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于加强西藏地质工作几点建议

2015-01-27 10:29
中国矿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矿产资源勘查西藏

冯 聪

(1.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西藏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西藏地处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合理有序开发利用西藏优势矿产资源,对于缓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受资源瓶颈的制约,提高国家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资源保障。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地质工作,特别是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实施,西藏的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明显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圈定出藏东三江、雅鲁藏布江、班公错-怒江等重要成矿带。

1 西藏地质工作概况

西藏现代意义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始于和平解放后的1951年。经过近60年,几代地质人的努力,自治区地质工作从无到有,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1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藏地质工作的投入,西藏也借西部大开发的良机,通过各渠道筹集的地质勘查经费达到40亿元以上,几乎是建国前50年地勘投入的2倍。其中,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和青藏专项项目的投入达25亿元以上。截至2010年底,西藏已实现1∶10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100万~1∶50万航磁测量和1∶100万区域重力测量、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全覆盖。正在逐步开展中比例尺(1∶20万~1∶25万)的重力测量、航磁测量和地球化学勘查的工作,并有重点地开展小比例尺(1∶5万)的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远景调查以及1∶10万的区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1]

目前,已对2000余处矿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勘查工作。在前期矿产勘查工作的基础上,2010年底,西藏潜力评价项目组完成了西藏自治区铁、铜、铅锌、岩金、砂金、锑、钨、稀土、磷矿、钾盐、煤炭等11个矿种的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初步摸清了这些矿产资源在自治区的资源潜力及其空间分布,展示了西藏矿产资源的勘查现状和良好资源潜力。西藏已发现矿床、矿点及矿化点3000余处,发现矿种102种。罗布莎铬铁矿、玉龙铜矿、驱龙铜矿、甲玛铜多金属矿、多龙铜矿、雄村铜矿、邦铺(铜)钼多金属矿、扎布耶盐湖矿、羊八井地热田、羊易地热田、曲玛多天然饮用矿泉水源地、珠峰天然饮用矿泉水源地等一大批大型或超大型矿床的资源状况已得到查明或基本查明[2]。

目前,国内外针对采用BIM平台和技术进行结构施工图配筋审核的软件及其运用案例还未见报道。但已有将BIM技术应用于图纸会审阶段的工程: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工程,介绍了BIM技术在图纸会审阶段的应用,总结了BIM技术在会审阶段带来的优点,如排除大部分图纸错误、优化施工图纸及缩短工期等[9]。Hjelseth[10]提出了BIM-based Model Checking (BMC),利用BIM技术的特点,实现模型检查的合规性和设计协调性。

2 经济社会发展对西藏地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由于西藏地域辽阔,地质技术人员相对缺乏,西藏的地质工作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勘查队伍共同承担和完成的。需加强区外地勘单位的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按照国家标准,提高地质资料的成果质量。多年来,科研院所在西藏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项目,需建立统一的合作交流平台,加强成果集成应用。

2.1 勘查工作程度低,资源家底尚未摸清。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寻找国家紧缺矿产和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地质条件。青藏高原的铜、铬铁、铅、锌、金、银、盐湖矿产(硼、锂)、地热、矿泉水为优势矿产,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锑、钼、稀有金属(铷、铯、锶)、钾盐以及水泥用灰岩、花岗石等建筑非金属矿产[3]。

需要继续做好西藏的地质调查工作,摸清矿产资源情况,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由于受自然地理、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西藏自治区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程度很低,资源家底依然不清。到目前为止,仅完成1∶100万和1∶25万区调工作。1∶20万区域化探工作仅占全区总面积的50%左右,矿产资源找矿远景不清,家底不明。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低,在全区已发现的矿产地中,达到普查工作程度以上的仅占约16%,可供开采的后备资源储量不足。严重影响矿业经济发展,亟待加大勘查工作投入和加快勘查工作进程。

2.2 地质找矿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存在差距

西藏是自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高原地区,为了保护西藏自治区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截至2012年底,西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片,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5%左右,居全国之首。自治区提出实施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工程,规划到2020年全区林草覆盖率达到70%以上,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强区。

按0.01 mm/min的位移速度施加轴向应力,直至相似试件充分破坏,如图1所示,记录应力-应变曲线和试验力-变形曲线,对相似试件单轴压缩曲线进行分析。

2.3 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增强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强。今年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对地质调查工作如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强调,地质工作必须适应新要求,在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上进行深度调整,加强“山水林田湖”(空间、资源、生态、环境、灾害)、海岸带(统筹陆海)、重要经济区与城市群等重点区域的综合地质调查。

加强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形势的研判,坚持环境保护与勘查开发工作相结合,做到战略上有部署,规划上有布局,政策上体现。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优化调整工作部署的方向和重点,通过加大基础地质工作力度,综合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布局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抓紧制定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综合考虑资源基础、环境条件、基础设施和国家产业政策等因素,优化调整勘查开发布局。

2.4 多方面因素限制,地质资料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西藏的地质工作不再是单纯的找矿增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证,更多的要肩负起防灾减灾、服务民生,为自治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特色农业发展、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的重任。

单片机U1内部A/D模块对接收到的霍尔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其内部模块按照如下公式进行数据计算和相应分析处理.

