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运作、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城市广场文化
——基于温州市广场舞发展的培育与管理的思考

2015-01-31 00:32易元芝程树存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温州市温州广场

易元芝,程树存

(1.中共温州市委党校,浙江温州325027;2.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市场化运作、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城市广场文化
——基于温州市广场舞发展的培育与管理的思考

易元芝1,程树存2

(1.中共温州市委党校,浙江温州325027;2.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近年来,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如何规范和引导好广场文化活动,使之不断提高水平、扩大影响、形成品牌,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温州市广场文化建设的现状入手,以广场舞为载体,以噪音污染为导线引发的一系列的事件,剖析现阶段广场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广场文化管理、特色发展、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城市文化广场建设的创新思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娱健身的需求,在居民健身权和免受噪音干扰之间寻找平衡。

广场文化;培育管理;市场化运作

2015年9月6日,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通知,合力引导广场舞健康开展。对人们关心的广场舞噪声扰民、活动场地缺乏、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具体举措。广场舞是属于广场文化范畴,广场文化主要是指在城市广场(公园)中呈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以及在广场(公园)之中所展示出来的文化。关于广场文化这个问题,二十多年来,学术界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各种出版物达326种,有关文章计3 061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广场文化进行了研究。本文讲的广场文化专指在广场(公园)上开展的文艺、讲演、科普、医疗、体育、庆典等活动体现出的文化。①广场文化不是简单的“广场+文化”,而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外在体现。广场文化活动是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一个窗口,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是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和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健康文化思想阵地。这些活动或依托主题文化广场、公园,或立足社区休闲广场,规模不一,风格迥异,深受市民群众喜爱。如何规范和引导好广场文化活动,使之不断提高水平、扩大影响、形成品牌,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温州市广场文化建设的现状入手,突出揭示群众文化的魅力,剖析现阶段广场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广场文化管理,特色发展,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城市文化广场建设的创新思路。

一、温州市广场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温州市经济建设的加快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城市功能也日趋完善。目前,在温州市215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内,已经拥有7个市级公园、3条滨水绿地,13个区级公园,102个街头绿地、小游园。其中规模较大的、人气比较旺的有世纪广场、万达广场、星河广场、丹路广场、华盖山广场、时代广场、松台广场、马鞍池公园、杨府山公园、白鹿洲公园等。2011—2012年新建杨府山、白鹿洲、九山二期、三垟湿地、墨池、桃花岛、沿江滨水带状公园……这七大城市公园犹如一颗颗绿珠镶嵌在城区的版图上,为城市增添绿量。据统计,这七大城市公园,增新绿122.43公顷,相当于再建12座绣山公园,2013年六个山地——黄石山公园、洞桥山公园(又称仰义公园)、牛山森林公园、卧旗山公园、茅竹岭公园、凤凰山公园齐开园。其中万达广场、世纪广场、杨府山公园已经成为温州的标志和亮点。这些广场、公园的兴建,提升了温州城市形象,增强了温州市的吸引力,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广阔的文化、休闲活动场地。全市有国办艺术表演团体9个,剧种包括瓯剧、越剧、昆剧、木偶等,据市民政局最新统计,截止2014年底,文化礼堂599家,其中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文化礼堂309家,农村文化礼堂253家,城市社区文化礼堂22家、民营企业文化礼堂34家,2014年建成290家,数量居全省首位。截止2014年底,温州市注册登记的民间文体社团已超过663个,2013年上半年新增131个。截止2014年底,温州市鹿城区仅登记注册的就有900余支各类文体团队,还有好多没有登记的广场舞活动中心。经实地调查,高峰期杨府山公园有5~6支广场舞团队300余人在进行锻炼活动,市区松台广场,有20多支文体团队,8个音箱同时工作。舞台音响、京剧越剧、动画漫画、流行音乐、杂技魔术、登山徒步……这些民间文体社团类型丰富多样,活动频繁多彩,在我们的城市文化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温州市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了主旋律,极大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除自发进行文体锻炼的群众外,还有参加排练的各民间文艺团队成员。广场文化活动的内容也从单一型、小规模的文艺表演,发展到综合性的、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广泛参与的大型文化活动,在城市文化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政府搭台,社会广泛参与

