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2015-02-01 11:46张雨张璋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综合征新生儿

张雨 张璋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张雨 张璋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110例足月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恢复时间(46.12±2.34)h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58.23±3.56)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缩短恢复时间,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儿科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疾病, 其主要症状为患儿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1,2]。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治疗, 极有可能出现新生儿死亡的现象[3,4]。本研究采用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 其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足月的新生儿进行研究,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5例。观察组男35例, 女20例, 胎龄(39.6±2.8)周,出生时体重(3.42±0.45)kg;对照组男37例, 女18例, 胎龄(38.9±2.4)周, 出生时体重(3.35±0.57)kg。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为足月新生儿;②所有患儿经诊断符合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③所有患儿无其他影响研究的疾病。整个研究在患儿家属同意下并经其签署书面同意, 同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进行。两组患者性别、胎龄以及出生时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方法, 检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对患儿进行保温、抗感染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将患儿仰卧, 清除其气管内的分泌物, 然后经由气管插管注射牛肺磷脂(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52128, 70 mg)150 mg/kg, 同时要注意正压给氧, 在注射结束后对患儿胸部叩击, 让药物在体内均匀扩散。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注意监测患儿的呼吸、心率等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恢复情况以及恢复时间。

1.4 疗效评定标准 患儿治疗后进行胸部X线检查。痊愈:患儿肺部透亮, 呼吸平稳, 各指标达到正常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显效:患儿肺部明显透亮, 呼吸平稳, 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有效:患儿肺部较透亮, 呼吸平稳, 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好转或者出现恶化。治疗后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31例, 显效13例, 有效9例, 无效2例, 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0%;对照组痊愈24例, 显效9例, 有效15例, 无效7例, 其总有效率为60%, 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体征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体征恢复时间(46.12±2.34)h, 对照组在治疗后的恢复时间(58.23±3.56)h, 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由于孕妇宫内缺氧、糖尿病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因素会导致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肺部缺氧而出现呼吸困难, 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就是新生儿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6]。因此,在治疗患儿时就应该格外注意患儿肺部活性物质的补充, 保持患儿的呼吸平稳, 降低患儿的死亡率[7]。

本研究发现, 患者应用注射肺部活性物质治疗后, 其总有效率(8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患者(60%)(P<0.05)。本文还发现, 应用注射肺部活性物质方法治疗后, 患儿的体征等指标的恢复时间缩短。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8]。

综上所述, 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恢复时间,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1] 王娜, 佐日汗, 王琳, 等.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中国妇幼保健.2012.36(27):5947-5949.

[2] 李红, 矫岩, 陈晓平, 等.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对策.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549-550.

[3] 谢露, 尹晓娟. 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研究新进展.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3):235-237.

[4] 罗菲菲, 杨迪元, 陈攀, 等.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 6(6):413-417.

[5] 杨梅, 郑平, 李晶, 等.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850-853.

[6] 王承峰, 陈光明.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602-1604.

[7] 钟鑫琪, 崔其亮, 黄为民, 等.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4):422-424.

[8] 常明, 卢红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的影响.临床儿科杂志.2013.31(9):809-81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16

2015-06-10]

4500053 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综合征新生儿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Chandler综合征1例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考前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