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现象原因分析与思考

2015-01-27 15:51莎如拉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红包票数现象

◆莎如拉

责任编辑:刘兰辉

目前,“医疗红包”已经成为医疗行业中的潜规则。“医疗红包”实际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医药购销过程中医药代表给医生的;另一种是患者送给医生的。患者给医生送红包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此,笔者主要针对这种医疗红包展开调研和讨论[1]。

关于红包,医生和患者基于各自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那么红包是不是现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红包现象到底正不正常,为什么会屡禁不止,究竟是人心问题还是体制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医院一些敏感科室,针对医生和患者分别作了问卷调查。

1 患者眼中的红包现象

1.1 送过红包患者的经历和感受

面向患者的调查问卷共发放了200份,反馈回来 174份。在“你有没有给医生送红包的经历”问题中,有80个人选择了没有,约占所有问卷的46%;15%的人选择了“亲戚好友中有送过”(26人);有68人坦陈自己曾给医生送过红包,约占总体的39%。

在“送红包的方式”问题中,有86人作出回答。其中,有40%的人选择了“金钱”,有5%的人选择了“名贵物品”,28%的人选择了“请医生吃饭”,9%的人选择了“投其所好”,还有18%的人选择了“其它”。而在“你每次送红包的金额基本为多少?”的问题上,有38人选择了“500~1000”,约占总人数的56%;24人选择“500元以下”,约占总人数的35%;6人选择“1000元以上”,约占9%。在“处于哪种情况下你会送红包?”的问题中,有88个人选择“手术”这一选项,约占总人数的81%;排在第2位的是“住院”,有16个人,占总人数的15%;有4个人选择“检查”,占总人数的4%。没有人选择在“门诊”时给医生送红包。可以看出,在患者眼中,手术的技术含量要更高一些,患者对医生的依赖程度要高。

在患者给医生送红包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调查中,有“治愈后高兴,出于感激目的”心理的患者与觉得“不送怕医生治疗不经心,送红包等于买了保险”的患者数量一样多,都是30人,占反馈此问题总人数的31%;还有22%的人觉得“不送医生总是黑头黑脸,送后满面春风”;16%的人认为“不送怕受到不公平待遇”。从上述问题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患者给医生送红包是迫不得已,而不是心甘情愿。他们希望通过送红包改善他们的就医待遇,有些是医疗质量方面的,有些是服务态度方面的。

那么送红包真的有用吗?还是患者的自身心理作祟,送红包只是为了求安心?我们对患者送红包后医生的态度也做了相关调查。在“送红包后,医生对你或家人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的问题中,有78人认为“态度好多了,看病也认真了”,约占回答此问题总数的67%;有22人也就是28%的人觉得“和以前差不多,没什么效果”;还有4个人选择了“比以前的态度还恶劣”。针对态度有改变的问题,我们又进行了追问,“态度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对病情病因、治疗方案说明更详细”有34票,占大多数;“诊治更谨慎、更负责”16票;“看病检查手术优先”8票;“接诊时间诊断更认真”14票;“不开昂贵药,不做多余检查”6票;“查房时给予照顾”10票;“增加查房次数”8票;“其它”12票。

在“如果你送了红包,效果并不如你所想象,你会怎么办?”的问题中,大部分患者选择“自认倒霉,下次不会找这个医生和医院看病”,选择此项的有62票,占所有票数的72%;16%的票数选择“举报到医院或者政府机关”;7%选择“向媒体曝光”;还有5%选择“找医生要回钱”。

1.2 没送过红包患者的想法

在调查中,有46%的人没有给医生送过红包。关于不送红包的理由,在这80份反馈的问卷中,有65%的人选择了“认为医生品德高尚,送了也不会收”;23%的人认为“看病救人是医生的本职工作,凭什么给他红包”;还有6%的人“想送,但经济条件不允许”。在这一问题上,受调查者没有人选择“送了也没用,该怎么看病就怎么看病”。

1.3 患者对红包现象的看法

在“你怎么看待医生收取红包的现象?”问题中,78%的人认为“不正常,医生本该救死扶伤,收红包太恶劣了”;有19%的人认为“正常,但收了红包必须尽心给患者看病”;只有3%的患者认为“正常,医生应该收红包,这是除工资外的正常收入”。由此可见,大部分的患者是反感和排斥医生收红包的。

