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数据库各学科高被引论文TOP5

2015-01-30 14:01数据来源中国知网文献出版时间2013201411检索时间201412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5年6期
关键词:引力模型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文献出版时间:2013.1—2014.11 检索时间:2014.12.1

北京居民活动与出行行为时空数据采集与管理

柴彦威,申悦,马修军,等

国内数据库各学科高被引论文TOP5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文献出版时间:2013.1—2014.11 检索时间:2014.12.1

综合运输

被引频次:10

北京居民活动与出行行为时空数据采集与管理

柴彦威,申悦,马修军,等

本研究对传统活动日志调查与基于GPS、LBS的移动数据采集在居民活动—移动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方面进行对比,并以2010年7月在北京进行的居民活动与移动调查为例,探讨了个体行为时空数据采集的方法、存在问题和处理方式.北京市的实验调查采取活动日志调查与基于GPS、GSM两种不同定位方式的移动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法,以定位设备为基础、以互动式调查网站为平台、以面对面和电话访谈为补充,对天通苑和亦庄两个郊区居住区的样本居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行为时空数据采集.针对时空轨迹和活动日志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处理,并对数据质量进行管理,旨在为城市活动—移动系统研究中的精细化的数据采集与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

时空数据;活动-移动行为;GPS;LBS;北京市

来源出版物:地理研究, 2013,(3): 441-451

被引频次:10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京津冀城市网络集中性及空间结构研究

刘辉,申玉铭,孟丹,等

摘要:伴随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城市间“时间距离”缩短,引起城市区位和城市关系网络发生变化.研究将GIS网络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结合起来,利用O-D矩阵和引力场模型,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在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4种不同交通模式下,可达性的差异性及都市圈城市经济相互作用的外向和内向集中程度等.结果发现:①交通可达性对都市圈内层极化作用高于外层作用,交通按照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顺序大大提高城市间可达性.②交通可达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提高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和城市间联系度,另一方面拉大城市间差异程度,且北京、天津以辐射功能为主,其它城市以集聚为主.③可达性在1 h以内,城市对外影响力较明显,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廊坊(0.25 h),在1 h以上,城市经济影响力变化较弱,在2 h以上影响渐渐消失.④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4种交通模式中,天津交通区位优越于北京,但在可达性和经济影响力综合作用下,北京外向集中程度(Out Degree)地位明显优越于天津,而内向集中程度(In Degree)天津高于北京.⑤可达性拓展了都市圈内层的空间范围,并引起空间结构由"多中心"结构向连续的"带状"结构演变.

关键词:城市网络;引力模型;可达性;京津冀都市圈

来源出版物:经济地理, 2013,(8): 37-45联系邮箱:申玉铭, shenyuming@263.net

被引频次:8

基于灾情信息更新的应急物资配送多目标随机规划模型

詹沙磊,刘南

摘要:研究了多出救点、多受灾点、多物资、多车型的应急车辆选址、路径选择和物资配送问题.考虑到灾害预测准确性和物流成本效率之间的悖反关系,从多目标规划和随机规划的角度,建立了应急物资配送的多目标随机规划模型.建模中同时考虑需求和配送路径连通性的随机性,以及出救点对受灾点的最大覆盖范围限制.将统计决策与运筹规划相结合,设计一个加权贝叶斯风险将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目标规划问题,以及设计一个决定最优停止观测时刻的决策规则使原问题转化为最优停止问题.通过Xpress软件编程求解.最后,算例分析表明了模型和软件的求解速率与精度,并分别证明了两阶段随机规划和灾情信息更新的优势.

关键词:应急物流;多目标随机规划;信息更新;贝叶斯风险;最优停止问题

来源出版物: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1): 159-166

被引频次:5

城市交通网络连通可靠度计算研究

马洪伟,周溪召,孙洪运

摘要:考虑路段、交叉口运营状态的随机变化,以饱和度作为交通网络连通可靠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完善路段连通可靠度的计算式,给出了交叉口可靠度的衡量指标;结合路段、交叉口可靠度特别是交叉口不同转向的可靠度,设计了一种生成树算法寻找交通网络的不交型通路,进而快速计算交通网络中任一OD对间的连通可靠度.算例表明,交叉口的可靠度对城市连通可靠度有重要影响,提出的算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随机路网;可靠度;交叉口

来源出版物: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3,(1): 36-41

被引频次:5

多车型车辆路径问题的量子遗传算法研究

葛显龙,许茂增,王伟鑫

摘要:本文在分析现有文献中多车型车辆路径问题中车辆使用优先原则的基础上,将车辆使用费用分为固定费用和油耗费用,并建立以配送总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设计量子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采用量子比特位设计染色体结构,改进遗传算法中交叉与变异算子,避免优秀基因不被破坏,设计快速寻优机制与最优保留机制,增强的求解效率.最后,结合算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检验与分析.

关键词:量子遗传算法;车辆调度问题;最有保留机制;种群扩张机制

来源出版物:中国管理科学, 2013,(1): 125-133

铁路运输

被引频次:16

201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与分析

鲁放,韩宝明,王芳玲

摘要:截至2012年底,中国内地的17个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64条,总长2008 km.统计这些运营线路的名称、里程、最新运营时间等情况,并对统计口径和特别情况给予说明.给出201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增长情况、各城市的运营线路数量和里程排序.通过与以往年度的对比,结合在建线路情况,分析未来中国内地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分析

来源出版物:都市快轨交通, 2013,(1): 1-3

被引频次:11

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检测监测与监控技术

何华武

摘要:高铁运行安全风险源识别、研判、防控,是确保高铁运行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从高铁综合检测、牵引供电检测监测、通信信号监测预警、列车运行状态监控、线路基础设施监测及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全面介绍我国高铁运行安全检测、监测与监控关键技术,提出要不断完善高铁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增强科技保高铁运行安全的能力.

关键词:高速铁路;安全技术;综合检测;监测;监控

来源出版物:中国铁路, 2013,(3): 1-7

被引频次:10

高速铁路对中国省际可达性的影响

冯长春,丰学兵,刘思君

摘要:中国高速铁路网“四纵四横”客运专线规划至2015年建成,将覆盖所有省会及90%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高速铁路可达性因此成为近年可达性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研究高铁时代中国省际可达性及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传统客运最短旅行时间(含中转及停留)数据得到的省际可达性呈中心—外围模式,以郑州—武汉为中心,其他省份按“距离衰减规律”成为圈层式阶梯状空间格局;②高速铁路建设带来省际联系时间缩短、可达性最优区域大幅增加等“高铁效应”,空间结构仍以武汉—郑州为中心呈现中心—外围模式;③高铁运营使省际可达性均衡化,可达性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呈中间凹四周高的“碗形”特点,位于客运铁路网络中心附近的省份变化幅度较小,外围地区如云南、福建等省可达性变化幅度较大.

