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1949-2012年麻风病流行特征及时间趋势分析

2015-01-27 10:31丁松宁孙照平
中国卫生统计 2015年3期
关键词:麻风病麻风年段

丁松宁 李 晨 杨 晨 王 荣 孙照平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病防制科(210004)

南京市1949-2012年麻风病流行特征及时间趋势分析

丁松宁 李 晨 杨 晨 王 荣 孙照平△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病防制科(210004)

目的 通过研究南京市麻风病流行特征及时间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为我市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相关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南京市1949-2012年防治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49-2012年底全市累计发现2981名麻风病患者,男女性别比为3.66∶1。1949-2012年全市麻风病发现率整体呈现先快速上升再下降至平稳保持在低水平的趋势,麻风病发现率EAPC=-8.59%(P<0.01)。1949-2012年全市麻风病发病率由高至低并平稳保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麻风病发病率EAPC=-9.84%(P<0.01)。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9.3±12.1)岁。2981名患者从发病至确诊的延迟期(年)中位数为1.8年,早期发现率为52.03%。患者确诊时有898名出现2级畸残(30.12%)。在患者发现方式中,以皮肤科就诊为主,占85.07%。结论 建国后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已处于低流行状态。全市早期发现麻风病的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麻风病 流行特征 年估计变化百分比

南京曾是麻风病流行地区,地处我国东南部,濒江近海,全市下辖11个区。在几十年的积极防治下,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已于1998年顺利通过卫生部基本消灭麻风病达标考核验收。近年来全市麻风病疫情已呈低流行状态,同时仍面临麻风病早期发现、专业人员培养、队伍建设等问题。通过对建国后全市麻风病疫情资料统计分析,探讨麻风病流行特征以及流行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为消除麻风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历年麻风病防治相关资料,包括全国麻风病管理信息系统(LEPMIS)资料和麻风病工作报表。人口学资料由南京市统计局提供。

2.统计分析

使用excel2007进行数据整理,利用SPSS16.0和Epicalc2000进行相关指标的计算和检验分析,检验水准α=0.05。本文评价麻风病发现率、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是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stimating average percent change,EAPC)[1]。EAPC具体计算方法为:将各年份麻风病发现率进行对数转换后,作为因变量,以年份为自变量,拟合直线:Y=b+aX,Y=lg(发病率),X=年份,则EAPC=(10a-1)×100%。再对EAPC进行假设检验,检验EAPC是否为偶然变化量,即每年的变化是否持续稳定。麻风病发病率EAPC的计算检验方法同麻风病发现率EAPC。

结 果

1.流行概况

1949-2012年底全市累计发现2981名麻风病患者,其中男性2341人,女性640人,男女性别比为3.66:1。截至2012年底,全市有麻风病现症患者12人。

2.麻风病发现率、发病率

(1)全市麻风病发现情况(见表1)

(2)全市麻风病发病情况(见表1)

表1数据显示,1949-2012年全市麻风病发病率整体上呈现由高至低并平稳保持在低水平。历年中发病率最高为1958年的6.48/10万,1952-1960年形成发病高峰。1949-2012年全市发病率与年份经相关分析得出rs=-0.957(P<0.01),发病率与年份呈负相关。详细分析1949-2012年全市麻风病发病率变化及年均变化速度,计算得出发病率的EAPC值=-9.84%(P<0.01),即发病率以每年9.84%的速度快速下降。1992-2012年(2001年除外)发病率均在0.1/10万以下,计算得出发病率的EAPC值=-4.50%(P<0.01),即1992-2012年发病率以每年4.50%的速度下降,下降速度较1949-2012年相比有所减缓。

(3)发病率与发现率关系(见图1)

1949-2012年全市累计发现麻风病人2981人,累计发病2708人,即1949年前有273名麻风病人是在1949年及以后被发现登记的。从图1可以看出1949-1956年相同年份的发病率均高于发现率,尤其是1949-1952年发病率远高于发现率。1957-1995年相同年份的发现率基本上高于发病率。在1995年后同年份的麻风病发现率与发病率相比或高或低,但两率基本保持在0.1/10万之下(除2001年发病率为0.11/10万)。

