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向人间都是爱

2015-01-30 07:03曹克顺
支部建设 2015年16期
关键词:木工大娘孩子

□ 曹克顺

洒向人间都是爱

□ 曹克顺

此前早就听说过太矿集团退管处原第一党支部书记王卫东的名字,这位74岁的老大娘做好事是出了名的。记者专程到太矿采访这位可敬的老人时,刚来到退管处,就被一群老年朋友围住了,大伙儿七嘴八舌地争着向记者讲述起发生在他们老书记身上的故事。

“不要急,一个一个来。”有人提议道。于是,在太矿退管处那间朴素的会议室里,发言的人接连不断。不知不觉三个小时过去,到谈话结束时,一位可亲可敬的雷锋式老人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只要是为大伙儿办事,她啥苦也能吃

时下在四千多名太矿退休职工心目中,王卫东三个字有着不同寻常的亲和力。

按说退休了,应该好好地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或琴棋书画,或花鸟鱼虫,或吟诗作赋,或含饴弄孙。可到了王卫东这儿就不一样了:她总是琢磨着怎么样给退休职工办一些好事,每做一件好事,她心里就感觉到一种满足。如今来到太矿居民生活小区,你会看到一排排漂亮的休闲座椅整齐地摆放在绿树浓荫下,三三两两的老年人在这里休憩,成为小区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你或许会以为这些座椅是物业部门设置的,错了,它其实就是王卫东带领一支部党员们干的无数好事中的一件。

那是去年3月间,一位老同志发现附近的机关和会议室进行装修改造,一大批破椅子被扔了出来。“这些椅子如果好好修一修,不是能给老人们带来不少方便吗?”王卫东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支部委员们的赞同。说干就干,别看王大娘74岁了,干起活来还是像年轻时那样,一身灰尘一头汗水。看着老书记这样辛苦,党员们谁也不甘落后:人们从废料堆里把稍好一些的椅子挑拣出来,用锤子敲敲打打,从早到晚叮叮当当,又一起凑了近4000元钱买来废旧钢管动手焊接,王大娘更是跑前跑后地招呼着,还自己掏钱买来矿泉水,一瓶一瓶递到每个人手中。就这样足足忙了5个月,到8月份时共安装了玻璃钢靠背座椅80把,按照每三个一组安装在小区树荫下面。此外,还按照每套一桌四椅安装了15套连体桌椅,供老人们休闲娱乐之用。这以后,王卫东还带领同志们利用拣回来的旧木板自己动手做了30个小木凳,把别人丢弃的3个旧水池翻过来,再抹上水泥做成水泥桌,供老人们休闲时用。

社区有一段100米长的马路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为了方便老同志们行走,她又带领支部的党员们拿起铁锹,推起平车,从拆房子的工地运来废沙子,大家再凑钱买回来10袋水泥,就这样连续苦干半个多月,一条新崭崭的水泥路呈现在人们面前。老人们高兴地说:“感谢王师傅和党员们为大伙儿做了好事,这下我们出门再也不会发愁了。”

见到别人有难处,她恨不得把心掏出来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不得别人受苦,知道谁有难处,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了人家。”采访中,第一支部的支委赵兴羡给记者讲述了王卫东多年来照顾太矿“小木工”一家的事迹。

有一个时期,某宿舍楼里经常传来孩子的哭声,不用问,这一定是小木工又打孩子了。小木工名叫程太明,患有抑郁症,妻子无业,还有一对双胞胎男孩。他病退后身体时好时坏,一旦心里烦躁就动手打孩子。王大娘尽管年纪大了,但还是一次次上家里劝阻,见小孩的眼镜被打坏了,她又自己掏钱给孩子配了一副新眼镜。为了让小木工早日康复,她一次次陪着小木工上医院治疗、抓药,给他买来营养品送到家里,好言好语地安慰他。有一次小木工回老家,没有给家里留下钱,老婆孩子生活陷入困境,又是她伸出援手。“小木工家里不管是买米、买菜,还是小孩交学费,只有有事,她就掏钱,往往是一百一百地送,一直坚持到小木工回到家。” 说这话时,赵兴羡眼里闪动着泪花。