关键词:可达性;高速铁路;最短旅行时间;空间格局;中国

来源出版物:地理科学进展, 2013,(8): 1187-1194

被引频次:9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技术综述

肖京平,黄志祥,陈立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列车运行速度越来越快,包括气动阻力、横风效应、会车效应、隧道效应和气动噪声等一系列空气动力学问题日益突出.利用模型试验、实车测量和数值计算等不同的研究手段,开展全面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在模型试验、实车测量、数值计算等方面的技术现状和进展情况,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内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试验;研究技术

来源出版物:力学与实践, 2013,(2): 1-12联系邮箱:刘淇, liuqi@ysfri.ac.cn

被引频次:8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与工程稳定性

吴青柏,牛富俊

摘要:气候变化和工程活动引起多年冻土温度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大、地下冰融化,导致路基工程稳定性变化.本研究在综述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和冻土工程研究重要进展的基础上,利用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沿线冻土与工程监测数据,给出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温度和活动层厚度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多年冻土对工程活动的响应过程,青藏铁路工程稳定性动态变化以及块石结构路基降温机制和过程.最后,提出了在气候变化下冻土工程将来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关键词:气候变化;工程影响;多年冻土温度;活动层厚度;工程稳定性

来源出版物:科学通报, 2013,(2): 115-130联系邮箱:吴青柏, qbwu@lzb.ac.cn

公路运输

被引频次:22

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发展综述

王丹,续丹,曹秉刚

摘要:介绍了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发展状况,分别从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及能量回收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在政府的支持下,随着电机、电池及电控等电动汽车关键技术逐步完善,电动汽车必将成为“零污染”的清洁交通工具.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机;电池;能源管理系统;能量回收系统

来源出版物:中国工程科学, 2013,(1): 68-72

被引频次:19

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研究综述

高赐威,吴茜

摘要:换电模式由于其众多优点目前已发展成为电动汽车的重要能源供给模式.当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开展了电动汽车换电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但学术界有关换电模式的理论研究还较为滞后,远远不能满足该领域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文章概述了换电模式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集中充电以及充换电2种换电模式的结构及特点.介绍了换电网络的基本框架、运营模式以及换电网络管理系统.针对换电网络的规划与运行进行了详细分析,从电池数量、充电站的选址定容2个方面对换电网络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换电网络在实际运行阶段该如何进行电池调配以及充电管理.最后总结了换电模式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动汽车;换电模式;换电网络规划;换电网络运行

来源出版物:电网技术, 2013,(4): 891-898

被引频次:18

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在微电网中的集成模式与关键问题

肖湘宁,陈征,刘念

摘要:电动汽车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按我国电力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现状,未来规模化电动汽车通过电网直接充电并不能有效降低碳排放,摆脱或减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本文针对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的微电网集成模式与关键问题展开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在微电网中的集成模式与适应性;其次,研究了实现微电网集成的典型结构,并对国内外已建成的示范工程进行总结和分析;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优化配置、控制和保护方法、经济运行及电能质量等多个方面探讨了集成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文中指出,在微电网环境下,通过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的有机集成,可以实现二者协同增效的双赢目标.最后,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发展该技术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优化设计与运行;控制和保护方法;电能质量

来源出版物:电工技术学报, 2013,(2): 1-14

被引频次:17

电动汽车充放电对电网影响研究综述

马玲玲,杨军,付聪,等

摘要:随着大容量电池技术、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电动汽车的数量将急剧增长,其随机充放电行为将为城市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从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及充放电特性出发,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对电网负荷平衡、电源容量、电能质量、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电动汽车V2G模式在车网通信、削峰填谷、频率调节、新能源协调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含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城市电网动态运行机制、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协调优化经济运行、V2G多场景发展等相关领域的下一步研究工作.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放电;充电站;电网;车对网

来源出版物: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3,(3): 140-148

被引频次:15

计及风光电源的一种地区电网电动汽车充电调度方法

张学清,梁军,张利,等

摘要:针对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资源发电以及电动汽车的广泛发展,提出了一种计及风电和光伏出力不确定性的地区电网的电动汽车充电调度方法.首先为了减小地区电网等效负荷峰谷差和购电成本,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的多目标非线性混合整数优化调度模型.其次利用模糊集理论在风光出力模糊化的基础上,将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的非线性优化问题.最后以某地区电网的数据为算例,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提出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进行求解,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求解方法的可行性,为电动汽车的优化调度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电动汽车;风光发电;模糊理论;粒子群优化

来源出版物:电工技术学报, 2013,(2): 28-35

水路运输

被引频次:6

北极航道海运货流类型及其规模研究

张侠,寿建敏,周豪杰

摘要:从北极海运货源角度出发,根据北极贸易、油气开发以及远东—西北欧、远东—北美东部当前海运货量状况,分析得出未来北极航道主要货物类型和规模的最大理论值为:(1)从俄罗斯、北欧北极地区到远东的液化天然气单向贸易流型式,到2030年,为1000万t;(2)从远东到欧美的集装箱货物双向贸易流型式,北极东北航道、中央航道分担远东到西北欧航线的货运量,北极西北航道分担远东到北美东部的货运量,如果技术上能够低成本保障全季航行,按分担传统运河航线50%计算,到2030年,北极航道集装箱货运规模最大值约为1743万TEU,是2011年传统运河航线的85%.由此得出结论:近中期东北航道天然气运输占据主要地位,但对北极航道更大运输需求是集装箱运输.此外,还比较了北极航道与运河航线的成本.

关键词:北极航道;运河航线;货运量;集装箱;运输液化;天然气评估

来源出版物:极地研究, 2013,(2): 167-175

被引频次:6

船舶建造工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张晗,符道,闫大海,等

摘要: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船舶建造新需求的出现,以及造船管理理念的更新,船舶工业生产方式面临重大变革.研究和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实施绿色造船,不断提高造船质量,降低造船成本,缩短造船周期,是我国实现从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际造船模式、造船方法以及各项建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对我国船舶建造工艺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造船模式;造船工艺;现状

来源出版物:舰船科学技术, 2013,(2): 9-12

被引频次:6

基于可拓理论的船舶定线制应用研究

范中洲,吴兆麟,张闯,等

摘要:为合理选择船舶定线制方案,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应用可拓学中的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理论,建立船舶定线制的可拓物元.引入可拓动态权重,构建基于可拓学的船舶定线制评价模型,结合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最终为船舶定线制安全评价提供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研究可为提高船舶的通航安全性和通航效率,减少海上交通事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船舶定线制;评价指标;权重;可拓理论

来源出版物: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13,(1): 43-56

被引频次:6

基于鲁棒反应式策略的泊位和岸桥联合调度

孙彬,孙俊清,陈秋双

摘要:集装箱码头作为一个复杂的物流节点,会受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为保证码头作业计划能够平滑执行!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反应式策略的泊位和岸桥联合调度方法,重点研究当不确定性因素发生时,如何通过泊位和岸桥联合实时调度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泊位和岸桥联合实时调度策略分成两部分考虑:即泊位实时调度和岸桥实时调度;前者采用了ASAP(as soon as possible)的调整策略:后者采用MAS(multi-agent system)技术,充分利用码头的岸桥资源,设计出了一种基于CNP(coltract-network-potocol)协商机制的岸桥实时调度模型.仿真实验表明在执行阶段采用这种泊位和岸桥联合实时调度策略相比仅采用泊位实时调度策略,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关键词:集装箱码头;鲁棒调度;泊位;岸桥:CNP