3.发病年龄分布

2981名患者中,发病年龄最小为2岁,最大为84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28岁。其中,0~14岁的少年儿童发病共280例,占发病总数的9.39%,1992年后再无该年龄段人群发病。发病人群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5~44岁,共计2312人发病,占发病总数的77.56%。45~59岁人群共计发病349人,占发病总数的11.71%。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发病较少,共计40人发病,占发病总数的1.34%。

4.发病至确诊的延迟期

2981名患者从发病至确诊的延迟期(年)中位数为1.8年,发病2年内确诊的有1551人,早期发现率为52.03%。发病2年后被确诊的病人有1430人,其中发病5年后被确诊的有813人。1949-2012年发现的病人以10年为1段,各年段病人发病至确诊延迟情况见表2。在各年段早期发现率中,1949年段最低(40.65%),1999年段最高(76.67%),早期发现率随着年段的增长而增高(卡方趋势检验χ2=65.19,P<0.01)。发病至确诊延迟期超过5年的患者比例从1949年段的29.93%降至1999年段的6.66%,该比例随着年段增长而下降(卡方趋势检验χ2=11.80,P<0.01)。

5.确诊时畸残情况

1949-2012年登记的所有患者在确诊时有1485名未出现畸残,453名出现1级畸残,898名出现2级畸残,另有145人确诊时畸残情况不明,总的2级畸残率为30.12%。145人确诊时患者的畸残情况不明,因此将其不纳入各年段2级畸残率的分析(见表2)。2级畸残率从1949年段的33.20%下降至1999年段的2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5,P>0.05)。

6.治疗分型和发现方式

1949-2012年的患者中共有1312名MB型患者和1669名PB型患者。历年发现的患者以10年为1段,南京市各年段麻风病患者治疗分型情况见表3。随着年段增长,MB型患者占总病人比例呈增长趋势(卡方趋势检验χ2=72.24,P<0.01)。MB型患者确诊时2级畸残比为40.24%(528/1312)高于PB型患者的22.23%(371/166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0,P<0.01)。在发现方式中,以皮肤科就诊为主要发现方式,所占构成比为85.07%,其次是报病(自报和他报)发现,占构成比6.84%。通过主动发现(普查、线索调查、家属检查等)病人较少。

讨 论

建国后,全市麻风病发现率整体呈现先快速上升再下降至平稳保持在低水平,发现高峰在20世纪50、60年代,历年发现率变化的特征与我国麻风病发现率变化特征相似[3]。在1956-1959年和1972-1973年全国加强了麻风病主动发现工作,南京市积极落实,因此在1956-1959年和1972-1973年出现了两个发现高峰,而1958年的发现率更是达到历年最高水平(9.56/10万)。1949-2012年全市发现率以每年下降8.59%的速度下降,这得益于解放后南京市高度重视麻防工作,不断提升麻风病发现能力。同时进一步对1995-2012年麻风病发现率进行分析,显示发现率均处于0.1/10万以下,且与年份无相关性,这说明南京市麻风病稳定居于低流行水平。

发病率是评价麻风流行状况最有效指标[3],1949-2012年全市麻风病发病率呈现由高至低并平稳保持在低水平,1991年后(除2001年为0.11/10万以外)发病率均在0.1/10万以下,说明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解放前,我市麻风病防治工作十分薄弱,有270余名患者未能及时得到诊治,麻风病传染源持续隐匿于社会,麻风病疫情未能有效控制,加之此阶段全市麻风病发现能力相对较弱,使得1949-1956年相同年份的发病率均高于发现率。随着发现力度的加大和发现能力的增强,前期累积的未能及时确诊的麻风病人被追补发现,使得1957-1995年相同年份的发现人数基本上多于发病人数。也有研究认为这与防治工作不断深入,人们对麻风病的恐惧心理减弱,主动就诊或报告的机会增多有关[4]。

