效应研究

2015-01-27 02:17何廷润
移动通信 2014年15期

【摘    要】在分析TD-LTE与LTE FDD融合组网发展驱动力与面临多重挑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TD-LTE与LTE FDD融合组网的战略溢出效应,主要包括:争夺国际话语权、顺应宽带移动通信融合统一的趋势、实现从市场大国向标准规范强国的转型等。

【关键词】TD-LTE    LTE  FDD     融合组网    战略溢出效应    宽带移动通信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4)-15-0015-04

1   前言

2014年6月27日,工信部正式批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在16个城市开展TD-LTE与LTE FDD融合组网的试验,从此正式拉开了TD-LTE与LTE FDD融合组网发展的帷幕。业界人士从TD-LTE与LTE FDD的标准、市场、产业链、组网形态等多角度发表了各种评论与预测。但是笔者认为,推动TD-LTE与LTE FDD融合组网发展的真正作用是国家由此获取的战略溢出效应,即争夺国际话语权、顺应未来宽带移动网络融合统一的趋势以及实现从市场大国向标准规范强国的转型。

2   TD-LTE与LTE FDD网络融合发展驱动

力分析

TD-LTE与LTE FDD网络融合发展在业内已达成共识。从TD-LTE标准诞生之日起,融合的话题就被业界所关心。早在2009年的巴塞罗那全球移动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就明确提出“建议全世界与LTE有关的东西都融合在一起,无论TDD、FDD还是LTE”,其目标是游说国际标准组织、运营商和设备厂商,令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从芯片开始就完全融合为一个标准。建议一提出,立即轰动全会。在巴塞罗那召开的2012年世界移动大会(MWC)上,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明确表达了对TD-LTE与LTE FDD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盼望,希望引领产业各界将TD-LTE与LTE FDD从标准到产业进行融合,包括网络融合以及终端融合,并在全球运营商共同努力下打造出融合性全球网络。

早在2012年6月,中国移动在杭州成功演示了全球首次TD-LTE和LTE FDD网络中港两地4G漫游,开创了先河。2012年12月18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推出全球首个TD-LTE/LTE FDD融合网络。该融合网络把中国移动香港现有的LTE FDD网络(2.6GHz,30MHz带宽)与TD-LTE(2.3GHz)频段整合,大大提升了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整体网络质量与容量,满足了急速攀升的移动数据业务需求。

权威观点认为:TD-LTE和LTE FDD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已成为未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趋势,目前全球已有13个TD-LTE/LTE FDD融合网络。未来,为了充分利用频率资源,方便用户在国内、国外都能很好地使用移动通信业务,我国需统筹发展TD-LTE/LTE FDD融合网络。

但是TD-LTE与LTE FDD网络融合也面临驱动力不足的挑战。

(1)挑战之一:由于LTE FDD被更多的国家、地区所采用,成为全球最为成熟、应用最广泛、终端最丰富的4G模式。截至2014年6月,已经有300家运营商在107个国家推出商用LTE网络。其中有264家运营商推出LTE FDD商用网络;24个国家总共推出了36个TD-LTE商用网络(23家仅使用TDD,13家选择TDD+FDD混合制式)。由此可见,FDD技术和产业链成熟,市场发育较早,运营商期望尽快以FDD拓展市场。因此,在当前4G发展初期,由TD-LTE带来的容量吸收及频谱应用灵活等补充效果,不足以吸引运营商将主要资源与精力投入到TD-LTE与LTE FDD的融合发展中。

(2)挑战之二:移动通信市场驱动力中盈利是运营商第一要务,如何使企业盈利、获取最大的利润成为运营商最重要的发展目标。TD-LTE与LTE FDD的融合发展并不能立竿见影的发挥促进盈利的作用,反而需要在技术与网络建设维护上投入大量资金,这就影响了运营商的积极投入。

(3)挑战之三:TD-LTE与LTE FDD融合的多模终端成为难题。终端一直是困扰TD-LTE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TD-LTE与LTE FDD融合终端则更加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考虑到国际漫游,融合终端至少需要支持TD-LTE、LTE FDD、GSM、WCDMA、CDMA、Wi-Fi等制式。尽管当前在终端芯片方面,美国高通的骁龙Snapdragon S4系列芯片已实现TDD与LTE FDD融合,同时向下还兼容TDS、HSPA以及CDMA1X等多种网络制式;国内的联发科近日也发布多款4G单芯片解决方案,但国内芯片商与国外芯片商总体上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FDD正式商用牌照发放之前,手机厂商必然会继续保持观望的态度,短时间内混合组网试验很难影响整个LTE产业链的资源分配。