来源出版物: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4): 1076-1083

被引频次:6

疏浚抓斗平挖运动研究与仿真

肖汉斌,张永涛,路世青,等

摘要:在航道疏浚和大型海洋工程建设的背景下,从现有的传统疏浚技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出发,提出抓斗平挖的问题.通过对疏浚抓斗在传统操作方式下挖掘曲线的建立和分析,构建了抓斗的平挖运动数学模型,以抓斗刃口的水平运动为约束条件,反向推导得出抓斗平挖控制策略,并对此控制策略进行了运动学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疏浚抓斗平挖运动控制策略在抓斗挖泥船的平挖作业上具有有效性及准确性.

关键词:疏浚抓斗;平挖;运动学仿真;抓斗挖泥船

来源出版物: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3,(3): 482-490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被引频次:2

2012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综合分析

王岩松,张峰,张智慧,等

摘要:2012年,主要航天国家为确保其载人航天可持续发展,采取多方举措,更加注重创新技术研发,强调打牢基础能力.重型运载火箭研发计划稳步推进,国际空间站应用价值凸显,航天员系统研究成果显著,火星探索取得新成就,新一代航天器与创新技术孕育新突破,载人航天国际合作进一步加深.

关键词: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火星探索

来源出版物:载人航天, 2013,(1): 91-96

被引频次:2

太空安全治理的五个倡议刍议

孙雪岩,何奇松

摘要:国际社会为太空安全问题提出了五个治理倡议,即中俄提出的禁止太空武器化条约草案(PPWT)、欧盟提出的太空行为准则(CoC)、美国提出的国际太空准则(ICoC)、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提出的太空可持续利用倡议(LTSSA)、联合国专家小组提出的太空透明与信任建设机制(TCBMs).五个倡议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中俄倡议是硬法倡议,其他四个是软法倡议;中俄倡议提交裁军大会,联合国两个倡议利用联合国讲坛,欧盟和美国的倡议主要采取双边、多边会谈方式.主要太空行为体对这些倡议的认知与立场存在差异,美国反对硬法,赞同不限制其发展太空发展的软法;中俄主张硬法;欧盟赞同软法,原则上不反对有核查机制的硬法.达成国际太空治理的共识之路任重道远.

关键词:太空安全治理倡议;中俄;美国;欧盟;联合国

来源出版物: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 98-120

被引频次:1

探索是开发和利用空间之母

朱毅麟

摘要:航天活动包括探索、开发和利用三个层次.文章从4个方面论述探索在整个航天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认为探索是开发和利用之母,是航天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是航天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发挥我负责任大国作用的展示;最后建议中国要加强探索类航天项目和航天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探索;开发;利用;国际化;软实力;负责任大国

来源出版物:航天器工程, 2013,(1): 7-9

航空

被引频次:11

基于短裂纹的LD10CZ铝合金腐蚀预疲劳裂纹扩展

李旭东,刘治国,穆志韬

摘要:腐蚀疲劳是一种由疲劳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引起的材料损伤,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观测技术对于预腐蚀LD10CZ铝合金进行了疲劳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腐蚀损伤强烈影响铝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关键词:疲劳裂纹;铝合金;腐蚀;扫描电子显微镜

来源出版物: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3,(1): 47-52

被引频次:10

变循环发动机部件级建模技术

苟学中,周文祥,黄金泉

摘要:以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整机部件级稳态及动态数学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了导叶角和导向器面积变化对压气机和涡轮部件特性的影响,考虑了模式选择活门面积变化对副外涵进口空气流量的影响,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执行变循环发动机2种典型工作模式:稳态及模式切换过渡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模式选择活门逐渐关闭,前段风扇喘振裕度显著减小;双涵工作模式下发动机耗油率低,适用于亚声速巡航飞行;单涵工作模式下发动机单位推力高,适用于超声速巡航飞行.

关键词:变循环发动机;部件级建模;数学模型;部件特性;模式选择活门

来源出版物:航空动力学报, 2013,(1): 104-111

被引频次:8

机载武器极区传递对准算法

吴枫,秦永元,周琪

摘要:针对高纬度地区经线收敛导致以真北向作为航向参考的导航算法失效的问题,并结合战机在极区内具备正常导航和作战能力的需求,提出了基于格网导航力学编排的极区传递对准算法.首先以格林威治子午线作为航向参考,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格网导航坐标系同时给出了格网导航力学编排及其误差方程,解决了极区内相对经线定向定位困难的问题.其次在格网导航坐标系下设计了主子惯导信息的“速度+姿态”匹配传递对准算法,估计和校正弹载子惯导的误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避免载机进行费时的方位机动,仅需一次简单的摇翼机动就可令弹载惯导5 s 内方位对准精度达到5' ,为战机在极区内仍具有导弹攻击能力提供了工程应用参考.

关键词:传递对准;极区导航;格网导航;卡尔曼滤波

来源出版物: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3,(2): 141-158联系邮箱:秦永元, qinyongyuan@nwpu.edu.cn

被引频次:7

风洞试验中模型迎角视觉测量技术研究

孙岩,张征宇,黄诗捷

摘要:发展了一种基于双相机的风洞试验模型迎角视觉测量技术.即在风洞模型表面绘制或喷涂一些高对比度的标记点,采用两台400万像素的工业相机采集模型的运动图像,然后求解图像的共线方程获得模型表面标记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利用表面标记点坐标最小二乘拟合出一条空间直线,通过不同时刻空间直线单位方向矢量的变化计算出模型的迎角变化.利用精密电子倾斜仪对迎角视觉测量系统进行静态标定,结果表明:迎角视觉测量系统的准确度在0.01°以内.迎角视觉测量系统在2 m超声速风洞中对一尾支撑无主测力天平铰链力矩测量模型的实时迎角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很好的响应特性,可以作为风洞试验中迎角测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用于无主测力天平时模型真实迎角和支杆弹性角的测量.

关键词:风洞试验;迎角;视觉测量;主测力天平;支杆弹性角

来源出版物:航空学报, 2013,(1): 1-7联系邮箱:孙岩, supersunyan@163.com

被引频次:7

航空发动机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邓四二,付金辉,王燕霜,等

摘要:在滚动轴承动力学和转子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含滚动轴承动力学与转子动力学耦合以及高、低压转子间耦合的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动力学方程,采用精细积分法和预估-校正Adams-Bashforth-Moulton多步法相结合的算法,对航空发动机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并对滚动轴承结构参数与转子动态特性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中介轴承径向游隙较小时转子系统振动量较小且转子运行较平稳,但中介轴承保持架打滑率会有所提高,应合理选取中介轴承的径向游隙值;中介轴承滚子数量对转子运转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减小中介轴承滚子数量可降低保持架打滑率,但转子系统的振动量会增大;②支承轴承内、外沟曲率半径系数及径向游隙较小时转子系统的振动量较小,转子运转较稳定;支承轴承滚动体数量对转子运转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滚动体数量增多有利于转子系统运行的平稳性.

