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02-01 11:46陈杰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延续性出院依从性

陈杰英

延续性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杰英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出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100例脑梗死出院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相关护理干预, 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用药依从性、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梗死出院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 减少并发症发生, 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脑梗死;院外;延续性护理

脑梗死的病残率较高, 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 甚至导致患者生命丧失, 给社会及家庭等带来极大负担。脑梗死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接受院内护理干预, 而出院后的脑梗死患者在出院后用药等方面缺乏护理干预, 影响到患者预后[1,2]。本文选择本院脑梗死出院患者, 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 无脑出血所致脑梗死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所选患者均能完成本实验过程并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合并有心力衰竭、合并心肌梗死、不能配合医护进行康复训练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30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59.3岁;观察组中男29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6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出院相关护理干预(常规出院指导、患者打电话到院复诊时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电话或家庭访问)。了解患者家庭相关情况及患者自我护理情况, 询问患者是否遵照医嘱服药, 了解患者运动和饮食具体情况, 了解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情况,根据患者提供的相关信息对患者进行指导及相关方面做出调整。②在随访过程中为患者答疑。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详细的解释, 解除患者疑虑。③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在随访过程中了解患者家属的想法,了解患者自我护理意识, 嘱咐家属作好家庭内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在家庭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措施[3]。④对患者及家属定期开展脑梗死康复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让患者家属掌握脑梗死康复训练等方面相关内容;让患者家属建立预防并发症相关意识, 对患者进行定期翻身、协助排痰等, 减少并发症发生。⑤对随访的患者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登记, 每次随访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 以便下次对患者进行更好的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改变情况, 对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12个月。用药依从性分为, 完全依从:患者出院后遵守正确的用药时间和正确服用药量;一般依从:患者基本根据医嘱进行用药, 偶尔出现漏服、少服等现象;不能依从:患者不能够根据医嘱进行服药, 经常出现漏服、随意加减量、擅自停服药物等。依从率=(完全依从+一般依从)/总例数×100%。采用QOL-C30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本量表是评定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方面,总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中完全依从36例、一般依从12例、不能依从2例, 依从率为96.0%;对照组中完全依从25例、一般依从14例、不能依从11例, 依从率为78.0%;观察组出院后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出院时的生存质量评分为(9.21±1.56)分、观察组出院12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为(16.53±2.57)分;对照组出院时的生存质量评分为(9.24±1.75)分、对照组出院12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为(12.64±2.17)分;观察组出院时的生存质量评分和对照组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2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和对照组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褥疮1例, 坠积性肺炎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褥疮5例, 坠积性肺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0%。观察组褥疮、坠积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脑梗死患者在院内经过临床及相关护理干预后, 患者功能得到较大程度恢复。但患者出院后可能存在用药依从性差、生存质量下降及并发症出现等问题。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主要表现在漏服药物、随意减量或增量、不服药物等方面, 这些影响到患者出院后神经功能恢复[4,5]。再者, 家属在出院后患者的护理干预中起着重要作用, 家属不愿参与到院外患者的护理干预中, 患者的生存质量会严重下降, 影响到功能恢复。所以院外的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出院患者的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6]。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实施了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上述结果和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 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梗死出院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 减少并发症发生, 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栗文晖.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当代医学.2010, 5(16):115-116.

[2] 颜雅玮.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2010, 8(33):75-76.

[3] 黄庆萍, 农礼荣, 赖增桥, 等. 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当代医学.2013, 6(11):111-112.

[4] 孔庆兰. 影响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的因素.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 9(7):154-155.

[5] 王思雨, 郑丽. 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中国医药指南.2011.10(31):433-434.

[6] 杨宝娣.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护理研究.2014, 8(21):2618-261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68

2015-08-25]

473000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

猜你喜欢
延续性出院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