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特色小镇需把握关键点

2015-01-30 17:16唐勇
浙江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小镇培育特色

唐勇

培育特色小镇需把握关键点

唐勇

培育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制定保障措施等政府主导因素很重要,而针对加快新兴产业小镇要素集聚和经典产业小镇产品、服务推广的举措是其中最迫切的任务

2014年10月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以来,李强省长多次提及浙江特色小镇,最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七大产业、兼顾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浙江省特色小镇培育工程于2015年全面启动,第一批启动26个小镇的培育。就浙江而言,在全省层面培育什么样的特色小镇,在何处以及如何规划、建设、培育特色小镇,应把握哪些关键点等值得深入探讨。

共性与差异

培育特色小镇首先要把握特色小镇的特征,即定义符合《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的浙江特色小镇究竟是什么特色、这批特色小镇应赋予怎样的目标和使命、特色小镇具有哪些基本功能、其发展路径的规律是什么。笔者归纳为:

特色:特定地域、特定产业、特定措施的经济区划。浙江特色小镇不是原行政区划的概念,即打破县市区、乡镇(街道)管辖的限制,根据产业要素相互衔接、互补、替代等集聚关系划定的特定地域。一般而言,最初划定的地域应是特定产业要素高度集聚的原生地域,地域范围不应很大。

特色小镇的特定产业包括哪些类别?《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为: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以及高端装备制造,兼顾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这些产业中某一产业也可能重点发展而又相互发酵、融合,呈现一主多元的态势,比如信息与金融(云栖小镇等)、历史经典产业与旅游(黄酒特色小镇)、健康与旅游(健康小镇)等。概括之,特色产业一类是基于高端产业要素的先进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小镇,一类是基于传统产业要素的历史经典产业小镇。

加快建设、培育特色小镇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和手段?一是把握遴选、建设原则,因地制宜、分类建设、重点扶持、分批推进;二是强调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调动企业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特色小镇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四是针对性措施和工作重心放在集聚产业要素上。

目标:培育经济新常态的增长新动力。浙江特色小镇应肩负怎样的目标和使命?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期指出,在增长减速的同时提高增长的质量在中速增长的条件下使人民得到实惠,才是符合人民愿望的新常态;实现这一愿望的出路是提高“索洛余量”,即“技术进步、效率提高”,要点是发展服务业。浙江两类特色小镇,将制造业的服务化、生产性服务业、高消费和带动性消费的服务业集于一端,根本目标和使命在于培育经济新的驱动力,以化解当前传统三架马车驱动的增长减速风险。

功能:集聚创新创业高端要素,改造提升历史经典产业。

一是集聚创新创业高端要素,培育促进创新创业生态完善的职业组织,搭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平台、尤其是促进人才互动的开放性平台。二是改造提升历史经典产业,一方面用信息、智慧技术手段包装、推广蕴含经典产业的历史、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一方面培育擅长策划、包装、推广特色小镇的企业和专业人才。

路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原则,既强化政府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又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特色小镇建设。

分布——空间布局上对小镇遴选、规划由点及线及面。浙江90个县市区、1100多个乡镇的地域范围内选择若干特色小镇重点建设、培育,未来有望呈现从“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

类别——包括新兴产业创新创业小镇和经典产业历史文化旅游小镇。在两类基本特色

小镇基础上,逐步衍生、发展出各有侧重的“宜创宜游宜玩宜居宜学”的多类型小镇。

层次——集聚和辐射的能级、影响力有层次。只有县域能级的特色小镇不能入选为培育的行列,应研究相关指标、设定最低入选门槛,选择上从影响世界范围的高能级小镇到影响省域范围的低能级小镇择优试点、推进。

兴衰——发展趋势有上升,有下降。经济区的兴旺与衰落由多种因素决定,必须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人为造城、造镇只会带来表面、暂时的繁荣。应该依据特色小镇难以复制的独特性顺势推进,加快培育只在扬长避免、助力其发展而不是改变其发展趋势。

发展——发展轨迹各有千秋,发展因素、举措各有差异。发达国家特色小镇最值得借鉴的并非其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即避免走入发展水平向国外看齐发展模式照抄照搬的误区,而是要研究、借鉴它们从低影响能级到高影响能级的发展轨迹:原始禀赋和特色资源、发展规划、重要节点、能级跃升的关键因素等。

障碍与瓶颈

培育浙江特色小镇,必须克服当前行政区划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同时突破建设、培育中的发展瓶颈,才能使特色小镇走上顺利发展、快速发展的道路。

