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差异及生产效率分析研究

2015-02-03 06:54苑清敏冯冬
软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生产效率区域差异

苑清敏++冯冬

摘要:采用泰尔指数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三大经济区11个沿海省市在2001~2010年间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区域内和区域间结构分解分析,并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存在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各省市产业发展不均衡。研究期内,我国海洋新兴产业的生产效率略有下降,技术变化率起着明显的抑制作用,技术效率有所降低。

关键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差异;生产效率;泰尔指数;Malmquist指数

中图分类号:F1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2-0042-04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search of Marin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of China

YUAN Qingmin,FENG Dong

(School of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

Abstract:Using Theil index and Malmquist index method,structurally decomposing the regional overall difference of marin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of the 11 coastal provinces in three major economic regions from 2001 to 2010,and then estimat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marine emerging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reason why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merging industry has overall difference is that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provinces is unbalanced;on the other hand,during the study period,Chinese marine emerging industry productivity fell down slightly,technical change played an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technical efficiency was also reduced.

Key words:marin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regional difference;production efficiency;Theil index;Malmquist index

海洋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利益空间和资源基地,以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各国发展蓝色海洋经济的战略重点[1]。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新技术发展为基础,以海洋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新能源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以及海洋综合服务业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消耗少的产业,是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市场需求[2]。

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按照地理属性可将我国11个沿海省市划分为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泛珠三角地区。其中,环渤海地区包括天津、山东、辽宁和河北四个省市;长三角地区由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组成;泛珠三角地区则包含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四省。由于区域特征存在差异和发展模式的不同[3],沿海省市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根据自身区域特征来制定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因此,分析海洋新兴产业的区域差异,测算其生产效率并明确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4],因此关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仲雯雯在界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3];宁凌根据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性概括归纳出了产业的选择准则体系[4];韩立民分析了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并给出了对策建议[5]。可以看出,当前国内的研究都集中于产业发展机制方面。而国外的学者,如Misra阐述了利用核能进行海水淡化的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6]。Muller提出加大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科研力度并指出波浪能、潮汐能对未来海洋电力业的重要作用[7]。Defne着重研究了美国东南部大西洋沿岸的海洋新能源发展前景[8]。Gamal分析了海藻等海洋有机物在海洋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前景[9]。这些国外学者虽然没有明确定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但都针对产业效益提高、技术利用等问题作出了分析研究。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及发展政策方面,且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有部分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应用泰尔指数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一方面从区域差异分析的角度,探讨我国三大经济区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另一方面从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的视角,针对三大经济区的海洋新兴产业生产效率变化进行分解计算及比较分析,并对变化原因做出解释。

1 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差异内在原因分析

1.1 海洋资源禀赋差异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发展速度与质量对海洋自然资源禀赋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属于资源依赖型产业(如图1所示)。从三大经济区所处海域来看,海洋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渤海海域面积最小,但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盐业生产基地,海洋产业构成以海洋第二产业为主,十分有利于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长三角经济区域毗邻东海,该海域宜港深水海岸线位居全国首位,港口资源优良,并且海洋能源蕴藏量巨大,在发展海洋综合服务业以及海洋新能源产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南海海域面积全国最大,海洋空间资源丰富,海洋水产和海洋矿产蕴藏量较大,因而海洋传统产业发达,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主要以海洋工程建筑业及综合服务业为主。相较于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在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方面并不具备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优势。正是由于三大经济区所处海域地理位置各异、海洋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和海洋产业结构不同,造成了我国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差异。

