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在临床诊断中的效果

2015-01-27 04:15徐珍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32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

徐珍珍

分析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在临床诊断中的效果

徐珍珍

【摘要】目的 评估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在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360例血象标本,采取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评估显微镜复检符合率与血液系统病真阳性率。结果 在异常血小板、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血小板疾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形态异常细胞,可将血细胞分析仪作为筛查,而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则可用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总之,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临床诊断效果佳。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形态观察;临床诊断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n blood cell analyzer combined with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 Methods Selected specimens of 360 cases of blood picture,taking the blood cell analyzer combin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then assessed microscope re-inspection coincidence rate and the blood system disease positive coincidence rate. Results In abnormal platelet,immature cells,lymphocytes,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 On platelet disease diagnosis,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The blood cell analyzer can be used as a screening test for abnormal morphology cells. Further examination and diagnosis can be made by blood cell morphology microscope. In short,blood cell analyzer combin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in clinical diagnostic have value.

【Key words】Blood cell analyzer,Blood cell morphology,Clinical diagnosis

在临床血常规检查中,血细胞分析仪获得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检验效率也得到有效提高。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对于提示形态异常细胞,采取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效率更佳[1]。本次为了证实这一结论,将360例血象标本纳入研究,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360例受检者的血象标本,均经血细胞分析仪提示为异常。当中,男198例、女162例;最小年龄者16 d、最大年龄者12岁,平均年龄(6.8±0.5)岁。

1.2 方法

本次受检者均采集末梢血,或通过EDTA抗凝血真空采血管进行取样,将冷凝集标本、溶血标本以及脂血标本逐一筛除;进而采取血细胞分析仪完成相应的检测,并通过血细胞形态学完成相应检查,具体内容如下。

1.2.1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以仪器标准要求为依据,完成校准、调试以及维护等工序。在采血后10 min~3 h,采用System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对标本进行检测,同时检测配套试剂及与质控物。在检测、记录好全血细胞计数与白细胞分类之后,对检测报告进行整理、备份。

1.2.2 血细胞形态观察 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有关血涂片检测章程为依据,对提示为异常的血象标本制备血涂片,共制备两张,然后完成染色,染色过程中需采用瑞-姬染液。配置专业的医务检查人员完成血细胞形态镜检,每片取100个有核细胞均值[2]。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血细胞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符合率评估

经血细胞分析仪提示,异常血小板98例、核左移89例、幼稚细胞52例、异型淋巴细胞54例、白细胞减少21例、红细胞异常46例。

经血细胞形态镜检观察,异常血小板34例、核左移86例、幼稚细胞38例、异型淋巴细胞42例、白细胞减少21例、红细胞异常44例。

在核左移、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异常方面,符合率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常血小板、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细胞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真阳性率评估

经血细胞分析仪提示,白血病36例、血小板疾病23例、贫血80例、感染发热162例,其他18例。

经血细胞形态镜检观察,白血病39例、血小板疾病52例、贫血89例、感染发热147例,其他14例。

在白血病、贫血、感染发热及其他方面,符合率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血小板疾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血象标本检测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主要依赖于血细胞分析仪技术的进步及其在临床检验科中的广泛采纳应用[3]。通常状态下,对于正常血细胞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并且体现出了较高的精密度,而在异常条件下,血细胞分析仪一般只能充当筛查的工具或手段[4-5]。本次选取360例血象标本,采取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结果显示:(1)在核左移、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异常方面,符合率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常血小板、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白血病、贫血、感染发热及其他方面,符合率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血小板疾病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得出结论:对于形态异常细胞,可用血细胞分析仪作为筛查,而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则可用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检验。总之,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临床诊断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符志刚.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仪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181-182.

[2] 李霞,曾文洁,郭建华. 血液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7):876-878.

[3] 温锦才.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9):283-284.

[4] 郭明丽.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7):3441,3444.

[5] 郭学霖,张瑞敏,杨勇. Beckman-Coulter LH750在体液常规中的应用评估[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15-17.

Analysis of Clinical Diagnosis Effect on Blood Cell Analyzer Combined With Blood Cell Morphology

XU Zhenzhen Clinical Laboratory, Children's Hospital of Jilin City,Jilin 132000,China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32-0170-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32.120

作者单位:132000 吉林市儿童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
6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69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刍议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诊断与治疗
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