关键词: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耦合;稳定性

来源出版物:航空动力学报, 2013,(1): 195-204

航天(宇宙航行)

被引频次:13

嫦娥二号卫星技术成就与中国深空探测展望

叶培建,黄江川,张廷新

摘要: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设计主要目标为先期验证后续月球着陆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并深化月球科学探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后,嫦娥二号飞离月球,进入行星际空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转移日-地拉格朗日L2点.此后,在距地700万千米,实现国际上首次与4179图塔蒂斯小行星近距离交会并获取最高分辨率优于3 m的光学图像.本文主要描述了嫦娥二号卫星的主要任务要求、任务特点、研制历程、在轨飞行评价、扩展任务、后续飞行状态和取得的主要技术成就.在分析、对比国内外深空探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深空探测后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嫦娥二号;技术成就;深空探测展望

来源出版物: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 2013,(5): 467-477

被引频次:10

航天飞行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包为民

摘要:总结了航天飞行器控制领域的前沿问题与挑战,概括了未来进入空间航天飞行器和空天飞行器控制技术基础问题和关键技术,分析了现阶段航天飞行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对未来航天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航天飞行器;控制;运载器;动力学

来源出版物:自动化学报, 2013,(6): 697-702

被引频次:10

嫦娥三号探测器技术进步与推动

孙泽洲,贾阳,张熇

摘要:嫦娥三号探测器的任务目标是实现我国在地球以外天体的首次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在探测器研制技术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项关键技术已取得的突破,以及嫦娥三号的技术推动作用.

关键词:探测器;技术进步;技术推动

来源出版物: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 2013,(11): 1186-1192

被引频次:9

空间相机调焦机构误差分析

陈洪达,陈永和,史婷婷,等

摘要:空间高分辨率遥感仪器的发射过程和在轨复杂的温度环境条件会使其光学焦平面发生偏离,从而影响相机的成像质量.为补偿相机焦平面位置的变化,本文根据高分辨红外相机的在轨应用环境以及光学设计要求,对相机的调焦机构进行了方案设计和误差分析.计算了结构误差对系统精度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精度进行了归类,并利用齐次坐标变换矩阵建立了误差分析模型.同时,详细分析了误差源的特性、概率分布和变换矩阵参量间的关系.利用Monte Carlo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构设计合理,满足仪器的使用要求.样机测试表明,该机构行程内轴向位置误差为(-0.01±0.0036)mm,透镜最大倾斜角为25″,最大离轴量为0.005 mm.目前,该机构已成功在轨使用.

关键词:空间遥感;空间相机;调焦机构;误差分析;误差建模;Monte Carle法

来源出版物:光学精密工程, 2013,(5): 1349-1356

被引频次:8

中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及其应用拓展

王家胜

摘要:论述了中国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建设历程和特点、应用实践和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贡献.对中国未来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在大系统层面(包括优化顶层设计、提高工作效率和扩大覆盖区等)和卫星层面(包括相关的先进有效载荷和平台技术)的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对今后应用领域的拓展(如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地球静止轨道(GEO)用户航天器、再入通信、深空通信和特殊卫星星座管理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数据中继卫星;卫星系统;天基网;卫星应用

来源出版物:航天器工程, 2013,(1): 1-6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被引频次:22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植被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杨宁,邹冬生,杨满元,等

摘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植被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理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从草坡、灌草、灌丛到乔灌恢复阶段,0~4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土壤容重显著减小,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变化不明显,土壤pH逐渐减小,但不同恢复阶段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生物量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组成,细菌和真菌数量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在各恢复阶段,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弱,并与植物群落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植被恢复;紫色土

来源出版物:应用生态学报, 2013,(1): 90-96联系邮箱:邹冬生, zoudongsheng2@sina.com

被引频次:18

公共压力、社会声誉、内部治理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王霞,徐晓东,王宸

摘要: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和内在激励促使企业充分地披露环境信息是保护生态环境、遏制生态危机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决定因素.我们发现,企业选择披露环境信息的比例和水平逐年提高,但披露内容具有选择性和应对性,对污染物的排放后果、法律诉讼以及可能面临的或有负债等负面信息披露不足;来自环保部门、政府的公共压力或政治成本,以及企业品牌声誉的内在激励,显著地影响企业选择披露环境信息的概率和水平;来自银行债权人的监督、企业的两权分离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是否选择披露环境信息的概率,但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公共压力;社会声誉;内部治理;环境信息披露

来源出版物:公司治理, 2013,(2): 82-91

被引频次:17

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张瑞,张贵龙,姬艳艳,等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潮土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与不施肥相比,增加幅度分别为24.92~38.63 mg·kg-1和0.94~0.58 g·kg-1,其中单施有机肥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加作用大于配施化肥和化肥单施,单施有机肥或与化肥配施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提升效果优于单施化肥.有机肥或化肥单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没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增加36.06%和20.69%;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变化范围分别为8.41%~14.83%、0.47%~0.70%和0.89%~1.20%,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比例,不同施肥措施对水溶性有机碳的提升效应没有显著差异.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易氧化有机碳的比例提升作用大于有机肥或化肥单施,同时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比例,但有机肥或化肥单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比例没有显著作用.可见,在试验地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的适当配施对于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有效调控其关键组分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施肥措施;土壤;活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量碳

来源出版物:环境科学, 2013,(1): 277-282联系邮箱:杨殿林, dlyang@caas.net.cn

被引频次:1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管理研究进展

郑华,李屹峰,欧阳志,等

摘要: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的多种服务功能,这些服务功能的可持续供给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认知走向管理实践面临着严峻挑战,包括:定量测度、多种服务功能权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尺度关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政策设计的结合.针对这些难点,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度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祉的关系;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规划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管理实践,应该进一步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的理论研究;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结果表达的多样性;增加与社会学、经济学、人口统计学等领域跨学科研究;进一步探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结果如何运用到管理决策中,促进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管理;权衡;评估;管理

来源出版物:生态学报, 2013,(3): 702-710联系邮箱:郑华, zhenghua@rcees.ac.cn

被引频次:15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密云水库流域为例

李屹峰,罗跃初,刘纲,等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息息相关,土地利用变化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以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剧烈的密云水库流域为对象,分析流域1990—2009年土地利用的变化,采用空间显式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软件InVEST中的“产水量”、“土壤保持”、“水质净化”模型,研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09年密云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农田、草地和水体的面积分别减少了30%、48%、61%,林地、建筑用地和裸地的面积增加,增幅分别为30%、230%、282%.随着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应产生着显著变化,研究期内,土壤保持功能和固碳服务分别增加46%和19%,但水资源供给服务和水质净化功能分别减少了3%和25%.农田面积的减少和森林的扩张改善了土壤保持服务,森林面积的增加同时也改善了固碳服务,但会削弱水资源供给服务,建筑用地的扩张会大幅度削弱水质净化功能,为维持和改善流域整体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应加强对森林和建筑用地的控制.其研究为密云水库流域土地利用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土地利用;InVEST 模型

