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综合

2015-01-30 13:18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5年13期
关键词:患者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孙强

临床医学综合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孙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占所有妇女癌症的17%,居妇女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每年全世界约有135万妇女被诊断为乳腺癌,其中42万死亡.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并且比欧美国家的年增长率还高出1~2个百分点.在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的同时,欧美发达国家的乳腺癌死亡率却在逐渐下降.广泛开展的乳腺癌普查与不断提高的早期发现率被认为是其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提高乳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基于此共识已经吸引了众多学者将研究热点投向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本文作者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在如何界定“早期乳腺癌”方面的分歧和共识,借鉴病理和临床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早期乳腺癌的概念应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的早期应包括组织学早期癌(即原位癌、早期浸润癌但原发癌直径小于0.5 cm且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早期癌(包括Ⅰ、Ⅱ期病例),狭义上的早期仅指组织学早期癌.因此,可以认为在乳腺癌尚在早期阶段,通过普查、临床体检、影像检查及其他检查手段将其检出,即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常用方法包括:(1)临床乳腺检查,其对于无症状女性乳腺癌的普查是既经济又实用的手段.虽然目前国际上已摒弃推荐乳腺自检.但是,以我国的国情,目前放弃乳腺自检为时尚早.(2)乳腺X线摄像检查.早期乳腺癌的发现手段中钼靶X线摄影检查是较为敏感而特异的.而计算机数字化结合钼靶摄影产生的数字化钼靶X线机,有望进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3)乳腺超声检查:因其具有经济、简便、无痛苦、无损伤、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经不断改进,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手段.(4)磁共振扫描:可评估乳腺癌的病变范围.对于不可触及乳腺病变的诊断处理方法可以采用立体定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立体定位核心针活检及立体定位细针活检术等.此外,还需重视乳腺的一些特殊体征,如乳腺局部皮肤下陷、周边及乳头乳晕区的小结节、乳头溢液、乳头皮肤改变.从笔者的临床经验可见有的放矢地切除病变导管是发现早期乳癌的十分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明确诊断,同时还对良性病变起到了治疗作用.另外,对乳腺 Paget’s病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要更好地做到早期诊断乳腺癌,更重要的是强化全民规范化筛查的意识:作为临床医生,应掌握规范化手段,这其中蕴含了建立专业化队伍的必要性,只有专业化医生才能做到规范化筛查,才能有效减少由于不专业不规范造成的漏诊误诊.作为患者,应该被告知乳腺癌风险度的情况,应该被教育指导规范自检、定期体检,应该具有根据自身风险接受相应筛查并发现可疑征象及时就医的意识.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 1-3入选年份:2012

骨髓基质干细胞、骨诱导活性材料和两者复合物治疗兔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YANG XIN-MING,石蔚,DU YA-KUN,等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和两者复合物对早期股骨头坏死(ANFH)修复的疗效.筛选出最佳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组,A、B组又分左、右侧组.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双侧ANFH模型,A、B右侧组植入BMSC+OAM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物,A左侧组植入复合自体BMSC的明胶海绵,B左侧组植入OAMC组植入空白明胶海绵,术后2、4、6、8周随机取A、B两组各3只动物、C组1只动物,影像学检查后处死,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1)X线显示,自实验第4周后A、B右侧组钻孔缺损区成骨明显优于左侧组及C组,表现为中心密度增高,缺损腔缩小,边缘模糊,6周时出现骨小梁结构,8周时有正常骨小梁结构;左侧组仅表现为随时间的延长,中心密度及边缘密度逐渐增高,形成硬化线,但无骨小梁结构,C组缺损区出现囊性变扩大并有塌陷.(2)组织学显示,A、B右侧组缺损区,2周时有成骨细胞,4周时有骨小梁及类骨质填充,6周时有成熟骨小梁和骨髓组织出现,8周时骨小梁成熟和骨髓组织形成:A、B左侧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其组织学修复及新骨塑性与改建均不如各自的右侧组.结论:自体BMSC+OAM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物对兔早期ANFH修复作用优于单独应用BMSC和OAM,是目前治疗ANFH的最佳治疗方法.

股骨头坏死;模型,动物;骨髓基质干细胞;骨诱导活性材料;组织工程;移植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 2397-2400入选年份:2012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秦钟