(4)挑战之四:用户对TD-LTE/LTE FDD融合网络不感兴趣,只是希望获得更优质的4G服务。网络的确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举措之一,但拥有优质的网络只有在竞争对手的客户抱怨其网络质量时才会成为一项优势,而大多用户并不关心网络是否最优。一项用户调查显示,在影响用户评价的多项指标中,网络制式因素排在最后。因为绝大部分用户不是技术人员,他们不明白网络技术名词以及性能指标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也不是媒体人员,不会去做对比试验。用户并不在意TDD与FDD的区别,不会为网络制式买单,用户只会为服务、资费、终端买单。因此,TD-LTE与LTE FDD网络融合发展并不会带来用户市场的显著提升。

3   TD-LTE与LTE FDD网络融合战略溢

出效应之一:争夺国际话语权

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影响。以美国“阿波罗计划”为例,该计划投资了约256亿美元,但它创造了 3 000多项新技术,带动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与工业的繁荣。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支撑美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技术,很大一部分来自对月球探测技术的消化和二次开发,其二次开发应用的效益,远远超过“阿波罗计划”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产出。

从上节分析可见:TD-LTE与LTE FDD网络融合发展将遭遇多重挑战,但从战略视角分析TD-LTE与LTE FDD网络融合的作用,其战略溢出效应非常明显。

首先是争夺宽带移动通信的国际话语权。TD-SCDMA和TD-LTE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争取话语权的历史。在TD-SCDMA发展初期,欧美电信巨头频繁展开对中国政府公关,大力发展在华商业伙伴,并不惜动用外交和政治力量施压,目的就是要游说中国放弃发展TD-SCDMA技术标准,转而采用欧美的3G技术标准,以便像2G时代一样利用其技术垄断地位获取更大利益。同时,一些来自国内的声音往往打着扩大和深化开放的旗号,一方面强调TD-SCDMA的相对滞后及缺陷,一方面呼吁不要因为狭隘的国家观念而将国外的先进技术拒之门外。这些声音除来自国外电信巨头利益集团的在华代言人外,其他大多数人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先进技术专利都可以用钱买来。究其原因,其论调和态度既是对中国高新技术研发能力的不自信,也是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片面理解。TD-SCDMA就是具有技术先进性的3G国际标准,而且是由中国提出并创立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它首次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争取了重要的话语权。

在TD-LTE阶段,我国采取了“通过利用强大的市场优势,自主制定标准争取被国际标准组织承认”的路线。这是因为随着国家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己能够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竞争,因此选择融入国际主流标准竞争的路线也是必然的,这样既可以保证我国利益最大化,也可以使对手在有序竞争中获益。正是基于此种形势,中国与3GPP走到了一起,TD-LTE融合方案获得3GPP的认可,使TD的演进得到世界大多数运营商和制造商的认可,为TD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了道路,最终成为全球4G的主流标准之一。

如今,以中国为代表的对TD-LTE与LTE FDD网络融合的倡议,得到国际移动通信界的赞同和响应,足见中国话语权的提升。

4   TD-LTE与LTE FDD网络融合战略溢

出效应之二:顺应宽带移动通信融合

统一的趋势

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2代移动通信以欧美电信巨头彼此博弈的形态而统霸全球。以爱立信、诺基亚为首的欧洲GSM标准和以高通、摩托罗拉为首的美国CDMA标准是各国建设和运营2G网络的必然选择。其中,中国为欧美巨头支出了达近万亿元的2G网络设备和终端进口费,同时又因技术壁垒多支出了千亿元以上的费用。进入21世纪,第3代移动通信(3G)的竞争烽烟又起。回顾TD的艰难发展史,不难发现TD从2000年5月被ITU确定为3G标准后,就一直处于不同国际利益集团持续不断的猛烈攻击之下。与此同时,无论代表欧盟利益的3GPP,还是代表美国利益的3GPP2,都大肆在中国开展战略营销,他们利用国际标准化机构的技术主导权,尽可能将有利于本国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及检测方法纳入国际标准。少数发达国家甚至动用高层政治、外交资源,打击TD标准,企图迫使中国采用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标准,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来自美国的WiMAX。