来源出版物:土壤学报, 2013,(3): 726-736联系邮箱:郑华, zhenghua@rcees.ac.cn

环境保护管理

被引频次:29

建立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与措施

欧阳志云,郑华,岳平

摘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我国生态保护、协调区域发展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尽管我国在国家、区域、流域等尺度上的生态补偿实践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政府单方面决策为主与利益相关参与不够、补偿范围界定方法不科学、生态补偿对象和补偿方式不完善;补偿标准低与确定方法缺乏科学基础;缺乏监督机制和政策效果不明显等方面不足.围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度建设,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并从以下方面探讨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与对策:科学确定生态补偿地域范围;明确生态补偿载体与补偿对象;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经济标准核算方法;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措施,以期为建立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补偿;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服务功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来源出版物:生态学报, 2013,(3): 686-692联系邮箱:欧阳志云, zyouyang@rcees.ac.cn

被引频次:14

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

张庆辉,赵捷,朱晋,等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生态型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并获得广泛发展,尤其在华东地区发展势头较快,但是,指导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通过统计分析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地理布局特征、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视角与最新进展.针对城市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市湿地公园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现状;评价;保护

来源出版物:湿地科学, 2013,(1): 129-135

被引频次:14

湖南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赵先超,朱翔,周跃云

摘要: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运用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并分析了湖南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2003—2009年,湖南省净碳排放量呈增加趋势,年均增加478.15万t,而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却呈下降趋势,且与人均GDP呈现出倒U型曲线关系,曲线拐点在人均GDP达到0.97~1.00万元·人-1附近.同期,湖南省建设用地和耕地成为主要的碳源,其中,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年均增加约483.19万t,对净碳排放量的年均贡献率超过84%;林地为主要碳汇,其碳汇量年均可达769.67万t.2009年,湖南省净碳排放量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娄底、岳阳、湘潭与郴州4市属于高排放-低效率(HE-LE)类型;永州、怀化、吉首与张家界4市属于低排放-高效率(LE-HE)类型;邵阳、长沙、常德、株洲、衡阳与益阳6市属于中排放-中效率(ME-ME)类型.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碳排放;时空差异;湖南省

来源出版物:环境科学学报, 2013,(3): 941-949联系邮箱:赵先超, zhaoxianchao1983@163.com

被引频次:13

辽河保护区治理与保护技术研究

段亮,宋永会,白琳,等

摘要:国家“十一五”期间,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流域干流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消灭劣V类的目标.为了巩固辽河干流治理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辽宁省划定了辽河保护区,成立了保护区管理局,这是国内成立的第一个以流域综合管理为目标的行政机构,并进行了辽河保护区治理与保护研究.本研究以建设防洪安全、水质良好、生态健康、景观优美的健康河流生态系统为出发点,融合了水利学、生态学、环境学、景观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理念,统筹考虑水利工程、污染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建设工程等项目的相互影响及关系,分别进行了土地利用、生态系统修复、河道综合治理、生态示范区建设、治理与保护能力建设5个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辽河保护区;治理;保护;生态修复

来源出版物:中国工程科学, 2013,(3): 107-112

被引频次:13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马建华

摘要: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利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从思想基础、基本宗旨、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等方面把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进而从转变水利发展工作思路、重视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来源出版物:中国水利, 2013,(10): 1-4

灾害及其防治

被引频次:16

4·20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与减灾对策

陈晓清,崔鹏,游勇,等

摘要:4·20芦山地震不仅造成了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还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滚石、落石、堰塞湖和泥石流等.这些次生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还阻塞救援道路,延缓了救援进度.地震诱发的大量崩塌、滑坡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丰富物源,将促进泥石流活跃,在后期暴雨作用下产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通过初步分析,提出了地震区山地灾害应急减灾对策,包括应急排查、监测预警、临时安置场所危险性评估、省道210线应急防护;并提出了地震区恢复重建中的减灾对策,包括提高山区城镇的防护能力,加强村寨聚落防灾能力,加强山地灾害监测预警,道路恢复重建中的减灾措施以及加强对流域漂木防治.

关键词: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类型;减灾对策

来源出版物:地学前缘, 2013,(3): 29-34

被引频次:12

社区灾害风险管理现状与展望

陈容,崔鹏

摘要:加强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是当前国际减灾的主要趋势之一.经验表明,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是治理和减少风险并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分析国内外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成效基础上,指出我国社区灾害风险管理还存在总体发展不平衡、社会化参与程度不高、综合减灾协调机制不完善、防灾规划和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和减灾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与日俱增的各种灾害风险对社区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我国社区灾害管理工作:促进社区灾害管理立法,建立社会参与的长效激励机制,健全参与式社区减灾机制,加强社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加强灾害资源化利用,并注重多方共同参与的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灾害;风险管理;社区减灾;现状与展望

来源出版物:灾害学, 2013,(1): 133-138联系邮箱:崔鹏, pengcui@imde.ac.cn

被引频次:11

灾害脆弱性概念模型综述

商彦蕊

摘要:分析灾害系统脆弱性类型、成因、驱动力及其驱动过程,评价灾害系统脆弱性程度,可为防灾减灾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建设提供基础信息.对脆弱性的概念、框架和评估原理进行综述,旨在借鉴其思路和方法,改进减灾实践.

关键词:灾害脆弱性;概念模型;评估;综述

来源出版物:灾害学, 2013,(1): 112-116

被引频次:10

巨灾定义与划分标准研究——基于近年来全球典型灾害案例的分析

张卫星,史培军,周洪建

摘要:近年来,全球受严重灾害影响的国家和地区频繁出现,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巨灾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各国政府以及科技、产业与社会各界人士予以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对巨灾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于巨灾保险,虽有部分研究涉及到巨灾定义及划分标准,但因研究目的与学术背景不同,至今尚无相对公认的、统一的巨灾定义.对巨灾概念的由来和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论述了突发性与渐发性巨灾的差异,结合近年来全球典型灾害案例,总结给出巨灾定义、划分指标与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巨灾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并建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旨在为完善区域灾害系统原理,进一步推动巨灾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巨灾;定义;划分标准;突发性灾害;渐发性灾害