目的: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阿片μ受体激动剂,用于麻醉中可引起剂量依赖性血压下降,本研究将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控制性降压,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选择拟行控制性降压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40例,手术种类为脑膜瘤切除术、颅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及脑动脉瘤夹闭术,年龄23~55岁,体重50~80 kg,ASAⅠ~Ⅱ级,排除术前有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40例患者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硝普钠组(N组),每组20例,麻醉方法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两组患者术前用药为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患者进手术室后在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桡动脉置管监测动脉压.麻醉诱导用药为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1.5~2 mg/kg、阿曲库铵0.8 mg/kg,肌松后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调节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30~35 mmHg.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泵注丙泊酚5 mg/(kg h)和阿曲库铵0.6 mg/(kg h),间断静脉注入芬太尼,同时吸入七氟烷,控制七氟烷呼出气浓度为1.0 MAC.根据手术进程,在剪开脑膜时开始实行控制性降压,R组泵注瑞芬太尼的速度为0.1~0.3 μg/(kg min),N组泵注硝普钠的速度为1.0~3.0 μg/(kg min),两组分别将平均动脉压降至基础值的70%,按照手术需求维持降压,无需降压时,两组分别停止泵注瑞芬太尼和硝普钠,使血压逐渐回升.术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VP和心率,记录诱导前10 min(基础值,T0)、控制性降压后10 min(T1)、控制性降压后30 min(T2)、停止降压后10 min(T3)、停止降压后30 min(T4)各时点的SBP、DBP、CVP和心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毕拔管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控制性降压期间各时点的SBP和DBP均有明显下降,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组控制性降压期间各时点的心率较基础值明显减慢(P<0.01),与同时期 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降压后 CVP略有下降,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停止降压后血压回升较缓,停止降压后30 min血压仍低于基础值,N组停止降压后血压回升较快,很快达到基础值.

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控制性降压效果明显,降压期间心率缓慢,停药后无血压反跳现象.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09,25(3): 456-457入选年份:2012

青海省75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分析

李华,马如存

目的:了解青海省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4日至12月31日青海省传染病院收治的15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75例重症、危重症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10月14日开始出现首例重症患者,至12月31日共出现75例,占47.78%.75例患者中农牧区患者45例(占60.00%),城市患者30例;男48例,女27例;合并肺炎者53例(占70.67%);有基础疾病者41例(占54.67%),有发热者65例(占86.67%),咳嗽、咯痰63例(占84.00%),呼吸困难61例(占81.33%),以脑膜炎为主要表现者1例,以急性肺水肿、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者2例.外周血白细胞降低28例(占37.33%),心肌酶异常28例(占37.33%),血糖异常23例(占30.67%),凝血功能异常8例(占10.67%),血脂异常4例(占5.33%),C-反应蛋白增高51例(占68.00%).48例给予奥司他韦、27例给予军科奥韦抗病毒,27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22例给予甲泼尼龙治疗,33例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者中10例改用有创机械通气,首选二线抗生素并进行痰培养,对8例合并真菌感染者行抗真菌治疗.75例患者除1例死亡外,余均治愈.结论青海省重症高峰来得较早,重症比例高;甲型H1N1流感患者易合并肺部疾病,病情进展迅速,易致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

青海;流感病毒A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呼吸衰竭

来源出版物: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3): 164-165入选年份:2012

预注帕瑞昔布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赵静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应.方法:子宫切除术患者36例,分为两组(n=18),A组术前静注帕瑞昔布40 mg,B组空白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术毕即刻(T1),1(T2),3(13),6(T4),12(T5)h后VAS评分.结果:术毕即刻(T1),1(T2),3(T3),6(T4)h,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各同一时点的VAS评分(3.2±0.4 vs 4.8±0.5,2.7±0.3 vs 3.6±0.5,2.5±0.4 vs 3.3±0.4,2.3±0.4 vs 2.7±0.3),均P<0.05.结论:预注帕瑞昔布能为子宫切除患者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镇剖宫产术;镇痛;帕瑞昔布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10,26(5): 839-840入选年份:2012

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陈环,吴继雄

目前,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它与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等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它是一个被低估而未被充分利用的指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反应蛋白;炎症反应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10,26(5): 880-882入选年份:2012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IL-6、IL-1 3及ET-1表达的影响

何国美,戴薇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及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血清中IL-6、IL-13和ET-1的变化,比较其差异.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清IL-6和ET-1的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治疗后血清IL-13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上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明显,对血清中IL-6、IL-13和ET-1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临床中对脑梗死患者应积极应用依达拉奉治疗,以更好地保护脑细胞.

脑梗死;依达拉奉;内皮素;白细胞介素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10,26(6): 1043-1044入选年份:2012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186例临床分析

谢志满,苏汉珍,黄绍标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86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22例CD4+T淋巴细胞>200/mm3,单纯肺结核16例(72.7%),肺外结核及肺结核并肺外结核占6例(27.3%),多数肺结核患者X线表现典型;101例CD4+T淋巴细胞0~100/mm3,单纯肺结核66例(45.2%),肺外结核及肺结核并肺外结核80例(54.8%),多数肺结核患者X线表现不典型;有78人有结核诊断直接依据,其中10例大便涂片找到抗酸杆菌.结论: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肺外结核发病率显著增加,CD4+T淋巴细胞<100/mm3时肺结核患者X线表现不典型,大便可作为晚期艾滋病患者筛查结核的样本来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结核病;双重感染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10,26(8): 1393-1395入选年份:2012

胰岛素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

欧邦军,梁自乾

创面愈合是机体自身恢复其表面连续性和完整性所进行的一系列修复活动,是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和分子事件,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相关激素参与这个过程,通过刺激细胞趋化、增殖,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彤成,最终收缩伤口并重建组织的完整性.目前,创面愈合,尤其是一些难愈性创面愈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糖尿病性;细胞外基质;成纤维细胞;表皮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皮肤组织;高血糖;胰岛素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10,26(8): 1448-1450入选年份:2012

手足口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魏凌云

目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本病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一旦在学校或幼儿园发生,疫情控制难度大.分析研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特性和感染危险因素,以便于更有效地控制手足口病.

