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慈善走进心底

2015-02-04 00:41黄佳佳
慈善 2015年1期
关键词:读本思想品德慈善

黄佳佳

何为慈善?“慈”是长辈对晚辈的爱,“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动。我国是泱泱大国,古往今来,慈善是我们国家所推崇的一项美德。

在9月一个温暖的早晨,我和我们班的学生一起拿到了《慈善读本》,这是我们区举行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给我们带来的一本好书。里面的一个个故事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学生都爱上了这本书。而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我在被深深震撼的同时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慈善读本》使慈善文化成书,填补了爱心教育没有课程、缺乏教材的空白,其意义显而易见。那么如何用好这本书,使学生在被震撼的同时,能够将慈善文化牢记心底并付诸行动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品德”课,师生共读《慈善读本》

“慈善”这个定义在我们的《思想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与社会》这两本书以及语文课文中已有渗透,那如何将《慈善读本》与这两样教材结合使用,让它发挥应有的功效,使学生讲“慈善”并牢记心底呢?仅仅布置学生回家去读这本书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可以把《慈善读本》里六个单元的内容和我们其他两本教材进行结合,以单元题目为主题,让学生在课外根据一个个主题去其他两本教材中找类似的文章或者图片,也可以在课外搜集资料,在“品德”课上交流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读《慈善读本》,让《慈善读本》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二、组织以慈善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要想真正让学生怀善心、做善事,必须将慈善与学生生活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关爱,学会无私地付出。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卢文萍。她在刚出生没多久就患了小儿麻痹症,虽然后来经过一次手术,但情况并没有好转,她不能自己行走。她的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她的祖父母是农民,靠每天卖自家产的蔬菜来维持生活,每天都是她爷爷或奶奶背她上学、放学。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力所能及地帮助人,那就是一种慈善。因而,在班级里发动了“帮助身边的人”这一活动,而卢文萍就是这次活动所要帮助的对象。大家扶她上下楼梯,帮她记作业,教她不会的难题,帮她捡起掉在地上的文具……在这个活动中,大家热情高涨,难得的是,这样助人的行为一直持续到毕业。

三、及时与家长沟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学校并非世外桃源,培养学生的爱心,不能止于书本的说教,更需要得到学校之外家庭和社会的慈善环境的配合与支持。否则,学生从《慈善读本》上得到的爱心认知,势必会因外部世界的功利性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正所谓“一个行动顶得上一打纲领”。因此我们应抓好与家长沟通这个契机进行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类最美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爱像甘霖,沁人心脾。爱心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爱心满溢我们的空气,让慈善进入我们的心底,化作自然的一种行为。

(本文作者系黄岩区宁溪镇中心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读本思想品德慈善
雏燕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慈善之路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慈善义卖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