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罗霄山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问题研究

2015-01-27 01:55彭晓明朱成斌刘爱龙
金融经济 2014年12期
关键词:贫困率协整片区

彭晓明 朱成斌 刘爱龙

罗霄山区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确定的国家14 个扶贫攻坚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湖南郴州市辖内共有四个县被纳入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范围,成为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区域。近年来,郴州市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发展思路,积极在片区开展金融扶贫开发工作,引导金融服务和资金流向贫困地区,着力优化片区金融资源配置,做好片区的金融服务工作。

一、郴州市金融扶贫现状

罗霄山郴州片区有汝城、桂东、宜章、安仁四县,2个国扶县和2个省扶县,大多为“老、少、边、穷”的革命老区,共有重点贫困村481个,总面积745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80%。片区人口共1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4万人。2013年末,罗霄山郴州片区GDP为271.44亿元,同比增长10.9%;片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9.1:41.4:39.5,规模工业增加值12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9.5亿元,社会零售商品总额98.1亿元,财政收入42.3亿元,财政支出7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0.49万元;贫困人口54万人,贫困发生率达35.34%。可见,湖南省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贫困人口多、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财政增收困难、居民收入水平低等特点。

截至2013年末,郴州片区4县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5家,5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担保公司,1家证券机构,18家保险机构,银行业机构网点数178个,存款余额321.46亿元,新增存款46.16亿元,贷款余额128.7亿元,同比增长24.8%,新增贷款25.5亿元。

二、金融支持对片区扶贫效果的实证分析

为验证金融支持对片区的发展是否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金融支持是否能提高片区农民的实际收入、金融发展与片区的贫困率减少有何内在联系?文章运用Eviews6.0软件对郴州片区的系列经济金融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验证。

(一)数据及指标选取

基于数据可得性,本文选取2000-2013年郴州片区经济金融发展和贫困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郴州市统计年鉴,片区各县扶贫办、统计局等。指标在综合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郴州实际,采取贫困发生率(PKL,即片区贫困人口与片区总人口之比)代表片区贫困状况,片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NMSR)代表片区贫困减少情况,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DK)代表片区金融发展水平,人均GDP增长率(GDP)作为衡量片区经济增长的指标。考虑经济时间序列常呈指数趋势增长,而对变量数据取自然对数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也不会改变变量间原来的协整关系,我们对四个变量分别取对数记为lnPKL、lnNMSR、lnDK和lnGDP。

(二)相关统计检验与结果分析

1.变量相关系数

为验证片区贫困率(PKL)与经济增长(GDP)、金融发展(DK),以及农民收入(NMSR)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之间的相关程度,我们运用Eviews6.0软件分别验证了他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1、表2所示。贫困率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都是负相关,即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贫困率是减少的,但相关系数又不是很高,这与历年来贫困率的标准不断调整或者部分重返贫困有关,甚至导致贫困率失真。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都是高度正相关的。显然,各相关系数与事实相符合。

2.单位根检验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首先要对各变量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判断是否为平稳序列,以避免“伪回归”问题的出现。我们利用Eviews软件分别对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论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lnPKL、lnNMSR、lnDK和lnGDP,一阶差分值都是平稳的,都属于同阶单整I(1),符合协整检验条件。

3.协整检验

这里采用Johansen检验对时间序列做协整检验。并对残差进行相关性LM检验和单位根检验,发现不存在相关性且残差是平稳的I(0),这表明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通过协整回归可以得到如下的协整方程:

协整方程(1)

ln(PKL)=-0.067* ln(GDP) -0.2496* ln(DK) +4.7907

Adj.R-squared 0.91DW 1.9702F-statistic 19.81

协整方程(2)

ln(NMSR)=0.04085* ln(GDP)+ 0.04927* ln(DK) + 32.1986

Adj.R-squared 0.98DW 2.3613F-statistic 153.13

从调整后的R和DW值来看,方程拟合度较好。从协整方程(1) 可知,各因变量与自变量显著负相关,且金融发展对贫困率的负影响较大。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其他情况下,长期来看,片区金融发展明显有利于贫困率的下降,而且直接作用较间接作用要大。从协整方程(2) 可知,各因变量与自变量显著正相关,同样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影响较大,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4.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中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检验,PKL、GDP、DK之间和NMSR、GDP、DK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见表4。经检验知,至少在95%的置信水平、滞后3阶情况下,贫困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金融发展与贫困率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都是贫困率下降的原因,对片区贫困率的减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样,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也都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原因,这又进一步证明经济增长和金融的发展能促成片区农民收入增加和贫困率的减少。这与郴州市片区的实际情况也是相符合的。