方法:选择2009年3—5月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者及其328例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队列随访采用《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和《手足口病密切接触者调查表》收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调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发病就诊情况、临床情况、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监测资料.其中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接触史、暴露机会、聚集特性、职业、饮食(水)情况、家庭或班级的人数、居住或活动场所的大小、家庭/学校卫生条件、卫生习惯等信息.密切接触者和一般病例随访2周,重症病例随访1个月.病例定义依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随访结束后将病例和对照按首发病例匹配,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2009年3—5月间医院共报告手足口病574例,患儿男女性别比例1.71:1(362/212),绝大多数为5岁以下儿童(534例,占93.0%,)和散居儿童(436例,占76.0%).335例患者病原检测阳性,其中EV71 161例(48.1%)、CA16 99例(29.6%).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6个月~3岁(OR=3.583,95% CI 2.778~5.874,P<0.001)、男性(OR=1.785,95% CI 1.392~3.083,P=0.02)、散居儿童(OR=2.367,95% CI 1.153~4.126,P=0.002)、接触时间(OR=1.565,95% CI 1.268~2.212,P=0.018)、不良卫生条件(OR=1.628,95% CI 1.297~2.973,P<0.00)、不良卫生习惯(OR=1.546,95% CI 1.115~3.044,P<0.001)等因素为手足口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尽管采取了严格的预防控制措施,但由于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复杂(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儿童自我卫生管理的能力差,活动范围广,其依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并严格执行疾病的监测报告制度,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杜绝其暴发流行.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3): 2442-2444入选年份:2014

地佐辛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高贤伟,何焱,陈东升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疗效及两种不同给药方式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的比较.方法:选择60例ASA I~Ⅱ级择期神经外科全麻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小于3 h,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3组:地佐辛肌注组(A组)、地佐辛静注组(B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 3组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地佐辛肌注和静注都能在术后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P>0.05),但肌注组在睁眼时间短于静注组、镇痛时间长于静注组、副作用发生率小于静注组(P<0.05).结论:在手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地佐辛,可以使其在停药后瑞芬太尼镇痛效果消失前发挥最大的镇痛效果,又因肌肉注射时,药物吸收缓慢,能够维持更长的药效,避免了手术结束后因疼痛刺激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患者苏醒迅速、平稳,较静脉注射地佐辛可更安全用地于临床术后镇痛治疗.

麻醉;地佐辛;镇痛;外科手术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 491-492入选年份:2014

两种癫痫发作分类体系临床价值和可信度的比较研究

秦兵,陈勇军,段现来,等

目的:评估和比较两种癫痫发作分类体系即发作症状学分类法(SSC)和国际癫痫发作分类法(ICES)的临床价值和可信度.方法:2名医生独立地观看106例患者发作的录像资料,采用双盲法对患者的每一次发作录像仔细进行回顾分析并分别使用上述两种分类法进行分类,数据进行百分比计算及Kappa-致性检验.结果:106例患者共计有256次发作,对2名医生诊断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SSC明显高于ICES.SSC体系中一些症状如过度运动发作、自动运动发作、愣神发作等具有更高的一致性.结论:SSC提供了一个比ICES更为容易理解的癫痫发作分类体系,提示SSC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可靠的分类方法.

癫痫;痫性发作国际分类;发作症状学分类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 2126-2129入选年份:2012

应用siRNA技术下调Wnt2B抑制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研究

王鸿雁,范良生,饶玉梅,等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Wnt2B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Wnt2B的表达;采用RNA干扰技术,在MCF7细胞中沉默Wnt2B的表达,并经Western blot检测其沉默效率;应用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观察Wnt2B沉默后对MCF7细胞凋亡、细胞骨架构成的改变.同时在蛋白水平上检测沉默Wnt2B后对细胞P53/P21通路的影响.结果:Wnt2B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第2对Wnt2B siRNA(2号siRNA)对Wnt2B的沉默效果最为明显;沉默Wnt2B后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相对于对照细胞均明显增高并伴有细胞骨架明显的改变,表现为细胞骨架溶解,正常形态消失.同时,细胞内P53及P21表达水平随Wnt2B沉默而明显下降.结论:Wnt2B基因可以改变乳腺癌细胞的凋亡水平和骨架结构,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乳腺肿瘤;Wnt2B;基因表达;siRNA;细胞凋亡;P53/P21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 2486-2489入选年份:2012

单纯腹部提压:一种心肺复苏的新方法

王立祥,郑静晨

背景与目的:心搏骤停时,传统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PR)方法容易使1/3被救者发生肋骨骨折,不能保证CPR时进行标准力度和幅度的胸外按压,且此时胸廓复张受限,均使心泵和胸泵机制不能得到理想发挥,从而影响了复苏效果.近年来受到关注的腹部按压CPR方法只能使膈肌自然回至原位,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膈肌移动幅度,难以保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为此,我们发明设计一种新的CPR装置,即腹部提压CPR装置.方法:腹部提压CPR装置通过吸盘吸附于腹部,利用相连的手柄有节律地提拉和按压进行CPR.结果:该方法在避免肋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心泵”和“胸泵”的作用,同时又能起到一定的通气作用.结论腹部提压CPR装置是迄今为止CPR方法的一次重大创新,将可能成为主流的CPR方法.