2012—2014年,温州市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在三个城区主要广场组织开展了第一届、第二届温州市文化节。2014中华龙舟大赛全国有名,2014年还组织了历时8个月,陆续推出了200多项500多场,以“相约四季·文化共聚”为主题的歌舞、戏曲表演和文化展演、赛事展览等活动,参与活动的演员和观众达30多万人次。举办了40场民间戏曲票友专场演出、20台民间职业剧团展演活动,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建幸福温州·度文明新春”文化体育活动,“重拾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为主题的“寻找温州城市千年记忆”系列文化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举办了“我和我的祖国”——2014温州市群众合唱大赛,6支合唱队伍参加省级合唱大赛,获得浙江省群众合唱大赛一个特别奖和两金一银奖。表明了群众的才艺水平。还组织了“首届社区文化节”、“民营企业文化节”、“温州拦街福”、“纪念永嘉大师圆寂1 300周年”活动的书画展、“千古绝唱证道歌”吟诵晚会等系列文艺活动。苍南县创办“草根微舞台”,开展“草根达人秀”、“草根文艺专场秀”等;平阳县打造开心广场“六个大家乐”活动;乐清市举办王十朋诞辰900周年纪念活动。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坚持把活动的“公益性”摆在首位,活动开展前,层层宣传发动,逐级选拔推荐;活动中及时检查调度、总结交流经验;活动结束,安排汇报演出,表彰奖励,极大地丰富了温州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自发组织,市民休闲娱乐

每逢晨曦初露、华灯齐放之时温州市世纪广场、华盖山广场、杨府山公园等市民聚集的公共休闲场所,处处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健身操、交谊舞、打太极拳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精彩上演,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氛围。在这些地方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和需求,自发开展形式多样的自娱自乐的各类文化活动,既有艺术表演,又有体育健身,既有大众娱乐,又有高雅文化。既可以看到乡风民俗、民间艺术的广场群众表演;又可以看到武术、体操、演讲等。音乐类有声乐和器乐;舞蹈类交谊舞、街舞、扇子舞、腰鼓;戏曲类有瓯剧、越剧、昆剧、木偶,此外还有美术、书法、健身操、太极拳等。真是五花八门,可以说是集歌舞剧各类节目为一体,融吹拉弹唱多种形式于一炉。县市区居民当中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爱好戏曲有一定文艺专长的老年朋友们自发组织成立了老年乐队,老年人夕阳红艺术团等每天在公园、广场上吹打弹唱,乐此不疲,还常常排练着各种新节目,在节假日为居民群众登台亮相。

(三)自由开放,管理自主性

广场文化是“没有围墙的剧院”,人们在公园、广场上,来去自由。这里没有年龄、身份、地位的差别,每一个人既是广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爱好主动参与,也可以当作一个欣赏者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公园、广场上。只要步入广场、公园,不需买门票,不受时间与座位限制,就可以参加活动或观赏。据了解,虽然广场活动项目和活动地点相对稳定,活动团体大多有65%左右的固定人群,但这些文化活动团体基本上都是没有硬性约束的松散性自由组织,在管理上有很大的自由空间。

二、广场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广场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在提升城市文化品味,丰富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提升人们健康素养的同时,也带来了以音乐噪音污染、场地使用等为导线引发的一系列的社会管理问题。

(一)广场舞噪音带来危害,引发社会矛盾

广场舞噪音污染会让人烦燥、睡眠不佳,损害人的听力视力,更会提升耳鸣、心脏病、学习障碍等疾病,从而缩减人的寿命。2013年7月《温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中对居民住宅、医疗卫生等需要保持安静的1类区中规定,夜间不得高于45分贝,昼间噪音不得高于55分贝。温州市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广场舞音量在靠近时超过100分贝,在距离音响超过100米时还有65~80分贝,而多支广场舞团队音箱同时高分贝播放伴奏时产生的音量分贝更高,大大超过了声环境规定的要求,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不仅如此,还引发了好多极端事件,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如广场舞团队之间、团队与其他休憩群众之间,常因活动场地的问题发生争吵,常因场地内音量干扰问题发生摩擦,带来情理法的冲突。如温州市松台广场周围的住户,长期受到广场舞噪音的困扰,向当事者和有关政府部门反映问题也得不到解决,无奈之下,2014年3月29日,温州新国光600余位住户合买26万元远程定向强声扩音系统的高音炮,还击松台广场舞的噪音,还有一些地方,出现放藏獒和丢老鼠等手段驱逐跳广场舞的爱好者。“声波武器”持续两天,惊动了政府和社会各界,有损城市形象,影响社会和谐。