但是奇怪的是,患者并不会把医生收取红包和医德医风挂起钩来。有51%的人认为造成看病送红包风行的原因是“患者自身心理作祟,求安心”;22%的人把这一现象归咎于体制,认为“没有相关严厉的医疗政策予以惩罚”;还有12%的人认为是社会的大环境造就了这一现象,他们选择了“世风日下,医生收取红包是潜规则,谁不需要糊口饭吃”;也有22%的人认为“医生贪得无厌,收取红包完全是他们自身道德品德的问题”。

在红包的副作用问题上,有144个人做出了回答。63%的票数显示红包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看病更难”;19%的人认为会“导致医疗不公平”;4%的人认为红包现象会“极其容易发生医患纠纷”;还有14%的人在这一问题上选择了“其它”。

在“你觉得现在风行的红包现象谁应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中,大部分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政策、医疗体制”;有19%的人选择了“医院”,选择“患者”和选择“其它”的人一样多;另外,有5%的人认为“医生”应该对红包现象负责。

对于“你认为有可能杜绝红包现象吗?”的问题,52%的人选择“有办法,只要加强管理”;33%认为“有办法,但目前无法实施”;还有15%比较悲观,认为“没办法,这个历来就有,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再接下来的问题“如果有办法,你觉得应该采取哪种措施来遏制?”中,33%的人认为“提高医生工资”;30%认为“提高医生医德”;24%觉得政府应该介入,他们选择了“政府对此行为进行严惩”;还有 4%的人选择了“让媒体积极曝光”;另外9%的人选择了“其它”。

从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患者对红包现象是深恶痛绝的。但是很多人敢怒不敢言,更多表现出对大环境的无奈。

2 医生眼中的红包现象

关于红包的问题,我们也针对医生进行了调查。发放了调查问卷200份,反馈回178份。

在“你有没有收到过患者的红包”问题中,有57%的医生选择了“有”;另外43%的医生选择了“没有”。收到红包的方式,53%的票数投给了“金钱”;“患者或家属请吃饭”占总票数的26%;还有21%票选择了“其它”。

在“收到红包你怎么处理?”的敏感问题上,46%的票数选择了“直接回绝”;45%选择了“碍于患者心理暂时收下,后替病人交押金”;只有3%的票数投给了“事后交回医院纪检办公室”;还有6%选择了“其它”。

在怎么看待红包现象的问题上,医生和患者比较一致,大部分的人认为此种现象不正常。在对医生的调查中,64%的人选择了“不正常,医生本该救死扶伤,收红包太恶劣了”;24%的人选择了“正常,但收了红包必须尽心给患者看病”;还有12%的医生认为“正常,医生应该收红包,这是工资外的正常收入”。

至于红包风行的原因,64%的人归咎于“医生正常收入太低,与职业高风险不匹配”;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医生医德有问题”,占总人数的24%;另外12%的医生选择了“患者自身心理作祟,求安心”。

和患者一样,在“你觉得现在风行的红包现象谁应该负主要责任?”问题上,大部分医生选择了“政策、医疗体制”,占回答此问题总人数的72%;7%的人认为“患者”应该承担主要责任;选择“医生”和“医院”的各占 1%;还有19%的人选择了“其它”。

在“你认为怎样改善红包现象”的问题中,40%的票数投给了“改变医疗体制”;38%选择了“增加医生阳光收入”;9%认为应该通过“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来改善医生收受红包的现象;还有7%认为应该“使红包合理化”;还有4%认为“不需改变,红包现象很正常”;只有2%的票数选择了“加大惩处力度”。

在医生看来,红包现象似乎是情有可原的,他们也把原因归咎于体制。

3 导致红包现象的因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红包现象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其中有政策体制的原因,也有社会大环境、社会风气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医生和患者的心理因素。

3.1 患方原因

患者送红包图的是安心。他们往往认为在崇尚“礼尚往来”的中国社会,所付出的理所当然会得到回报。基于此种“花钱买服务”的心理,如果医生不收受红包,反而会令患者感得心不安,内心更忐忑。

相反,如果大家都送而“我”没有送,自然也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所以患者之间互相感染和模仿,这是导致红包现象风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这一方面看来,红包实际上增加了医生工作的高风险,埋下了医患纠纷的隐患。因为患者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出现了意外,尽管出现的意外是不可避免的,患者都会比在没有送红包的情况下更加迁怒于医生。

3.2 医方原因

患者中有不正确的认识,医生同样有不正确的认识。很多医生把患者的红包看做是对自己医疗水平的肯定。正是这种对红包的不正确认识,纵容了红包现象的流行。

红包现象之所以能够在医生中流行,从众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医生是否收红包还与其周围环境影响有关。自己身边的同事都拿到了红包,如果自己拒绝这种行为,很可能就会被扣上“假清高”、“不合群”的帽子,在这种风气与舆论的影响下,自己不仅不能拒绝,而且连个说“不”的勇气都没有了[2]。

