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心率失常的疗效观察和护理干预分析

2015-01-31 05:47王晓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32期
关键词:胺碘酮心率症状

王晓荣

胺碘酮治疗心率失常的疗效观察和护理干预分析

王晓荣

目的探讨使用胺碘酮治疗心率失常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治疗心率失常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做比对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胺腆酮治疗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胺腆酮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胺碘酮;心率失常;疗效 ;护理干预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它可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两类。快速型心律失常比较复杂,它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快速及心室颤动等。心室率慢者多无自觉症状,心室率快的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心绞痛、抽搐、昏厥、低血压等,临床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1]。胺碘酮是一种含有碘的苯呋喃类的化合物,其结构类似甲状腺素,可直接对心脏起作用[2],也可间接通过非竞争性阻断交感神经,具有抗心绞痛和抗心律失常的活性。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胺碘酮来治疗心律失常,但是使用胺腆酮治疗期间有些患者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会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将进一步分析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应采取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8月入我院治疗心率失常的62例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1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为36~78岁,平均(56.3±4.3)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55.6±4.6)岁。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心慌、气促、头晕、心前区疼痛等,经查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确诊均为心律失常。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入院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抗心衰治疗,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检查作为辅助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药倍他乐克片进行治疗,患者口服每日2次,6.25~12.5 mg/次。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并加以综合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静脉滴注胺碘酮,首次滴注量为150 mg+200 ml氯化钠溶液,10 min内滴注。若病情控制不佳,可在间隔30 min后追加100 mg的剂量,或是300 mg+50 ml氯化钠溶液缓慢泵入,根据患者病情缓解情况调整药剂量至0.5~1.0 mg/min,但应注意24 h内滴注的总剂量不应超过2 g。用药期间应注意剂量个体化,定期观察患者的血压、心律、临床症状等,后期口服胺碘酮片2次/d,1片/次为2 ~ 4周维持量,注意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甲状腺及肝肾功能,做好详细的记录。

1.2.2 护理干预措施 (1)认真核对药物的使用剂量与注射的速度,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定时询问患者的感受。(2)指导患者的日常运动,避免使其过度劳累。(3)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安慰与鼓励,帮助患者克服恐惧紧张的情绪[4],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4)饮食护理:为患者准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提供富含纤维的蔬菜与水果,防止患者发生便秘。(5)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应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告诉患者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及正确的用药方法。

1.2.3 疗效评定 (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或全部消失,心率恢复正常,心脏功能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无异常。(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心律失常次数有所减少,心脏功能部分改善,心电图检查为正常。(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及改善,心律失常次数也未见减少,心脏功能未得到改善,心电图检查异常。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两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数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2例(占71%),有效6例(占19.4%),无效3例(占9.5%),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显效20例(占64.5%),有效3例(占9.7%),无效8例(占25.8%),总有效率为74.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使用胺碘酮治疗后,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头晕及恶心的症状,1例患者有低血压症状,1例患者有呕吐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使用倍他乐克治疗后,有2例患者出现心率下降、心悸、现象,有4例患者有过性心律不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经相应处理后均消失,并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心律失常发生后短期内减慢心房扑动的心室率、减慢快速心房纤颤及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非常关键,因此选择相对安全又有效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就显得极为重要,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6],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胺碘酮对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小。

[1]符丽萍.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4):81-82.

[2]刘惠媛.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和护理干预[J]. 河北医学,2014(12):2118-2120.

[3]李霞. 综合护理干预配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14(19):2990-2992.

[4]李鑫.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J]. 现代养生,2015(8):172.

[5]孙郁.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11.

[6]王昕. 胺碘酮在急诊抢救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3):68-69.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WANG Xiaorong, People's Hospital of Akeqi, Akeqi 8435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the use of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Methods6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were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do a comparisonanalysis.ResultsTh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Use of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clinical curative efect,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miodarone, reduce complications.

Amiodarone, Arrhythmia, Efcacy, Nursing intervention

R473

A

1674-9308(2015)32-022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32.168

843500 新疆阿合奇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胺碘酮心率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心率多少才健康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