现年85岁的退休老书记李富斌随即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桩事情——

王宝琴,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但她刻苦自学,最终精通了四国外语,被誉为“太矿的张海迪”。可惜不幸身故,留下一儿一女俩小孩。大人不在了,年幼的孩子谁管?这事时刻牵动着王大娘的心。她出面料理好丧事后,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帮俩孩子重新把家安顿好,腾出多余的房间出租,用房租收入来保证俩孩子的基本生活。按说这事搞定了,王大娘也算是尽了心了,可她还是不放心,隔三差五登门去看望俩孩子,问寒问暖,缺啥买啥。屈指一数,孩子的母亲去世已有5年半了,在王大娘精心照料下,俩孩子一天天长大,生活、学习样样无忧。“说到底,王卫东和这一家人并不熟悉,可她的那份同情心、善良心,使她把困难群体视为亲人,这些年她究竟为王宝琴的孩子花了多少钱,实实在在是无法统计的……”李富斌老人哽咽着,捂着脸再也说不下去了。

她心里装着那么多人,唯独没有自己

文明,是最美的风景;助人,是最高的境界。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社会上,王卫东的思想境界很少有人能够与之相比。小区里谁生病住院,只要她知道了,一定会买上礼物去看望;谁家有9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老人生日那天她一准儿会送上生日蛋糕;逢年过节退管处给老同志们发放米、面、油等物品,她就提前划算好谁家老人年岁大,叫儿孙推着小车,分头把东西送到这些人的家里。小区里如果发现有窨井盖子没有盖好,她会放置标志物,随即通知有关部门派人处理。太矿技校有一名学生家里很穷,尽管与王大娘非亲非故,但她在开学时就为这个孩子准备好新书包,还有全套学习用品。到星期天她又把孩子叫到家里,给他理发、洗澡,换上干净衣服。有一次她发现退管处老年活动中心的厕所堵了,就马上打电话叫来管道疏通人员处理,疏通管道所付的几十块工钱却是她自己掏的腰包。

读者一定会问:王大娘是不是家里特别有钱?不,她不但不富有,而且还是“准困难户”。王卫东20多岁上结婚,丈夫是军人,她就成了随军家属。当年部队家属也是按军事编制,王卫东担任了连指导员,37岁时随丈夫转业到太矿工作。组织上安排她一份领导职务,她推辞了,一辈子当一名普通劳动者。退休时工资很低,至今满打满算不到2300元。她的老伴8年前过世,两儿一女全部下了岗,一直靠在外打工维持生计。平日里她买菜总是在菜市场临近收摊时拣最便宜的菜。一次,有人见她抱了一大堆废品卖到废品站,一问才知总共卖了7块钱。有人笑曰:“7块钱还值得费这么大力气?”她说:“别小看这点钱,用来买一堆萝卜足够我吃一个星期了。”其实,萝卜在这位老人眼里仍然属于“奢侈品”,为了节约,她学会了腌制酸菜和咸菜,几乎一日三餐顿顿离不了。退管处处长侯燕萍到她家中看望,无意中打开了冰箱门,发现里面竟全部是酸菜和咸菜。侯处长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刷”地夺眶而出。眼前这位胜似雷锋的可敬老人,竟然是如此刻薄自己,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王卫东老人患有心脏病,十来年中住院23次。每次住院领导和大伙到医院看望她,送去的慰问品她一点儿舍不得吃,刚一出院就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给其他困难老人送到家里。“他们太困难了,比我更需要营养。”这句话几乎成为她的口头禅。她有一个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别人曾经给她送的慰问品,可她送给别人多少,上面却一条也找不到。有一次有人为了感谢她,给她家门口放了一桶食用油。不一会儿她开门发现了,就千方百计打听这个人是谁,最终还是把这桶油给人家送还回去……

退休女职工武秀安告诉记者:王大娘的邻居中有一对恋人,最近要结婚了,她知道这两口子很困难,筹办婚事一定不容易,于是决心好好地帮上一把。她自己没有一点存款,孙女上了班后攒了一些钱,加上小孙子多年的压岁钱才8000多元,于是又急匆匆地问孙女:“你手里还存有多少钱?”孙女清点了存单有一万一左右,她让孙女全部取出来,凑够了整两万块,一块儿给这对年轻人送去。“那次她知道我患了高血压,就主动提出要给我买一台电子血压计,我说我医疗卡上还有两千左右,自己买就行啦。谁知她说:‘我卡上还有300块,刚好够买一台,就别动你的钱了。’感动得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唉!天底下上哪儿找这样的好人去?”

王卫东,一位多么令人尊敬的伟大的普通老人!那一桩桩、一件件大爱之举,使我们感受到她那宽广的胸襟和博爱的人性,她的善行和义举正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记者看到,她身上散发的真、善、美人性光辉已在太矿这块土地上弘扬,正日日转化为强大的道德正能量……

(责编:梅 生)

猜你喜欢
木工大娘孩子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与大娘雨中“邂逅”
把麻烦挂在树上
黄木工
黄木工
推销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