全市发现麻风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3.66∶1,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多数认为男性社会活动广泛,接触传染源机会比女性多,也有专家认为女性对卫生服务可及性比男性差[5]。麻风病发病人群年龄主要集中于15~44岁,属于青壮年人群,而麻风病常导致多种损害,发生畸形以致无法自理[3],给麻风家庭、全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和极大影响,因此,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意义重大。儿童麻风是体现麻风病流行的一个敏感指标[6],1992年后全市再无0~14岁少年儿童发病,表示麻风病流行程度在不断下降[5]。

1949-2012年发现患者从发病至确诊的延迟期(年)中位数为1.8年,在多年积极防治下,麻风病早期发现率逐年段增高,体现了全市麻风病发现系统的完善,麻风病识别能力得到提高。但1949年段与1999年段患者确诊时2级畸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人畸残情况较严重,说明全市早期发现麻风病的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今后,全市需狠抓能力建设,提升防治水平,降低患者畸残发生率,消除麻风危害。随着年段增长,MB型患者占总病人比例呈增长趋势,这一结果与广东某研究报道一致[4],原因很可能是麻风病诊断分类方法发生了变化。全市麻风病主要发现方式是皮肤科就诊,这提示针对皮肤科医生开展专项培训,提高麻风病诊断能力,对于麻风病防治工作很有意义。发现方式中,通过主动发现确诊的病人比例相对较小,而研究表明:多菌型麻风患者的家庭接触者发生麻风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5~10倍,少菌型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发生麻风病的危险性亦高于非家庭接触者[3]。因此,认真做好患者密切接触者检查工作,加大主动发现力度很有必要[7]。同时也需重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麻风病知晓水平,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消除麻风病危害[8]。

[1]Fay MP,Tiwari RC,Feuer EJ,et al.Estimating 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for disease rates without assuming constant change. Biometrics,2006,62(3):847-854.

[2]凌莉,方积乾.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的时间趋势分析.中国肿瘤,2001,10(1):24-26.[3]李文忠.现代麻风病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5-27.[4]谭雪玲,黄丽卿,程文海,等.江门市1956~2000年麻风病流行情况分析及流行趋势.广东医学,2004,25(12):1452-1453.

[5]孙培文,余美文,严良斌,等.中国2010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32(2):155-159.

[6]闫红静,虞浩,许卫国.江苏省1991-2002年新发现麻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5):455-456.

[7]张连华.江苏省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8):36-37.

[8]温艳,赵燕平,袁联潮,等.用层次分析法探讨健康教育与早期发现麻风病人之间的关系.中国卫生统计,1998,15(1):26-28.

(责任编辑:郭海强)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ime Trend Analysis of the Leprosy in Nanjing During 1949-2012

Ding Songning,Li Chen,Yang Chen,et al.

(Nanj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Department of Chronic 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210004),Nanjing)

Objective Studying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ime trend analysis of the leprosy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specific strategies on leprosy control.Methods Use estimating average percent change,correlative analysis and chi-square test to study on the leprosy data during 1949-2012.Results A total number of 2981 new cases were detected during 1949-2012,the gender rate was 3.66∶1.Firstly,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was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Then,it decreased to a stable lower level.And theEAPCof the detection rate was minus 8.59%.The incidence rate also has a fast growth,then reduced to a low-level.And theEAPCof the incidence rate was minus 9.84%.The average detection age was 29.3±12.1.Duing to the average mean delay period(1.8 years),the early discovery rate was only 52.03%.And the disability grade 2 was 30.12%.The dermatologic clinic was the main detection mode,account for 85.07%.Conclusion The overall leprosy situation is still at low level in Nanjing,but it still had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to improve early detection.

Leprosy;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s;Estimating average percent change

△通信作者:孙照平,E-mail:njcdcszp@sina.com

猜你喜欢
麻风病麻风年段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消除麻风在行动
贵阳市边远农村村民麻风健康知识调查与干预
溃疡丸内服合溃疡散外敷治疗麻风病营养性溃疡56例
甘肃省麻风受累者麻风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