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铅蓄电池回收模式探讨

2015-01-28 12:16李崇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2期
关键词:酸蓄电池蓄电池体系

李崇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辽宁沈阳 110161)

废铅蓄电池回收模式探讨

李崇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辽宁沈阳 110161)

本文简述了我国废铅蓄电池回收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国外铅蓄电池回收的优势,并提出了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铅蓄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铅蓄电池;回收;模式;建议

铅蓄电池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电池,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铅蓄电池有着诸多优势:原材料低廉且丰富、制造成本低、安全性高、电压特性平稳、应用领域广泛、可低成本再生利用等[1]。

世界上铅总产量中有60%用于铅蓄电池生产,其每年产生量与废弃量持平,如废铅蓄电池处置不利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铅蓄电池主要组成物质为铅合金及其化合物。对其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大量节约铅资源及加工成本,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回收管理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

1 我国废铅蓄电池回收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回收现状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蓄电池生产国,每年废铅蓄电池产生量超过260×104t,而正规回收的比率不到30%,发达国家则在95%以上。从事回收的部门主要有生产企业、供销系统、物资回收系统、再生铅企业及个体收购者,其中个体收购占60%、零售商占18%、制造商占8%、汽车维修和4S店占5%、再生铅企业仅占9%[3]。

1.2 存在问题

1.2.1 法律不健全

虽然近年国家对铅蓄电池及再生企业进行了整治,但仅对工商注册及环保备案的正规企业有效,而对无证的个人企业却无计可施,缘于回收方面法律的缺失,同时没有建立再生铅专业回收网络,因此,亟待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专业回收渠道。

1.2.2 回收方法原始

目前,从事回收的主体是个体收购者,回收方法原始,并未考虑相应的环保措施,如酸液肆意倾倒、运输车辆不专业等。

1.2.3 回收方式无序

汽车维修店在保养维护汽车时,用以旧换新的方法收集废铅蓄电池。大量个体户定期到维修店收购,通过层层倒卖,废铅蓄电池最终流向个体私营小厂[4]。

基于以上问题,有必要研究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回收管理模式。

2 国外铅蓄电池回收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的回收方式已非常成熟。以美国为代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现回收:(1)通过零售门店对用户直接进行回收;(2)由政府批准的、具备资质的专业回收公司进行大批量回收,将其他分散途径回收的铅蓄电池收集起来转卖给再生铅厂;(3)由政府制定的措施刺激民众的回收热情,将废铅蓄电池初步处理后直接返回再生铅厂处理。通过以上途径协同作用,大多数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废铅蓄电池的完全回收[5]。

3 回收管理模式的建议与对策

废铅蓄电池回收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到政府、生产、回收和再生企业及公众等多个利益方的复杂系统工程,重点在于构建完善的回收体系。结合国际经验,我国应完善以下方面。

3.1 完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已出台如《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等有关铅蓄电池污染的法律体系,但针对回收业仅有清洁生产标准,尚无其它配套管理文件。建议以《新环境保护法》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等文件为支撑,完善回收处理配套的政策法规,形成支持行业健康发展的法律和技术标准体系。

3.2 产业政策支持

对研究推广、实施先进回收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给予税收和资金投入上的扶持,以促进再生铅产业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6]。

3.3 政府方面监督

政府部门对回收管理要严厉执法。规范消费方在正规回收及处置中的责任和义务,要明确个人消费者须将废铅蓄电池交回销售点或专业回收企业;参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考虑设置危废收集许可证(废铅蓄电池方向);加强对回收企业的资质管理和排污监管;将废铅蓄电池纳入强制回收产品名录,落实制造商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7,8]。

3.4 行业间规范回收链条

鼓励行业间以经济合约的形式建立规范的回收链条。制造商与回收参与者都存在着经济关系,合作可使各方获得盈利,更重要的是有效保障回收体系按照市场规律自行运转。

3.5 鼓励机制与政策措施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旧换新和押金制度是一种有效的鼓励机制,可以引导消费者把废铅蓄电池交还给销售商,以避免无序回收。

3.6 扩大宣传力度

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普及废铅蓄电池的危害,使公众理解再生铅回收利用的重要意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公众自觉保护环境。

[1]吴浩亮,张明锋,,陈波,等.中国铅蓄电池行业现状与展望[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07):122.

[2]宋剑飞,李丹,陈昭宜.废铅蓄电池的处理及资源化—黄丹红丹生产新工艺[J].环境工程,2003,21(5):48.

[3]方海峰,黄永和,黎宇科,等.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研究[J].蓄电池,2007,4:175.

[4]张正洁,李佳玲,尚辉良.我国废铅蓄电池收集管理最佳可行模式探讨[J].资源再生,2013,(2):67.

[5]孙德杰.低碳经济要求下铅酸蓄电池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为例 [D].沈阳工业大学. 2006.

[6]伊晓波.中国铅酸蓄电池产业发展分析 [J].中国有色金属, 2010,15:39.

[7]李富元.我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环境现状及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0.04:7.

[8]吴浩亮,张明锋,陈波.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现状与展望[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0,04:123-125.

猜你喜欢
酸蓄电池蓄电池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铅酸蓄电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程分析
聊聊蓄电池的那点事儿(四)—汽车铅酸蓄电池的检测
关于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修复技术探讨
聊聊蓄电池的那点事儿(1) 汽车蓄电池的前世
阀控铅酸蓄电池SOC计算方法研究
蓄电池去哪儿了
蓄电池去哪儿了?VOL12.雷克萨斯RX450h
蓄电池去哪儿了?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