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8例分析

2015-02-01 11:46林文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夹板肘关节屈曲

林文忠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8例分析

林文忠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手法复位, 自制杉树皮夹板外固定, 根据不同时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68例患儿骨折均痊愈, 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12个月, 肘关节功能在解除外固定后1~4周得到基本恢复, 其中3例出现轻度肘内翻畸形。结论 运用传统中医手法闭合复位, 自制杉树皮夹板外固定, 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值得推广应用。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 在解剖生理上肱骨下端较扁薄, 髁上处于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前有冠状窝, 后有鹰嘴窝, 两窝之间仅为一层极薄的骨片, 该处又是肱骨圆柱形下移行为三菱柱的应力弱点, 故容易发生骨折[1]。临床上一般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伸直型骨折在临床上较多见, 目前治疗方法很多, 本院骨伤科2010~2014年运用传统中医保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4年本院收治的6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 均为闭合性骨折, 其中男39例, 女29例,年龄4~12岁, 平均年龄7岁。伸直型61例(尺偏型41例,桡偏型20例), 屈曲型7例。2例软组织肿胀严重, 水泡较多,在屈肘45~90°位置进行皮肤牵引.3~7 d后再进行复位, 其余均在急诊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均采用手法整复、自制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 经X线拍片检查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并于复位后拍片进行跟踪随访。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法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方法很多, 本组病例对伸直型骨折复位方法, 采用仰卧位, 两助手对骨折远近段作拔伸对抗牵引, 纠正骨折短缩畸形。如远段有旋前或旋后移位, 先纠正旋转移位, 然后术者两手分别握住骨折远近段,相对挤压, 先纠正侧方移位, 再纠正前后移位。纠正前后移位时术者一手牵引患儿前臂替代牵引骨折远端助手, 另一手则以拇指推按鹰嘴向前, 其余四指握住骨折近段前部向后提拉, 并边牵引前臂边慢慢屈曲肘关节, 一般可成功复位。复位屈曲型骨折时, 纠正短缩、侧方、旋转移位时与上述方法相同, 纠正前后移位则采用相反方法, 术者一手拇指推压骨折远端向后, 其余四指握住骨折近端后侧向前提拉, 并慢慢伸直肘关节。肱骨髁上骨折在矫正尺偏畸形, 应适当过度矫正, 可防止肘内翻畸形的发生。

1.2.2 夹板固定 采用四片自制杉树皮夹板固定, 夹板固定长度应达上臂长度的2/3, 内外侧夹板超过鹰嘴下方, 前侧夹板不能太靠近肘部, 避免压迫肘前部血管。用三条夹带绑扎夹板, 下一条夹带在尺骨鹰嘴下仅扎内外侧夹板。伸直型骨折在鹰嘴后方及骨折近端前方各放置一纸压垫, 屈曲型骨折则相反, 防止骨折端前后移位;在骨折近端外侧及远端内侧分别加塔形纸压垫, 防止内翻。固定后用颈腕带悬吊胸前位。并取一绑带将上臂固定在胸部, 固定后应观察患肢血运,如出现血液循环障碍, 应解除外固定, 观察患肢血运, 如血运恢复, 再进行固定。伸直型骨折复位后肘关节于屈曲位固定约4周。屈曲型骨折应固定肘关节于半屈曲位约2周, 然后于屈曲位固定约2周。夹板固定后肘关节可行8字绷带进行加固包扎, 制动肘关节。

1.2.3 功能锻炼 骨折在固定期间应鼓励患儿行上臂及前臂肌肉收缩锻炼。避免上肢外展, 防止因前臂重量引起骨折远端向尺侧移位。解除夹板后, 鼓励患儿进行自主的功能锻炼。同时对肘关节进行屈伸活动, 活动度以患儿能够忍受即可, 手法要由轻到重, 再由重到轻, 整个治疗过程要循序渐进, 切忌手法粗暴。

2 结果

本组68例患儿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12个月, 肘关节功能在解除外固定后行功能锻炼1~4周得到恢复, 其中3例出现轻度肘内翻畸形, 均发生于尺偏型骨折。

3 讨论

目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方法很多, 手术内固定治疗虽固定作用较好, 但手术加重对骨折端软组织的二次伤害且易破坏骨骺, 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 容易造成肘内外翻畸形及肘关节骨化性肌炎[2]。因肱骨髁上骨折多发于儿童,骨骼生长快, 骨折愈合速度快, 故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又有石膏固定及夹板外固定, 作者认为石膏外固定早期因患肢肿胀 , 石膏较僵硬、无弹性、容易对肢体产生压迫 , 患肢肿胀消退后容易出现松动, 不便于调节石膏固定的松紧度。本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自制杉树皮夹板外固定、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治疗, 具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单、便于随访观察患肢血运及调整夹板松紧度。②固定相对可靠,通过放置纸压垫可防止骨折端再移位, 夹板固定后肘关节行8字绷带固定, 可控制肘关节屈伸活动。 ③肘内翻畸形发生率较低。肘内翻其发生原因有学者认为骨折后肱骨外髁受到刺激致生长过度或内髁受到阻滞所致[3]。目前大多数认同肘内翻畸形是由于骨折整复不良引起, 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肱骨髁上两骨折端成角移位造成的, 也有学者认为远侧骨折端向尺侧移位是导致肘内翻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肘内翻的产生除了与复位不良有关外, 亦与复位后固定方法的选择不当有关, 由于复位后固定不稳定, 往往可使骨折失去良好的复位从而导致肘内翻的发生[4]。本组3例出现轻度肘内翻畸形均发生在尺偏型骨折, 故对尺偏型骨折采用适当向桡侧过度矫正, 使桡侧骨折断端骨质嵌插, 或稍有桡偏。固定时骨折近端外侧及远端内侧分别加塔形垫。在固定期间避免上肢外展, 防止远端重量引起骨折端成角移位。④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良好。对于肘关节僵硬, 有学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肌肉不活动, 创伤后固定限制了关节活动。由于肌肉不运动, 静脉和淋巴循环缓慢, 组织水肿, 渗出的浆液纤维蛋白在关节囊皱襞和滑膜反折处及肌肉间形成粘连, 影响了肘关节的活动[5]。本组病例在解除外固定后,通过关节锻炼未出现肘关节活动受限及骨化性肌炎。

综上所述, 运用传统中医手法闭合复位, 自制杉树皮夹板外固定, 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

[1] 曲小雨, 刘佳见, 冉少林, 等.自制肱骨髁上骨折外固定器的临床应用.中国中医骨伤科.1994(3):6-8.

[2] 徐华梓, 李也白.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远期疗效分析.中华创伤杂志.1993, 9(6):346.

[3] 萧劲夫, 张强, 王涛.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概况.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 9(2):54-56.

[4]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24-425.

[5] 谢晓煜, 邱晓虎.手法加中药熏洗治疗小儿创伤后关节僵硬.中医正骨.2004.16(6):321-32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061

2015-09-17]

363902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岩溪镇中心卫生院骨伤科

猜你喜欢
夹板肘关节屈曲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1/3含口盖复合材料柱壳后屈曲性能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运动疗法联合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