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2015-01-27 09:21高嫘陈宇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5期
关键词:传染病防控监测

高嫘 ,陈宇

1.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长春 130033;2.长春高新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吉林长春 130012

近年来,新发现的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各种传染病疫情的暴发显露出我国应对新出现传染性疾病的缺憾,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及应急能力较薄弱,使得传染病病因研究确定滞后,救治及疫情防控工作延误。研究表明,强化疾病控制中心的设立能有效加强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及应急处理能力。为了解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状,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机制及流程,对近几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职责及人员构成

1.1 工作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具有承担传染病防控管理的法定义务及工作职责的制定与实施。负责制定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规划、流程及规章制度的起草,并予以实施。依法承担所在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报告、信息收集及审核、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等工作。开展流行病学的样本采集及调查工作。定期开展传染疾病的健康宣教工作,宣传相关的卫生知识。负责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传染病防控及技能的培训,以加强防控队伍素质,便于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1.2 人员构成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标准等相关文件,以社会效益为先,坚持精简高效、责岗一致的原则,立足当前工作,结合长远发展,公共卫生实验室的人员配置实施标准化管理,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智力密集型工作机构,业务范围较广,覆盖范围较广,涵盖多个学科,对于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及应急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积极优化实验室人员构成,避免其制约防控工作的开展。

2 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2.1 规章制度

2.1.1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预警制度、防控工作流程、人员配置及各部门管理规定、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制度、疫情上报制度、传染病防治培训及模拟训练制度、健康宣教及人工咨询制度、对特定人群的医疗救助及保障制度、对疑似病原菌携带患者的防控措施、应急接种预案。

2.1.2 传染病防治工作 主动提供SAS、艾滋病、淋病等传染病的监测及咨询工作。建立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猩红热、肺炭疽等防控工作制度。

2.1.3 监测制度 艾滋病、淋病、梅毒咨询检测方案、传染病表现、病毒性肝炎病例、肺结核病例、脊髓灰质炎病例等监测制度,食源性传染疾病监测方案、异常病例上报流程等。

2.2 疫情监测与上报

传染病包括三类38种,甲类鼠疫、霍乱;乙类有肺炭疽、非典型性肺炎、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淋病、梅毒、肺结核、狂犬病、猩红热等;丙类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甲类传染病与乙类中非典型性肺炎、肺炭疽及脊髓灰质炎的上报时限为2 h。乙类和丙类传染疾病的患者、疑似患者上报时限为24 h。

2.3 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

疾病预防治控制中心制定培训计划。一方面组织机构相关人员参加卫生部门及CDC组织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安排传染病防控知识的相关培训。培训形式主要有讲座、浏览课件、考试答卷等等。内容以传染性疾病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卫生部门要求、工作成就及问题等等。

2.4 健康教育

广泛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于传染病的认知程度,以便更好地预防传染病。内容主要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网站、APP、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宣传媒体,发放宣传页、举办艾滋病日、肝炎日、碘缺乏病日、肺结核日等宣传活动、定期举办宣传讲座。主要讲解传染病高发季节、病原体、途径、易感人群、预防措施等等。

2.5 模拟训练

多年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制定和实施多次传染病模拟训练计划,具备较为完善的评估标准,每年1—2次。演练项目主要包括:霍乱、鼠疫、禽流感、甲流等等。内容有发现病例、筛查、采集标本、预检分诊、信息上报、启动应急预案、收治疑似病例、消毒隔离以及职业防护等等,均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3 成效

3.1 建立有效的传染病防治系统

3.1.1 完善监测与预警系统 传染病早期症状的监测,是早期预测传染病预防的基础,为动态监测传染病、科学判断疫情的发展提供支持,能有效防治疾病的传播,对于评价传染病防控工作质量及新出现传染病的预警有重要意义。

3.1.2 完善防治队伍 组建传染病专家队伍,广泛建立专家库,其主要来源于各医院感染科、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及保健科等临床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人员。通过解读传染病防治方案,制定相关工作预案,监测疫情状况、指导传染病信息上报、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等等,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为政府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3.1.3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能力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设立质量管理控制组,制定管理制度,设置细菌学、血清免疫、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小组。积极开展鼠疫、霍乱、梅毒、艾滋病、肝炎、结核等传染疾病的检测工作;进一步落实结核杆菌、丙型肝炎、乙型肝炎的基因检测工作;可以开展流感病毒的基因检测,从而确保实验结果的及时与准确性,不断提高检验室的诊断能力,为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3.2 落实传染病信息管理工作

