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和谐矿区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2015-01-27 17:03盖逸馨
中国矿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矿区矿山建设

盖逸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

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和谐矿区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盖逸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

以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和谐矿区建设为目标,笔者对相关旗县(市、区)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矿种、不同开采方式的各类型矿山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调研,并对目前的资源开发建设、环境保护建设、矿地和谐建设的三位一体的战略新格局策略进行了分析。认为新策略还存在思想重视力度不够、节能减排现行政策缺失执行不力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制度缺失等不足,提出促进和谐矿区建设系统化、制定合理无弹性的节能减排政策和以改革促发展改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的解决方案。提议为营造安全有序的矿业开发环境和合理新格局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资源开发建设;环境保护建设;矿地和谐建设

推进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地和谐型的战略新格局是规范矿业开发秩序、保护环境、保障矿区农牧民利益、促进矿业经济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工作的开展必将对矿业经济繁荣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为了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和谐矿区建设,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相关旗县(市、区),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矿种、不同开采方式的各类型矿山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实地调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从众多矿山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试点矿山,并对资源开发建设、环境保护建设、矿地和谐建设的三位一体的战略新格局的建立进行了研究。

1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地和谐型战略新格局的基本策略

1.1 以资源节约型矿山建设为方向,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

鼓励和督促矿山企业在采、选、冶炼等方面使用新技术、新工艺,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对低品位矿石和尾矿资源再利用,对矿区疏干水和生活污水进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的有效节约和综合利用,保障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1]。严格落实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最低开采规模制度,严格项目准入。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通过实施企业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单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实施全层开采,确保资源应采尽采。

1.2 以环境友好型矿区建设为责任,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为改善矿区环境,锡林郭勒盟投资近6亿元用于采场防尘、抑尘,排土场护坡绿化,矿区绿化,矿区道路防尘、硬化,地下水防污,地面固废集中堆放及合理处置,塌陷区和预测塌陷区围封防范治理等,通过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改善,确保了矿区周边农牧民生产、生活不受影响。鄂尔多斯市累计投入53亿元,用于仓筒、防尘抑尘网建设,组织实施了企业节能减排碳汇林行动,按照每生产10t煤捐植一棵节能减碳树的标准,累计建成碳汇林9.6万亩,并开展绿色矿山示范试点建设,矿区环境明显改善。

1.3 以坚持发展惠民政策为己任,积极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

1.3.1 全力做好矿区移民搬迁补偿各项工作

鄂尔多斯市成立专门的矿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煤炭资源储量、煤质情况、吨煤售价等每年按照煤炭销售数量吨煤提取5~15元的矿区居民搬迁和生态恢复补偿金,用于矿区居民搬迁补偿、就业培训、技能培训、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支出,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81.3亿元用于矿区移民搬迁等支出。锡林郭勒盟将矿山开发划定为封闭区和缓冲区,结合矿山开采粉尘污染区域和范围,根据不同的草地类型、开采方式和开采矿种,制定出台了不同的补偿标准,切实保护了矿区周边农牧民的切身利益。

1.3.2 切实完善矿区农牧民社会保障体系

鄂尔多斯市实行“四个一”移民政策,即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累计投入资金15.3亿元,建成移民安置房8383套,投入资金1000万元,帮助6430名移民就业,缴纳养老保险2.14亿元。锡林郭勒盟以矿产品销售收入为基础,按照0.1%~0.5%计提额作为涉矿牧民生产生活保障基金,其70%用于牧民进城生活补偿费,每人每年按照3000~5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直接补偿给牧民,其余30%用于社会保障及积累。还通过帮助周边农牧民修筑房屋、改造棚圈、打井引水、架线送电、扶贫帮困,不断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投入约3000万元,对矿区疏干水进行安全防渗处理和改造。阿巴嘎旗还专门建立了矿区中心卫生院,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2]。

1.4 以加强矿业开发秩序监管为重点,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的矿业开发环境

1.4.1 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实施多部门联合执法

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市矿业治安警察支队,下设煤炭警察大队和矿业警察大队,协助市煤炭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开展工作,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对维护良好的矿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由煤炭、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煤监、安监、工商、公安、环保、交通、林业、税务、电力等部门建立联动监管机制,开展巡回检查,依法严厉打击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资源开采规范有序。