来源出版物: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6): 323-324入选年份:20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研究

张牧城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伴呼吸衰竭是COPD的严重阶段,临床诊疗过程中如何及时正确的作出病情判断与评估,及时、合理、准确地采取干预性措施,对于 AECOPD患者的治疗及转归及其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在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及提示病情危重的截断点.

方法: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筛选出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间在重症医学科住院的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82例.对入选患者取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个24 h内的各项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最差值,分别按照Knaus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APACHEⅢ评分标准和Wildman的CAPS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结果:82例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12例;年龄54岁~97岁,平均(77.88±8.35)岁.82例患者中,CAPS中位数是28(23,35)分,合并高血压25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2例.死亡19例(死亡组),好转后转科63例(存活组).死亡组CAPS、APACHEⅡ评分、APACHEⅢ评分均较存活组明显升高,有创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存活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年龄无明显差异.CAPS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95%可信区间(95%CI)0.571~0.852,P=0.005],明显高于APACHEⅡ的0.654(95%CI0.503~0.805,P =0.043)和APACHEⅢ的0.655(95% CI 0.516~0.793,P=0.042).CAPS评分为30.5分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435.随CAPS评分的增加,患者病死率也逐步增加,10~19分、20~29分、30~39分、40~49分和≥50分5个分数段的病死率分别为9%、11%、37%、33%、67%,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呈显著正相关(r=0.900,P=0.037).

结论:CAPS对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评估与预后的判断具有良好的效果,优于APACHEⅡ和APACHEⅢ,相对简单,依从性好.CAPS>30分时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来源出版物: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5): 275-278入选年份:2013

危重病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规范化液体复苏治疗——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浙江省早期规范化液体复苏治疗协作组

目的:危重病严重脓毒症/脓毒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发展迅猛,治疗十分困难,早期治疗规范化液体复苏治疗已在急诊医学中得到重视.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利用早期规范化液体复苏治疗方案,来评估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疗效预后.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浙江省8家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314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151例)和EGDT组(163例).所有患者入选时,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必要时行机械通气,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进行血常规、生化、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等检查;置入深静脉导管进行中心静脉压(CVP)和(或)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测定.将所有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基础疾病、年龄等信息输入电脑,应用软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常规组以中心静脉压(CVP)、收缩压(SBP)和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变化三大观测指标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如果未达标,应根据经验给予输血、输液和强心药物等治疗;EGDT组在此基础上增加ScvO2为观测指标进行复苏治疗,如仍未达标,置入Swan-Ganz导管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若PCWP≥18 mmHg(1 mmHg=0.133 kPa)给予强心治疗,PCWP<18 mmHg则继续补液直至达标.采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28 d生存率、ICU住院病死率(主要终点)以及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新发感染率、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和SOFA评分(次要终点)的差异.结果:可供分析的有效病例中EGDT组为157例,常规组为146例.EGDT组28 d生存率较常规组增高约17.7%(75.2%比57.5%,P=0.001),EGDT组ICU住院病死率较常规组降低约15.7%(35.0%比50.7%,P=0.035).与常规组比较,EGDT能明显改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14.4±8.5比18.0±7.1,P=0.043)、MODS评分(分:5.8±3.1比8.9±3.7,P=0.014)和SOFA评分(分:5.6±2.9比10.4±3.7,P=0.001),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d:13.4±10.0比19.7±13.5,P=0.004),降低新发感染的发生率(37.6%比53.4%,P=0.014);EGDT对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无明显影响.结论:EGDT能显著改善ICU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和临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降低新发感染的发生率.