3.2.1 传染病信息上报工作 制定并落实传染病疫情上报培训、疫情直报、疫情保密、报告质量管理及疫情报告制度。规范医院门诊、急诊和住院部出入院的信息登记工作,准确填写有关文件。上报部门应提供疾病上报信息指导,临床科室、主管部门与检验科及影像部门应建立异常反馈机制,主管部门定期检查、分析上报质量并反馈临床继续改进。

3.2.2传染病卡片质量控制 传染病卡片的填写要求准确、及时、完整。其中上报病种包括法定的38种传染病及卫生部门要求的其他疾病。报告病例可分为;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或检测阳性结果等等。

3.2.3 传染病网络报告工作 由专人负责传染病卡的报告工作,审核传染病漏报、迟报、分类错误等工作,并及时纠正。若诊断疾病或分类发生变化,应及时修改。按时完成传染病上报工作,甲类传染病与乙类传染病中按照甲类管理的应在2 h内完成直报工作,乙类与丙类传染病的直报工作在24 h内进行,传染病疫情暴发及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也应在2 h内进行。

3.3 传染病异常处置机制的完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建立健全传染病异常处置体系,以便新发现、突发的传染病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控制。若出现短期内类似临床症状病例就诊增多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临床科室管理层及相关部门应进行研究分析,对重点科室与人群进行锁定,根据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进行流行病学调研、标本检测,并对疫情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上报,全面落实防护措施,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启动人员替代方案,直到疫情控制。

3.4 应对重大传染病和突发疫情

在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上,有效应对季节性流感、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霍乱、H1N1流感、H7N9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与突发疫情。在政府卫生部门监督下,未出现信息漏报、错报、迟报等状况。实施疑似病例专区管理,严格执行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工作,做好医务人员预防接种及应急接种工作,避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院内感染的发生。

4 讨论

4.1 规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防治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政府领导及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工作,依规依法,开展传染疾病的防治工作。组织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参与卫生部门的培训工作,落实国家与地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纲要,掌握相关防治规范。加强科学管理,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并定期修改。强化培训工作,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传染病识别、上报、防护等技能,有效预防传染病传播。定期组织考核及模拟演练,不断纠正与规范防治工作。

4.2 发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是公共卫生系统的重要方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仅协调着相关部门疫情监测、预警、信息上报、标本检测、消毒隔离、影像识别、职业防护、医疗救治等多层次的传染病防控系统,落实传染病信息管理工作,完善传染病异常处置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有效面对疫情的发生。

4.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中应关注的问题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积极加强与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搭建工作桥梁,掌握防控工作动态,上传下达,使工作要求保持一致,密切沟通,共同做好传染疾病的防治工作。有效协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有关部门和科室,明确工作职责与分工,及时沟通交流,开展信息报告,感染管理、职业防护、岗位培训、消毒隔离、健康宣教以及信息建设等工作,确保中心工作有序、规范地开展工作。最终,依托现代化的信息建设,加强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强化疾病智能预警与判断,加强对疫情的敏感性。

4.4 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卫生防疫系统开始有偿服务,且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这也导致了防疫系统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项目之间的失衡。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应对重大传染病及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不高,不仅与人员水平及仪器设备有关,还与我国现行体制密切相关,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缺乏相关理论指导及设施服务,严重影响着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能力,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的有效策略;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公共卫生的资金投入,保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有序开展,并逐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体系,提高我国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1]索继江,邢玉斌,杜明梅,等.医院产染病实时监控及预警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院,2013,17(3):11-13.

[2]姚峥,安凤梅,左雅,等.我院疾病预防控制处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实践[J].中国医院,2014,18(11):63-65.

[3]郭嘉帧,宋丽红,林佳佳,等.我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10):771-773.

[4]孙正勇,杨敏.传染病预警信息在急性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工作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5(34):85.

[5]霍飞,徐娜,刘长娜,等.微博等新媒体信息监测在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14,30(3):411-413.

[6]熊玮仪,冯子健.中国传染病监测的发展历程、现状与问题[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0):957-960.

猜你喜欢
传染病防控监测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