1.4.2 建立国土资源四级监管网络,强化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形成了嘎查村级协管员、苏木乡镇国土所、旗区和市监察队伍四级国土资源管理执法巡查网络。鄂尔多斯市共拨付4400万元建设标准化国土所44个,形成了“上下联动,内部齐动”的监管格局。同时,加强技防网络建设,投资5000万元建设数字国土工程系统,投资9200万元建成全市数字煤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全市各煤矿井下人员、环境、设备运转的适时监控和预警。将源头预防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对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矿领导带班作业、班组建设等工作加强督查,煤矿隐患整改率达到98%,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2 存在问题

2.1 思想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由于煤炭行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中占据有利因素,因而产生的煤矿主一夜暴富的情况相继发生,这与煤矿周边贫困落后的村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隔阂。矿山经营者在采煤作业完成后由于没有对煤矿采空去进行适度的加固和回填因而引起坍塌造成地面下沉,在地表形成了塌陷坑,形成积水。造成农田无法耕种,甚至村民房屋坍塌[3]。原本其乐融融的村落变成了荒滩,使周围群众造成不满情绪。甚至个别群众采取暴力手段抗拒国家政府机关,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的因素。随着“和谐矿区建设”的迅速推进,企业改革迫在眉睫,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员工讲究实际、追求现实、好求利益、各自为营的功力心理不能有效的跟随企业改革的潮流。

2.2 节能减排现行政策缺失执行不力

节能减排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相对较晚,政策配套性较差,条款较粗,执行力不强,导致不少法规和规章形同虚设。主要表现在:我国的节能减排法规多属于大纲性文件,配套政策出台滞后,条文不够细化,执行比较困难;节能减排本身会加重企业负担,一般企业抵触情绪较大,而我国扶持性的财税政策不多,导致企业自觉开展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不高;我国至今在监管方面仍然非常薄弱,机构设置不全、管理体系不合理,以罚代管,人为因素非常大,导致企业并没有把节能减排真正纳入工作日程。

2.3 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制度缺失

内蒙古自治区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生产为主的支柱产业,仅煤炭就占矿业比重的50%以上,而煤炭开采过程中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整个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和代表性[4]。然而长期受传统工业经济发展理念的制约,人们对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发展思路上只注重短期利益,缺乏整体意识、长远眼光和社会责任,没有循环经济理念,不注意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导致当前内蒙古煤炭工业仍处于粗放开发“吃肥丢瘦,采富弃贫”,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资源并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然而随着资源开发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由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力度监督不够,循环经济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3 解决措施

3.1 促进和谐矿区建设系统化

3.1.1 缩短贫富差距

首先应以矿企为中心,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致富扶贫机制,促进和保障人们创造财富的活力,并保证财富的公正合理分配,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帮助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5]。政府应有效的节制高收入群体,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从而促进企业与村民共同富裕。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使其成为沟通矿山企业和当地群众的桥梁。其次矿山所在地通过建立矿山企业和村委会之间建立议事协调制度,在企业和牧民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正确引导和帮助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切实的使当地群众能够充分享受资源开发的利益,在此基础上,涉矿地区根据各地实际制定具体标准,健全用工、社会保障、国家利益最大化环境污染的监督机制,妥善解决被占地群众的长远生计问题,在“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群众收益最大化”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农牧民收益企业利润和国家收益实现“多赢”。

3.1.2 实施绿色矿山建设

首先要制定区域规划。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的力度,在制定矿产资源规划时,要同时提出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结合规划确定的矿山结构布局优化调整、资源高效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要求,切实统筹好新建和生产矿山、大中小型矿山,以及各行业绿色矿山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6]。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区域专项规划和具体措施,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最后制定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发展规划。矿山企业要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条件,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进程,因地制宜编制绿色矿山建设发展规划,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节能减排、保护耕地和矿山地质环境、保障民生、创建和谐社区等角度出发,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安排、进度和措施等,按照规划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目标[7]。

