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放下对“国摇”的成见

2015-01-30 00:37梁枝文设计张籍匀
中国西部 2015年8期
关键词:乐队音乐

文/梁枝文 设计/张籍匀

请放下对“国摇”的成见

文/梁枝文 设计/张籍匀

多数摇滚乐爱好者喜欢将摇滚描述为一种精神,然而关于这种精神究竟是什么却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得到摇滚乐迷一致认同的,就是“自由平等”。

每当在生活中和人提起摇滚时,别人一般会有两种反应。一种会稍稍拉大与我之间的距离,附上一句:摇滚太吵了,只要好听的我都喜欢啊。另一种相反,说起摇滚一发不可收拾,而且全是清一色的外国乐队。我曾问一个把Lou Reed穿在身上的人,你最喜欢他的哪首歌,结果他连《Walk On The Wild Side》都没听过,只是手机上、电脑上全是他的照片。

要么做一个普通大众,喜欢的就听,别人喜欢的歌曲不妨也听一听,拒绝参与任何可能导致对喷的讨论,这也是我现在的态度。但要说摇滚太吵闹,这是对摇滚的误解。摇滚不是只有离经叛道,只有歇斯底里的呐喊。恰好相反,摇滚的精髓是低音,摇滚是把低频振动包裹在节奏旋律中打入脉搏的音乐,摇滚是要用低频去共振生命体最原始律动的音乐,——挖掘每个人最原始的冲动。因此,在听摇滚歌曲时,要保持音效完整一般采用重低音耳机。

要么认真学习音乐知识,至少明白一件乐器,明白很多东西跟自己单纯听音乐的时候是有很多区别的,明白看似简单的编曲背后的细节与情感。但是,很多年轻人对摇滚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把一系列的外国摇滚乐队名字挂在口上作为装酷利器。管中窥豹、一知半解,尤其对国摇存在认识偏差的人在选秀节目、各大论坛、贴吧上不计其数。

要叙述清楚摇滚的发展史,至少得一篇几万字的专业论文才能搞定。这里就一句带过,美国有三大音乐类别Jazz(爵士)、R&B(节奏布鲁斯)、Blues(蓝调)。摇滚起源于R&B,Hip-Hop也是,包括Rap,后来摇滚才慢慢独立出来并衍生出更多的摇滚类别,Punk(朋克)、Blues、Britpop(英伦摇滚)、Emo(情绪摇滚)、Metal(金属)等等。

首先,音乐是很私人的事情。你不挑战我,我也不挑战你。无论是国摇还是外摇,具有普世价值的,我都爱。现在还有很多人爱问 “中国摇滚牛逼还是外国摇滚牛逼?”这种艺术方面的可比性问题。我觉得只有纯物质才可以拿来这么比较,譬如iPhone和三星可以比较,这个肯定大家懂。如果一宿舍的男同学都把脚伸出来,可以比较长短黑白胖瘦,但是如果有人问“你们宿舍的同学谁的脚长得有艺术性?”你来告诉我答案。

有人说起国摇和谈国足时一样,鄙夷之情溢于言表。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指善待老人,追念祖先,百姓德行就会变得完善。摇滚乐是一种根性很强的艺术形式,与其扎根的土地息息相关。当然,就表现技巧而言,外国摇滚的确形式多样,但精髓都是来源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基因。也难怪大西北及陕西、河北、四川出摇滚歌手。就拿大西北的来说,歌曲既有特点又有张力,配上高亢嘶哑的“黄河嗓”,非常能打动人(如布衣乐队)。有乐评人说“秦腔是最古老的摇滚”,在郑钧的《长安,长安》中就能领略到那种情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中国摇滚最红火的一个年代。对国摇一直抱有鄙夷之情的,建议去听“摇滚中国乐势力”1994香港红磡演唱会。

这是中国摇滚史最重要的现场实录,即使是时隔20年翻出来,仍旧是摇滚中国的最鼎盛展现!注视着中国摇滚浪潮的歌迷不可能没有它。永远散发着不灭火焰的演出,每一次的观看都将引发你对中国摇滚的再次膜拜,你的心只能与那时的摇滚中国势力同时跳动!

1994年12月17日晚上8点,“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在香港红磡体育馆正式开演,演出个人及乐队为窦唯、张楚、何勇以及作为嘉宾演出的唐朝乐队。现场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和近万名观众。在没有人能预料到的状况下,这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演唱会,几乎全程陷入了不可思议的状态。演出结束后,香港几乎所有报纸连续3天以头版报道此次演出的盛况,这是史无先例的。

所以,请放下对国摇的成见,我不喜欢看到别人在努力的时候,你一脸嘲讽地说:“哎呀,他跟XXX比起来差远了!”嗯,他是跟XXX差远了,可是人家在前进。你呢?

