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6和TNF-α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测定及其意义*

2015-02-01 11:28廖德贵王珊周春辉黄世章赖妙玲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32期
关键词:病死率结肠癌细胞因子

廖德贵 王珊 周春辉 黄世章 赖妙玲

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是全球癌症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病死率非常高,高发于40~50岁年龄组,而且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与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慢性炎症性病变、结肠腺瘤、生存环境改变和遗传等因素均可能相关[1-3]。由于结肠癌发病隐匿,在早期往往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可见,因此当有明显的症状出现时,大多数患者已到了中晚期,此时肿瘤往往发展迅速、易于转移,从而导致病死率高和预后差,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3]。因此,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改善的关键。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和局部的慢性炎症可能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人体内,具有免疫效应和生物活性的细胞调节蛋白,统称为细胞因子。它是一类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间质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成熟、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促进或抑制生长等功能的小分子多肽类活性分子,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对其他细胞或靶细胞起作用。细胞因子可以调节和介导免疫应答、刺激造血、参与炎症反应以及组织修复等。国内外研究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4-5]。本文旨在研究TNF-α和IL-6在结肠癌患者外周

猜你喜欢
病死率结肠癌细胞因子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