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例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

2015-02-01 14:19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间质性尿常规肾小管

马 丹 张 勇

59例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

马 丹 张 勇

目的 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59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记录患者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43例表现为急性肾衰竭(ARF)患者中32例患者2~3个月完全康复, 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完全恢复。7例4~6个月完全恢复正常, 肾功能、血尿常规完全恢复, 4例为部分恢复正常。结论 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复杂, 药物是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主要原因, 早期诊断明确, 早期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急性间质性肾炎;诊治;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2011年3月到本院治疗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59例, 男33例, 女26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8岁。诊断标准:①有药物过敏表现;②肾小管及肾功能损害表现;③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异常;④既往无明确肾脏病病史;⑤近期有用药史或者感染史;⑥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

1.2 实验室检查 所有检查均为本院检验科室完成。59例患者中43例表现为急性肾衰竭(ARF), 尿素氮(23.5±13.2)mmol/L,血肌酐145~1320 μmol/L, 血尿酸(527.8±187.1)mmol/L, 白细胞尿28例, 蛋白尿33例, 镜下血尿29例,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7例, 肾性糖尿20例, 双肾体积增大8例, 皮质回声增强10例。

1.3 病理学检查 光镜下可见间质水肿并且伴有大量炎症细胞侵润, 肾小管损伤严重, 肾小球及肾小管无明显病变。

1.4 治疗方位 诊断明确后立即停用相关过敏药物,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应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血液透析, 有感染导致的患者, 针对病菌进行抗感染治疗。

2 结果

43例表现为ARF患者中32例患者2~3个月完全康复,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完全恢复。7例4~6个月完全恢复正常, 肾功能、血尿常规完全恢复, 4例为部分恢复正常。

3 讨论

急性间质性肾炎是导致肾衰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学者报道其发病率在1.18%~2.60%, 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10.3%~17.4%[1]。急性间质性肾炎, 以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主要病因为重金属、药物、放射线等。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相关性、药物过敏性和特发性。药物相关性急性肾间质性肾炎发病与药物的剂量无关, 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 再次接触相同的药物或者是同类药物可以再次导致本病的发生, 但也有报道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为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所致, 同时还有患者合并使用解热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鉴别诊断主要包含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其他可以导致肾功能减退的疾病, 近些年研究的67 Ga显像检查, 急性间质性肾炎时肾脏对67 Ga的摄取增加, 呈现为高密度,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67 Ga对急性间质性肾炎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肾脏炎性细胞侵润和无硬化的弥漫性间质水肿, 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管损害, 肾血管或肾小球无改变, 部分患者可在电镜下观察到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的融合。另外, 肾脏本身的生理特点也是导致药物相关性急性肾间质肾炎的原因。肾脏血流丰富, 通过的药物量大, 药物与肾脏的接触面积大, 其逆流倍增机制使乳头部药物和肾髓质药物浓度增高;肾脏的各种酶类可被药物结合然后灭活;尿液pH的改变导致肾小管中析出沉淀物和结晶等一系列原因都使肾脏容易患急性间质性肾炎。另有报道[2]认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变是由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介导的, 为一自身免疫过程, 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系统对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的识别发生问题, 产生针对这种抗原的自身免疫。此种病变以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的产生并存在于肾小管为基本特征, 病变局部没有抗体沉积,间质侵润的细胞为T细胞。最常见的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 其次为氨基糖苷类。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无特异性。发热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 典型的三联征“发热、皮疹、关节痛”并不多见, 据统计只占15%。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所导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还可以表现出肾病综合征的表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镜下血尿发生率高, 可达85.92%[3]。对于急性肾间质性肾炎, 本科室主要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停用相关药物, 避免使用同类的药物, 对于有感染的患者, 抗感染治疗等。当前, 对于是否对急性间质性肾炎采用积极的激素治疗还有争议。Clarkson等对2598例肾活检患者中60例确诊为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回顾分析, 研究显示, 1、6、12个月时患者用不用激素治疗血清肌酐并无差异, 所以, 他们不支持对急性肾间质性肾炎常规激素治疗。本科室主要根据肾活检和临床表现选择对症治疗, 并根据患者是否有感染、有无其他基础疾病及脏器损伤, 选用不一样的剂量、用法。59例患者中32例患者经治疗2~3个月完全康复, 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完全恢复。急性间质性肾炎, 发病复杂,药物是诱发其主要原因, 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及时停用治病药物及认识到治病原因, 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若能早期合理治疗, 患者的肾功能多数都可以恢复, 否则耽误诊治会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生, 甚至发展成尿毒症, 影响患者的康复及预后。

[1] 顾嘉钦, 丰嘉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西紫杉醇血药浓度.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2, 2(z1):299.

[2] 刘红, 丁小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分析.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6, 22(4):248-249.

[3] 马金荣, 李晓政.抗菌药物导致的急性肾衰竭.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 5(2):8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053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复杂, 多短期内突然发生, 以肾炎症性细胞浸润、水肿、肾小管呈不同程度的变性及肾功能不全为特征, 而肾血管和肾小球多数正常。近些年随着市场上新药的不断出现及新药的广泛应用,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本文旨在分析2007年3月~2011年3月到本院治疗的59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提高广大医生群体对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2014-10-31]

124000 盘锦市中心医院肾内科

猜你喜欢
间质性尿常规肾小管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肾小管疾病能治好吗?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