如果你没接触过摇滚,突然有一天耳朵想听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摇滚是个不错的选择。摇滚的大门没有像想象中的那么难打开,曾看到网上有人问“听摇滚怎么入门?”,下面有位抖机灵的老兄回答得好,——“入什么门啊,直接踹门进去。”

无论是国摇还是外摇,只要是好的作品,都应该得到尊重;只是我觉得国摇没有得到足够的目光关注。诚然,国摇存在很多问题,这个国家缺什么,中国摇滚就缺什么。咱还是顶一下吧,不论是甜豆腐脑还是咸豆腐脑,毕竟大家都吃豆腐脑。

最后与大家分享摇滚乐手张炬的故事。张炬,中国最伟大的乐队之一唐朝乐队的成员,如果要写一本《中国摇滚编年史》,那么张炬的离世必然应记录在册。

张炬的家庭状况在当时的摇滚圈算是最富有的。他仗义助人的性格,间接造就了唐朝乐队。当时的,也就是中国摇滚第一阶段成立起来的北京始祖级乐队成员,大多都是在张炬家里互相认识、结交,最后组建起了乐队。张炬家里的大院,是唐朝乐队的主要活动和排练场地,乐队的很多作品在此诞生。张炬个人的才华相当突出,对唐朝乐队的贡献是无法替代的。在张炬离世后,唐朝乐队几临崩溃。张炬对中国摇滚的贡献,就是给中国摇滚的起源地——北京的摇滚圈创造了一个摇滚交流的平台,推动了中国摇滚的前进。

1995年5月11日的晚上,张炬结束了与面孔乐队的排练后,在回其住所的途中因车祸在北京西三环紫竹桥不幸逝世。在两百多人参加的追悼会结束后,张炬的骨灰被葬于湖南老家。那把凝聚了他的奋斗血泪的贝司以及他心爱的摩托车也一同下葬。

那一天,张炬只有24岁,那一年还有6天,张炬才满25岁……

1995年10月26日上午11时,张炬的骨灰安葬仪式在河北保定梁各庄(清西陵)举行。魔岩公司代表贾敏恕宣布安葬仪式开始。

葬礼仪式上,丁武致葬词:

朋友们,

在这个开阔的天空下,

躺着的是一个开阔的人。

那些快乐的日子,

我们大家永远也不会忘记,

就如同你的音乐一般,

永远陪伴着我们大家。

我们大家一同为你祈祷。

安息吧,炬炬!

张炬的墓地上铺满了鲜花。墓碑由黑白两块大理石组成。黑色大理石平放着,上面刻了一把贝司。唐朝乐队的丁武、刘义军、赵年首先在墓前默哀,这时录音机里放的是《梦回唐朝》。接着臧天朔、郭传林、何勇、张楚等三个、四个排成一排,三鞠躬致哀。墓碑前有两瓶“二锅头”,丁武在墓前洒了些洋酒。为张炬默哀时,炬炬的母亲一直在哭,亲友们也边抚慰边哭。后来张炬的母亲被扶走,他的父亲则一直站立在墓前。贾敏恕说,骨灰盒是他在台北定做的,花了约9000元人民币,全是用铜做的;四周包着红色金丝绒,露着的盒面上刻着张炬的名字和标志着“唐朝”的两面小旗帜。唐朝主唱丁武表示:“钱对我们并不重要,我们半年就能出一盘带子,但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是把音乐当自己的责任。”

白色大理石竖立着,正面的碑文是:

和三皇五帝比你是后人

和五千年文明古国比你是新人

但你和你的同仁们创造的“唐朝”

用你们的开先河之举向世人证明

你们是一代音乐人

你把年轻生命带走了

可你又在大地上撒满了黄金

因为

音乐永存……

背面刻着:

张炬 生于一九七零年五月十七日

父:铁牛 母:马国民

大姐:马继东 姐夫:杜军 外甥:杜棒棒

二姐:马红联

璐璐

唐朝乐队及朋友们……

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立

猜你喜欢
乐队音乐
骆驼背上的“乐队”
花的乐队
奇妙的“自然音乐”
梦想乐队
刺猬乐队: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花的乐队
音乐从哪里来?
乐队指挥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