来源出版物: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6): 331-334入选年份:2013

CCERW:一种预测中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无效结局的工具

李建生,侯政昆,李素云,等

目的:建立一种预测中国中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无效结局的工具,并与其他工具进行对比.方法:前瞻性收集2006年12月17日至2008年12月22日3所高校教学医院呼吸内科住院部收治的年龄≥45岁并确诊为CAP患者的数据,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75%的患者数据用于工具的建立(推导组),25%的患者数据用于工具内部真实性的检验(内部组).同期收集另外一所高校教学医院的患者数据用于工具外部真实性的检验(外部组).结局定义为患者入院14 d或未满14 d出院时的临床无效状态.观测指标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和既往情况、并发症、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共6个方面58个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合的方法进行工具的建立和评价,并与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英国胸科协会评估标准(CURB65)及其修订版(CRB65)等预测工具对临床结局的判断能力进行比较.结果:3个中心共纳入539例CAP患者的资料用于数据分析,其中推导组400例,内部组139例;外部组159例.以推导组400例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共6个方面33个变量在痊愈和临床无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以此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精神混乱(C)、肌酐(Cr)<60 μmol/L、电解质紊乱(E)、呼吸衰竭(R)、白细胞计数(WBC)>7.5×109/L 5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此5个变量建立预后工具,即CCERW,将患者分为3个危险级别:得0~1分者无效率为5.5%~9.1%,得2分者无效率为12.8%~20.0%,得3~6分者无效率为31.0%~40.5%.ROC曲线分析显示,CCERW对推导组、内部组和外部组临床无效结局的预测能力分别为0.709[95%可信区间(95%CI)0.638~0.780]、0.725(95%CI 0.613~0.838)、0.686(95%CI 0.590~0.782).CCERW对全部698例患者的临床结局判断能力为0.710(95%CI 0.659~0.761),而PSI、CURB65、CRB65的判断能力分别为0.667(95%CI 0.614~0.719)、0.648(95%CI 0.592~0.705)和0.584(95%CI 0.530~0.638).结论:CCERW可帮助临床医师快速区分出中国中老年CAP患者的临床无效结局,且其对临床结局的判断能力优于PSI、CURB65、CRB65等预测工具,谨慎推荐将其在中国大陆地区汉族中老年CAP患者中使用.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老年人;预后;无效;危险因素;工具;模型

来源出版物: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1): 10-17入选年份:2013

依达拉奉联合异丙酚预处理对乳鼠离体脑皮质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姚娜,王迪芬,宋曦,等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异丙酚预处理对乳鼠离体脑皮质细胞缺血/再灌注(VR)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脑保护效应的时间窗.方法:体外培养出生24 h内SD乳鼠脑皮质细胞7 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浴氨酸损伤组、药物预处理24 h对照组及药物预处理24、2、0 h组.各药物预处理组分别于谷氨酸损伤(200 μmol/L 0.5 h)前24、2、0 h用含100 μmol/L依达拉奉和3 mg/L异丙酚的培养基联合预处理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通过测定神经细胞存活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神经细胞Na+-K+-ATP酶活性观察神经细胞成活和细胞损伤情况;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丙二醛(MDA)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观察神经细胞抗氧化和氧化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谷氨酸损伤组神经细胞存活率[(62.2±23.4)%比(90.5±14.8)%]、SOD活性(U/ml:6.864±2.872比 29.569±3.684)、Na+-K+-ATP酶活性(U·mg4·h-1:0.318±0.146比 0.636±0.168)均显著下降,神经细胞凋亡率[(9.4±0.7)%比(6.1±0.2)%]、MDA含量(nmol/ml:0.515±0.101比0.294±0.105)、LDH漏出率[(41.2±1.6)%比(36.8±4.6)%]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谷氨酸损伤组比较,药物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SOD活性、Na+-K+-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MDA含量、LDH漏出率均显著下降,并呈时间依赖性,以预处理24 h组作用最为显著[细胞存活率:(89.2±30.3)%比(62.2±23.4)%,SOD活性(U/ml):17.780±4.514比6.864±2.872,Na+-K+-ATP酶活性(U·mg-1·h-1):0.541±0.052比0.318±0.146,细胞凋亡率:(6.7±0.4)%比(9.4±0.7)%,MDA含量(nmol/ml):0.319±0.101比0.515±0.101,LDH漏出率:(37.2±1.4)%比(41.2±1.6)%,均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异丙酚预处理对乳鼠离体脑皮质细胞I/R损伤有明显协同保护作用;且以24 h作为时间窗的脑保护作用最明显.

依达拉奉;异丙酚;预处理;脑皮质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脑;谷氨酸;凋亡

来源出版物: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5): 286-289入选年份:2013

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叶家才,崔书中,巴明臣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大的肿瘤之一,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本文通过对肝癌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和个体行为因素、病毒感染及疾病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对肝癌的一级预防提供一定帮助.世界上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及东亚为高发区.我国肝癌的地理分布特点:东南地区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沿海高于内陆,沿海岛屿和江河海口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区.发达国家PHC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发展中国家有下降趋势.我国PHC发病率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全球各地调查表明男性肝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通常男女比例为2:1~4:1之间.我国愈是高发地区,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愈大,低的地区1:1,而高的地区6:1.在几乎所有地区.女性发病高峰年龄段都比男性大5岁左右,PHC在同一地区不同人种中发病率不同.酗酒、吸烟、不良的生活习性等个体因素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联系.HBV病毒感染是中国肝癌发生最主要的因素.HCV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黄曲霉毒素水平与肝癌发病率高度相关..某些疾病能增加患肝癌的危险性.如肥胖症、糖尿病、脂肪肝等.饮水污染、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职业接触苯、亚硝胺等与肝癌发生相关.另外,遗传因素对肝癌的发病起着一定的作用.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 1839-1841入选年份:2013

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

廖绍筑,陈少兴,汤净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 4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2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拉米夫定组2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疗程均为12个月.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肝纤维化标志物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复常率、血清HBV DNA下降水平及转阴率均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而增加,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拉米夫定组有1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率5%,阿德福韦酯组无病毒变异发生.两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治疗至6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且随着疗程的延长进一步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均与拉米夫定相似,但病毒耐药突变率较拉米夫定低.