(三)小结

经过实证检验,片区贫困率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都很强,即贫困率的下降和农民收入增加需要经济、金融的发展。从长期看,片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明显有利于贫困率的下降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这说明郴州片区的金融扶贫措施的有效率的,是符合目前的现实情况的,应继续加大对片区的金融扶贫力度,金融扶贫能够增加片区农民的收入和减少片区贫困率。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对片区实行差别化政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罗霄山郴州片区的普惠金融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议制定国家层面的普惠金融战略,将普惠金融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与攻坚战略,从建立普惠金融市场、发展普惠金融机构、创新普惠金融工具等方面制定发展战略,形成对片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政策引导。建议改变片区政府业绩考核办法,由注重考核地方GDP增长、金融存贷比等指标,向注重考核贫困人口的减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转变。金融管理机构要加大信贷政策工具对片区倾斜力度,如增加信贷规划,对片区县域地方法人机构在正常合意贷款规划下,另外增加奖励性规划等。各金融机构应实施差别化考核制度,对片区实施“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给予特定政策”,如扩大信贷规模、放宽贷款审批权限、制定更灵活定价机制、增设县域网点等。鉴于片区金融不发达,金融机构在金融总量上要“盘活存量、引进增量”,要求片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引进域外金融机构、域外贷款、省市转移支付等方式引进外部资金,支持片区发展。

(二)健全片区金融组织体系,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发展新型微型金融机构,在市场准入、业务准入方面适当降低门槛,允许不同类型的企业法人和自然人投资参股新型微型金融机构,激发民间资本活力;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从而形成多种形式并存,互相补充的局面。推动商业银行的差异化经营与战略转型,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加大对一般农业风险的投入,重点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小额扶贫保险,扩大特色种养保险范围,从税收优惠、费用补贴、再保险等方面给予支持。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在连片特困地区试点建立多种形式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统筹推进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加大政策扶持、拓展业务种类,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人民银行和当地金融机构要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以金融安全区创建、金融生态环境评估、信用乡村创建、农户信用评级、征信宣传等为手段,加大连片特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打造片区良好金融发展软环境。借鉴遵义市搭建“农村资源和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的成功经验,努力实现农户信用信息在涉农金融机构内的联网查询与应用,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户能够获得信用贷款,从而得以改善经济状况。

(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要发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发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实力雄厚、管理科学、经验丰富的特点,在加快农业现代化、支持贫困地区骨干企业、落实贫困地区重点建设项目、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各金融机构要因地制宜,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调整信贷结构,降低贷款利率,简化信贷手续等。创新金融理念,降低贷款门槛,拓展质押担保方式,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开发适合片区发展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如依托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社员关系、订单关系等,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联保”、社员入股收益权质押、资产“协议+公证”,探索开发“信贷+保险”、“信贷+公司+农户”等新产品。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如推动农村各类资源要素交易平台建设,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等,较好适应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对金融的多样化需求。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在片区县城和重点乡镇设立、恢复机构网点,在偏远地区布放ATM、POS机具及其他自助服务终端,积极推进助农取款服务点“村村通”工程。

(四)加强金融与财税政策协调配合,实施开发性扶贫

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与当地扶贫、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搭建金融扶贫政银企对接平台。加强金融政策与财税政策协调配合,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广度,进一步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财政通过拨付扶贫金融机构的开办费用,减免有关的税收,以降低扶贫金融机构的营运成本;对扶贫金融机构的贷款给予利息补贴,增强放贷意愿等。将中央、省安排给市、县、乡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科技扶贫资金、林业扶贫资金等资源进行整合,集中投入,形成合力,提高效益。进一步拓宽扶贫资金投入渠道,采取“政府拿一点、项目捆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筹一点、市场运作补一点”的办法,多元化筹措扶贫资金。加快扶贫方式由单纯捐物捐款向扶贫扶智转变,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各部门优势,积极扶持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兴办公益事业,努力为贫困地区发展做贡献。

(五)加大扶贫项目的信贷支持,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

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公路、农田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的支持,积极支持片区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加大对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积极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对地方特色产业的研究,探索适合地方的经济发展产业项目,综合开发旅游、水能、矿产等自然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培育和发展区域性经济龙头企业,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不断优化银行信贷载体。实施差别化产业发展政策,围绕当地骨干项目开发,做好金融服务支持,要因地制宜,面向市场,扩大规模,发展具有县(区)域特点的优势产业,积极做好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加快基地建设,使贫困群众从生产环节中得到稳定收入。扶贫龙头企业对贫困户具有较大扶持、带动和辐射效应,推行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一批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企业。

参考文献:

[1] 曾康霖.再论扶贫性金融[J].金融研究,2007,(9):1-9.

[2] 苏基溶,廖进中.中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贫困关系的经验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研究[J].财经科学,2009(12):10-16.

[3] 李贤智,刘爱龙.金融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实践与探索[J].金融参考,2014(6)81-87.

猜你喜欢
贫困率协整片区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蒙古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的关系问题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住房贫困的民族差异与住房反贫困的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