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02-01 11:46程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危重症缝隙监护

程艳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观察

程艳

目的 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行无缝隙护理管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 研究组死亡率为10.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 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

无缝隙护理管理;危重症监护病房;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 由于患者病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所以监护和治疗任务沉重, 作为现代紧急医治患者的科室之一, 其拥有目前较尖端医疗护理技术[1]。如何对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行更科学、有效的管理, 值得每一位危重症监护病房工作者的深入探讨。“无缝隙”护理工作模式是现代护理管理上的新突破, 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发现护理服务中存在的细小缝隙, 并且针对其出现根源进行整改。为了明确其效果, 本院目前临床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于危重症监护病房, 本研究将对其护理结果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0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2:18, 年龄22~79岁, 平均年龄(41.37±7.45)岁, 病程0.5~1.8年, 平均病程(1.00±0.18)年;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2:18, 年龄23~78岁, 平均年龄(40.78±7.71)岁, 病程0.4~2.0年, 平均病程(1.02±0.1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每日进行病房消毒, 并严格控制进出人员及次数, 出入人员均需穿戴无菌隔离服;并加强观察, 发现情况时应及时通报负责医生。研究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①构建管理模式:开放专题性讲座, 要求护理人员

参加, 主要讲解ICU相关性疾病护理方式。②服务无缝隙:制定标准性流程, 以患者为中心, 根据个体需求予以个性化服务;且应及时告知患者的病情变化, 并详细讲解护理方案,护理人员还应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 针对其问题给予疏导, 并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 给予其相对性鼓励及安慰。③安全无缝隙:护理人员应每日进行查房及对患者状态予以评估, 并做好预防控制。

1.3 观察指标[2]观察记录患者死亡情况;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死亡4例, 死亡率10.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例, 死亡率33.33%,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 P<0.05)。研究组满意28例(占70.00%)、基本满意10例(占25.00%)、不满意2例(占5.00%), 总满意38例(占95.00%)。对照组满意6例(占20.00%)、基本满意11例(占36.67%)、不满意13例(占43.33%), 总满意17例(占56.67%)。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6, P<0.05)。

3 讨论

无缝隙护理为医院管理层所推出的新型理念, 意在护理过程进行及时查漏补缺, 以改进护理机制, 达到最佳个性化服务的目的。在护理职能、运作以及组织衔接等各个方面进行专业改善, 保持以患者为中心和让患者受益的服务本质, 满足患者的护理无缝隙需要, 从而使临床护理工作更透明、工作效率更高、满意度更高。为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70例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资料予以分析。通过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 表明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危重症监护病房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可能与服务无缝隙有关, 具体表现为护理人员予以患者个性化服务, 并通过其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变化, 且详细讲解护理方案, 进而使患者能掌握病情的发展。另外, 通过护理人员观察分析的加强, 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活动, 并加之针对性的疏导、主动交谈等方式, 从而了解其心理问题, 有效的给予其更好的安慰及鼓励, 促使护患交流密切, 有效增加护理满意度[3]。研究组死亡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 表明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显著, 可能因为无缝隙护理管理中主要包括构建管理模式、服务无缝隙、安全无缝隙3个方面, 促使护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医院积极传授予护理人员ICU相关性疾病的护理方式, 并通过制定标准性流程、每日查房等措施, 当危急情况发生时护理人员能做到冷静处理, 进而有效避免危害性增加, 从而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4]。关于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显著, 且对改善护理满意度及减少死亡情况具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1] 王文芳, 韩仲洁, 陈建梅, 等.护患沟通本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吉林医学.2014(35):128-129.

[2] 董建兰, 居伟.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分析.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36):162-164.

[3] 张磊.无缝隙护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0):183-184.

[4] 占艳.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实践.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2):147-14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90

2015-08-28]

467000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猜你喜欢
危重症缝隙监护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雨的缝隙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空中翱翔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