肝炎,乙型;肝硬化;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 114-115入选年份:2013

新型甲型H1N1流感68例临床分析

黄绍萍,张占卿,卢洪洲,等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9年5月24日至7月1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68例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68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1)不同性别和各年龄段均可感染和发病,但主要见于青少年,女性患者偏多.(2)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大多数为中低热,发热持续时间为1~4 d;主要症状包括发热(98.5%)、咳嗽(83.8%)、咽痛(52.9%);主要体征为咽部充血(95.6%)、扁桃体肿大(54.4%);少数患者可出现病毒性肺炎.(3)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和前白蛋白下降比较常见.(4)在奥司他韦治疗的前提下,患者病毒转阴时间1~7 d,中位时间4 d.结论:此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在不同国家扩散.该次流行期间的感染者大多表现出轻微的症状,患者很快痊愈.

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临床特征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 259-261入选年份:2013

肝脏肿瘤的MR弥散加权成像和CT灌注成像的比较

朱红洲

目的:磁共振水分子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显示疾病的敏感性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在肝脏疾病的研究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前景.而CT灌注功能成像对肝脏病变诊断,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两者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孰优孰劣,目前暂无定论,因此,本文比较了MR DWI、CT灌注成像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方法:选取浙江省肿瘤医院2005年4月至2007年10月58例行MR检查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进行了MR DWI和CT灌注成像.其中恶性病变组31例,肝细胞癌19例,胆管细胞癌7例,转移癌5例.良性病变组27例,肝血管瘤17例,肝囊肿10例.MR检查方法:使用Siemens 1.5T Avanto MR扫描仪.腹部相控阵表面线圈.行常规横断面T1WI、T2WI扫描.对经常规MRI检查发现肝内有占位病灶的患者行DWI扫描:平面回波成像(EPI),横断面扫描,TR/TE=4 000~6800/70~90 ms,层厚6 mm,层距1~2 mm,FOV 380 mm×310 mm,矩阵192×192,采用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技术,并在扫描野上、下各加一个预饱和带.采集6次,信噪比为1.0.扫描范围同常规T1、T2.扫描时受检者平静呼吸.选用3个不同的扩散系数(b为50 s/mm2、100 s/mm2和500 s/mm2).CT检查方法:使用Siemens Somatom 16多层螺旋CT机,常规肝脏CT平扫: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40 mAs,准直5 mm,层厚6~8 mm,每扫描一周时间为0.5 s,管球旋转一周床进动距离为25 mm,螺距为5.灌注扫描层面的选定:层面选择原则与MR灌注相同,且同一例受检者尽量保证CT、MR灌注层面一致.然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入对比剂50 mL(使用优维显300,300 mgI/mL),注射速率3~4 mL/s,注射开始后0~80 s以Testblous序列进行同层动态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 mAs,准直2.5 mm,层厚5 mm,每次扫2层,每次扫描时间为0.5 s,每2 s一次,共得40幅图像.扫描过程中受检者保持平静呼吸.测量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CT灌注指标.

结果:本研究使用b=50、b=100和b=500对恶性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进行DWI扫描,结果表明选用低b值差时,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的ADC值均高于高b值差时的ADC值,随着b值增大,肝脏占位病变的ADC值明显减小,而且ADC值的波动范围较小.可见,b值差的不同的确会影响ADC值的测量,且大b值差时测量结果更加稳定.当b值差为500 s/mm2时,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25±0.23)×10-3mm2/s、(2.43±0.58)×10-3mm2/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CT灌注成像SSr测量结果分别为1.48±0.58、1.37±0.4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R DWI以ADC值鉴别肝脏肿瘤良恶性优于CT灌注测量.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 1252-1253入选年份:2013

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冯亚群,胡祥华,梁亚勇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并探讨血清含量与新生儿败血症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7例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组)、52例局部感染新生儿(局部感染组)和 30例非感染新生儿(非感染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PCT和hs-CRP的含量.结果:败血症组患儿的hs-CRP和PCT血清水平均高于局部感染组患儿以及非感染组患儿(P<0.05),局部感染组患儿的PCT血清水平也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儿(P<0.05).分别以PCT≥2 ng/mL和hs-CRP≥10 mg/L为阳性标准,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42%、60.02%和62.16%、50.07%,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则是95.62%和 71.20%.败血症组患儿血清 PCT水平与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PCT和hs-CRP的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PCT值与新生儿败血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

出血性败血症;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10,26(9): 1582-1584入选年份:2013

