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化疗中类赫氏反应的特点分析

2015-02-01 11:46李丹车经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结核菌肺结核化疗

李丹 车经伟

肺结核化疗中类赫氏反应的特点分析

李丹 车经伟

目的 对肺结核化疗中的类赫氏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实施化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70例, 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探讨患者类赫氏反应特点。结果 70例肺结核患者化疗中均伴有高热咳嗽以及咳痰症状, 其中28例出现盗汗以及咳嗽等症状, 占40.0%;22例出现胸水增多症状, 占31.4%。类赫氏反应减少消失的时间:1个月以内13例.1~2个月20例.2~3个月30例.3个月以上7例。10例痰结核菌阳性患者化疗之后3个月内转阴, 60例痰结核菌阴性患者疗程结束之后全部治愈。结论 肺结核患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为患者的暂时性恶化病灶, 在患者临床治疗结束后对其实施针对性治疗,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值得推广。

肺结核;化疗;类赫氏反应;特点

肺结核患者化疗中常伴有暂时性的恶化症状, 即类赫氏反应, 临床常被误诊为肺癌或肺结核。对肺结核患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的临床特点研究始终是医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本院通过研究分析70例肺结核患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的临床特点, 有一定的价值发现,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70例肺结核患者, 其中男40例, 女30例;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30.21±7.9)岁。50例患者为初次治疗.20例患者为复治疗。其中60例患者痰结核菌为阴性.10例患者痰结核菌为阳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X线检查, 50例初次资料患者结合2HRZE/4HR治疗.20例复治疗患者应用2SHRZE/6HRE治疗。所有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方案的基础上, 进行口服泼尼松治疗。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70例肺结核患者化疗中均伴有高热咳嗽以及咳痰症状, 其中28例出现盗汗以及咳嗽等症状, 占40.0%;22例出现胸水增多症状, 占31.4%;11例出现胸水和胸痛症状;9例出现周围血象白细胞明显升高症状。

2.2 临床结果 肺结核患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减少消失的时间中.1个月以内的13例.1~2个月的20例.2~3个月的30例.3个月以上的7例。10例痰结核菌阳性患者化疗之后3个月内转阴, 60例痰结核菌阴性患者疗程结束之后全部治愈。

3 讨论

结核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 往往出现暂时性的恶化现象, 即类赫氏反应。类赫氏反应对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质量均具有严重影响, 在临床治疗中投入和产出直到现在还呈现显著的不成比例情况, 治疗费用高、毒副反应发生率高、治疗时间长以及临床疗效差, 导致其成为结核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在结核病患者临床化疗中失败的原因主要为细菌耐药多、纤维组织增生、组织破坏严重以及药物不易渗入病变位置等。其中鲁学明[1]在肺结核化疗期类赫氏反应42例临床分析中研究表明, 应用异烟肼以及利福平进行强化化疗时, 可以短期的杀死患者体内的结核菌, 同时也是患者体内特殊的炎症反应以及免疫系统相关的强力诱导剂, 物质抗原中, 处于高敏状态的相关机体组织变态反应。崔国强[2]在肺结核化疗中类赫氏反应临床分析中研究表明,肺部病灶常伴有病灶周围炎的相关反应, 并出现淋巴结核和结核性的心包炎。段慧霞等[3]在肺结核化疗阶段所致类赫氏反应中研究表明, 赫氏反应主要是患者化疗中出现的高热和大汗等症状, 患者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 在病情不断恶化中, 伴有其他疾病的发生。一般而言, 类赫氏反应主要在患者抗结核治疗的3个月内发生, 这种反应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反应, 患者的结核菌菌体抗原处于一种高敏的状态, 在机体组织在肺内诱发中, 均伴有一定的肺外变态反应。李红[4]在肺结核化疗过程中出现的类赫氏反应96例临床分析中研究表明, 患者抗结核治疗中, 临床毒性症状逐渐加重, 出现黏膜腔积液, 同时在积液者进行抽液处理之后, 就要做好引流脓的及时切开, 避免感染的产生。对于淋巴结较为严重的患者, 就要进行手术治疗。患者抗结核药物的治疗中, 在短期时间内杀死大量的结核菌, 并吸收部分的病灶, 对新病灶的出现有效避免。同时作者也认为在临床操作中严格实施无菌操作, 注药后让患者保持侧卧位, 能够避免发生细菌扩散或者药物在空洞内停留时间过长情况, 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院通过研究分析70例肺结核患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的临床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 70例肺结核患者化疗中均伴有高热咳嗽以及咳痰症状, 其中28例出现盗汗以及咳嗽等症状.22例出现胸水增多症状.11例出现胸水和胸痛症状, 9例出现周围血象白细胞明显升高症状。肺结核患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减少消失的时间中.1个月以内的13例.1~2个月的20例.2~3个月的30例.3个月以上的7例。10例痰结核菌阳性患者化疗之后3个月内转阴, 60例痰结核菌阴性患者疗程结束之后全部治愈。可见, 肺结核患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是一种暂时性恶化的病灶, 临床转归常伴有良性, 坚持原有治疗方案, 结合激素治疗, 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这一研究结果和相关研究有着大致相同的报道。本研究, 一方面分析本院的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依据于自身多年来的临床经验,研究中的不足, 还望指正。

综上所述, 肺结核患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是一种暂时性恶化的病灶, 临床转归常伴有良性, 坚持原有治疗方案, 结合激素治疗, 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因此更要重视肺结核化疗中类赫氏反应的临床特点分析和诊断, 以强化类赫氏反应的防范。

[1] 鲁学明.肺结核化疗期类赫氏反应42例临床分析.临床内科杂志.2014.31(1):34-35.

[2] 崔国强.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类赫氏反应25例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2.17(5):864-866.

[3] 段惠霞, 范庆华, 王若兵, 等.肺结核类赫氏反应患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6-8.

[4] 李红.肺结核化疗过程中出现的类赫氏反应89例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494-49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071

2015-09-06]

121000 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

猜你喜欢
结核菌肺结核化疗
PCR-反向点杂交法耐药基因检测和BD960结核菌药敏在耐药结核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跟踪导练(二)(3)
结核菌培养方法对照与效果研究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12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误诊分析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PICC个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