3.2 制定合理无弹性的节能减排政策

3.2.1 完善政策性激励和约束机制

鉴于煤炭生产受自然地质条件影响的特殊性,以科学、合理的工序能耗定额为依据,全面开展煤炭企业能耗对标,尽快建立行业工序能耗定额标杆数据,以企业自测和第三方抽查监测相结合,定期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能耗进行评估,对能耗不达标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对整改仍然不合格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和对耗用能源的价格进行累进处罚[8]。

3.2.2 加强煤炭行业各级部门采购管理

依据《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并健全煤炭行业内采购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清单制度,不断扩大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采购范围。对空调机、计算机、打印机、显示器、复印机、投影仪、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和照明产品、用水器具,由同等优先采购改为强制采购高效节能、节水、环境标志产品。建立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评审体系和监督制度,保证节能和绿色采购工作落到实处。

3.3 以改革促发展改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

3.3.1 建立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制度

目前,我国制定的循环经济法主要有《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虽然从法律上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开端,但还不够。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总则中提到“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但仅为原则表述,并无可操作性的内容[9]。又如虽然制定了一些鼓励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但至今还没有一部这方面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煤炭企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受发展阶段所限,很多宏观努力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个个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微观行为所抵消。因此,应当加快循环经济立法步伐,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推动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3.3.2 通过政策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财政手段,真正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既未颁布比较详细的促进循环经济的政策清单,也没有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和产品目录,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10]。因此,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如结合投资体制改革,把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再如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11]。

3.3.3 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要改变这一发展模式,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技术,建立起技术支撑体系。包括污染治理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煤炭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耦合共生技术[12]。通过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开发煤炭产业新产品。坚持运用生态设计,改进煤炭企业的生产工艺,实现无害或低害生产。以再循环或末端治理为手段,实现废弃物的减污减排,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 语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和谐矿区建设试点煤矿的调研,发现了和谐矿区建设现存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和谐矿区建设的有效措施,这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地和谐型战略新格局的建立,合理的战略新格局可以保护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并营造安全有序的矿业开发环境。

[1] 姚华军,朱清.关于和谐矿区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 (1):4-9.

[2] 龙涛.青藏高原和谐矿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矿业,2013,22(12):73-78.

[3] 朱青山,蔡美峰,叶鸿,等.生态矿区建设的系统分析及实践研究[J].金属矿山,2010(12):128-135.

[4] 房家臣.可持续发展状态下资兴煤炭矿区的建设[J].当代经济,2010(3):116-117.

[5] 李浩荣.资源型矿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25(12):42-43.

[6] 王大勇,刘会晓.提高煤炭矿区规划对现代化矿井建设的意义[J].煤炭技术,2013,32(09):138-139.

[7] 郭欣.矿区开发造成的社会环境影响分析[J].北方环境,2013,25(09):159-160.

[8] 万林葳.生态矿区建设期环境成本与效益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2.

[9] 张慧.压煤矿区和谐发展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10]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和谐矿区,推进可持续发展[R].2012.

[11] 覃智敏.浅谈绿色和谐矿区的建设[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0,37(1):11-15.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harmony mining area in the Inner Mongolia

GAI Yi-xin

(School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ng of a harmony mining area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the author has personally investigated all kinds of mine in terms of its ownership,scale,mineral species,and the recovery method in related county (city,district),and has also analyzed the trinity strategies of the current resource-exploitation,environment-protection and mining-harmony.The author finds out some deficiencies of the new strategies,such as less attention to the thoughts,policy-absence and execution-inefficiency of the energy-saving policy,and absence of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As a result,the author puts forwards the solution of promoting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ng of the harmony mining area,making a reasonable inelastic energy-saving policy,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n relying on reform to accelerate developing.Therefore,this proposal offers some reference to the formulation of a safe and orderly mining situation,and the developing a reasonable new patter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mine

2014-11-0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构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资助(项目编号:11BKS03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途径研究”资助(编号:800015Z910)

盖逸馨(1983-),女,讲师,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谐矿区促进会会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矿区文化建设研究。E-mail:gyx@cumtb.edu.cn。

F407.1

A

1004-4051(2015)05-0027-04

猜你喜欢
矿区矿山建设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