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周斌,蒋晓真,顾哲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探讨在其干预下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IR及MS的关系.指导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80例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吡格列酮组患者在应用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物的基础上,于早餐前15 min口服盐酸吡格列酮:对照组患者继续原有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各组分别连续服药12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脂联素及其它生化指标,评价吡格列酮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吡格列酮组患者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红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L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不明显.吡格列酮组治疗12周后PAI-1、CRP下降(P<0.05),脂联素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比较,PAI-1、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咯列酮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不仅能显著降低血糖,同时通过调节炎症因子进一步稳定血管内皮功能,防止β细胞功能衰退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吡格列酮;代谢综合征;炎症因子;胰岛素抵抗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 305-307入选年份:2013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

于海食,洪缨,王玉蓉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炎症性肠病,患者常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及腹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然而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随着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各种学说如遗传学说、环境学说、微生物学说及免疫学说相继发展.遗传学说的依据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具有遗传易感性,主要表现在家族聚集性和种族差异.全基因组扫描、精细的基因绘图等技术发现2、6号染色体可能与UC相关.环境学说的依据主要是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北美和欧洲北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最高,且趋向于稳定;南美、东南亚、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发病率较低,但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这无不与其生活方式的越来越西方化相关,如饮食习惯和环境的改变,环境的改变包括卫生保健、工业化程度、环境卫生、卫生立法等的提高.微生物学说的依据主要是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内黏膜、粪便的检查都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加重与类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关系密切,在活动期二菌群明显增多;而有益的菌株诸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中是缺失的.免疫学说的依据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结肠病变外,常伴有结节性红斑、类风湿性脊柱炎、硬化性胆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其他表现;结肠黏膜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激活;应用糖类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对本病的治疗有效等.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 323-325入选年份:2013

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谢东辉,章辉,郑兰荣

目的:动态观察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中炎性因子、氧化指标、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我科2003年12月至2007年3月百草枯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每次250 KU,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用5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I-9).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炎性因子,减少氧自由基损害,适用于百草枯中毒的治疗.

中毒;百草枯;乌司他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 1339-1340入选年份:2013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林转娣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AHD)患者血脂指标、C反应蛋白(CRP)和胰岛素抵抗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痛患者 76例,无糖尿病组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6例,另选3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对照组,测定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糖(GLU)、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水平指数(HOMA-IR)和血浆CRP水平.结果:(1)糖尿病组冠脉多支病变(2支病变及3支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组(P<0.05),两组每支血管狭窄总积分无明显差异;(2)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LDL、GLU、CRP、TG、HOMA-IR值高于无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ISI、HDL值低于无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支血管病变组(N=19)与双支血管病变组(N=55)和对照组(N=36)比较,其LDL、GLU、CRP、TG、HOMA-IR值高于对照组和双支血管病变组,ISI、HDL值低于无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管病变支数与LDL、GLU、CRP和HOMA-IR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HDL、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存在较严重血脂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水平,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反应蛋白水平;血脂代谢;胰岛素抵抗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3): 2097-2099入选年份:201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杜春玲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 34例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4例患者中内瘘急性闭塞16例,慢性狭窄18例.低血压是导致内瘘闭塞最主要原因,穿刺不当造成的血管损伤及感染极易引起内瘘狭窄.结论: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是内瘘血栓形成和内瘘狭窄,正确评估患者的干体重,预防与及时纠正低血压,提高穿刺技术,切实做好内瘘的护理,是延长内瘘寿命,保证血液透析能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血液透析;内瘘失功;护理

来源出版物: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0): 1832-1834入选年份:2013

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自然杀伤细胞毒性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差异基因表达及两种不同治法中药方剂的调控作用研究

卢娜娜

目的:观察疏风宣肺方和解表清里方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性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差异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方法:将90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N)组、模型(M)组、奥司他韦(C)组以及中药疏风宣肺方高、中、低剂量(SH、SM、SL)组和解表清里方高、中、低剂量(JH、JM、JL)组,每组10只.采用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滴鼻感染方法制备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N组以0.05 mL等渗盐水滴鼻.于制模后2 h,C组给予奥司他韦11.375 mg·kg-1·d-1灌胃;SH、SM、SL组给予疏风宣肺方(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3.76、1.88、0.94 g·kg-1·d-1灌胃;JH、JM、JL组给予解表清里方(主要药物麻黄、石膏、生甘草等)4.36、2.18、1.01 g·kg-1·d-1灌胃;N组及M组则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0.2 mL/d,连用4 d.采用基因高通量芯片技术从基因分子水平确定流感病毒易感基因以及中药复方作用的靶目标.提取肺组织总RNA,采用基因芯片筛选出NK细胞毒性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以I表示信号强度;计算探针信号在各组与模型组的强度比值,即log2(IM组/IN组)、log2(ISL组/IM组)、log2(ISM组/IM组)、log2(ISS组/IM组)、log2(IJL组/IM组)、log2(IJM组/IM组)、log2(IJS组/IM组).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标准为P<0.05且log2比值≥1,表示上调的表达基因,log2比值≤-1,表示下调的表达基因.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对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进行验证.

