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青海西宁举行

2015-01-30 14:16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5年2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院士学术

研究与动态

第十一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青海西宁举行

(2015年09月25日)

9月24—25日,由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主办,青海省科协、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融合发展:新常态下科技期刊的发展之路”。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青海省委常委马顺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中国科协荣委、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名誉院长陈运泰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院士等出席会议。来自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以及科技期刊工作者380余人参加会议。本届论坛包括开幕式及大会主报告、高峰论坛、专题分论坛、科技期刊展览、科技期刊主编与科技工作者面对面活动等内容。

陈章良在讲话中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期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要进一步发挥科技期刊的学术导向作用,引导科技工作者确立正确的科研方向,面向科技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科研攻关,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要进一步发挥科技期刊的科技传播作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前沿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科技信息传播制高点。进一步发挥科技期刊的引领创新作用,激发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效,推动形成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竞相涌现的浓厚氛围。要进一步准确把握科技期刊的学术评价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和学术评价中重数量、重国际、重眼前等问题,有效发挥学术评价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推动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

他强调,要充分发挥学会的办刊优势,大力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和水平,把科技期刊办成学会凝聚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引领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发挥学会主体作用,大力支持科技期刊实现战略转型,利用学会的学术优势和组织优势,坚持专家办刊,密切跟踪科技前沿,不断提升期刊的科学性、权威性和竞争力。他指出,“十三五”期间,科技期刊要更加积极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实现科技期刊的跨越发展。要大力加强科技期刊质量建设与品牌建设,加快期刊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促进科技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进一步发挥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坚持科学、严谨、透明、公正原则,在预防和揭露学术不端行为方面带好头、把好关,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吴尚之在讲话中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事业和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可喜成绩。从目前来看,我国虽然是科技期刊大国,但还不能称为科技期刊强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仍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他强调,要以内容建设为核心,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以精品建设为抓手,为优秀科技期刊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以传播力建设为先导,推动科技期刊“走出去”。

杨卫院士作了题为《走向转型期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大会报告。他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科研道德诚信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他指出,到2020年,中国大陆科技期刊论文的整体质量和影响力有望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整个科技界凝聚共识,进一步提高科研诚信,提高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可信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院长郝振省作了题为《从学术出版到知识服务——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的大会报告。日本国家科技信息研究院知识基础信息部部长水野充作了题为《日本学术期刊出版现状与出版平台J-stage》的报告。马顺清致欢迎辞,陈运泰主持大会报告。

在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科技期刊质量与品牌建设、科技期刊与科研诚信、科技期刊与全媒体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刘旭院士等9位专家、学者分别作报告。王光谦院士等主持高峰论坛。

针对当前科技期刊发展态势,论坛还设置了大数据、媒体融合与科技期刊,科技期刊与科学道德建设,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策略,区域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等4个分论坛。论坛结束后,第十一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组委会向青海省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所赠送了310类4000余册科技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先后在北京、上海、重庆、武汉、杭州、广州等地成功举办了十届,对推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73/n35518/16681954.html)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院士学术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