在资料服务领域,成果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成果表达方式未能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体现特色不够,成果应用服务与用户需求存在差距。应充分发挥自治区地勘单位的作用,根据市场需要,开发符合各类用户需要的产品信息,注重加强重点成矿区带、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和找矿远景区的地质资料服务工作。

3 进一步做好西藏地质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科学规划,调整优化资源勘查开发布局

西藏被誉为“亚洲水塔”、“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在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地质问题突出的地区,安排部署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2]自治区的农牧民生产生活,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沟谷地带,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易发区,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大,迫切需要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服务高原特色产业,做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为高原特色农业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表3显示,广西地级市食药检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以本科和大专及以下学历为主,所占比例均在90%以上;研究生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非常少,部分机构甚至一个都没有。

凸显地质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性和基础性作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为国土空间优化布局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部署开展自治区铁路沿线、重要道路、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居民点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做好资料服务,为地质找矿,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选线、城市规划,进行地质科学研究等领域,提供基础地质图件。

加强地质勘查资质管理。要求在自治区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地勘单位,必须取得地质勘查资质,并进行登记备案。开展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对地勘单位执业情况以及工作成果质量进行年检,督促其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质量。

3.2 提升地质工作的服务能力。

正确把握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的需求,注意协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统一部署,科学规划,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一小片,保护一大片”的原则,在勘查开发工作中,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和谐稳定三条红线。

提高地质工作服务国土资源管理,特别是矿政管理工作的能力。根据国家制定的全国矿产地储备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自治区资源环境特点,统筹安排矿产权储备的矿种、规模、布局、结构等,编制和落实矿业权储备专项规划。

3.3 严格资质审查,提高勘查开发门槛准入。

纯粹能动与社群行为倾向问卷是Wojciszke和Szlendak(2010)基于Helgeson(1994,2003)的理论编制,测量纯粹能动和纯粹社群行为倾向两个因子,各包含11个项目,从“特别不符合”到“特别符合”计1~7分。该工具原版具有满意的信效度。

自治区一些具备良好找矿前景以及资源富集的区域位于环境脆弱区和敏感区,“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硬约束。按照“生态保护第一”的要求,促使我们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中,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约束条件。

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准入管理,坚持“上规模、上水平、讲环保”的原则,提高准入门槛。资源开发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资金、技术、人员、装备等资质条件。鼓励技术先进、设备优良,实力雄厚、有信誉的大型企业进入西藏开发矿产资源。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备案管理工作,加快建立自治区资源开发负面清单,严格限制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矿业权人取得新的矿业权。

3.4 推广和谐矿区建设模式,不断优化外部工作环境

指导和督促矿山企业,加快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矿业发展方式转变,探索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共享机制,着力构建绿色矿山、和谐矿区,真正实现绿色开发。总结推广西藏甲玛等绿色矿山试点、和谐矿区建设的典型经验,统筹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民生改善。

后来,陈建伟娶了个家在农村的老婆,日子过得还算安逸。他踏实肯干,没两年从缝纫工变成了质检员。职务变了,性质却还是临时工。

西藏的和谐矿区建设要牢牢抓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主团结这一主线,围绕“开发一处、造福一方,开发一点、保护一片,矿区和谐、科学发展”的主题,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绿色矿山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地方政府、矿山企业、社区共同开展和谐矿区建设,逐步建立资源开发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探索建立以环境友好、矿区和谐为目标的资源开发社会责任体系,促进矿业高效、安全、绿色、和谐发展。

3.5 坚持科技创新,带动地质工作升级。

中央财政资金应加大对自治区地质工作的支持,加快基础地质工作进程。同时,加大在能源资源勘查、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治理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建立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区外实力强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引导他们加强与区内地勘单位的合作。

MY沥青砂添加剂对基质沥青的性能改善,最终体现道路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指标上。以《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的内容为依据,采用AC-16型混合料级配,对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15,16]。

针对西藏独特的地质特征、地貌景观和工作条件,开展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成矿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方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以及重大装备设备研发的科技攻关,加快先进的物探、钻探、野外数据采集、野外快速分析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西藏整装勘查区关键基础地质研究,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使西藏的地质找矿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4 结 语

近年来,西藏在中央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支持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将“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确保完成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西藏地质工作要充分发挥先行性、基础性作用。同时,“新常态”下,西藏地质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更加主动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转方式、调结构,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加强队伍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带动地质工作升级。

[1] 西藏自治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西藏自治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R].2012.

[2] 龙涛.青藏高原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特征分析.[J].中国矿业,2013,22(6):11-13.

[3] 王旭,周爱国,甘义群,等.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探讨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2):69-73.

[4] 吴强.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SWOT分析[J].中国矿业,2006,15(1):26-29.

[5] 林大泽,闫旭骞,张永德.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6] 程琳琳,胡振琪,宋蕾.我国矿山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J].中国矿业,2007,16(4):11-13,18.

[7] 黎元生,胡熠.矿山资源开发与生态恢复补偿机制构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9):25-27,34,55.

猜你喜欢
矿产资源勘查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神奇瑰丽的西藏
矿业权出让转让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