(二)管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

如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场文化的需求,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管理问题。但目前广场(公园)归不同部门管理,有归文化局管理,有归园林管理,还有的归人防办管理,个别地方还直接由政府管理,如果要开展大型文化活动,还需要很多部门协调。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是人群的高度聚集地,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社会治安、垃圾噪音等一些管理问题也不容忽视。日前,世纪广场、杨府山公园等人气旺的地方,管理混乱,随意停在路边的车子影响了正常的通行。市民随意丢弃废物现象严重。每天晚上好多公园、广场有好几帮人在跳舞,各个跳舞队像在比声响,互相干扰,发出的噪音影响周围的环境。

(三)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够

广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内部配套设备不健全。温州广场舞团队普遍采取音响设备播放音乐伴奏的形式进行锻炼。因为参加的人数多,为了所有参加者能跟上音乐节拍律动各个团队都调高音响音量,带来噪音危害。到目前为止,好多广场配套相应的灯光、音响设备也不健全,还有的音响设备多年老化,没有固定的舞台,这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步骤不协调。由于没有适合百姓唱歌、跳舞等演出的固定舞台,每次举办活动的舞台都靠临时搭建,灯光、音响都要临时搬运,既费时、费力还费钱。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加,需要越来越多的广场文化活动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但演出经费的短缺致使很多演出活动开展起来困难重重。由于缺乏经费,一些广场文化设施缺乏必要的维护,设备更新,使温州市无法很好地开展文化活动交流,没有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四)人才资源匮乏,节目缺乏新意

广场文化活动中存在一个文艺节目反复演,观众看腻了,缺乏新意,没有吸引力;有的节目格调不高,有失大雅,真正符合群众口味,特色浓郁的节目少,新创作、编排的节目少,没有充分发挥出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温州市虽然有各类群众文化队伍若干支,从年龄构成看,以老年人为主,中青年参与较少,新生力量得不到有效补充,缺少文艺骨干人才,创作能力弱。人才匮乏、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即使活动人较多的广场文化活动的质和量都达不到优秀文化广场要求,更与广大群众希望的“周周有活动、天天有看点”的愿望有差距。

(五)活动内容单调,利用率低

有的公园、广场设施很好,但利用率较低。早晨一些老年人在这里散散步,打打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白天,人比较少,三三两两,三五个人一群,在这里赏鸽子,看雕塑,放风筝。晚上多数人来散步,锻炼锻炼身体,活动活动筋骨,跳跳健身舞、交际舞,少年儿童溜溜旱冰而已,周边居民茶余饭后漫步广场休闲,个别市民将这里作为招待外地客人的旅游亮点。许多单位没有意识到广场文化的作用,以及广场文化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开展广场文化的活动中积极性不高,很少举办文娱演出活动。如杨府山公园总占地1000多亩,一期800亩,为敞开式公园,有山、有水、有景、有观景平台、有文化遗址、有游乐设施,公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还有好多功能房闲置,紧锁大门,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起来,整个公园内没有很好地分为文娱区、健身区、休息区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浪费。

(六)城乡发展不均,统筹规划缺失

温州市的广场文化活动大部分集中在城区范围,农村广场文化活动相对滞后。乡镇广场文化活动开展的不平衡,根本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敖江镇下埕社区的休闲广场,除了几个体育健身器械之外,没有多少周围的居民和村民去锻炼,变成一片空地,于是有些商家看到这一现象,就搭起了账篷,摆上了桌椅,打着排档的牌子,做起烧烤生意。而市区有些公园、广场人车爆满。2014年夏天,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市区几处主要的锻炼场所到了晚上人山人海,到处是夜锻炼的市民,有排着整齐队伍跳舞、耍剑的,有穿着运动衫在广场上绕圈跑的,也有小夫妻带着小孩散步的,密密麻麻,感觉稍不留神就会与旁人有肢体接触;杨府山公园、景山公园等日人流量已达到1万余人次,世纪广场,日人流量已近2万余人次。而在一些县、区的广场设施普遍陈旧简陋,文化活动开展相对较少,大多数人只是散散步,乘乘凉,对社区居民、农民群众缺乏吸引力。

