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菌性痢疾菌株药敏分布和临床治疗调查探讨

2015-02-01 11:46陈光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头孢类耐药性

陈光武

急性细菌性痢疾菌株药敏分布和临床治疗调查探讨

陈光武

目的 探讨急性细菌性痢疾菌株药敏分布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8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分析患者急性细菌性痢疾菌株药敏分布情况以及药敏测试结果与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 80例患者中共检测出51例阳性, 患者粪便阳性率为63.75%。菌株均以痢疾志贺菌为主, 共39株, 占76.47%。福氏菌、鲍氏菌、宋内氏菌较少。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稳定, 未出现显著变化。急性细菌性痢疾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耐药明显的为青霉素类药物, 耐药率为62.5%, 环丙沙星、头孢类耐药性逐年上升(2013年分别为51.0%、22.0%.2014年分别为54.0%、27.0%), 其中头孢他啶具有显著的敏感性。结论 急性细菌性痢疾菌株药敏分布中最主要的是痢疾志贺菌, 环丙沙星、头孢类耐药性逐年上升, 依据试验结果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可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急性细菌性痢疾;药敏分布;临床治疗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症状明显的感染性疾病,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是大量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降低临床治疗效果[1-3]。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感染科收治的急性细菌性痢疾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急性细菌性痢疾菌株药敏分布和临床治疗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感染科收治的急性细菌性痢疾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男45例, 女35例, 其中儿童患者40例。年龄4~41岁, 平均年龄(25.1±15.9)岁。所有患者均因为腹痛、腹泻以及脓血便等急性细菌性痢疾典型临床症状入院, 均于发病3 d内入院治疗。经临床诊断, 均符合急性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粪便培养, 其中阳性51例, 包括志贺菌39例、福氏菌5例、鲍氏菌3例、宋内氏菌4例。此次研究方法与目的均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在自愿原则下参加本次实验, 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于患者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大便实验。选取患者大便标本进行送检, 采用SS琼脂平板对粪便进行接种, 接下来进行血清学鉴定。采用改良的Kirby-Bouer 法进行药敏试验。进行病原菌培养, 培养仪:BT血培养仪。利用病原菌生化鉴定分析仪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鉴定, 严格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相关准则进行。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注意补充患者体内水分, 保持患者体内水分以及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依据检测结果对患者选取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使用的抗生素中主要包括喹诺酮以及头孢类。通常对患者进行一类抗生素的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 在病情得不到控制时, 于服用抗生素3 d之后可依据患者病情发展适当使用二线抗生素[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2 结果

2.1 患者急性细菌性痢疾情况分析 在80例患者中共检测出51例阳性, 患者粪便阳性率为63.75%。菌株均以痢疾志贺菌为主, 共39株, 占76.47%。福氏菌、鲍氏菌、宋内氏菌较少。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稳定, 未出现显著变化。

2.2 患者急性细菌性痢疾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分别对泰能、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急性细菌性痢疾菌株药敏试验, 其中耐药明显的为青霉素类药物, 耐药率为62.5%, 环丙沙星、头孢类耐药性逐年上升(2013年分别为51.0%、22.0%.2014年分别为54.0%、27.0%), 其中头孢他啶具有显著的敏感性。

3 讨论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过程中, 不当的使用抗生素不仅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还会增加志贺菌的耐药性, 降低临床治疗效果。故而, 需要对患者急性细菌性痢疾菌株药敏分布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依据所得结果采取针对性的用药,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在80例患者中共检测出51例阳性,患者粪便阳性率为63.75%。菌株均以痢疾志贺菌为主, 共39株, 占76.47%。福氏菌、鲍氏菌、宋内氏菌较少。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稳定, 未出现显著变化。急性细菌性痢疾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耐药明显的为青霉素类药物, 耐药率为62.5%, 环丙沙星、头孢类耐药性逐年上升(2013年分别为51.0%、22.0%.2014年分别为54.0%、27.0%), 其中头孢他啶具有显著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 急性细菌性痢疾菌株药敏分布中最主要的是痢疾志贺菌, 环丙沙星、头孢类耐药性逐年上升, 依据试验结果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可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1] 王其亮, 梁敏安.细菌性痢疾杆菌种群分布特征及耐药分析.淮海医药.2014.32(2):118-119.

[2] 赵红霞, 顾燕飞, 孙文君.敦煌地区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66-4267.

[3] 熊维, 李宁, 郑培榆.小儿急性痢疾的菌群分布、耐药及治疗的临床研究.重庆医学.2009.38(8):949-950, 952.

[4] 诸宏伟, 孙琦, 沈怀云, 等.小儿细菌性痢疾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5):574-57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36

2015-09-18]

743000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传染科

猜你喜欢
细菌性痢疾头孢类耐药性
联用头孢类抗生素与利尿药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研究(1)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盲目服抗生素 谨防延误治疗
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感染患者的疗效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某市暴雨洪涝对细菌性痢疾发病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头孢哌酮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分析
血清白细胞介素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2008~2012年龙城区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对比分析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