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2-01 11:46包凤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情绪急性

包凤娟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包凤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情绪和生活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干预、健康教育、家庭支持等干预措施。评定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58.3±4.6)、(59.7±6.2)分;生活满意度、情感指数和健康指数评分分别为(6.18±1.25)、(4.86±1.79)、(7.55±2.07)分。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48.3±4.2)、(47.6±3.4)分;生活满意度、情感指数和健康指数评分分别为(10.22±2.98)、(8.93±2.17)、(11.36±3.44)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情感指数评分、健康指数评分和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改善其生活质量, 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情绪;生活质量;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为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胸前区疼痛等)可引起患者心理情绪改变, 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 这些情绪可进一步影响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进展及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1,2]。本文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下降状况, 对其实施护理干预, 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严重心律失常患者、不能和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患者、不愿意参与本实验过程患者。上述患者发病时间均<24 h。所选患者发生的胸痛时间持续>30 min而硝酸甘油含服不能缓解。所有患者的心肌酶学检查结果显示:肌酸激酶或其同工酶水平结果结果超过正常范围最高值的2倍, 肌钙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提示升高。60例患者中男39例, 女21例, 年龄最小43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59.8±5.8)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最短1.9 h,最长22 h, 平均时间(8.5±4.5)h。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心电图、影像学等检查结果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41%。其中合并的慢性疾病有高血压18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10例。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给予临床药物治疗, 对60例患者进行病情观察、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进行指导、吸入氧气护理等。同时对患者心理干预、健康宣教、松弛疗法等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存在的不良情绪情况, 和患者建立默契和谐的医患及护患关系。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状况进行干预, 对患者心理情绪进行疏导, 帮助患者实施不良情绪转移, 采用身心松弛方法消除不良情绪。②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心肌梗死相关知识, 掌握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有利于减少心肌梗死复发。③饮食指导。嘱咐患者避免摄入高脂、高盐食物, 多摄入蔬菜、水果等, 防治便秘,注意腹压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④家庭支持。了解患者所处的家庭环境状况, 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 特别是和患者的配偶进行充分交流沟通, 目的是取得患者家属对患者治疗的支持, 让患者家属主动关心患者, 理解和体贴患者,让患者处于和谐、和睦的家庭氛围中, 利于疾病治疗和恢复。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 根据评分情况划分焦虑或抑郁严重程度, 评分<50分提示为无焦虑或抑郁情绪存在, 50~59分为提示为轻度焦虑或轻度抑郁情绪存在, 60~69分提示为中度焦虑或中度抑郁情绪存在, >70分提示存在重度焦虑或重度抑郁。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情感指数、健康指数)对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分, 观察其护理前后生活治疗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58.3±4.6)、(59.7±6.2)分, 生活满意度、情感指数和健康指数评分分别为(6.18±1.25)、(4.86±1.79)、(7.55±2.07)分。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48.3±4.2)、(47.6±3.4)分;生活满意度、情感指数和健康指数评分分别为(10.22±2.98)、(8.93±2.17)、(11.36±3.44)分。60例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情感指数评分、健康指数评分和本组干预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因为疾病症状可引起心理情绪改变, 患者可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 这些情绪可加重病情, 影响治疗效果, 同时也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3,4]。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不仅是进行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等常规干预, 也是实施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家庭支持、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护理干预。通过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饮食干预有助于防治便秘, 减少心肌梗死复发[5], 争取患者家庭支持, 使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处于和谐和睦的家庭氛围中, 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绪, 同时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治疗中, 提高临床救治效果[6]。本文结果显示, 护理干预后和护理干预前比较, 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改善其生活质量,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豫红.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医药导报.2011, 7(1):102-103.

[2] 冼朝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护理方法对比分析. 当代医学.2012.10(16):133-134.

[3] 严葵婵. 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1(21):47-49.

[4] 陈汉霞, 冯叶绿.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13):173-175.

[5] 贾伟平, 刘香菊.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对比探讨.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 8(11):99-101.

[6] 刘雯, 卢惠娟, 胡雁, 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预测因素分析. 护理学杂志.2011.4(1):70-7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91

2015-08-11]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产前筛检中心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情绪急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情绪认同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