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打开农民幸福大门
——聚焦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农业互联网高峰论坛

2015-01-31 17:27中国农资徐晓磊崔海涛
中国农资 2015年29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互联网+

□《中国农资》记者 徐晓磊 崔海涛

让“互联网+”打开农民幸福大门
——聚焦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农业互联网高峰论坛

□《中国农资》记者 徐晓磊 崔海涛

现在美国人提工业互联网,德国人提工业4.0,而中国开始推进农业互联网,这是一个崭新的题目,有非常重要的内涵。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农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互联网+”现代农业成为与会者高度关注的焦点。互联网+现代农业,究竟怎么+?+什么?谁来+?更重要是怎么+?研讨与交流之声此起彼伏。

一个长期任务

在农业领域,我国过去在信息化、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在推动精准农业、农业电子商务等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现在在国务院提出“互联网+”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个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这是完全新的业务、新的征程。

“把农业互联网这件事情作为一个长期任务来做。”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在做了深入思考后表示。

高新民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里面,专门有一段讲‘互联网+’现代农业,这里面部署了一些行动、一些任务。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目前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强农业,如何实现我们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政策,这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首先要把农业互联网这个概念搞清楚。”高新民表示,要把农业互联网的体系架构搞清楚,推动农业互联网的路径和具体的一些措施搞清楚,而且把我们要推动农业互联网跟我们原来搞农业信息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搞清楚,这样使我们把农业互联网这件事情作为一个长期任务,逐渐跟我们现代化农业,跟“互联网+”行动指导计划的重点任务之一“互联网+”现代农业紧密结合起来,工作才会更有成效。

究竟怎么+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农业各产业、各领域、各环节全面深度的融合。

农业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说:“怎么融合?怎么+?应该是全面的、深度的,但是要找到几个关键点,要用‘互联网+’推动农业的科技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具体来讲,“互联网+”就是要把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这三条链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引入到农业产业,要对农业产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进行互联网化的改造。这其中包括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就是说用信息化对农业生产的四个环节进行改造,包括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首先是发展物联网。发展物联网产业,同时还会催生出很多新产业、新产品、新的生产模式。关键是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制度化、精准化水平,实现节本增效,要让农民得到好处。关键是要扩大规模,实现物联网设备的量产来降低成本;其次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重中之重就是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还有农业生产资料,当然还包括农村的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现在全国在以县为单元重点突破,包括发达地区的浙江,包括甘肃很贫困的成县、陇南都发展得非常好。但是最关键的是要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来树立以消费为导向的产业理念,要用电子商务倒逼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再次是管理。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农业的电子政务,农产品质量追踪体系建设等。现在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要加快建立面向全球的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总体来讲,要实现农业行政管理的在线化和数据化;最后就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互联网+”,最根本+的主体是农民,是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现在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农业部正在搭一个平台,吸引企业来来做,目前已经有22个企业参与这个工作,这个工作的重点是探索一个“羊毛出在牛身上”的机制。

第二个维度,是“互联网+”农业生产要素。土地是重中之重,要建立一个土地确权和耕地流转的平台,还有农资的监管平台,农机主要是农机跨区作业,做一些项目补贴的监管。人才要在新型职业农民中培育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资金方面,农村的金融是一片蓝海,关键是要发挥大数据的预测功能,从根本上去解决价格的大起大落。

第三个维度,要顺应“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延伸的发展规律。切入点是电子商务,着重点是农业智能化,突破点是农业大数据,落脚点是要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总的来讲,“互联网+”现代农业既可以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又可以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互联网+”现代农业就是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有效举措,也是经济新的增长点。

帮助农民打开幸福大门

农村是未来电商一块蓝海。

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战略负责人刘希富表示,五年前阿里巴巴就已经在酝酿农村电商,前面五年很多时候是做一些铺垫,市场都不成熟,现在觉得时机到了。目前,农村淘宝已起步半年多的时间。

刘希富说:“2014年在阿里平台上,农产品网商是76万个,农村网商是77万个,比2013年增长60%,从增长速度可以看到发展潜力。但是现在卖家已经是千万级,从这看农村电商未来的空间是非常大。记得2014年‘双11’在江苏沙集镇,这一天成交额是将近6000万,这个数据超过2009年阿里巴巴整个‘双11’总额5500万元,现在是一个镇一天就达到这个额度。”

刘希富向记者侃侃而谈,农村淘宝未来的空间不可限量。阿里巴巴集团要和各地政府深入合作,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基础,通过构建县村两级服务网络,突破物流和信息流瓶颈,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最终要建成一个农村的互联网生态服务中心,把目前互联网所有产品和服务,比如互联网金融,包括O2O,包括互联网电商,所有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下到农村,服务农民,是真正让农村更美好,更有价值的项目。

刘希富表示,现在农村面临的现状,老百姓买难、卖难、生产难。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空心化,基本上农村里面稍微有点本事的都出去了,村里剩下的就是老人、小孩和妇女。所以,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第一个是实现互联网城乡一体化,第二个是吸引更多人才回归创业。这是未来激发农村活力的根本。而农村淘宝项目将肩负起这个社会职责。

怎么实现?刘希富给出了四大步建议。第一步先让农民买起来,就是先让农民触网。第二步是把农产品卖出去,就是让农民上网。第三步,吸引更多人才回归创业。最后一个是在中国农村实现互联网生态。

一切还要看行动,刘希富说:“我们的目标,三到五年投资1000亿,建立1000个县,10万个村,今年年底我们大概可以做到150个县左右。我们真正希望我们农村淘宝这个项目能够帮助农村、农民打开成功的幸福大门。”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互联网+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