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地名工作:新常态当有新作为

2015-01-29 23:54于领东
中国民政 2015年16期
关键词:行政区域行政区划界线

于领东

经济新常态必然与政治新常态结伴而行。经济新常态对包括区划地名工作在内的各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常态下的区划地名工作要适应新要求,要有新作为。

一、 如何适应新常态带来的新要求

区划地名工作是国家行政管理和服务社会公众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行政区划包括各级行政区域的划分和相应行政建制的设置,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可以说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基础;行政区域界线是毗邻行政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是国家依法实施分级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地名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民族性、社会性和继承性。在新常态下,应充分认识区划地名工作的重要性,把握新要求,明确新目标,迎接新挑战。

(一) 区划调整应科学、规范。前些年,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产业、人口向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快速集聚,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交通、通讯条件产生巨大变化,行政区划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逐步显现,各地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进行了很多尝试,总体来看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调整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地方因区划调整方案不科学导致走“回头路”、因区划管理不严格导致政府批复“不着地”等,这说明之前有些区划调整事项没有经过很好的科学论证,没有进行规范操作。新常态下,区划调整前务必要科学论证,实施过程一定要规范管理,尽可能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 依法治界应深入、细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界线管理工作不仅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还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勘界工作于2001年就已基本结束,十几年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速度迅猛,原来是一片荒芜的地方如今早已是高楼大厦,勘界时期确定的界桩参照物很多都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因开发建设产生的界线附近土地权属争议屡见不鲜。同时,前期勘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疏忽大意的地方,如个别界线不闭合、个别界线未及时批复等。新常态下,只有更加深入、更加细致地做好界线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应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

(三) 地名公共服务应务实、创新。随着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发展,各类高新区、开发区、生态新区等应运而生,新的地理实体不断涌现,可能去年还没有的高铁路线、高速路线今年就开通了,群众生产生活、就医入学、居家出行等,都对地名公共服务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比如,新出现的地理实体,命名和服务管理工作需要及时跟上,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要求公共服务提供新的、数字化的服务模式。数字地名工作不能仅限于我们民政部门自己掌握,应考虑以“互联网+地名”的方式加以创新,切实让广大群众用得上、用得好,要像网络地图、汽车导航一样服务群众,才是名副其实的公共服务。新常态下,只有真抓实干,才能让我们的地名公共服务不流于形式,落到实处;只有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要求。

二、 新常态下如何有新作为

新常态孕育新机遇,新形势当有新作为。我们应顺应新常态对区划地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奋力作为,积极而为,开创区划地名工作新局面。

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按照省委、省政府分工要求,坚持科学、规范的理念,做好行政区划管理工作。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大局,结合我省主要发展战略,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进一步分析我省行政区划设置与调整重点工作,优化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有序推进部分区域中心城市增加市辖区、部分经济发达县改市等区划调整事项。稳妥做好乡改镇、镇改街道办事处等,合理优化乡镇规模,加快小城镇建设。同时,应持续推进行政区划管理规范化建设,逐步出台行政区划调整方面的规范化文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健全完善行政区划调整科学决策机制、行政区划调整论证评估制度、民政部门督导机制和区划调整后成效评估机制等。

二要巩固成果、助力发展,大力提高依法治界能力。按照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应坚持深入、细致的理念,做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强化平安边界建设制度措施,创新平安边界建设活动,大力推广优秀创建经验,指导各地进一步建立完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法规和机制,加强边界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处置应急机制建设,及时妥善调处因边界地区法定线与习惯线不一致和因资源管理使用产生的矛盾纠纷。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界线联检任务。应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升界线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比如,可以对勘界成果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探索建设界线卫星影像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民政部门的边界信息与规划、建设等部门实现共享,既可以充分利用勘界成果,提前避免诸如同一个建筑物建成后才发现横跨界线、分属不同区县等问题,又可以通过规划、建设部门实时掌握界线附近建筑物的变化情况。

三要立足服务、创新举措,着力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需求,坚持务实、创新的理念,做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首先是健全完善地名管理法规体系,争取早日出台科学规范的地名管理法规;其次是结合目前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完成地名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加快普查成果转化,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开发各类地名文化产品;再次是适应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要求,充分认识和利用“互联网+”,创新电子地图、地名网站、地名触摸屏、电话(短信)查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可探索与地理测绘、汽车导航、电子地图等行业合作,一方面能让民政部门的地名信息物尽其用,为群众提供名副其实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让其他行业的地理信息为我所用,充实地名数据库,减少地名普查工作量。

猜你喜欢
行政区域行政区划界线
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研究
The Beasts Within
行政区域微界线的精细与割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释义(之十三)
中国行政区划的前世今生
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的意见
论近现代大庆地区行政区划的演变历程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区划名称需体现历史文化特征
婚姻的智慧,是分寸和界线
我国设市城市数65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