图1 海洋资源与海洋新兴产业关系图

1.2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物质资本与劳动力的投入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必备要素,对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如此。由于具有知识技术密集、需要高投入的特性,且对物质资本、复杂劳动和高新技术的依赖性更强,使得海洋新兴产业的物质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两种要素之间具有弱替代性,这是海洋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显著区别,如图2所示。图中,横坐标为劳动力投入量,纵坐标为资本投入量,曲线QQ′为技术水平相同、不同投入组合下的等产量曲线,斜线KL和K′L′为两种情况下的投入组合,与等产量曲线的交点分别为A和B。海洋新兴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这种产业的投入多为一次性投入,投资回报期较长,且这些资产具有较强的专用性,变现能力差[10]。由于海洋新兴产业对于资本的刚性需求,使资本和劳动力的替代性很弱,所以,虽然A、B两点的生产量相同,但是A点的生产效率要高于B点。因此,在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会选择在资本投入更多的A点进行生产;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沿海城市则不能达到相应的生产水平,这样便造成了海洋新兴产业的生产差异。

图2 海洋新兴产业资本与劳动力的弱替代性

2 研究方法与模型

2.1 泰尔指数

三大经济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海洋产业发展阶段各异,为了分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差异,引入泰尔指数模型。泰尔指数是一个熵指数,反映的是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其值越大,表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越大,反之亦然。由于其可分解的特性,泰尔指数可以把总体差异分为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11],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差异分析的实证研究。根据研究内容,选取区域内海洋新兴产业的生产总值作为研究对象,泰尔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设三个区域分别为Q1、Q2、Q3,xi(i=1,2…11)为沿海各省市的海洋新兴产业的生产总值,Xj(j=1,2,3)为区域Qj的海洋新兴产业生产总值,X为海洋新兴产业生产总值之和。于是得到衡量区域内、区域间和总体差异的泰尔指数:

Tω=∑i∈QjxiXj×lnxiXj(1)

Tb=∑3j=1XjX×lnXjX(2)

T=∑3j=1XjX×Tω+Tb(3)

2.2 Malmquist指数

Malmquist指数最初是由瑞典经济学家Malmquist[12]于1953年提出。而Fare等人[13]将这一理论与DEA模型相结合,使得Malmquist指数在生产率方面的测算得到广泛应用。它是基于距离函数的比率来计算投入产出效率的,可以利用以下公式来说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原理:

为同期的产出向量;Dt(xt,yt),Dt(xt+1,yt+1)分别表示以t时期技术条件下的t期和t+1期生产点的距离函数,可利用DEA模型计算得到;Mt,t+1表示t期到t+1期生产率的变化,若其值大于1说明生产率是进步的;小于1说明生产率是退步的。在规模报酬可变时,将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两个部分,式中第一项为变动规模下的纯技术效率变化,第二项为规模效率变化,最后一项为技术变化率。Dtv(xt,yt)为规模报酬可变下的距离函数,Dtc(xt,yt)为规模报酬不变时的距离函数。当技术效率变化大于1时,表示从t期到t+1期,决策单元的生产更接近生产前沿面;而当技术变化率大于1时,说明在这一时期,技术出现了创新或者进步[14]。

2.3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11个沿海省市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选择为2001~2010年。其中,在分析区域差异时,选取海洋新兴产业生产总值为指标;在计算生产效率时,以每个省市作为决策单元,在投入变量的选择上,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和涉海就业人数为指标,其中海洋新兴产业的固定资产投入由各年固定资产投入按比例折算得到;在产出变量的选择上,则以各省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来衡量,主要是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和滨海旅游业的增加值之和。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2~2011年的《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的《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3 结果与分析

3.1海洋新兴产业区域差异分析

根据上述方法,由公式(1)、(2)、(3),计算出反映中国三大经济区2001~2010年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差异的泰尔指数,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差异方面,区域内差异一直大于区域间差异。动态地来看,2001~2010年十年间,区域间差异的平均值为001,其对于总体差异的平均贡献率仅为3.8%;而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则达到96.2%。可见,三大经济区海洋新兴产业的总体差异主要是由于区域内各省市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不平衡所致。根据泰尔指数的可分解性,得出三大经济区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内差异和总体差异(见图3)。

猜你喜欢
生产效率区域差异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
现代煤矿生产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
ERP物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