三、对培育与管理广场文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公园、广场作为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窗口,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又是各种舆论和情绪的“发酵器”。要彻底解决以广场舞为载体,以噪音污染为导线引发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娱健身的需求和当前社会老龄化的形势,在居民健身权和免受噪音干扰之间寻找平衡。

(一)疏堵结合,突出协会自律,化解社会矛盾

要彻底解决广场舞带来的噪音污染问题,使广场文化娱乐活动经常化、长期化,真正使广大群众老有所乐、乐得其所。一要规划场地合理分流。在广场、公园中划分专门的安静休憩区和娱乐健身区。在安静休憩功能区中不准喧闹和娱乐健身。在远离周围居民区可打造特色锻炼区,引导广场舞团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音量分贝内进行活动。二要加强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各大媒体、相关活动、网络平台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噪音的危害性和防治措施,提高公民的自控意识和防治意识。三要鼓励相关文艺协会、老年协会等将广场舞团队纳入协会的日常管理之中,通过协商、谈判、规劝、疏导等多种形式结合行业自律,化解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四要实行团队备案制度。明确各团队的负责人并签订管理自律合约,避免因争场地、违反噪音控规等引发的矛盾,形成各团队自我管理机制。五要严格依法处置。对制造噪音行为进行教育后,屡教不改者对照《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治安管理下罚条例》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处罚,有效遏制噪音源头。

(二)政府正面引导,规范组织管理,切实加强广场文化建设

人们在公园、广场等经常性的活动场所中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交换信息,交流思想,往往会使信息和情绪高度凝集、广泛扩张,形成信息倍增效应和情绪的集体性异化②,由政府组织管理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一要加强规范管理。政府应从办文化转向管理文化,规定广场舞的场地、时段与音量,在政策上给予引导,业务上给予指导。二要加大巡视管理力度,加强现场监管。探索自治和巡查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使用场地实行登记制,加大巡查和查处的力度和次数,主动控制噪音污染源。同时要在广场设置分贝仪+电子显示屏,方便活动人员和周边群众自律和相互监督,还可以成立以环保、行政执法街道等部门为主体的联合执法行动小组,派专人在广场内巡查,对不合理的现象及时纠偏,避免出现类似用高音喇叭“以噪制噪”之事。三要尽快研究制定出台促进温州市广场文化发展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建立温州文化发展联席机制,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如2014年1月21日,鹿城区对组织广场歌舞的民间团队及个人,签订了《鹿城区广场文化活动公约》,规定白天平均音量不得超过60分贝,晚上不得超过45分贝。四要加强各组织机构的管理工作,促进管理者履职尽责。机构编制部门指导、协调、落实有关文化发展中涉及的机构编制工作,确保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文化部门组织实施文化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加强活动的组织管理,加强对各广场活动的指导和总结,使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通过组织各项文体活动逐渐参与到广场文化建设中来;统计部门做好有关文字及图片、录像资料的收集、统计工作,及时统计公布文化发展状况,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坚决杜绝低级、媚俗、甚至反动的活动乘虚而入,形成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文化部门操作,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监督管理的新格局。

