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文化进校园 累累硕果显芬芳

2015-02-04 00:41张权苏红
慈善 2015年1期
关键词:黄岩区进校园慈善

张权 苏红

题记:2014年11月25日至26日,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考察及座谈会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举行。陕西省慈善协会、台州市慈善总会、台州市黄岩区慈善总会、福建省福州市慈善总会、罗源县慈善总会和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慈善会等项目开展先进单位及媒体记者参加。通过考察和研讨,我们看到了桔乡黄岩慈善文化的蓬勃发展,看到了各地“慈善文化进校园”的累累硕果。

11月25日,“慈善文化进校园”考察人员参观考察台州市黄岩区4所试点学校——黄岩区实验小学、黄岩区实验中学、新前中心小学和院桥初级中学。4所学校各具特色,积极探索青少年慈善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活动,将慈善文化进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深化完善慈善文化活动,取得了突出成效。

黄岩区实验小学以《慈善读本》为载体进行慈善教育。将慈善文化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使慈善文化与爱心歌曲、诗歌朗诵、舞蹈等形式相融合,使学生在各种文艺活动中感受慈善文化。黄岩区实验中学倡导“德育无小事,人人是导师”,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慈善育人氛围。开展感恩教育、慈善征文比赛、组建学生社团——崇德社、评选十佳美德少年等活动,丰富了“慈善文化进校园”的内涵。新前中心小学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前武术传承教学基地。“传承非遗文化,提升育人功效”是该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该校进行各种体现慈善文化的武术表演,寓武功于文化之中,形成“慈善文化进校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院桥初级中学是一所以足球为特色的学校,结合足球运动开展慈善文化教育活动。例如“日行一善”、出板报、校园广播爱心歌曲,并将慈善文化教育具体化到各门学科,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深化完善慈善文化。

11月26日召开“慈善文化进校园”座谈会,与会各单位就“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开展情况、效果、体会以及对未来项目发展的设想和目标及项目运行模式的改进和建议等多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台州市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在全市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促进了台州市慈善事业再上新台阶。

张锦鸣会长在座谈会上说:以《慈善读本》赠阅为代表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中华慈善总会和各地慈善组织立足慈善、依托教育、着眼长远共同实施的慈善文化项目。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建设慈善文化传播基地,对慈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台州市依托试点积累实践经验,认真研究完成全面部署,定期指导层层稳步推进,巩固成果确保取得实效。在实施过程中,市慈善总会定期赴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了解工作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强信息沟通和经验共享,全面推进基地化建设的有效开展。同时,我们通过年度、半年度慈善工作会议、全市会长会议、全市秘书长会议进行多次推动。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我们要求各县(市、区)总会及时对“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进行小结,包括实施情况、取得成效、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等一一进行分析,认真做好评估,为下阶段的全面实施积累经验、打下基础。同时,在评估的基础上,我们着手开展专题评比表彰活动,以肯定成绩,鼓励先进,在全市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使“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全面推开,促进我市慈善事业再上新台阶。

台州市黄岩区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全面铺开,成效显著,桔乡黄岩正涌起慈善的大潮。

牟正华副会长在座谈会上说:在中华慈善总会、省、市慈善总会的指导下,台州市黄岩区慈善总会从2012年开始会同区教育局开展了传播慈善文化的奠基工程,全区46所中小学有步骤地进行“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两年来,我会先从6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区学校从三年级至九年级全面铺开,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收获。黄岩区教育局和慈善总会两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并提出四点具体要求。一是学校要指定一名校级领导专门负责这项活动的开展,做到:有组织领导、有专人负责、有时间安排。这项读书活动,既可以作为经常性的学雷锋教育及思想品德和综合实践课的补充,也可以作为学校或班级主题活动的一项内容,还可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有益读本,以开阔视野,提高人生境界。二要全面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出一期板报,献一份爱心,做一次义工,召开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每人写一篇读后感。三是要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要把学好《慈善读本》列入平时对班级的考核,对学生的品德评价和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生的条件之一。四是教师要率先垂范,悉心辅导,带头写一篇慈善文章。黄岩区通过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全区中小学生写出42000篇《慈善读本》读后感,其中有38篇读后感文章在《慈善》杂志上刊登。全区中小学共召开《爱在行动》为主题的班会869次,刊出912期板报,共有53180人(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既培养了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感,又增强了他们的慈善意识。从凡人善举到好人好报,从道德力量到慈善群体,从我为人人到人人为我,桔乡黄岩正涌起慈善的大潮。

陕西省慈善协会:“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获得多方支持,有序实施,树立典型,大力推广,拓宽领域走进大学校园,取得良好成效。

张晓菊副会长对陕西省“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进行了介绍。第一,提高认识,获得组织保证。慈善教育是陕西省慈善协会最主要的一个项目。慈善协会紧抓慈善教育,《慈善读本》关系民族未来,要在孩子的心中从小播下一颗善的种子,让善良让慈善陪伴孩子成长。因此,将其作为种子项目、基因工程。开展“千校慈善教育”,两年内,全省1000多所学校开展慈善文化教育,并将其作为重要工作。首先在渭南、陕中试点学校推行,教育厅、教委下文件,与教育本门联合,以试点学校为带动在陕西省全面推广。第二,财政厅提供经费,获得财政保证。财政厅对该项目进行支持,2012和2013年,两年给予支持1000万经费,用此经费购买100万册,地方也有企业家赞助。省慈善协会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每年召开现场会,并下到地方检查慈善文化教育,“一进两有”,进课堂、有课时、有教案。第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三结合”。慈善教育与校园德育教育、《慈善读本》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与建设文明校园相结合。紧紧围绕教育系统提出的教育活动。第四,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发挥各地积极主动性。慈善文化教育不搞一刀切,重在实践,使孩子心中有慈善、行动中做慈善。在中小学校,开展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课前两分钟讲话、征文比赛、出版报、校园广播、评选德育小明星、活动简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另外,陕西省慈善协会的《慈善快讯》,慈善教育项目进展情况,典型经验推动项目实施。