结果:在NK细胞毒性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中,M组较N组上调差异基因43个(分别为Fcgr3、Cd48、Cd244、Tyrobp、Hcst、Zap70、Braf、Pik3r5、Pik3cg、Map2k1、Mapk1、Gzmb、Prf1、Fas、FasL、TNF、Casp3、Csf2、Bid、CD247、Rac2、Sh3bp2、Fcer1g、Fcgr4、PTK2b、Itgal、Itgb2、Itgb2l、Ifnar1、Ifnb1、Lat2、Pik3cd、Plcg2、Prkcd、Ptpn6、Shc1、Vav1、Klrc1、Lck、Raet1e、Raf1、Araf、Sh2d1a).用药治疗后,SM组下调差异表达基因36个(分别为Fcgr3、Cd48、Cd244、Tyrobp、Hcst、Zap70、Braf、Pik3r5、Pik3cg、Map2k1、Mapk1、Gzmb、Prf1、Fas、FasL、TNF、Csf2、Bid、CD247、Rac2、Sh3bp2、Fcer1g、Fcgr4、PTK2b、Itgal、Itgb2、Itgb2l、Ifnar1、Ifnb1、Lat2、Pik3cd、Plcg2、Prkcd、Ptpn6、Shc1、Vav1),JM组下调差异表达基因29个(分别为Fcgr3、Cd48、Cd244、Tyrobp、Hcst、Pik3r5、Pik3cg、Map2k1、Mapk1、Prf1、Fas、FasL、TNF、Csf2、Rac2、Sh3bp2、Fcer1g、Fcgr4、PTK2b、Itgal、Itgb2、Itgb2l、Ifnar1、Ifnb1、Plcg2、Prkcd、Ptpn6、Shc1、Vav1),SL组下调差异表达基因 22个(分别为Fcgr3、Tyrobp、Hcst、Braf、Pik3r5、Pik3cg、Map2k1、TNF、Csf2、Rac2、Sh3bp2、Fcer1g、Fcgr4、PTK2b、Itgal、Itgb2、Ifnar1、Plcg2、Prkcd、Ptpn6、Shc1、Vav1),JH组下调差异表达基因21个(分别为Fcgr3、Hcst、Braf、Pik3r5、Pik3cg、Map2k1、Fas、TNF、Csf2、Rac2、Sh3bp2、Fcer1g、Fcgr4、PTK2b、Itgal、Itgb2、Itgb2l、Ifnar1、Plcg2、Ptpn6、Vav1),SH组下调差异表达基因20个(分别为Fcgr3、Tyrobp、Hcst、Braf、Pik3r5、Map2k1、Fas、TNF、Csf2、Rac2、Sh3bp2、Fcer1g、Fcgr4、PTK2b、Itgal、Itgb2、Ifnar1、Plcg2、Ptpn6、Vav1),JL组下调差异表达基因10个(分别为Fcgr3、Braf、Pik3r5、FasL、TNF、Csf2、Rac2、Fcgr4、Itgb2、Itgb2l);SH、SL、JH、JM、JL组表达下调的基因均包括在SM组的表达谱中,表明中剂量疏风宣肺方调控NK细胞毒性作用最显著.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与M组比较,疏风宣肺方与解表清里方各剂量组对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疏风宣肺方和解表清里方均以中剂量组最低(均P<0.01).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流感病毒感染后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即成为带有病毒抗原的靶细胞,并激活NK细胞毒性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增加,被NK细胞识别并杀伤;两种方药可下调NK细胞中表达上调的差异基因,下调机制与其能明确减少流感病毒性肺炎体内靶抗原、减弱NK细胞识别活化作用有关.

来源出版物: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6): 322-326入选年份:2013

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评分系统评价基础疾病对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

崔云亮,王涛,吴相伟,等

目的:探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WIC)评分系统评价基础疾病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ICU406例危重病患者的临床信息,按照28 d治疗转归分为死亡组(104例)和存活组(302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计算入院时WIC评分和入院24 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WIC评分、APACHEⅡ评分、严重脓毒症的比例及主要致病因素如肺部感染的比例均较高,多发伤的比例较低.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WIC评分、APACHEⅡ评分、肺部感染、多发伤、严重脓毒症与患者28 d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WIC评分[优势比(OR)=1.538,95%可信区间(95%CI)为1.265~1.869,P=0.000]、APACHEⅡ评分(OR=1.193,95%CI为1.137~1.252,P=0.000)、肺部感染(OR=0.546,95%CI为0.304~0.982,P=0.043)、严重脓毒症(OR=0.178,95%CI为0.098~0.323,P=0.000)与患者28 d预后独立相关.WIC评分、APACHEⅡ评分及二者合并后预测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依次为0.657(0.592~0.722)、0.790(0.739~0.841)、0.821(0.772~0.869).结论:WIC评分系统可以较好地评价ICU危重患者的28 d预后.

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评分系统;危重病;预后;重症监护病房

来源出版物: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2): 115-118入选年份:2013

责任编辑:王帅帅

猜你喜欢
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饥饿症患者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2020年来多名新冠患者隐私遭泄露 患者隐私应如何保护
糖尿病患者如何健康过春节
谁来管老年患者的中期照护?
为了患者 永远前行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