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中药配合外敷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

2015-02-01 11:46李立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内服腰痛腰椎间盘

李立志

内服中药配合外敷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

李立志

目的 观察内服中药配合外敷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采用内服中药配合外敷中药的治疗方法, 观察其疗效。结.10例患者治愈4例, 好转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0%。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 采用内服中药配合外敷中药的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内服中药;外敷中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 对于腰椎间盘的治疗, 目前主要有3种方法[1]:①手术治疗, 以椎间盘镜微创手术、开放性手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为主;②非手术治疗, 主要有药物疗法、针灸、推拿、封闭疗法等;③介入治疗, 以射频热凝靶点穿刺技术、胶原酶化学溶解疗法为主。因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 因此,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不愿选择手术治疗的。对此, 西医只能选择配合止痛治疗, 但是效果却并不明显, 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随着中医的发展, 内服中药配合外敷中药在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 作者根据临床经验, 对医院选择中医疗法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采取内服中药配合外敷中药进行治疗的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6例, 女4例, 年龄21~61岁, 平均年龄38岁, 病程5 d~3年, 病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所有患者经螺旋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1例脱出型、3例突出型、6例膨出型;6例腰及单侧下肢疼痛、麻木及感觉障碍.2例单纯腰痛.1例腰及双下肢痛.1例下肢痛及感觉障碍。在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分型上.2例为L3~4, 5例为L4~5.3例为L5~S1, 7例为L4~5合并L5~S1, 所有患者均自愿采取此治疗方法。

1.2 方法

1.2.1 内服中药 川芎10 g、香附10 g、郁金10 g、赤芍10 g、红花5 g、乳香5 g、没药5 g、三七10 g、五灵脂10 g、泽泻15 g、桃仁10 g、茯苓15 g、枳实5 g、鸡血藤10 g、制川乌(先煎)10 g。湿热偏重加黄柏、栀子、薏苡仁;寒湿偏重者加细辛、制川乌(加至15 g);久病入络者加全蝎、蜈蚣。1剂/d.10 d为1个疗程。间隔3 d, 可连续3个疗程。

1.2.2 外敷中药 桂枝、当归、蛇床子、白芥子、桑寄生、独活、威灵仙、透骨草各30 g。取适量药粉用60~70℃热水调匀, 摊在纱布上, 用一层纱布包上外敷腰部, 再用TDP照射外敷药部位30 min后取下中药。2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为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疼痛消失, 直腿能抬高70°以上;好转:患者疼痛减轻, 腰部和下肢的活动功能得到改善;无效:各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 结果

10例患者采取内服中药外敷中药的方法治疗后.4例治愈, 5例好转.1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0%。

3 讨论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人体的腰椎间盘在发生退行性变后, 再加上外伤、体内受到湿寒侵袭等, 引起腰椎间盘的内外压力平衡出现失调, 进而导致腰椎纤维环破裂, 腰椎间盘内髓核后突入椎管, 对相邻组织造成压迫、刺激等所产生的一种无菌性炎症, 导致椎管内淤血、神经根水肿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3]。

从中医角度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腰腿痛“的范畴内,而我国中医文献对这一认知也早有记载。《医学心悟》有“腰痛拘急, 牵引腿足”之说, 同时在《素问》系列文献中阐述的更加明确, 《素问·刺腰痛篇》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 咳则筋缩急”;“衡络之脉令人腰痛, 不可以府仰,仰则恐仆, 得之举重伤腰”。 《素问·生气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 开阖不得, 寒气从之, 乃生大偻”。《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阳在泉, 寒复内余, 则腰尻痛, 屈伸不利, 股胫足膝中痛。”从这些文献描述中不难发现, 这些观点和现代医学中所阐述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脊神经痛的理论是基本相同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劳动损伤、跌打扭伤、肝肾不足、风寒湿邪等造成的, 在这些情况下会造成腿部气血阻滞、静脉不顺、肌肤失养、血流不畅等, 因此在治疗上需要从活血通络和温经散寒方面着手[4]。

内服中药配合外敷中药作为一种内外兼顾的治疗方法,在口服方中川芎、香附、郁金行气活血, 气行则血行, 赤芍、红花、乳香、没药、三七、五灵脂为活血散瘀, 通经止痛之主药, 泽泻、桃仁、茯苓、枳实有渗湿利尿, 破积导滞, 软坚通便的作用, 香附、鸡血藤有疏肝理气、补血行血、舒筋活络的作用, 制川乌其性善走, 补下焦之元阳而逐在里之寒湿, 可祛风散寒, 配合此温里散寒药物强化了该方行气活血,破结散瘀, 疏通经络和软坚止痛之功效。而外敷中药中的桂枝、当归、蛇床子、白芥子温经通络散寒, 桑寄生, 威灵仙、独活、透骨草祛风除湿止痛, 以中药祛风胜湿散寒之功, 加上TDP的消炎, 温热作用, 使药物渗透入局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以达温经通络, 除湿驱寒之目的[5]。经临床观察,临床采用内服中药配合外敷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本研究中.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采取内服中药联合外敷中药的方法治疗后, 总有效率达90%。

综上所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 采用内服中药配合外敷中药的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陈鲁峰, 王庆敏, 高建平, 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6):71-72.

[2] 周肃陵, 王正.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概述.颈腰痛杂志.2007.28(1):56-58.

[3] 马列, 孙宁, 王丽霞. 腰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疗法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4):36-37.

[4] 沈肖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治疗.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0):451-452.

[5] 薛怀宝, 刘金华.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况.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1):66-6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27

2015-07-06]

133000 吉林省延吉市李东山诊所

猜你喜欢
内服腰痛腰椎间盘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腰痛用花椒黄沙热敷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附单用中药内服30例对照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