同时,陕西省慈善协会基于慈善文化在中小学取得效果,在大学也开展了慈善文化活动。在大学校园,联合高教工委、教委在50所大学开展“阳光爱心行动”进行善语征集、摄影大赛、暑期支教、慈善大讲堂活动。

福州市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是一项全新的慈善文化宣传形式,是育人成才的新举措。以点带面、深入开展,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福州市罗源县慈善总会副会长周玉瑞对罗源县“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源起、体会和具体方式方法进行了介绍。周玉瑞副会长表示,“慈善文化进校园”不仅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而且也是一项全新的慈善文化宣传形式。在慈善总会、教育部门、试点学校领导联席座谈会上,大家结合自己生活中切身体会的畅所欲言,激起了与会者对慈善文化进校园的激情。“慈善文化进校园”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慈善理念、思想道德、精神文明教育,在学生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这是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一项育人新举措;同时也是使孩子“成人”的一项新举措。为了把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一、层层建立领导机构,切实担负起活动的领导协调、检查督促工作。专门成立慈善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有些学校不但成立“慈善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还成立相关的课题小组,确保了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二、精心组织《慈善读本》发放仪式,提高师生对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认识,增强师生教好、学好《慈善读本》的必要性和主动性。三、制定活动的激励办法,调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组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评选“慈善文化进校园”先进个人、优秀文章,并推荐在《慈善》杂志刊登,一经录用慈善会给与稿费。《罗源慈善》小报、专刊还开辟“慈善征文”专栏,刊登师生、家长的征文。两年来,共刊登49篇次。四、举办主题团队会观、观摩会,建立工作经验交流平台。两年来一共举行了8场观摩会和座谈会,以点带面促进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保证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佛山市南海区慈善会:“慈善文化进校园”开展不同活动,将慈善理念融入教育体系,以不同形式将爱心传递,孕育慈善文化。

佛山市南海区慈善会副秘书长陈敏豪在座谈会中谈到,在中小学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把慈善理念融入教育体系之中,对探索青少年慈善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推动青少年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南海区将慈善文化进校园写到未来两年的工作计划中,两年开展一次,提前一个月去学校专门推广“慈善文化进校园”并进行成果展示,其他时间由学校自己制定工作方案,结合学校德育教育开展,每个学校开展不同的活动,如慈善征文、慈善摄影、书信文化节等。选定时间进行专项评选,举行典礼进行表彰。“慈善文化进校园”是最有效的德育方法,南海慈善会和教育局主动沟通交流,配合现有的德育教材,便于有效推广该活动。针对高年级学生开展慈善征文活动、给家长写信的活动;低年级学生由于不擅长写作,用笔画出他们对慈善的理解,开展设计明信片活动。以不同的形式将爱心传递出去,更好的孕育慈善文化。

未来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具体实施方法:一、利用课堂主阵地,充分传播慈善文化。学校和教师可根据《慈善读本》的章节内容利用阅读课、班级读书时间等组织学生开展慈善、爱心、感恩教育。二、结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在班会、队会上开展以故事会、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形式开展慈善文化传播教育。三、开展全校性的丰富多彩的慈善主题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墙报、作文、绘画等竞赛活动。并注意通过音频、视频、广播、网络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慈善文化,营造慈善文化氛围。四、积极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爱心帮扶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学会知恩、感恩,懂得报恩、施恩,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和品质。

中华慈善总会监事会副主任董克林:对“慈善文化进校园”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向各地“慈善文化进校园”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通过近几天的考察和学习谈了几点体会:

第一,慈善文化进校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总会从2011年启动这个项目,各有关单位和学校、慈善会共同实施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成果,具有很好的示范性,是种子项目、基因项目,中华慈善总会要把它作为品牌项目推广推行,特别是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背景下,该项目具有可行性。第二,慈善文化进校园具有现实意义。该活动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树立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对几代人的教育和培养,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第三,“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了慈善文化的内涵。慈善是社会再分配的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外在表象,而它的内在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要随社会的发展而丰富。如新前中心小学,将慈善与武术相结合,正所谓习武先习德。“慈善文化进校园”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要努力和积极培育。还要积极探索项目的筹款、未来发展的方向道路问题,使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寓教于乐,不要使其成为一种负担;要与教育部门联合,注重德的教育;要谨慎,不能盲目,例如学校名人名言的选用。

最后,中华慈善总会新闻办主任、“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办主任刘芳进行了座谈会总结,对于“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在各地的多样化实施方式进行梳理,对各地方慈善组织对项目实施所付出的辛劳进行感谢,对项目现状进行剖析,并对未来的项目发展道路、扩大筹款范围及筹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是“种子项目”“基因项目”,更是一种“精神慈善”,是中华慈善总会在慈善领域的一个全新尝试,也是在慈善系统落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慈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将慈善文化引入校园,不仅在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对锻炼提升我们慈善组织的认知能力、管理水平,创新慈善意识、规范慈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一定层面、一定范围浓厚了和谐社会的慈善氛围,使越来越多的人把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慈善文化进校园”有着明显的社会示范性和推广性,越来越多的慈善会和教育部门在不断扩大推广“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范围,项目自2011年11月8日启动以来持续健康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11月,《慈善读本》已在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0多个市(地、州)的2500余所中小学相继推广,受到了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同,惠及人群超过200万,取得了良好效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猜你喜欢
黄岩区进校园慈善
遥感进校园 共筑科学梦
台州市黄岩区: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黄岩区关工委 发放春季助学款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