体制:克服与中心镇、小城市培育的体制重叠与协调障碍。当前浙江200个中心镇、两批43个小城市试点镇的重点培育,工作成绩斐然:许多已发展成深化改革的先行阵地、产业发展的集聚高地、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地标、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人居福地。新确立的两类浙江特色小镇是打破行政区划的经济区,其地域范围可能在原中心镇、试点镇范围内,也可能在行政区划之外。因此,初始遴选、规划上不应拘泥行政区划,有条件就建、无条件不建,应打破区划限制同质连片发展;在管理体制和组织建设上应尽量克服体制重叠与协调障碍。

机制:差异化评估、考核指标体系确立的困难。未来浙江特色小镇从两类基本小镇,即创新创业小镇和历史文化旅游小镇衍生、发展出多类型的小镇,各类型小镇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在基础指标如公用设施、公共服务之上应有差异,尤其在投资规模、经济效益等指标设置上应针对性区分。换言之,经典产业小镇不应与新兴产业小镇同等评估、考核,甚至经典产业小镇也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上分类评估、考核。事实上这是相当困难的,其中围绕影响能级提升的指标具有导向性意义。

积极性:企业、社会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育特色小镇很可能面临政府投资缺乏,企业、社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瓶颈。特色小镇前期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仅靠政府无法解决;一旦企业、社会积极性不高即使投入也可能搞成样子、牌子工程。因此要加大激励力度让利于企于民,着力解决:企业投资意愿不高;企业不大有待孵化;社会关注度低,群众参与不积极;市场需求不大,企业获利难、群众获益难等系列难题。

人才:新兴产业小镇吸引、留住创新创业人才难。创新创业小镇要吸引、留住一批在特色小镇工作,进而居住、生活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不佳、产业生态不完备,居住、生活保障成本高、设施不配套,都可能造成很大的困扰。着力解决这类问题才能够吸引、留住人才。

推广:经典产业小镇推广方式、手段落后。培育经典产业小镇的重点在改造提升传统生产技术的同时,将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运用信息、智慧技术手段重新包装、推广,吸引、留住高消费、带动性消费。因此,应着力解决信息、智慧技术的使用问题,培育专业的策划、包装、推广企业与队伍。不仅仅依靠小镇自身的力量和人员,更要考虑借助外力外脑,与知名企业、机构和智库加强联系。

对策建议

开放平台:发展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的专业组织。创新创业人才带来的技术、项目、甚至一个创意都可能发展成为大的产品和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甄别、评估、吸引、集聚以及创新创业活动的激励是专业工作,应由专业组织完成。必须搭建内、外部开放性平台,让相同、相关产业的人才经常交流、互动、合作,不断壮大、完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同时,搭建平台的专业组织未来应有能力推进不同产业小镇的创新创业平台复制扩展、信息共享和人才流动,促进联动发展。

职业包装:培育包装推广特色小镇的职业队伍。特色小镇发展理念、特色产品和服务包装、推广必须由职业队伍实现。新兴产业小镇应推广其发展愿景、投资环境、创业环境、优惠措施、居住生活保障设施等以期吸引创新创业人才,经典产业小镇应推广其传统产品的工艺改造、历史典故、文化意蕴、旅游特色等以期吸引体验、消费和传播。

关注型经济:充分运用“微”经济手段。消费经济已步入关注型经济和社交传播时代,一部电影、一档节目、一个网上逛小镇的创意、新闻事件甚至一个词,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的迅速传播、发酵,让特色小镇“走红”。熟练运用“微”经济手段,将新兴产业小镇集聚人才的信息,经典产业小镇推广产品、服务的信息传播在针对性的创新创业群体和消费群体中,则会体现快鱼吃慢鱼的互联网市场法则。

技术手段:信息、智慧技术的合理使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等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已显露全面统治商品流通、服务、消费领域的趋势。特色小镇如果不在网上兜售它的吸引力、产品、旅游和其它消费,将失去竞争力。而基于各种电子商务平台的分散兜售,还是基于小镇自身的整体打包兜售值得研究,必须理清自身电商平台与阿里、京东、携程等市场电商的差异性及其优势,合理使用信息、智慧技术和选择适当的平台。

保障措施:留住创新创业人才和提供一流消费环境。创新创业人才最关心是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是否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经典产业小镇的消费者最关心的则是一流的购物、旅游、消费环境。规划、建设开放性创新创业平台和良好的居住生活保障设施,打造一流的消费环境是培育两类小镇的根本保障。

作者为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JY10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小镇培育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