来源出版物:灾害学, 2013,(1): 15-22联系邮箱:周洪建, zhouhj_bnu@hotmail.com

被引频次:10

气候变化对森林灾害的影响及防控策略

魏书精,孙龙,魏书威,等

摘要:系统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灾害的影响,论述了当前发生的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灾害发生、发生规律、频率、周期、强度、种类、区域分布等产生的重要影响,阐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灾害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并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重点剖析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病虫鼠害和森林火灾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灾害管理策略与措施,为及早预测气候变化可能对森林带来的灾害影响,积极主动地应对气候变化,将气候变化对森林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水平提出应对策略,同时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些重点研究领域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气候变化;森林灾害;病虫鼠害;森林火灾;防控策略

来源出版物:灾害学, 2013,(1): 36-64联系邮箱:胡海清, huhq-cf@nefu.edu.cn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被引频次:63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

张小曳,孙俊英,王亚强,等

摘要:通过分析雾和霾与气溶胶的联系、维持机制、污染物构成及如何治理等问题,指出我国现今雾-霾问题的主因是严重的气溶胶污染,但气象条件对其形成、分布、维持与变化的作用显著.二次气溶胶(通常占我国小于10 μm气溶胶质量浓度的一半以上)形成与变化受气象条件影响大,导致我国霾呈区域性分布的特点.在我国霾最为严重的华北区域,新粒子形成和老化阶段均有有机气溶胶的贡献,与有机物混合后的气溶胶潮解点提前,吸湿增长因子变小.干气溶胶粒子吸湿增长会使在高相对湿度下观测的PM2.5质量浓度“虚高”;有约70%的气溶胶粒子与其他类型气溶胶内混合,高浓度矿物气溶胶与污染气体发生非均相化学反应使更多二次气溶胶形成,也使我国雾-霾问题更为复杂.还发现受气溶胶影响的低云较高云中云滴数多但有效半径小,高浓度气溶胶影响的云雾形成机制明显不同于低污染状况,在低过饱和条件下大量大于150 nm粒子活化为云雾凝结核,且化学组成对活化有明显影响.由于我国气溶胶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较高,仅次于南亚城市,远高于欧洲和美洲的城市与城郊区域,且具有上述变化特点并与云雾的相互作用复杂,导致我国当今的雾和霾都已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人为气溶胶粒子不仅对霾有贡献,还作用于云雾的形成.雾-霾形成后会使到达地面的辐射减少,大气层节稳定度增加,有利于气溶胶不断积聚、凝结和增长,在达到过饱和状况下还产生更多云雾滴,形成“恶性循环”的持续性雾-霾.异常的静稳天气和居高的气溶胶浓度共同造成了2013年1月6~16日我国中东部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对治理雾-霾污染的长期与艰巨性要有充分的科学判断,建议政府对能源结构调整作出抉择,且要不遗余力地对近期可以削减的污染源加大控制力度.污染控制需要区域共同参与,应有国家政策和机制的强力驱动.

关键词:霾;雾;PM2.5;气溶胶化学组成;污染来源;控制对策

来源出版物:科学通报, 2013,(13): 1178-1187联系邮箱:张小曳, xiaoye@cams.cma.gov.cn

被引频次:36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

黄益宗,郝晓伟,雷鸣,等

摘要: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防治成为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农业生态修复技术等,对每种技术的基本修复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国内外典型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践进行了介绍,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农田;修复技术;修复实践

来源出版物: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3): 409-417

被引频次:30

中国农田重金属问题的若干思考

曾希柏,徐建明,黄巧云,等

摘要:在对我国若干典型区域调研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了当前我国耕地重金属“主产区基本安全,重点区域风险较大”的基本判断,提出了针对农田土壤采用“重金属含量超标”替代“重金属污染”的观点,指出我国农业主产区农田重金属存在明显的累积趋势.同时,在对我国土壤重金属钝化和活化、植物吸收和阻控、微生物转化和利用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借鉴基础上,提出了强化重金属超标农田安全利用、重金属含量阈值制订、重金属污染源头和过程阻控、超标农田修复以及产地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等系列建议.

关键词:农田;重金属;超标;风险

来源出版物:土壤学报, 2013,(1): 186-194联系邮箱:徐建明, jmxu@zju.edu.cn

被引频次:27

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特征分析

赵秀娟,蒲维维,孟伟,等

摘要:利用北京城区和郊区2011年9月1日~12月7日PM2.5质量浓度、气溶胶散射系数(σsca)和黑碳浓度观测资料,研究了雾霾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参数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气象条件的作用.结果表明,北京地区PM2.5污染和气溶胶光学特性受雾霾天气的影响非常明显.PM2.5浓度、σsca和气溶胶吸收系数(σabs)在雾霾期均明显高于非雾霾期,雾霾期日均PM2.5浓度在城区和郊区分别达到97.6 μg·m-3和64.4 μg·m-3,为非雾霾期日均浓度的3.3和4.8倍.城区高PM2.5浓度造成雾霾类天气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郊区.轻雾天城区PM2.5浓度、σsca和σabs明显高于郊区,区域输送的影响相对较弱,轻雾和霾天城郊差异较小,区域性特征明显,而雾天 σsca城郊非常接近且在各雾霾类天气中相对最高,气溶胶散射能力最强,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气象条件的不同造成各雾霾过程PM2.5浓度、σsca和σabs的空间分布、PM2.5污染及气溶胶消光强度上呈现不同的特点.边界层以上偏南风将南部地区污染物向北京输送,在整层下沉气流作用下使得边界层内污染物浓度增加,加之边界层高度持续稳定在600 m左右,边界层内风速很低,污染物水平、垂直扩散均很弱,造成局地污染物的累积,形成了 PM2.5污染和气溶胶消光强度最强的一次雾霾过程.

关键词:雾霾;PM2.5浓度;散射系数;吸收系数;气象条件

来源出版物:环境科学, 2013,(2): 416-423

被引频次:24

我国大中型城市秋冬季节雾霾天气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

潘本锋,汪巍,李亮,等

摘要:雾霾天气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秋冬季节的常见天气现象,通过对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相对湿度、风速、气温等气象要素以及PM2.5质量浓度等环境要素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雾霾天气是由气象要素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较高的相对湿度和静风是雾霾天气形成的基本气象条件,在此条件下容易使空气中水汽出现过饱和而凝结成雾;另一方面容易使颗粒物迅速累积,由于颗粒物对可见光的散射消光作用,造成能见度下降,则形成霾污染.

