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转向

2015-01-31 00:39程治强
中国轻工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理学优势心理健康

程治强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起的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对高校大学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为了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起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高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尤其是自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以来,各大高校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然而从实践效果来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推行的是“问题模式”或“疾病模式”,控制学生自杀、自伤等恶性心理事件的发生,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患病比率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目标。[1]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新兴领域,积极心理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与传统心理学关注“疾病”和“问题”等消极因素不同,积极心理学是揭示人类优势和促进其积极机能的应用科学,是对心理学过去人类弱点取向的平衡,它指出我们在探索人类弱点的同时还必须探索人类的优势。[2]积极心理学运动引发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长期以来,受传统心理学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问题”和“疾病”而不关注“优势”与“能力”,这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和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建立基于“优势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何谓“优势视角”

“优势”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相较于心理疾病的界定已经拥有全世界认可的DSM-IV-TR(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心理学界对“优势”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明确的标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多纳德·克里夫顿(Donald Clifton)被美国心理协会称为“基于优势的心理学之父和积极心理学始祖”,他较早对人类优势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其进行界定,他认为优势是“在特定任务中提供一致的、接近完美表现的能力;优势是才干的延伸,才干是自发地重复出现且可以被高效利用的思维、情感或行为模式,优势是才干与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与此相似,林利和哈林顿(Linley&Harrinton)对优势(strength)的定义为“一种能力,拥有这一能力的人的感受、思考和行为的方式有助于他们在追求重视的结果时实现最佳功能”。[2]

心理学“优势视角”的实践取向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开始受到重视。“优势视角”提出以后,迅速从最初的精神健康领域扩展到学校教育、企业管理、社会政策倡导等不同方面,引发了更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其关注和研究。

基于积极心理学对于“优势”的研究,“优势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界定为:在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过程中,在传统的关注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同时,也要通过专业手段对学生的优势进行评估分析,发现并且鼓励每个学生发展和运用自身的优势,对抗心理障碍,消减问题行为,实现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

三、为何要建立基于“优势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基于“优势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要无视或否定教育对象存在的“问题”,而是呼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改变以往对教育对象“问题”和“疾病”过分关注的现象,让教育者能够同时关注教育对象的“优势”和“能力”。

“优势视角”注重对人类优势和美德的关注和思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实践取向。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相信,没有心理问题的人就是健康的人,关注的是如何发现和消除教育对象存在的“问题”。在教育者看来,教育对象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学习相关心理知识,才能实现消除问题的目标。而“优势视角”不再仅仅关注教育对象的是否存在“问题”。在教育对象的全部日常生活中,“问题”只是很小一部分,出现“问题”只能说明教育对象某些方面需要改善。如果过分关注教育对象的“问题”,只看到其现实情境中的不利之处,就会忽视教育对象的“优势”和“才能”,忽略教育对象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自身的“优势”解决面临的“问题”的能力,而这一过程正是教育对象发现自身存在价值,增强自尊自信,获得成长的关键。“优势视角”相信,每个人都有内生的优势、能力与资源,人都有自主改变的意愿,都有获得健康发展的欲望,教育者要做的是激发教育对象这些深藏的能量,而不是将自己的能量强加给教育对象。

“优势视角”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象的优势识别和发展,而发现并发挥学生的积极品质与性格优势是抵御心理疾病最有效的缓冲器。已有的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希望、乐观、自我调控、社交能力、远见前瞻等某些“性格优势”,对心理疾病患者具有不可忽视的预防、调节和缓冲作用。发现优势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是教育对象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长期以来,许多人信奉“木桶理论”,认为是人的“短板”最终决定个人发展的高度。其实不然。生活中许多成功人士都是发现自身优势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人,如姚明、乔丹、刘翔等体育明星都是在发现和充分发挥个人优势的情况取得了巨大成功。“优势视角”心理健康教育的建立,有利于传播“优势造就成功”的全新理念,指引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积极发现和运用自身优势,最大程度实现人生价值。

四、怎样建立基于“优势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优势”评估系统

优势的识别和评估是高校建立“优势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为此,高校首先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优势”评估系统。目前国外广泛运用的优势分类方法和评测系统包括由“克里夫顿优势识别器”来测量的“盖洛普才干主题”,有VIA优势量表来测量的“价值实践”优势分类,由彼得.本森提出的40种发展资产等。当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关于大学生的优势分类与评估系统,已有的评测系统大都借鉴目前国外广泛运用的优势分类方法和评测系统加以修改而成,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孟万金基于对中国大学生1300名(有效数据1029人)的测评,编制了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由六大分量表组成,共包括20个积极品质,62个题项。统计检验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大规模测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3]

2.建立基于“优势”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主题很多以如何预防各种心理问题、如何防止心理障碍、消除负面情绪等为主。[4]仔细阅读分析教育部办公厅2011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可以发现,在主要教学内容中,“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单独成章,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其调适、人格发展异常的表现与评估、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及调适、不良情绪的表现及调适、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等章节都从“问题”视角出发,将重点放在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如何发现和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及优势、如何增进大学生幸福感都缺乏应有的重视。这偏离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在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这既是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定位,文件也做出明确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5]领会教育部文件的精神,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上,不应将重点放在心理问题的识别和预防方面,而是应该把“良好心理品质”和“优良品格”的识别和培养作为重点,不应该把目标定位于“心理问题的解决”,而应该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除了教育内容的重新设定外,建立基于“优势”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对教育形式进行创新。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形式单调,效果较差。要把学生从教室解放出来,探索为学生创造更多发现和运用自身优势机会的教育形式。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善良、利他的积极品质,体验这些积极品质对增进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性。通过团体辅导形式,在科学评价每个学生性格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优势团体”,指导学生主动将自己的优势运用于学习、生活、求职、交友等各个方面,体验优势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从而最终实现促进学生积极成长的目标。

3.建立基于“优势”视角的心理咨询模式

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传统心理咨询将前来咨询的学生看做有“问题”的学生,咨询的目的是想缓解心理问题,没有问题的学生很少主动来参加心理咨询。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地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与缺陷是不能产生有效的预防效果的,应通过发掘个体自身的力量来有效地预防、治疗心理疾病。[6]“优势”视角要求心理咨询老师从积极的角度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不仅要对来访者给予更多的理解、接纳和无条件关注,而且要努力发现来访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力量,鼓励咨询者运用自身优势来解决面临的问题,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更好地成长成才。

4.合力营造“积极”校园环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只是心理咨询室的几个老师、辅导员、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老师的事情,更需要每一位任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的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基于“优势”视角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高校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软硬件资源,营造积极有利的整体环境,激发学生发现和运用自身的优势,实现健康成长。高校应积极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寻找优势和美德的活动,让师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与美德,营造出人人都自信、人人都精彩的校园氛围。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支持能够激发学生优势的社团文化的发展,通过打造精品社团来促进团体成员的成长和进步。校园规划建设过程中要从提升学生幸福感,满意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休闲等日常需求,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积极的外部环境。

[1]陈慧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心的“积极”转移[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美)C.R.斯奈德,沙恩·洛佩斯.积极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3-6,46-47.

[3]孟万金,官群.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8).

[4]张旭东.高师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4).

[5]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 号[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930.htm.

[6]李永慧.积极心理治疗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0(1).

猜你喜欢
心理学优势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矮的优势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