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

2015-01-29 07:31韩家平
小康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制度化经济社会诚信

韩家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利益主体多元、社会矛盾凸显、经济风险频发,迫切需要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支撑和保障。然而,近年来,诚信缺失却成为我国发展中的软肋,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成功转型和软实力的提升。

信用是经济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石”。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既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社会活动的效率和可预期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推动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更好地做到“放”“管”结合,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抑制不诚信行为,还可以有效地释放诚信红利,鼓励创业就业、刺激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首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终于出台了,这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规划》是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的顶层设计,是指导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近期,围绕贯彻落实《规划》,中央文明委印发了《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并召开了高规格的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座谈会,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也相继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猜你喜欢
制度化经济社会诚信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
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法治视野中的非制度化生存论析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