医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一个小的疏忽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但目前的医疗体制没有为医生规避风险的措施,所有的损失都由医生自己承担。这也是很多医生收受红包,从其它途径维持平衡的原因。

4 解决途径

4.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通过正面例子、正能量的激励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纠正医生对于红包的错误认识。北京儿童医院的贾立群教授就可以作为一个正面例子。他为了拒绝患者的红包,把自己的上衣兜缝住。红包现象的风行和患者花钱求安心的不良心理有很大关系。患者心理作祟,是滋生红包现象的温床。如果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消除心理顾虑,坦然的就医看病,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医疗红包现象。

4.2 畅通的渠道和奖励机制

2012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第一次把“退红包”列入质控。明文规定退红包后,替患者交住院押金,凭押金条到纪检办公室登记,医院会记入质控,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在此之前,医院退红包的情况每月大概只有2~3个,最多1个月6个人,最少则没有。实行质控的第1个月,有2个人退红包,4月份16人,5~12月平均每月55人,2013年上半年人数持续增长,到6月达到143人。红包列入质控后,红包上交的渠道明朗而畅通,上交红包的人数明显攀升。其中不仅有医生,还有很多护士。有了畅通的渠道,一是大家知道了红包可以以替患者交押金的形式返还给患者,这样既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又人性化的退还了红包。二是有了公开的表彰和奖励机制,使医生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这对医务人员起到了激励作用。

医院在筹划设立“终生廉洁奖”,对坚持廉洁行医的医务人员予以奖励和表彰。获得此殊荣的医务人员可在退休后终生享受在职待遇。

4.3 完善体制建设是解决红包“问题”的关键

红包现象的原因一般包括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

首先,当前社会收入不平衡,医生的收入水平并不比其他行业高。收入不平衡可以导致非正常创收的灰色心理[3-4]。多年来我国医疗服务价格一直较低,国家考虑的是患者的普遍承受水平问题。由于医疗服务价格过低,导致病人都挤大医院,而真正需要大医院诊治的疑难重病患者却得不到及时治疗,“看病难、医治难”的问题越发严重。红包现象作为低服务价格机制下的“额外补偿”便应运而生。

现行医疗价格偏低催生了红包现象。因此,必须考虑尽快确定合理、科学、符合经济规律的医疗价格政策。医生的医疗技术专业性很强,是一种人力资本[1]。如果医生人力资本的费用定得太低,医生付出的劳动与收入不成正比,就会给医生的心理带来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当患者送出红包的时候,医生也就会自然而然的接受。如果医疗收费价格中包含了这些因素,医生可以通过正常分配制度获取合理的报酬,那么红包现象也就不存在了。

其次,收红包现象与医院目前的医药管理和采购制度有关。广大群众对药品回扣、开单提成、收受“红包”以及服务质量低下等现象反映强烈,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涉及医药生产、流通、使用多环节多部门以及价格政策、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还在于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但这无疑需要一个过程。

再次,要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机制。红包现象的产生源于患者对医生信任的丧失。我们强调医患之间相互信任,是基于对双方理解的信任。当相互之间的信任机制形成之后,患者自然不会再考虑送红包了。

第四,红包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损害了患者的切身利益,败坏的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形象,所以治理“红包”离不开法制手段,即对构成违法犯罪的红包行为,应该予以打击和惩处。但医护人员收受红包情况比较复杂,有普通的医患之间的人情往来,也有患者担心医疗服务质量主动送礼的,还有个别医护人员威逼索要的。但应该看到,大多数红包现象并不构成犯罪,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应该把预防作为重点,以建立制度为主,监督并重,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对那些容易产生红包现象的地方,管理部门应该重点教育,重点监控[4]。对于利用了职务之便,构成贿赂犯罪,且情节严重的,应该纳入贿赂犯罪惩治范围,通过法律予以打击。

[1]吴 帅.医疗贿赂:从白热化走向商业化[J].江淮法治,2011,11(12):23.

[2]王前强.打破旧均衡状态[J].中国医院院长,2014,2014,10(Z1):40-41.

[3]李雯婷.医生能否成为贿赂犯罪的主题[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0(4):64-66.

[4]林秀兰.关于医疗行业廉政教育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9(26):295-296.

猜你喜欢
红包票数现象
逻辑思维
2017年度河南省武术“十大杰出贡献人物”评选前50名榜单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专家和读者评荐 本刊编委会评定 1989年《军事历史》优秀论文(按评荐票数多少的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