关键词:雾;霾;气象要素;PM2.5;成因

来源出版物: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1): 33-36

被引频次:23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杨林章,冯彦房,施卫明,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特征,并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技术、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技术、农田径流生态拦截技术以及包括化肥减量化技术和农药减量化与残留控制技术为主的农业化学品减量使用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系统控制思想和相关技术研究的趋势,包括系统控制与区域治理结合、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结合、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结合及建立健全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价与预警体系等.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污染控制技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1): 96-101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被引频次:21

中国区域畜禽粪便能源潜力及总量控制研究

耿维,胡林,崔建宇,等

摘要:为了评估中国畜禽粪便资源总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环保部、统计局和农业部发布的区域畜禽产排污系数为基础,利用2010年的统计数据,研究了中国及各省的畜禽粪便资源总量、能源潜力及农地的氮磷负荷,并以欧盟的农地氮磷施用标准对中国畜禽养殖的环境容量和污染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畜禽粪便总量达22.35亿t,可产沼气1072.75亿m3,山东等6省市粪便资源超过1.00亿t;全国单位面积农地氮磷平均负荷为43.73 kg/hm2(TN)和9.16 kg/hm2(TP),北京等6省市农地氮磷负荷超标;全国畜禽养殖环境容量为129.56亿头猪当量(以N为基准),159.74亿头猪当量(以P为基准),实际养殖总量约占环境容量的1/4,考虑化肥施用的影响,约有20个省超过本省50%环境容量.研究结果为区域畜禽养殖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和粪污的综合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粪便;污染控制;环境影响;产排污系数;能源潜力;总氮(磷)负荷;畜禽养殖总量控制

来源出版物:农业工程学报, 2013,(1): 171-180联系邮箱:胡林, hulin@cau.edu.cn

被引频次:20

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黄锦楼,陈琴,许连煌

摘要:人工湿地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工程技术,它将污水处理和环境生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有效处理污水的同时也美化了环境,创造了生态景观,带来了环境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人工湿地自发展以来,以其独特的优势广受人们关注,并广泛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矿山及石油开采废水等.但是人工湿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易受气候条件和温度的影响,基质易饱和易堵塞,易受植物种类影响,占地面积较大,管理不合理,设计不规范,生态服务功能单一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缩短了人工湿地的使用寿命,阻碍了人工湿地的推广应用.针对目前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期望能够为人工湿地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湿地;应用;主要问题;基质堵塞;解决措施;管理

来源出版物:环境科学, 2013,(1): 401-408

被引频次:19

水稻秸秆生物碳的结构特征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

陈再明,陈宝梁,周丹丹

摘要:以水稻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制备了不同温度(100~700)℃的秸秆生物碳,用TG-DTG热重分析、CHNO元素分析、FTIR、BET-N2比表面及孔径分布等手段表征生物碳的组成与结构,研究生物碳吸附水中硝基苯、对硝基甲苯、萘、菲等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及影响因素,探讨其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试图为高效利用废弃农业秸秆资源、制备廉价的有机物吸附材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生物碳含有丰富的有机碳组分和无机矿物组分,随着裂解温度升高,生物碳中有机组分的含碳量逐渐升高、极性减弱、芳香性增强,而无机矿物组分的相对含量则不断增加;当裂解温度从300℃升至400℃时,比表面积突然增大(0.16→110 m2·g-1)、微孔结构被打开,主要由于水稻秸秆中纤维素组分大量分解所致.水稻秸秆生物碳吸附有机污染物的主要介质为有机组分,等温吸附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回归参数N、logKf与生物碳的芳香性指数(H/C原子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描述了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作用的相对贡献.随碳化温度升高,等温吸附曲线由线性变为非线性,吸附机制从分配作用→分配作用+表面吸附作用→表面吸附作用;分配作用部分与有机污染物的logKow呈正相关,而表面吸附则与污染物的疏水性、分子尺寸及其与生物碳的极性匹配性有关.

关键词:生物碳;水稻秸秆;有机污染物;吸附作用;构-效关系

来源出版物:环境科学学报, 2013,(1): 9-19联系邮箱:陈宝梁, blchen@zju.edu.cn

被引频次:17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分析——基于湖北省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

何可,张俊飚,田云,等

摘要:本文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73.4%①的农户愿意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付费;②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按贡献度大小排序依次为性别、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价值认同、农业收入所占比、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有益于农村发展的价值认同、农业经济规模、对环境状况的评价和环境知识了解程度;③不同性别、不同农业收入所占比、不同环境知识、不同心理感知等限定条件下,影响农户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因素具有异质性:男性更加注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于农业收入所占比“一般”的农户,文化程度是影响其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但这种影响受环境知识水平限制;对环境状况评价“较好”的农户更为重视对现有环境的维护.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支付意愿;生态补偿;农户调查;湖北省

来源出版物:资源科学, 2013,(3): 627-637联系邮箱:张俊飚, zhangjb513@126.com

被引频次:16

山东省规模化猪场猪粪及配合饲料中重金属含量研究

潘寻,韩哲,贲伟伟

摘要:对山东省21家规模化猪场夏、冬两季共126个猪粪样品及18个配合饲料样品中多种重金属(Cr、Cu、Zn、As、Cd和Pb)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猪粪中Cr、Cu、Zn、As、Cd、Pb的平均检出值分别为12.3、472.8、1908.6、36.5、0.9、2.9 mg·kg-1.不同猪群粪便中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小猪猪粪中Cu、Zn、Cd含量最高,而Cr、As分别在种猪猪粪及育肥猪猪粪中的含量最高.除Cr外,其他5种重金属在冬季样品中的含量均高于夏季样品.猪配合饲料中As、Cu、Zn的最大检出值分别为34.1、211.9、2883.1 mg·kg-1,超过国家标准规定最高添加量的17~35倍,是猪粪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参考相关腐熟堆肥中重金属的限量标准,所调查的猪粪样品若用于堆肥,将导致堆肥产品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猪配合饲料中重金属的添加,以减少猪粪中的重金属含量,降低使用猪粪作为肥料带来的生态环境危害及农产品安全风险.

关键词:重金属;规模化猪场;饲料;猪粪

来源出版物: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1): 160-165联系邮箱:贲伟伟, wwben@rcees.ac.cn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被引频次:24

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

宋伟,陈百明,刘琳

摘要:依托收集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案例资料,建立了我国138个典型区域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库,并利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测算了我国耕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研究表明:(1)我国耕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概率为16.67%左右,据此推断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面积占耕地总量的1/6左右;(2)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别中,尚清洁、清洁、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比重分别为68.12%,15.22%,14.49%,1.45%,0.72%;(3)8种土壤重金属元素中,Cd污染概率为25.20%,远超过其他几种土壤重金属元素;此外,也有一些区域发生Ni,Hg,As和Pb土壤污染,但是Zn、Cr和Cu元素发生污染的概率较小;(4)辽宁、河北、江苏、广东、山西、湖南、河南、贵州、陕西、云南、重庆、新疆、四川和广西14个省、市和自治区可能是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多发区域,特别是辽宁和山西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尤其严重.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耕地;污染概率

来源出版物:水土保持研究, 2013,(2): 293-298

被引频次:18

雾霾重污染期间北京居民对高浓度PM2.5持续暴露的健康风险及其损害价值评估

谢元博,陈娟,李巍

摘要:开展短期内高浓度空气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以及健康经济损失研究,对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控,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选择2013年1月发生的北京市雾霾重污染事件,采用泊松回归模型评价全市居民对10~15日高浓度PM2.5暴露的急性健康损害风险,并采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估算人群健康损害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短期高浓度PM2.5污染对人群健康风险较高,约造成早逝201例,呼吸系统疾病住院1056例,心血管疾病住院545例,儿科门诊7094例,内科门诊16881例,急性支气管炎10132例,哮喘7643例.相关健康经济损失高达4.89亿元(95%CI:2.04~7.49),其中早逝与急性支气管炎、哮喘三者占总损失的90%以上.建议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健康终点的健康风险进行健康预警并开展及早医学干预,以降低类似空气重污染事件给居民健康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关键词:北京居民;高浓度暴露;PM2.5;健康风险;损害价值评估

