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耐密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15-02-02 15:35杨长海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1期
关键词:种子处理增产技术要点

杨长海

摘要:在概述玉米密植技术的增产效果及增产增效原理的基础上,从选地和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施肥、病虫害防治5方面,详细介绍北方地区耐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提高北方地区春玉米产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玉米;密植;增产;技术要点;种子处理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1-0001-02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方春玉米品种的推荐密度普遍偏低,比栽培试验的适宜密度低10%以上。为此,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验证的基础上,提出选用早熟抗病抗倒品种+合理增密种植的“早熟、矮秆、耐密”技术模式。此种技术模式可有效地规避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影响,增产效果显著。

1 玉米密植技术概述

在我国北方春玉米区,长期应用晚熟高秆大穗型品种。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此品种无法正常生理成熟,实际产量不高,加之其不能密植,增加密度后空秆和倒伏现象严重。品种试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缩短,各品种的平均产量随之提高,且对照品种表现的趋势与参试品种一致。

由此可见,选择适合当地种植、能够充分成熟的早一个熟期品种,可以有效提高玉米抗逆能力,在增加玉米单产的同时,还能够改善玉米品质,提高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耐密品种郑单958、先玉335的育成与推广,标志着我国玉米生产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由传统的稀植大穗品种向矮秆耐密品种方向发展。

2 玉米密植增产增效原理

在充分保证籽粒达到正常生理成熟的条件下,玉米生育期和产量成正相关,否则产量会降低。在玉米生产中种植中熟或中晚熟玉米品种,对抗风险能力较强,且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光热资源,使籽粒充分达到生理成熟,从而实现高产稳产。

合理增加密度能够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玉米产量是由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合速率、呼吸消耗和经济系数5个因素决定的,即玉米产量=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净同化率×经济系数。合理密植可有效提高叶面积指数,进而增加光合面积。另外,种植密度加大,果穗变小,有利于提高经济系数。为耐密玉米品种供应高肥水,有利于植株根系发育,增加光合时间,最终达到高产的目的。

高密度种植有利于有效穗数的增加。玉米的籽粒产量是由穗数、穗粒数和粒质量三要素决定的,即产量=穗数×穗粒数×粒质量。高密度种植有利于有效穗数的增加。有效穗数的适当增加对产量的贡献率大于单穗质量的提高。

矮秆玉米品种适宜密植。倒伏是玉米种植中潜在的减产因素,因此,密植时适宜选择中秆或矮秆的抗倒品种。由于早熟、矮秆、耐密增产技术模式对增加产量限制因子进行有效优化,因此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3 玉米密植技术要点

3.1 选地和整地

选择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地块,实行秋翻或秋深松、秋耙、秋起垄,耕深20~23 cm,深松深度≥35 cm,做到无漏耕、无立堡、无坷垃,垄距50~60 cm。

3.2 品种选择

选择比当地常规熟期提早一个熟期的品种,且品种应具有以下特点:早熟,株高中等(2.5~2.8 m),根系发达,下扎早、深度大,须根系发达、侧伸展;穗位中等偏下,即穗位高系数(穗位高/株高×100)≤45%;基部节间短、茎秆粗、坚硬度高;穗位上部茎秆细,节间拉得开、富有韧性、硬度;穗上叶上冲,适当较窄;雄穗分枝少,花粉量大,散粉时间长;群体果穗中等,内外均匀一致;边行优势小,穗轴坚硬,脱水快,出籽率高,结实好,无缺粒、无秃尖,空秆率低。

3.3 种子处理

3.3.1 测试芽率 播前15 d进行发芽试验,保证种子芽率≥90%。

3.3.2 种子包衣 在地下害虫重、玉米丝黑穗病轻(田间自然发病率小于5%)的地区进行干籽播种时,可选用20%丁·戊·福美双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60进行种子包衣。

3.3.3 药剂拌种 在地下害虫轻、玉米丝黑穗病重的地区进行干籽播种时,可选择2%的戊哇醇作为药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0.4%。在地下害虫重、玉米丝黑穗病也重(田间自然发病率大于5%)的地区,2%戊哇醇的用量应为种子质量的0.4%,并在播种时施入辛硫磷颗粒剂(2~3 kg /667 m2)。

3.4 播种

3.4.1 播种时间 4月25日—5月10日,当土壤耕层5~10 cm地温稳定通过7~8℃、且土壤含水量达到15%以上时,即可播种。

3.4.2 播种要求 可人工播种或机械半精量播种。人工播种量为2~3粒/穴,开沟或挖穴规范点播;半精量机械播种可实行1-2-1粒播种规则,土壤墒情充足时的播种深度为3~5 cm,墒情较差时播种深度为5~6 cm。种肥隔离5 cm以上,以免烧种。

3.4.3 种植密度 “缩垄距”增密是指将常规大垄距(60~65 cm)缩成小垄距(50~55 cm),通过增加种植垄数提高单位面积株数,从而达到增密的目的。另外,也可以在行距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少株距的方式实现增密。耐密品种保苗6.7万~7.5万株/hm2,中等耐密品种保苗5.7万~6.7万株/hm2。

3.5 田间管理

3.5.1 及时查苗补苗 播种后7~10 d,对田间出苗情况进行调查,在断垄处及时补种或补苗。

3.5.2 合理定苗 在玉米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拔除特大苗、特小苗、畸形苗、病苗,每穴只留1株壮苗。同时,在缺株处附近留双株。

3.5.3 中耕 生育期间,结合追肥进行中耕或深松。

3.5.4 施肥管理 基肥: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每667 m2施入含有机质8%以上的农肥2~3t、尿素5.0~7.5 kg、三元复合肥(15-15-15)20~25 kg、硫酸锌复合微肥1.5~2.0 kg。

种肥:随播种施入磷酸二铵5.0~7.5 kg/667 m2,保持与种子间隔3 cm以上。

追肥:采用“前轻、中重、后补”模式,在玉米拔节期前每667 m2追施尿素10~12 kg(占氮肥总追肥量的30%);大喇叭口期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占氮肥总追肥量的55%)、氯化钾15 kg,补施钾肥有利于促进玉米灌浆和早熟;在玉米开花授粉前后,每667 m2施尿素5~10 kg(占追肥用量的15%)。

3.5.5 病虫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的原则,抓住有利时机,提高防治效果。

玉米植株在7,8月份易发生大小斑病。除选用抗病玉米品种外,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或80%甲基硫菌灵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用量为60~70 kg/667 m2,隔7~10 d再喷1次。

6月中下旬,用赤眼蜂防治第一代玉米螟,用量为2万头/667 m2,分2次投放;大喇叭口期花叶率达10%时,用辛硫磷颗粒剂2.0~2.5 kg/667 m2灌心,兼治粒期穗蚜;当抽穗期玉米螟达到30头/100株,可用80%敌敌畏100倍液滴花丝,每穗2~3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注意防治第二代玉米螟。

4 结语

春玉米密植技术模式适用于东华北及西北春玉米区。在应用该项技术模式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水平参考使用,尤其在选择耐密型玉米品种时,应先进行小面积的密度筛选试验,有些品种盲目增加密度会引起减产效应。

猜你喜欢
种子处理增产技术要点
云南怒江州泸水县楤木栽培技术
有机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报告
“富思德” 谷子套餐肥应用效果研究
不同有机肥和不同施肥水平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
厚朴种子处理技术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