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的健康指导

2015-02-01 11:46金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精神病服药病情

金丽

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的健康指导

金丽

目的 探讨健康指导对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85例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疾病知识、饮食、运动、用药、疾病监测的指导。结果 85例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经健康指导, 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且治疗后血压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通过对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 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而且还能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减轻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适当地延长其寿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精神病;高血压;健康指导

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影响,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 导致认识、情感、意识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1]。在病态心理支配下, 缺乏自知力, 会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而高血压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2]。由于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会出现异常, 因此做好此类患者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 现将临床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5例, 其中男45例, 女40例,年龄45~70岁, 均有高血压病史, 其中精神分裂症36例, 偏执型精神病20例, 抑郁症19例, 情感障碍性精神病10例。1.2 健康指导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精神病不仅仅靠药物来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也同等重要[3]。由于患者同时患有两种疾病, 会出现焦虑、精神压力大的心理情绪, 大部分患者存在幻觉、妄想的症状, 往往不能主动配合治疗, 加上这两种疾病都需要长期或者终身服药, 会让患者产生心理恐惧甚至逃避, 此时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采取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措施, 间接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 指导患者如何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改变患者的某些不当心理状态和行为, 帮助患者去适应新的人际交往以及住院环境, 尽力为患者创造适宜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回归社会[4]。

1.2.2 疾病知识指导 精神患者缺乏自知力, 对自己的病情了解不全面, 甚至采取否认的态度。护士需根据患者病情和文化层次制定个性化的指导内容, 向患者讲解精神病和高血压的诱发因素、潜在危险和有效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吸烟患者应劝告戒烟;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整心态, 避免因过度兴奋、激动而诱发血压升高。在连续动态的护理过程中, 根据患者精神症状和血压控制水平来更换宣教内容, 力求做到通俗易懂, 易于接受, 以免引起患者反感, 影响治疗和康复。

1.2.3 饮食指导 饮食指导对于此类患者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对病情的稳定和减少并发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能主动配合的恢复期精神病患者护士向其介绍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限制钠盐摄入, 增加钾盐摄入, 少食咸菜和火腿等含钠高的加工食品;教会患者如何计算盐的摄入量、监测体重,鼓励患者多吃蔬菜, 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 合理膳食, 营养均衡[5]。对于有严重精神症状, 不能主动配合的患者, 采取专人看护, 严格监督。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交流, 取得支持和理解, 让其起到监督和协助的作用。

1.2.4 合理用药指导 根据患者不同疾病类型、自身的特点以及降压药的种类, 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 按时按量服药。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差, 护士应统一保管药物, 认真核对药物, 注意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用法和不良反应, 时刻监督患者服药, 保证服药入胃, 避免漏服。同时认真观察药物疗效以及不良反应, 指导患者如何预防因血压突然降低而发生的跌伤。告知患者突然停药, 会导致突然血压升高, 也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甚至危及生命。

1.2. 5 适宜的运动指导 适宜的运动, 对于稳定和缓解病情, 有着重要的作用。精神病患者由于某些心理特点不爱参加集体活动, 应根据每例患者的精神状态、高血压分级选择适当地运动, 合理安排运动量, 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在患者运动时, 应有护理人员陪同, 指导患者做适量的运动,防止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 引起血压突然升高, 造成危险。需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应由护士专人看护, 监测血压, 由护士照顾患者生活起居, 避免劳累[6]。

1.2. 6 病情监测 精神病患者受症状支配, 对病情的关注程度差。护士认真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向病情稳定, 能够配合的患者介绍监测血压要做到四定(定时间、部位、体位、血压计), 正确表达血压波动时的自我感受以及用药后的反应[7];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 由护士监测患者的血压, 连续、动态的记录血压的波动范围;出院患者要发放爱心联系卡,包括联系方式、疾病知识、应急措施等, 严重者随访1次/周,其他患者每2周随访1次, 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病情观察, 血压监测, 保持随时的通讯联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5例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经过健康指导, 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且治疗后的舒张压(84.2±4.6)mm Hg (1 mm Hg=0.133 kPa)及收缩压(129.4±9.7)mm Hg明显优于治疗前的(96.7±8.4)、(143.5±12.7)mm H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近年来, 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社会竞争激烈, 人们的精神压力日益增加, 精神病和高血压患者逐年上升, 人们对精神病存在偏见, 甚至歧视, 加之两种疾病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 大部分患者因为精神症状或心理状态不佳,对药物、饮食或其他治疗方式有所抗拒, 导致病情加重。有效的健康指导, 可以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病痛, 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对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是减轻病痛, 辅助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患者的整个治疗康复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沈渔邨 . 精神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2] 尤黎明 . 内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2.230.

[3] 周玉. 中西医健康教育对80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四川中医.2014(12):175-177.

[4] 常翠萍. 补肾化瘀通络汤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临床研究. 四川中医.2014(12):77-79.

[5] 万亚琴, 张翠英. 解毒通脉胶囊佐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30例临床研究. 国医论坛.2014(6):18-20.

[6] 王鸿艳. 住院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3):335.

[7] 温咏平, 陈庆强, 王伟华 .2014年212例精神疾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的横断面调查 .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12):1425-142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84

2015-08-13]

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康宁医院

猜你喜欢
精神病服药病情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