来源出版物:环境科学, 2013,(1): 1-8联系邮箱:李巍, weili@bnu.edu.cn

被引频次:17

中国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控制建议

谭吉华,段菁春

摘要:针对中国近年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而在大气重金属污染方面尚缺乏总体认识的现状,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结合文献调研,对中国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重金属元素Pb,V,As,Mn,Ni,Cr和Cd的污染水平、季节变化、南北方差异、粒径分布等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对中国大气颗粒物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控制现状及技术进行讨论.通过对世界其他国家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控制的历程及经验的总结,提出中国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排放标准;来源解析;环境管理;健康风险;控制技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3,(2): 145-155联系邮箱:段菁春, duanjc@craes.org.cn

被引频次:16

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蒙海涛,张骥,易晓娟,等

摘要: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而环境保护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典型领域,环保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智能应用,物联网应用成为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发展战略性环保产业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环保物联网的概念及应用的总体架构,论述了环保物联网在中国环保领域的发展与实践.分析了环保物联网在天津市环境监测中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环保物联网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环保物联网在天津市环境监测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环保物联网;环境监测

来源出版物: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1): 10-12

被引频次:15

京津冀地区控制PM2.5污染的健康效益评估

黄德生,张世秋

摘要:基于流行病学综合研究成果,运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和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实施并达到2012年新颁布的《空气质量标准》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标准可实现的健康效益进行了评估,并对区域内各城市的健康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能够实现的健康效益总和可达到612~2560亿元/a均值为1729亿元/a),相当于该地区2009年地方生产总值的1.66%~6.94%(均值为4.68%).其中河北省所能实现的总健康效益最大,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这些大城市能够实现的健康改善和经济效益最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可望为实施 PM2.5空气质量标准的成本效益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和环境质量管理与合作提供重要的政策决策参考.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PM2.5;空气质量标准;健康效益;价值评估

来源出版物:中国环境科学, 2013,(1): 166-174联系邮箱:张世秋, zhangshq@pku.edu.cn

安全科学

被引频次:19

行为安全 “2-4” 模型及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傅贵,殷文韬,董继业,等

摘要:通过观察事故统计得知,几乎 100%的生产安全事故是责任事故,且是由于事故单位的“管理漏洞”所引起.理论分析得知,应用古典、近代及已有的现代事故致因链不能够精确定位“管理漏洞”的具体位置和内容,事故预防困难.根据组织行为学原理,并研究国内外已有事故致因链发现并提出了行为安全 “2-4” 模型这个新型现代事故致因链.在该模型中,将事故的原因首先分解为组织行为、组织成员个人行为两个层面,然后再将组织行为继续细化分解为指导行为、运行行为,将个人行为细化分解为习惯性行为、一次性行为4个行为阶段,分别对应事故的根源、根本、间接、直接原因,具体内容分别是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知识、意识和习惯,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状态.煤矿事故案例分析证实,应用该模型,且把“安全管理”表达为“行为控制”之后,可以将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原因“管理漏洞”、“管理缺欠”理解为“行为控制缺欠”,并可将其精确定位在“2”个层面、“4”个行为阶段的其中一个或几个上面,据此即可制定有效、明确的事故预防措施.

关键词:行为安全模型;事故原因;管理漏洞;准确定位;煤矿事故

来源出版物:煤炭学报, 2013,(7): 1123-1129

被引频次:15

行为安全的理论实质与效果讨论

傅贵,张苏,董继业,等

摘要:学术界对行为安全(BBS)的理论实质、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应用效果的看法很不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行为安全在我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运用理论分析、文献引证方法,借助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行为安全模型,研究这些争议问题.结果表明:行为安全的理论实质是解决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根源原因的一整套事故预防的理论与方法,其内容范围大体与整个安全学科的研究范围相同,涉及事故的统计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本、根源原因的解决及工程技术6个方面内容,分别处于组织层面和员工个人层面.引证美国、加拿大研究数据表明,应用行为安全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事故率.

关键词:行为安全(BBS);理论实质;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应用效果

来源出版物: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3): 150-154

被引频次:9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安全浅谈

景永合

摘要:实现安全生产,班组是关键,文化是保证.瑞平公司在推进班组建设过程中,注重文化引领,积极倡导“互爱互助,心和人安”的班组安全文化理念,在围绕文化引领班组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瑞平公司

来源出版物:价值工程, 2013,(17): 163-164

被引频次:8

美国页岩气开发环境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启示

田磊,刘小丽,杨光,等

摘要:美国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对美国和世界能源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页岩气开发带来的环境风险也较大,包括土地占用与污染、水资源大量消耗与污染、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等.为此,从政府监管措施和环境友好开发技术两方面分析了美国页岩气开发环境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多级协调的监管体系、实行页岩气开发全过程监管并针对其特点新增监管措施、提出一系列降低页岩气开发环境风险的开发指南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认为,部分地区页岩气开发将面临土地紧张、水资源短缺及潜在污染等环境问题,因此在页岩气开发起步阶段即应将环境监管作为促进中国页岩气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进而建议:①在政府监管方面,应尽快完善油气开发环境监管法律体系,从国家层面推动页岩气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提升环境监管能力,设立页岩气开发环保技术推广补贴和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并建立有效的公众沟通机制;②在开发技术方面,对外合作中应优先引进环保开发技术,自主技术研发应以节水、节地和设备小型化为发展方向.

关键词:美国;页岩气;环境风险;环境监管;环境友好开发技术;中国页岩气开发;建议

来源出版物:天然气工业, 2013,(5): 115-119

被引频次:7

定量风险矩阵在HAZOP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杨仕刚,王三明

摘要:HAZOP方法通过结构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识别潜在的危险与可操作性问题,在化工安全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做为一种定性评价方法,定量化是其发展的趋势,文中探讨了定量化风险矩阵技术在HAZOP分析中应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将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方法应用于风险矩阵事故后果严重度的计算和将事故树评价方法应用于风险矩阵事故发生概率的计算,实现了风险矩阵的定量化并应用于HAZOP分析,为HAZOP分析的定量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HAZOP;风险矩阵;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事故树

来源出版物:煤炭技术, 2013,(1): 242-244

(责任编辑姚玉琴)

猜你喜欢
引力模型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韩自贸区贸易潜力的实证研究
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构建实证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群地价分析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中国创意产品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主要因素研究
中日—中韩双边贸易现状及贸易潜力比较研究
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贸易发展现状及潜力研究
新型贸易壁垒理论综述及对我国产品出口结构的影响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经验研究
基于引力模式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