(三)加大资金投入,营造良好氛围,不断完善广场配套设施

营造良好的广场文化氛围,繁荣文化事业已成为政府、社会、民众共同关注的话题。城市广场开发后,如果不去精心管理和经营,长期下去就可能成为政府财政上沉重的负担。因此要将广场文化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保障广场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各级财政都要统筹规划,建立以广场文化建设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广场文化建设,尽可能多地建设一些环境优美的公园、广场,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空间。有些广场的配套设施非常缺乏,按照宜文、宜体、宜学、宜玩、宜唱、宜跳,男女老少皆宜的要求,完善配套设施。一要建议搭建固定舞台。建议由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或者企业提供赞助,在温州市各大广场、公园修建一个永久性固定舞台,配备完善的音响设备等舞台设施。舞台设备管理可以和社区(村委会)、市、县、区文化馆、市群艺馆、市文联各协会联合协调,严格管理,责任到人。二要确立温州市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经过摸底调查,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温州市各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明确各示范点的具体负责人、教练及工作人员的职责。这样才能方便群众观看、方便群众参与节目,也可以使演出的前期准备工作重心更倾向于节目本身,进一步推进广场文化实现“周周有活动、天天有看点”的要求。三要技术手段化解矛盾,推广无线设备的应用,试点购置发放运动型的无线蓝牙耳机设备,也就是耳机舞,引导广场舞团队逐步弃用高分贝的音响等传统设备,在不扰民的前提下进行锻炼身体。在每一个公园或广场装一个很大的屏幕,统一跳健身舞,避免好几个班跳舞健身队互相干扰。四要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示范点负责人、文艺骨干的培训和指导。要求各示范点负责人每天组织常态性活动,每半个月至少举办一次文体赛事或文艺展示活动。通过重点辅导、精心打造,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形成温州市新的群众文化品牌。以点带面,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的辐射作用,也为各县市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借鉴。五要改进广场设施布局,如:将广场划分为文娱区、健身区、休息区等,尽可能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还要时时整治周边的环境等。六要建立健全考评机制。通过举办红歌、排舞、腰鼓等全市性大型比赛,评出不同奖项,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还可以对几个文化示范点广场,根据其活动内容、参与人数、文明程度、群众反响等进行评比,评出年度特色文化广场,从而推动广场文化活动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四)开展人才群星活动,突出主题思想,打造广场文化品牌

人才是广场文化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打造广场文化品牌的基础和保障。纵观近年来温州市举办的各类广场文化活动,不是缺少参与者,而是缺乏高层次、大手笔的策划组织者,尤其是与提升广场文化品质相匹配的一流的策划人才。一要市文化部门开展文艺人才群星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培养文艺骨干,制定文化队伍人才培训计划,大力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各类文化专业技能人才。积极搭建文艺人才技能展示平台,加大艺术观摩和交流力度,同时要把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与本地文化人才培养作为发展广场文化的第一要务。二要以浓郁地方特色文化等为主题,打造精品节目。策划举办具有温州本土风情的大型文化活动,打造一台以“瓯越千古情”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既集中了展示温州历史传统文化节目,又融入了更多现代舞台科技的节目,作为文化旅游项目向广大游客开放。三要打造节庆文化微舞台,定期供给群众文化大餐。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纪念日”活动,引导人们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加深乡土感情,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四要继续开展“主题日”活动。结合建党92周年、建国64周年、建团91周年等重大节日,组织举办专题性文艺演出,增添节日喜庆氛围,让党的方针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五要继续开展“温州文化周”活动。结合温州市文化艺术节,采取多种载体和渠道,面向全国、走出瓯越,宣传推广温州文化。

(五)整合有效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展示广场文化独有的魅力

广场(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这一硬件须与文化的软件相配套,要体现文化,反映文化,创新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一要在活动形式上实现自娱自乐与专场演出相结合,经常性活动与大型重点活动相结合,业余演出与专业演出相结合;在活动内容上,国际与国内相结合,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专业文艺团体应当积极走出“象牙塔”,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走向市场,登上广场舞台,和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同台献艺,和广大观众产生互动,不仅可以为业余演出队伍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还能起到培育人文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使普通老百姓,享受到平时要花上几百块钱到大剧院才能欣赏到的专业文艺演出,从而不断推动广场文化活动向高质量、高档次、高品位方向发展。二要充分发挥地方文化传统、文化遗产特色、地域文化特色,才能显示出温州城市的亮点和地方特征,才能产生共鸣和互动效应。温州市应形成以世纪广场为“点”,杨府山公园为“线”、全市大街小巷特色文化广场为“面”的文化广场网络格局。依托本土资源打造特色区域文化品牌,常年重点推出“富有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固定文化广场,分布在全市各个街道和繁华地区。如:温州“拦街福”习俗在清代已流行于温州各地,是地方性传统节日。应将每两年一次的温州“拦街福”活动,设为常年的城市特色活动。拦街福由开幕式、拦街福场景再现、民俗文化展示、民族民间艺术体育展演竞赛、品尝美食、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体验等多项活动组成。每个月的初二定为温州“拦街福”开幕式,启动踩街仪式。表演龙腾虎跃(舞龙)、舞狮、马灯舞、踩高跷、腰鼓、小丑、健身操等民俗与时尚相结合的文艺节目。其他日子定为拦街福场景再现活动,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地点固定设有钟楼、鳌山、福禄寿,东西门外大寿桃;常年开设美食小吃一条街,集中展示温州传统的名点小吃;民俗文化展示活动展示米塑、瓯塑、瓯绣、发绣、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等温州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等;组织传统民歌、民谣、舞蹈表演和现代文艺节目表演;组织猜灯谜、知识竞猜以及各类群众性互动节目等等。开展以“拦街福”为主题的美术写生、摄影展及主题征文比赛等活动。应将“拦街福”变为常年开展各类文化休闲宣传活动,以其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现代都市的精神气质勾画着温州的新风貌,形成独具特色的温州文化风景线。