晚于TD标准出现的WiMAX以其产业联盟与论坛为载体,在标准尚未出台时就已经开始全球的战略营销。以中国为例,2002年进入中国,随着IEEE 802.16a标准在2003年4月正式公布,尽管英特尔公司许诺到2004年底才能推出符合802.16a标准的第1套芯片,但是,我国的大连和成都己在2004年6月就与英特尔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预计在2005年底建设WiMAX宽带无线城域网。而在国际博弈中,美国凭借其影响力在WRC-07大会上使WiMAX成为新的3G标准的决议得以通过,打算与TD进行抗衡。ITU于2012年初又正式发布了4G国际标准建议书,在TDD领域形成了TD-LTE和WiMAX向4G演进的相互竞争的2个标准。在此形势下,TD-LTE与WiMAX之间是“融合”还是“竞争”的话题在全球通信业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由上可见,在之前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中,各国利益集团竭尽所能地推出有利于自己、打击或抑制竞争对手的技术标准,从而形成多标准博弈的局面,阻碍了移动通信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减缓了全球信息化的步伐。但是,融合的大趋势不可阻挡。首先,TD-LTE与WiMAX的竞争己见分晓,著名的以色列WiMAX设备供应商奥维通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增加LTE的支持平台;印尼WiMAX运营商PT Internux己发布了向TD-LTE演进的经验;全球最大的WiMAX运营商Clearwire宣布开始测试LTE,将进一步促进WiMAX向TD-LTE的演进,预计全球WiMAX阵营很快将全部转入TD-LTE。可以看出,TD-LTE己成为4G TDD模式唯一的主流标准。

时至今日,4G标准趋向FDD与TDD融合,而未来的5G必然是融合的统一标准规范。因为在5G时代,这种融合的趋势会愈发明显,产业链各方都清楚,在通信技术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方都很难单独开发一套全新的通信标准,而全球共用一套通信标准,对产业链各方来说都是福音。在此形势下,中国大力推动TD-LTE和LTE FDD网络融合是顺应了国际宽带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更是为5G的研发、标准制定乃至产业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   TD-LTE与LTE FDD网络融合战略溢

出效应之三:实现从市场大国向标准

规范强国的转型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至2014年5月末,移动通信用户为12.56亿,其中3G用户4.64亿,刚刚起步的4G用户也达到810.9万。另外,2014年第1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794亿部,中国占比高达35%,相当于日均销售100万部左右。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市场的领导者,M2M连接数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总和。

但是,市场大国需要向标准规范强国转型。当前,在各个领域国际标准的竞争愈演愈烈,而经济全球化也更加强化了国际标准在一个行业和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标准技术的选择、不同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平衡等问题,使高科技产业的国际标准制订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艰难。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表明,全球经济已形成一个整体,各国经济高度融合,彼此之间的经济利益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因此,当国家之间或者利益集团之间的经济分歧和争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双方都将作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在移动通信领域亦是如此,既有市场的相互进入和技术的互为补充,也有市场的争夺和技术的限制,既存在着激烈的对抗和竞争,也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技术标准就是各方利益妥协的产物,即便是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公司,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也会遇到其他公司设置的障碍,因此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公司而言,都可能要做出不同程度的妥协和让步。另外,标准也是博弈的产物,考验的也不仅是技术水平,还有外交能力、游说能力、谈判能力,甚至还包括国家、政府层面的参与和斡旋。移动通信标准本质上就是各方博弈、协商、最后妥协的结果,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讲,最终会是各方面的“技术的融合”,可能不是最好的技术,但却是大家都认可的,对大多数参与者都有利的技术,因此,各方面的技术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TD-SCDMA的成功与发展,使我国以自主创新的姿态争得了进入国际标准“俱乐部”的机会;全球化浪潮又需要我们参与并融入国际主流标准阵营,而TD-LTE使我们的自主创新在国际化大背景下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在未来宽带移动通信领域的标准与规范竞争中,通过TD-LTE和LTE FDD网络融合的先导性平台,为我国实现从移动通信市场大国向标准规范强国的转型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6   结束语

我国在倡导并践行的TD-LTE与LTE FDD网络融合的道路上己经启航,尽管会遭遇诸多挑战,甚至业绩可能相对疲软,但是以中国为主战场的“融合”之风,必将带动全球走上未来宽带移动的“融合”之路。同时,也将迎来未来中国在宽带移动领域的全面崛起。

参考文献:

[1] 晓雅. 混合组网用户的福音 LTE混合组网试验获批解析[N]. 人民邮电报, 2014-07-01.

[2] 晓明. FDD TDD融合是全球4G发展路径[N]. 人民邮电报, 2014-06-24.

[3] 高超. 4G格局嬗变 LTE混合组网试验推动4G均衡发展[N]. 通信产业报, 2014-07-07(25).

[4] 朱晨鸣,李新. 破解TD-LTE与LTE FDD融合组网的四大难题[N]. 人民邮电报, 2014-05-27.

[5] Emeka Obiodu. 运营商“最优”网络效益不宜被放大[J]. 通信世界周刊, 2014(18).

[6] 周玲. 中国布局5G研发:6年后商用[N]. 东方早报, 2014-01-29.

[7] 功行赏章庆.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溢出效应[N]. 学习时报, 2011-04-11.

[8] 何廷润. 假如中国4G不启动[J]. 移动通信, 2014(09).

作者简介

何廷润:现任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高级顾问,长期从事无线电技术与频谱资源研究,主持并参与多项频谱资源基础理论研究与频谱规划项目研究,发表文章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