(六)统筹规划,市场化运作,不断探索广场文化发展之路

针对温州市文化广场发展不平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应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或重新规划而造成财力、物力的资源浪费,形成文化广场大格局。一要在运作机制上,实现政府与社会共同投入的机制,政府、社会和部门在把握广场文化的发展方向上,在引导和培育上下功夫,组织开展各类主题示范活动,积极吸引民间、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各类力量,增强活动实力。可以成立广场文化演出经营服务中心,加强对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节目内容审查等,可以让广场管理部门相对独立并赋予一定的责权利,使其在一定范围内独立自主开展产业化尝试。如通过出售广告权、活动冠名权,通过广场书报影碟销售获取利润,其赢利可用于维护广场的日常群体文化活动。二要文化与商业服务相结合。文企联合是广场文化与市场的契合点,必须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广场文化活动,引入招投标机制,给予企业冠名权,探索并形成文化与企业互补、互利、互动的运行机制。文化与商业服务结合,既提升了文化氛围,又突出了以文兴商,以文促商的特色。三要突出社区文化广场建设。各街道、社区应继续完成街道级文化广场建设,应实现每个街道建成一个标志性文化广场的目标;建立群众文化指导员志愿者队伍,采取志愿注册登记,聘请专家及辖区内的文艺名人、具有文艺特长的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举办小型群众自娱性活动,努力做到长流水、不断线,让更多的家庭走进活动中,把群众文化的触角扩展到城区的每一个角落,形成广场文化和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推动全市群众文化活动健康蓬勃发展。

注释:

①内容来源自:http://baike.baidu.com/view/3098341.htm.

②田向利.群众的快乐让群众做主—浅议城市广场文化的培育与引导[J].传承,2011(16):46-47.

[1]贾小平.浅议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2):82-83.

[2]金永良.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科技资讯,2007(7):34.

[3]李幸芷.浅谈群众文化大型活动的策划[J].大众文艺,2010(02):214.

[4]郑娜.中国城市:如何打造特色名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8-8(001).

[5]白卫华.浅谈广场文化建设[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1):172.

(责任编辑:邱开金)

On M arket-oriented Operation,Characterization,Diversified Developmentof the City Square Culture--Based on the Thoughtsof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and M anagement of Square Dance Development in Wenzhou City

YIYuan-zhi1,CHENG Shu-cun2
(1.Wenzhou CCPSchool,Wenzhou,325027,China;2.Zhejiang Industry&Trade Vocational College,Wenzhou,325003,China)

Square cultural activities havebeen boom ing in recent years.The regulation and guidanceof square culturalactiv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constantly,expanding influence,form ing the brand,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themass culture.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Wenzhou city square culture construction,this paper takes square dance as the carrier and noise pollution as the conductor of a series of events,analyzes themain problems of current square culture,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reative thoughtsof urban culture square constru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square culturemanagement,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socialization,marketable operation,thus to satisfy people's demand for public recreational fitness and search the balance between residents fitness rightsand non-noise interference.

square culture;cultivation andmanagement;marketable operation

G127.55

A

1672-0105(2015)03-0017-07

10.3969/j.issn.1672-0105.2015.03.004

2015-06-28

易元芝,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区域经济。程树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温州市温州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在广场上玩
广场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